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解决问题,克服限制,找寻规律
本书万老师从时间黑客、动机黑客、物质黑客、健康黑客、关系黑客和意义黑客等方面介绍了生活黑客的起源、真实案例、发展,并详细做了经典解读。我大概总结了做一名生活黑客必备的几个特点:♥ 有自己的目标和决断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擅长把事情量化为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数据来不断优化自己。♥不断总结完善,进而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探索规则,不断突破。把一切事物都看作系统,认为系统是按照算法运行,系统是可以理解、优化、破解的。♥在保持享受生活保持健康的前提下,高效做事,精致做人。同样都是在做一件事情,但是,有的人只是被表面的规则驱动,有的人天天琢磨着系统背后的潜在规则。而这些,恰切都是生活黑客的表现。短时间内,或许效果不是很明显。但若将这种分析总结能力持续数年,那么效果显而易见。最后一点需要提醒的是 —— 如果你身怀利器,就该懂得,善恶只有一线之隔,所以控制自己除了行为,还有内心,让自己不要总被太多东西羁绊,这才是生活黑客该有的素养。
19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838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生是折腾的而非墨守的——我读《生活黑客》最近在共读《影响力》这本书,发现好多内容挺费解的,不是显得啰嗦就是显得怪怪的。我想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它的问题。我就陆续找一些外国翻译过来的工具类书籍看看,其中一本就是《生活黑客》。看这本书当然是因为万维钢老师解读过,我就想着对比着看看。当然,本来我英语要是好,可以看看原版。何帆老师说过,他看外国书籍的方法之一就是先看看中文版,哪里值得看的或者怪怪的,他就看原版的,这里面的差别可能就是思维上和表达习惯的差别,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万老师解读的时候看的也是英文版,当时中文版都还没有,中文版还是万老师写的序。但是每次自己看的时候,还是那个感觉,原书没有万老师解读的精彩。这一次,我就是看看两者的差别在哪里?我就发现我看起来舒服,万老师不仅是解读一本书,而是把很多书和论文做了融合,然后打造自己的一个框架,用大概 8 到 10 篇文章把它们表达出来,我们读起来更为立体。而且万老师的表达方式更符合我们的习惯,在关键词的翻译上,比起很多翻译者更加到位,所以看起来非常流畅。这种感觉普通的读者比较做到,我们只能读到哪算到哪。当我把《生活黑客》这本书看完,我就借给我同学,他比我认真多了,因为他几天后,他发给我一个链接,告诉我,他在网上看看中国有没有什么生活黑客,结果看到这个人。我一看,这是一个自称生活黑客的人,名字叫王振宇,链接是他在知乎上分享的 "无痛苦早起指南",说的是他连续一个多月四点半起床,并且没有痛苦、一整天都精神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提到万维钢老师,但是我看到他用的内容多数是万老师介绍过的。例如他说服自己起床的理由是来自万老师解读过的《巨人的工具》的威林克那句 —— 早起能让他有一种心理上战胜敌人的感觉。例如说睡觉用的是万老师介绍过的 "多相睡眠法",就是每一个睡眠周期是 90 分钟,要按这个设计自己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他的创新则是来自于把万老师介绍的午睡方法 —— 喝一杯咖啡然后睡 25 分钟,用到早上去。例如说他是四点半起床,他就在前一晚准备好咖啡,然后四点的闹钟就起来喝咖啡,接着再睡 25 分钟,这样四点半醒来非常精神。当然,他也强调天天喝隔夜咖啡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他这种把生活当系统,并且优化的方式,的确是有点生活黑客的感觉。所以我不相信他没有看过《生活黑客》这本书,我不相信他不认识万老师。无论如何,他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验自己,我觉得都是很酷的,因为这是很反人性的。"反人性" 就是生活黑客的特点,没事谁花钱找人抽自己让自己提神,谁给自己身上装上那么多装置量化自己。但是为了更高更快更强,他们不断折腾自己,并且乐此不疲。这也称得上是现实生活中的 "奥林匹克" 精神。当然,书中提到的那些 "搭讪达人" 除外。
