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3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所以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本书解读了爱情新旧脚本、契约与风险、亲密关系、两性差异、价值底线、独立与联结、长期爱情、感情危机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答案,更多地关怀了已婚已恋群体。“爱情脚本” 提炼出了特定的社会现象,辞藻有点古怪也有点独特,可能无法深入人心。像我这种爱情的侏儒,爱情确实应当勇敢不止一次,可勇敢的对象稍显模糊ต

      4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跳出爱情的脚本,让独特的“自我”形成“我们”

      📖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一见他就忍不住笑,和他在一起满心欢喜,那就好好地和他在一起吧。无论年龄、性别、背景多么不符合常人的眼光,无论旧的社会化认为他有多不合适。只要你的内心告诉你,对方是让你更舒服的那个人就可以了。" 🌱现在的社会可能不讲究恋爱和婚姻强挂钩,但每个人仍然有体会爱情的快乐的权利🌷🌱沈老师这本书在感情中出现困惑的时候可以 "当词典查"。这里列举了很多关于恋爱、婚姻的旧脚本,这可能就是感情关系中的征结所在。你不会查到怎么改变对方,但自己却能豁然开朗。📖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在做民族研究时提出过一个观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美能够共存,社会才是和谐的。🌱两性也是如此,我们都是真实而独特的 "自我",需要学习如何去爱才能更好的享受其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爱情的真正目的是让你踏上寻找真正自己的旅程,然后通过碰撞,不断形塑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结,然后打开你的世界,打开你对生活的想象,体验有趣的人生。🌱冲破顾虑的围墙,从爱中获得快乐就是最好的选择。

        3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情是勇气与智慧并存的无限游戏

        复旦高人气 “恋爱导师” 沈奕斐以爱情新脚本为主线,帮我们理清爱情的底层逻辑。更加厉害的是,通过新的爱情脚本,她能打开你对于生活的想象。正如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所说:“爱是一种需求、一种渴望,是探索生命中最大奖赏的驱动力。” 没有人可以拒绝爱情的到来,只愿我们是那个正尽力做好准备的勇敢者🍀🍀🍀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爱情”是西方摧毁东亚社会的毒药

          近代西方传导给东方汉文化圈最狠的慢性毒药就是 “爱情” 这个概念。我的论点:众所周知,东亚汉文化圈中日韩新加坡都是人口出生率骤降的重灾区。印度现在的婚姻是包办的。伊斯兰文明国家婚姻也和 “爱情” 无关。传来 “爱情” 这个概念的西方,“爱情”=“性爱”,婚姻是标准的商业契约,西方社会婚姻在减少,更多的不婚,但起码并不缺乏 “爱情”。而婚姻的问题都属于商业纠纷,条理分明。     只有东亚汉文化圈是把 “爱情” 和 “婚姻” 相关联的,并且升华高于并脱离 “性爱”,使得年轻人还需要这样书名的书鼓励去 “爱情”,而婚姻也清官难断家务事,让年轻人惧怕 “爱情 “,不敢去磨合,并且引起民族生育率灾难性的下降。本书也还是没有摆脱 “爱情” 这个看似高尚的概念,希望把爱情和婚姻顺利衔接。其实是走歪了,我并不是否认爱情,这是应该高度颂扬和充分享受的人类伟大感情,但要承认这是一种本能,应该回归本源,根本就不应该和现代婚姻扯在一起,要让东方年轻人大胆去追求 “性爱”,享受其中,而婚姻是个契约,需要计较权衡,成熟的思考,合理的算计,共同的目标确立,责任的划分,也正因为婚姻是契约,夫妻才是合作伙伴,相互间的交流都遵从商业交往原则,言语的尊重,礼貌,孩子和家务的分担,都自然顺理成章。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变自己

            婚姻需要经营,要遇到温水煮青蛙的环境,首先问自己要过什么样生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心态,武装头脑,改变心情,多社交,多打扮自己,让自己开心,以自己为主,把提高自己,快乐自己,生活是自己的,培养自己喜欢的爱好。照顾好自己。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新脚本下的爱情

              书中有关于爱情的新旧脚本不同的说法给我很大的启发。两个人的相处有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每个人对于爱情都有各自不同脚本所导致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父母经历的依旧是爱情的旧脚本,男主内女主外。他们一辈子都在做爱情的减法,男人外出赚钱抱怨女人在家好吃懒做,女人辛苦理家抱怨男人不顾家,两个人相互消耗,不分开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孩子在。而我们自己的爱情是一种新脚本,更加注重的是两个人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没有谁属于谁,两个人都是独立又相互依赖的。爱情中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做到完美,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好,反思、改变,相互鼓励。真诚就是最好的必杀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样谈恋爱,很容易结婚!

