- 给这本书评了4.0与其弥补短板,不如绕过短板!
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如果想在一个困难的领域取得成功,你会怎么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你会怎么做?当和对手相比,我们处于绝对劣势时,你会怎么做?当我们面对一个特别困难的任务时,想要实现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时,你会怎么做?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或者说已经遇到了这种问题,那么这本《逆转》就非常推荐阅读。本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大名鼎鼎的畅销书之王,他的很多书大家都耳熟能详,像《异类》《眨眼之间》《引爆点》等,都是风靡全球的代表作。格拉德维尔的写作风格很独特,他善于将一些艰难的研究理论,用比较深入浅出的话语进行阐释,而且他本人也特别会讲故事,非常吸引读者,让人爱不释手。格拉德威尔在本书开篇就讲述了一个《圣经》中非常著名的故事,大卫与哥利亚(David and Goliath,这也是本书英文原标题)。故事里,一个弱小的牧童大卫单靠一个投石器和一颗石头,就把一个身形如山的巨人打倒了。他怎么做到的呢?牧童知道,巨人仗着身形庞大,力量强壮来压倒敌人。但是,牧童并没有急着去锻炼,尝试追赶巨人的力量,而是停下来审视了一下眼前的情况。自己的客观条件是什么?身材娇小。考虑到这一点,他有没有可能学好巨人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呢?答案当然是不能。所以,要打倒巨人,就必须放弃巨人那一套,发展自己的方法才行。于是,牧童就决定,离得远远地,利用小身材带来的敏锐速度,快速一击打中巨人的额头。结果,巨人当场昏倒在地,大卫带领族人赢得了战争。大卫并没有按照哥利亚的规则和他正面硬刚,因为他深刻了解双方的优劣势,并且以自己为主,改变了游戏规则,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多少时间是花费在弥补自己的短板上,事倍功半的?又有多少时间是静下心来研究局势,反思自我,审视现状,绕过短板,找到自己的优势,从当前的困境中破局而出的呢?说起来这种方式并不困难,人类天生就喜爱自己擅长的事物,只不过我们在习惯和运用之间,还缺少了一步反思、审视的过程。当进入一个新领域,想要有所成就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做法可能是,找出这个领域里特别成功的人,然后向对方学习。这么做当然没错,不过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提醒我们,在 "学" 和 "用" 之间还有一步,叫做 "审"。向他人学习,在理解了别人用的方法以后,放在自己身上运用之前,先要停下来审视一下,我具备的条件,能把这个方法用好吗?如果答案是不能,那么就不要勉强,大胆舍弃,开发能发挥自己特征的路。格拉德威尔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不要总想着把短板变长,可以 "绕过" 短板,发展其他能力,就像书中多个故事的主人公找到的优势一样。甚至说,一个人的特征可能并没有长板和短板的区别,重要的是怎么运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读完《逆转》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很多时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优势和劣势,你到底是占上风还是占下风,其实取决于你看待事情的角度。世界上的所有比较,都是相对的,而胜利的条件,往往在这种相对之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反败为胜?📚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52 本)📚📚《逆转》📚📕 通过这些故事探究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源于不平衡的冲突,我们在希望渺茫时做出的反应往往包含着让事情变得伟大而美丽的因素。第二,我们对这些冲突的理解常常是错误的。它们总被我们误解。📕 在希腊和冰岛这两个国家,缩小班级规模似乎带来了一些重要且有益的影响。法国似乎是唯一一个在数学和科学教学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国家: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显著的班级规模效应;在科学教学方面,则没有所谓的班级规模效应。📕 财富可以让父母教育变得更容易。然而,当它到达某个点的时候,财富对父母教育也就没什么影响了。这个点是什么点?研究幸福感的学者指出,在一个年收入约为 7.5 万美元的家庭中,拥有更多的财富并不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感。此后,便会出现经济学家们所谓的 “边际效益递减” 现象。📕 相对剥夺的现象应用于教育中,就是所谓的 “大鱼小池塘效应”。在一个越优质的教育机构中,学生越会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差。好学校的尖子班学生去了真正的好学校之后,会很容易垫底。好学校中那些认为自己在某个学科很厉害的学生去了真正的好学校之后,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