5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6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找到自己的规律生活黑客是一种自助式的创新者,他们讲究个人主义的创新精神,利用规则或系统,不断探寻事物的漏洞,进而让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生活黑客的特点:1⃣️保持理性,有自己的主见及判断标准,不人人亦云。2⃣️保持自己的原则,有能力打破隐含的规则和预期。3⃣️乐于实验,将自己的事物流程化与自动化,始终让自己能够清晰的做最正确的事情,同时不介意将经验分享给他人。4⃣️不因眼前的利益而沾沾自喜,而是放眼未来,注重于更长远的目标,不断分解,层层突破,达到终点。5⃣️利用算法,把自身打造成一个系统,让自身不断优化,突破自身的极限。一,面对时间 1⃣️懂得安排人生的优先次序,战胜拖延,集中精力在最正确的事情上。2⃣️懂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工作的同时,懂得做好情感交流的摄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幸福。3⃣️做好外包与授权,让自己的时间不被琐事所占据。二,面对工作 1⃣️找到自身的内在驱动力进行自我管理。2⃣️用游戏化思维,加速自身成长 3⃣️消除认知偏见,让你的思维跟上你行动的步伐 4⃣️做好激励与惩罚,始终让自己保持激情与乐观积极的心态 5⃣️找到兴趣所在,让兴趣激发你的意愿开拓新的领悟。三,面对物质 1⃣️利用工具对自身进行赋能,让自身可以不受限制,收获自由。2⃣️做极简主义者,做好取舍收获内心的满足 3⃣️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增强自身的掌控感,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生活。精要主义不被动的做选择,而是有意甄别,不再刻意追求东西的多和少。四,面对健康 1⃣️量化自我,数据赋能,能够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自身数据,从而让自身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负面的信息及时消除,帮助其自身在创造力和理性上取得更大的突破。2⃣️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量化自我数据,实现个人定制化的生活,保持积极乐观主义者的态度,预测未来,并努力把未来变作现实。五,面对关系 1⃣️"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因此当我们拥有工具时,极有可能模糊自己的视线,对工具的使用发生偏误,从而偏离自己的轨道。2⃣️通过系统和算法筛选出心仪的异性,但往往事与愿违。3⃣️黑客们热衷于两性关系的竞价博弈,但这让人们脱离生活最初的本质:即生活缺乏爱与同理心,丧失了人性,甚至使得关系出现失衡。六,面对自身 1⃣️精神内核:学习斯多葛哲学,保持心灵的宁静,从你无法掌控的事物中一定程度的抽离出来,让烦恼远离于自身,找到生活的意义。2⃣️正念自控法:自我察觉、自我调节、自我驱动、建立同理心。主动减少外界的干扰,使其自身回归理性。3⃣️坚守道德底线与原则,找到规则之缝,灵活变通,让自己获得更好的体验。4⃣️不被当前的环境所局限,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保持着竞争力。生活黑客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模型的不断切换,建立属于自己的算法和规则;生活黑客是一种工具,通过量化自我,找到自身的边界所在;生活黑客是一种个人主义、理性、系统化和实验性的精神,驱动着我们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突破自我,绽放光彩。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生活黑客 自我磨砺 系统思维 正念进阶🍀万维钢老师解读过的书,每一本都值得细细阅读。1⃣️ 什么是生活黑客?在我的理念中,就是那些:对自己想要做什么,有清晰认识的人。他们能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并且很自律,有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是一群有系统化思维的人,他们把所有的知识模块化,而且无论再困难的挑战,他们都可以拆解,优化,最后破解掉不可能的神话。2⃣️ 通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时间管理,列出自己的任务列表,每一天的时间有限,怎样通过 4 小时工作制,同样能把事情完成?给自己设置一个 deadline,然后以终为始,倒推自己在 deadline 前面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业绩,而其他并非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东西,君子就要善假于物也,把它外包出去。3⃣️ 能够常常管理好自己的用品。自己专业的工具一定要选好的,在这里就是极简主义。如果你拥有很多东西,你只用选择很顺手的兵器就可以。不被物欲控制的前提是,你有很多的物品,而且都是很好的物品。在这里,如果还没有很多钱,用好的物品,那么就尽量的用能够节省你时间的物品。4⃣️ 喜欢那句话:生活黑客们都是斯多葛学派的人,他们能够区分事件的可控性和不可控性。能够坦然的接受并且做出选择。当然在我的想象中,有选择权的人也是很厉害的人。5⃣️ 最后,常常能够正面冥想让自己静下来,放空自己,简单去体会世界,感知世界,甚至感知自己的神经末梢。安静下来,整理好自己的心绪再出发。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5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5 分制的话,我最多能给 2 分,1 分给性感的书名,1 分给有富有创意的装帧。 提及的我想读的书、演讲 《瓦尔登湖》《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巨人的工具》TED 演讲《我如何黑入了网络交友系统》(Amy Webb) 有启发的段落 阿列克谢・塞尔(Alexei Sayle) 的短篇故事《巴塞罗那椅子(Barcelona Chairs) 对极简主义式人格进行了格外有趣的讽刺,另外,由于故事写于 2001 年,也可以说它非常有先见之明。故事的主人公鲁珀特(rupert,“r” 小写)是一名颐指气使的建筑师,他的家 “令人心旷神怡,光线充沛,且足够大”。房子里的金属椅让人眼前一亮,但坐起来不太舒服;玻璃楼梯令人赞叹,但会吓到小孩;房子里的家居用品一样都看不到,一样都找不着。但这还是好过把东西放得乱七八糟:“这正是极简主义的关键所在,它费时费力,需要你付出许多,极简主义者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在一种一不小心就会打破的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每一样东西都被恰到好处地放在了它该放的地方,任何格格不入的东西,哪怕再小,都会将这脆弱的平衡毁于一旦,使其陷入极度的混乱。”-天,鲁珀特回到家后,发现一面 “本来干净无瑕、像海雾一般洁白” 的墙上写着一个笔迹潦草、令人困惑的词:“帕特里克”(PATRICK). 他试图清除它、用涂料盖住它、用凿子凿掉它,但只是让这堵面目全非的墙变得越来越糟糕。他崩溃了,喝下了漂白剂,“将其内心的纠结还原成一具极简主义的空壳”。“幸运的是,他家的芬兰互惠生” 发现了他,鲁珀特幸免于难。他和家人搬到了西班牙南部一幢古色古香的白色农舍里休养。鲁珀特终于释然了,任凭他的头发自由生长。但渐渐地,极简主义人格又重新占据了他。一天,他对家里的凌乱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向他的家人嘶吼了一番。当晚,他的妻子走出房子,来到那面 “像月光般皎洁的农舍墙壁” 前,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小字:“帕特里克。” 这个故事的结构非常有趣。 简而言之,黑客们习惯使用复杂的系统,习惯有丰富的选择,但他们在一开始就设置好了合适的默认值,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上。正如科林・赖特对极简主义的描述:“极简主义是去掉你不关心的东西--你不需要的东西,这样你才能让自己更多地投入到让你有热情的事情中去。”43 这句话曾经适用于软件和物质,现在同样适用于食物。对「生活黑客」一词的简单解释。 生活黑客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用着系统和算法。回忆一下保罗・布赫海特的信念-“我们的整个现实就是系统的系统”,以及 “只要有系统,就有黑入系统的可能”。「生活黑客」的信条。 拥有工具可能会歪曲人的判断力,并导致工具的误用。黑客技巧是强大的工具,对那些相信现实就是 “系统的系统,无穷无尽的系统” 的人来说,一切似乎都可以用其力量修正。但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对工具的过度依赖可能让人心力交瘁。 人创造了工具,反过来,工具也在塑造人。 设计优化算法的人尤其明白这一点-他们所说的是会导致全局优化失败的局部优化。想象一下:你被蒙住了眼睛,但还是想要在特定区域内找到一座高山。比较单纯的搜索算法是只向前或者向上走,你可能会找到一座山,但那可能不是你想找的高山。于是,算法设计者会故意在其算法中加入模糊度,这样他们就能稍微四处走走,即便那意味着在到达更高的山峰前,有时候要走点下坡路。过分单纯的优化往往只能获得次优的结果,而最优的结果需要一点灵活性-我将在本章结尾回到这一点上来。 算法不能过度优化,否则适得其反。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工具理性泛滥的时代,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无限优化与掌控,而在于保持人性温度的动态平衡。在持续重构生活的过程中,接受不完美的流动状态,就像河流不会雕刻完美的河道,却在奔涌中成就了生命本身。1. 生活高手的追求不是走捷径解决问题,而是像拆解积木那样研究世界规律,用编程思维重组生活方式。他们享受破解规则又重建系统的过程,最终获得比单纯追求效率更深刻的人生掌控感。这类人像乐高大师,把人生拆成时间模块、健康齿轮、兴趣拼图,再像编程一样写成 if 加班则启动健身补偿程序的生活代码。2. 最危险的道德陷阱不是明显的善恶对抗,而是那些伪装成美德的近亲:像依赖伪装成爱情,冷漠假装情绪稳定,控制欲包装成自我提升。当这些冒牌货出现时,真正的美德反而被消解了。这就像超市把过期面包重新贴日期标签,外表的美德包装(关心 / 成长)遮盖了变质的控制欲和冷漠内核。3. 用数字监控自己看似自由实则束缚,依赖各种效率工具省下的时间又会被新任务填满。每件优化人生的工具都暗藏代价,当生活高手攀上效率巅峰时,终会发现过度工具化反而让人失去了人性温度。有人用智能手表监测睡眠,反而因深睡时长不足焦虑失眠;为节省时间天天吃外卖,结果多出来的时间全用来处理胃病和肥胖。4. 真正的生活智慧在于享受过程本身。当看透所有系统规则后才会明白:人生没有需要抵达的完美终点,只有持续升级的体验旅程。就像修行者明白重要的不是到达哪里,而是每一步行走本身就是在创造意义。如同《西游记》的真经不在西天而在取经路,人生这场游戏通关时才会发现,真正的奖励藏在打怪升级的过程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不走极端的生活黑客挺好终于看完了《生活黑客》。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得到 APP 里面精英日课专栏解读了这本书,然后得到开了一个话题供用户们自由讨论,里面有很多人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小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是针对提高效率、帮助自律和增加生活中的幸福感。这本书在从时间、动机、物质、健康、关系和意义等方面介绍了各个领域的生活黑客们的行事方式之外,重点提醒读者反思 “黑客” 们在入侵各种系统时所采用的方式是否正确和适度,比如健康黑客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方式是否科学?时间黑客和关系黑客们在达到自己目标的同时有没有给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隐患?总之,努力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没错,但也要注意采取的具体行动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大小以及是否对别人有害。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超出想象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非普试的方法论。是一本在路上的书。让我想起了福尔摩斯的方法论,收集信息 分析信息 得出自己的初步判断 再去收集信息 验证判断及得出新的判断。万老师举了个吃泡面的例子,通过时间 水温 水量得出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吃泡面的方法。日常生活中我在读此书之前,也曾经与我老婆探讨过怎么和面会让饼的口感更适合我的家人。我可以按照这本书的方法实践出一个关于面粉量 水量 水温 及和面次数 放置时间 的数据性的东西,这样可以让我家的饼一直好吃。也可以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当然波及到人员心态 工作环境 设备运行情况 等变数,目前正在摸索中。蔡师的商业参考中提到: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把中国所有产业重新做一遍。同样我们可以用黑客思维把我们日常习以为常的习惯做法、观点都重新审视一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书笔记完整版之前买了纸质书,看完后做了笔记,温故而知新,看这个笔记,十分钟就能把书重温一遍。附上我的读书笔记,看看是否对他人也有用。第一章 生活黑客批判生活黑客的:将计算机的逻辑应用到所有人类生活中。黑客眼中,一切都可以被看做系统。黑客精神是个人主义的、理性的、实验的以及系统的,因而格外适应这个数字系统遍布各地的时代。“黑客技术” 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当时对黑客的定义是 “避开标准解决方案的人” 生活黑客文化的盛行一大原因是软件开发者和作家等创新阶层的壮大。这些工作的特点是自由度高,但同时自己就如同一家创业公司,独立于大公司和传统的出版物。“43 文件夹” 12 个月,加每个月 31 天算戴维・艾伦 2001 年出版的《搞定》中的 GTD 是许多生活黑客的灵感来源生活黑客追求工作效率。热衷于生活黑客的人,往往就是原本不高效的人,他们就像布道坛上的酒鬼,如果不说些对自己有效的措施的话,自己就会重新拿起酒杯。人类的两种认知风格:系统型(理性 / 分析)和直觉型(联想 / 经验)第二章 时间黑客我们对工作取向,可分为任务取向和时间取向任务取向:农民种田时间取向:工业革命后,掐着时间的各种事情典型是泰勒,“科学管理” 追求高效,有时候是在追求 “高效色情”,反而是反高效的。把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排进日程 “做能让你更接近目标的事”“忙碌是某种形式的懒惰 —— 懒得思考,不加选择的行动”—— 你可以高效率的划着船打转,但高效能的船夫不但效率高,而且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所在。效率和效能是不一样的。斯蒂芬・科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分优先级地追求高效率是高效能的近敌。“过分高效的人总是在创建、更新、遗落他们的清单;过分身体力行的人总是疲于奔命,没有时间评估价值;疯狂节约时间的人只会让自己和别人陷入焦虑。讨论排列优先级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世界上第一位工作效率咨询顾问艾维・李。据说在 1918 年,李被伯利恒钢铁公司请去提高这家公司主管们的工作效率。事先李没有要求任何酬劳,他只提出要和每位主管谈 15 分钟,3 个月后钢铁公司觉得李的工作值多少钱就支付多少酬劳好了。3 个月后,得到了李的建议的主管们工作效率大为提升,钢铁公司为此支付给李 2.5 万美元的支票(相当于今天的 40 万美元),那李当初跟主管说了什么呢?李说:在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写下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 6 件事,并排好优先级。第二天一件一件完成任务,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再次重复这一操作。后来的很多优先级高效类自助方法都是李的这一变体。比如科维的重要紧急四象限法。艾森豪威尔(前总统)面对问题时曾打趣过:“重要的不紧急,紧急的不重要”,还有另一个金句:计划毫无意义,但做计划意味着一切。将确定了优先级的目标付诸行动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遵循 SMART 原则,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分配(assignable),具有相关性(relevant),并有明确的时间界限(time delimited) 生活黑客热衷于所谓的” 工作流 “比如,GTD,核心是处理” 杂事 “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杂事被收集、处理、整理、复盘和完成。是一套让人保持高效、专注于重要的事和减轻焦虑的系统。还有一种工作流叫” 个人看板 “,灵感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的实时生产系统。任务被归到三类中:” 待办 “” 正在进行 “” 完成 “任务外包任务外包的一大问题是,这只对聪明人有利,而受雇佣者属于” 被利用 “的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愿意生活在一个比现在更富裕的社会,但你是社会上最贫穷的一群人,还是生活在一遍比现在贫穷的社会,但你是最富有的一群人?第三章 动机黑客皮尔斯・斯蒂尔(组织动态学教授)的《拖延公式:如何不再拖延并完成任务》一书中提到动机强烈程度的公式:动机 = 期望 * 价值 / 冲动 * 延期(可推迟时间)诺奖得主托马斯・谢林 在 1978 年和 1980 年 写了两篇较不为人所知的两篇文章,讨论博弈论的应用者通过和自己博弈来管理内部冲突,这创造了一个新词” 自我经济学 “比如设了闹钟放在自己够不着的地方,把诱惑自己的东西放在一个自己够不着的地方,让自己信任的人监督自己。番茄工作法 专心工作分 25 分钟,然后休息一会儿 在过程中如果有让你分心的事情,写在纸上,然后继续远离的工作。科维在《高・・惯》中说:” 说是 “时间管理” 实在是用词不当 —— 挑战并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自我管理。“动机黑客旨在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但是自我管理的工作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且即便实行了自我管理,到最后还是有可能无法获得满足。动机的科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意志力:重新发现人类最伟大的力量》中提到了” 自我损耗 “的理论,核心是意志力是有限资源,存量和血糖有关。(有被认为是伪理论)他认为抵御诱惑的一个好方法是建构一种从一开始就杜绝诱惑的生活。游戏化关注投入而非产出可以减少失望。时间盒(装着不同效率值的自己)《动机黑客》温特用黑客技巧让自己一周投入 120 个小时用于工作,平均每天工作 17.25 个小时,睡 6.38 个小时,花 22 分钟吃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健康指标都很高,比如平均幸福值 7.03/10,精力值 6.64,健康值 5.33. 高效是色情也会让人上瘾,有人对此警告到:如果你每天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那你就失败了。” 生活黑客面临的一个问题,许多黑客方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比如认为 “憋尿大法” 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尿裤子的溢出效应),吃巧克力能加快减重,(被试者 15 人)P 值黑客,只选有利的数据,以支持自己的结论,p 值代表一个新发现只是偶发现象的可能性,通常 0.05 被认为显著性上限。期刊只发表新发现的机制,助长了 “P 值黑客” 的行为,也助长了毫无根据的自助式建议的盛行。比如有史以来最著名的 TED 演讲 ——“你的肢体语言决定了你是谁”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埃米・卡迪,谈到了和几位合著者的研究,保持一个高权利姿势 2 分钟,能提升自信,能提高睾酮水平,并降低皮质醇水平,让人在 “高压评估情景”(比如工作面试 “中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这个逻辑是身体改变达到,大脑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这是” 弄假直到成真 “。卡迪的演讲大获成功,书籍也大卖,但几年之后,他的合著者达娜・卡尼,却站出来表示之前的研究是不科学的,她坦诚的披露了自己之前的数据收集中使用了 P 值黑客的手段。蜜蜂守卫软件 做不到就罚钱,罚金依次增加 5 美元、10 美元、30 美元、90 美元、270 美元、810 美元、2430 美元(用户最多支付过 810 美元) 设定目标后,软件会创建一条” 黄色砖路 “的路径,可供打卡,温特为他的高空跳伞计划设定了一个目标失败要支付 7290 美元的罚金计划,以提升他跳伞的动力(高级会员才有这个更改金额的服务)。如果最后还牵涉到意志力,那就是没有充分黑入你的动机系统。不会,随意欺骗,因为是自愿行为,会对自己诚实。罚金可以指定受益人,但软件公司还是要抽成的。他们确实挣了点钱,但正如” 蜜蜂护卫 “网站上说的:“我们让你少失败了一点” 第四章 物质黑客奉行极简主义的生活黑客,技术进步进一步解放了他们,让他们称为数字流浪者,无论去哪里,生活黑客都带着工作、社交网络和娱乐方式。《巨人的工具》中写到:“出类拔萃者没有超能力,不过,他们为自己定下的规则让他们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实,有如具备超能力一般。世界由系统组成,你在系统内部利用工具展开行动。梭罗 在瓦尔登湖做了为期 2 年 2 个月又 2 天的生活实验,他被称为整理者的鼻祖和最初的极简主义者。梭罗并没有完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瓦尔登湖也不偏远,附近不远就有铁路,康尔德离得也不远,步行 20 分钟就能到,梭罗每周都要去好几次,在他母亲做得饼干和朋友一起进餐得机会的诱惑下,他得母亲和姐妹每周都会去看他,通常都会带着食物,而这些梭罗在书中都是草草带过。近藤麻理惠 2011 年出了一本心动整理法的畅销书,扔掉不能给你带来愉悦的东西,极简但不强调留下多少件物品。佛教起源故事,悉达多王子起初过着极度奢华的生活,后逃离后又过着极端禁欲的生活,包括禁食和禁寝,这样过了几年,一次昏倒在路边,被一女子用一碗米浆救活。后他明白不再走两个极端,改走中间路线。极简主义:有钱人的极简主义极简主义被批评后,新生了” 精要主义 “。第五章 健康黑客自我认知和改善需要测量 —— 这一理念衍生自 “不能测量就不能管理”,这一格言被认为出自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其实略有不同,原话是 “无法测量,也无法被简单地定义” 但测量有局限性,有一条被错以为来自爱因斯坦:“不是所有可以计算地东西都有价值,也不是所有有价值地东西都可以计算。” 测量本身也会歪曲事实,这就是矛盾所在。一位人类学者谈教育领域地过度测量:“当测量变成了一种目标,它就不再是行之有效的测量。” 有很多数据本身无意义或者暂时找不出意义,但有时候记录就是意义本身,一位严重的头痛患者自称 “数据囤积者” 记录了大量之前头疼相关的数据,他不知道这些数据的意义,但是他明白了头疼会过去,也会再到来,缓解了焦虑,追踪和实验是她进行自我控制和找到希望,和别人交流的方法 “数据为我的生活带来了结构、意义和目标。” 赛博格(cyborg): 机械和有机体的混合物库兹韦尔为了能活到奇点来临(攻克衰老),服用上百种保健品,并且雇佣了一名助理管理他服用的药品。硅谷大佬输年轻人的血预防衰老,一次花费 8000 美元。皮埃尔・居里把镭盐绑在胳膊上,证明了辐射会灼伤皮肤。也是皮埃尔和玛丽・居里提出了辐射可以消灭癌症(但没有意识到辐射也可以引发癌症)。在美国出于费用的考虑,许多人会在亚马逊上购买宠物用的抗生素,将其作为便宜的替代品自用。发达的信息时代并没有让所有人都变得更有见识,有的人什么都怀疑,有的人什么都相信,比如就有不少人相信疫苗会引起孩子的自闭,他们认为自己是明智的,严谨的思考着,这导致了麻疹的卷土重来。一个方案有问题,并不意味着它的替代方案会更好。乔布斯曾经短暂的使用针灸和保健品治疗癌症,而没有选择手术,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的早逝。黑客喜欢某一特定领域内的多样选择和复杂性,但在其他领域追求的却可能是简化。双豆餐一开始声称具有各种健康作用,后来只是作为代餐存在(简单又营养均衡)第六章 关系黑客使用的技巧如:解读线索 锚定 镜像 重新搭框架等《把妹达人》作者斯特劳斯后来意识到 “用来开始一段关系的有效技巧无一例外地违反了维持一段关系的每一条必要原则”。引诱很有可能成为(人与人)连接的 “近敌”。优化目标的风险在于太容易对有诱惑和可量化的东西上瘾,或者太容易让你忽视其他目标和意义。把妹达人错在过早的优化,是会导致全局优化失败的局部优化。找最高一座山的比喻,算法设计者会故意在算法中加入模糊度,哪怕这意味着在找到更高的山峰前,多走很多路,而且可能需要走一段下坡路。蜜蜂护卫的创建者是一对夫妇,贝萨妮・索尔(机器学习的硕士学位)和丹尼・里夫斯(计算机博弈论的博士学位),他们各自拥有独立的银行账户,为带孩子、扔垃圾、计划旅行这方面的事时采用 “优妥竞价” 方式来决定谁来决定,出价高者给钱给出价低者,让后者做事。第七章 意义黑客生活黑客追求的和大部分人想得到的东西一致,那就是舒适、健康、和连接。生活黑客往往会先追求极端的高效,极致的健康,有条有理地互动,你可以把他们理解为舒适,健康和连接的近敌。斯多葛主义佛学(美学和正念)冥想:其正面效果不为冥想所独有,它只是促进放松,减少思维反刍(过度思考)地众多技巧之一冥想是一种初级的控制大脑的行为,进一步的则为使用药物,比如使用致幻剂,经颅刺激(使用电脉冲或磁场影响大脑)第八章 狭隘的视野生活黑客并不总是代表正向的生活黑客们的建议也并总是正确的:比如蒂姆・费里斯兜售保健产品(虽然他本人可能对此的效果是相信的)另外他们的建议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独特的环境当中。生活黑客技能是一种工具,如同马的眼罩,使马不受边上视野的影响,从而更专注,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视野的狭窄。黑客是对原有系统规则的打破,是种规则的变通变通的原则:如果没有人因此受到伤害,规则则是可以变通的。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