                前两天和几个老朋友聚餐,突然聊到,好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参加过婚礼了,得有…… 三四年了吧。 仔细想想,身边朋友们也不乏谈恋爱的。但大多好像都是谈一段时间就分开了。问起来,要么说是不合适,要么说是没激情了,要么说是谈得太累了…… 总之就是,都走不到最后,兜兜转转几年,还是单身一个人。 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 这个时代还存在长久的、美好的爱情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 长久且美好的爱情,必然存在。可为什么,好像身边大多数人的爱情都以分手告终,走不到最后呢?  其实,分手这件事,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待:一种情况是,倘若一段感情让我们觉得疲惫、不快乐,那么分手便是与 “坏” 感情告别,其实是件好事儿。而另一种情况,才真正值得我们思考 —— 有没有可能,好的爱情已经出现过了,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辨别,也不知道如何经营,才让它又再次离开呢?最近在《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一本书中读到:“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认为蜜月期的爱情才是最好的,……,如果它不一样了,爱情便不再美好。” 于是我们便感到失望,不再去维护它、经营它,于是,就错过了。不过,大家也不必为此感到遗憾或后悔莫及。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我们还可以把握。现在去了解什么是好的爱情,如何维护一段爱情,也完全来得及。书的作者沈奕斐,很多人或许并不陌生。她研究两性关系、家庭社会学超过二十年,是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在复旦大学开设 “亲密关系”“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婚姻与家庭” 等多门人气课程;2020 年,她在网络上推出 “沈奕斐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广受欢迎,她也因此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欢。在沈奕斐看来,在如今这个时代,一份好的爱情其实更加重要,能够帮助我们确立自己的价值,为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并且使我们成长;但,爱情是需要学习的,好的爱情,是需要把握和经营的。所以在这本书中,她就围绕「什么是好的爱情」「如何维护好的爱情」两个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方法和建议。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关于好的爱情,沈奕斐老师向我们明确提到,是能带来快乐和幸福的,而且也能使人成长。所以,她建立了一个坐标系,坐标横轴是「快乐」,纵轴是「成长」,并且划分出了四个区域,即,「享乐型」、「互惠型」、「消耗捆绑型」、「成长治愈型」。第一种,享乐型爱情。“这种爱情有激情、很快乐,但不一定带来个人成长。” 沈奕斐老师说,这里的快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生理意义,一看到对方的外表、一闻到对方的味道就很快乐,就忍不住笑;另一种是精神意义,很多事情只想和对方一起做,因为只有和对方一起做时才有意思和有意义。“享乐型爱情充满了激情,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最接近我们对爱情的想象。” 不过,只有快乐的爱情会让人们感觉到不安全感,因为极少还有人愿意相信,快乐可以永永远远持续下去。第二种,互惠型爱情。“两个人比较互补,相互促进,但不见得充满激情和快乐。” 互惠型爱情,与外表吸引或激情都无关。它的发生单纯是因为:两个人在日常相处中互相发现,相互支持,使自我更加完整,生活更加广阔。人们能够在这种爱情里产生归属感,但所向往的快乐、激情和心动,或许有所欠缺。第三种,消耗捆绑型爱情。“这是比较糟糕也比较常见的一种爱情模式。” 在这种关系里,一般都会有一方出现强烈的控制欲,甚至带有强迫和暴力的属性。具体的特征是什么呢?沈奕斐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这种关系,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其次,在这种关系里,对方会经常贬低我们,让我们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依靠对方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另外,对方会限制我们的社交关系,让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小;最后,对方常常提出我们做不到的要求,使我们反过来产生亏欠感。第四种,成长治愈型爱情。
                “这是爱情关系最理想的一种长期爱情模式。” 沈奕斐老师说,这种爱情的典型特征是让我们不断增强探索世界的欲望,我们能从对方身上学到很多,同时也特别快乐。人们常说的 “爱使你我越来越美好”,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它会让我们感觉幸福,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热爱生活,更有勇气和智慧面对生活的问题;是理想的长期亲密关系的样子。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对 “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有了初步的了解吧。享乐型和互惠型的爱情是良好的。消耗捆绑型的爱情是糟糕的。成长治愈型的爱情是美好的、理想的。越是好的爱情,越能长长久久,也更容易步入幸福的婚姻。如何维护一段爱情?讲完什么是好的爱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告诉大家,那就是:在一段关系里,爱情的类型,其实是会发生变化的。“很多成长治愈型爱情都是从享乐型或互惠型发展而来的。”“然而,也有很多人的爱情并没有越来越好,反而慢慢走向了消耗捆绑型。” 所以,就像弗洛姆说的,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在书中,沈奕斐老师就向我们分享了很多维护一段爱情的方法:1.“30 分钟高质量共处法”。热恋的时候,相爱的两个人恨不得分分秒秒黏在一起;但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再时时刻刻黏在一起,或许就会为双方带来负担了。沈奕斐老师也说,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在热恋期后回到正常的生活节奏,让工作和爱情有正向良性的循环,爱情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她建议我们,不妨就在平日里尝试 “30 分钟高质量共处法” 吧。“每天花 30 分钟在一起高质量地交流、做一些事情,剩下的时间各自安排。” 在这 30 分钟里,两个人都应该放下手机,放下工作,远离外界的纷纷扰扰;依偎在一起说说废话,做一些无聊的事,或卿卿我我一会儿。这能让感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更有利于爱情的持续。2. 让差异促进爱。我们常常认为,爱情里的差异是负面的。但沈奕斐老师建议,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待差异:一方面,两个人的差异可以扩大彼此的视野,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方面,差异能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为生活开拓更多可能性;另外,差异可以为各自的人生互补,生活变得更有趣,更轻松。这样看来,差异就不再是爱情的阻碍了。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差异,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试着走出去,接纳对方的世界;这样才能使生活更加闪闪发光,爱情也能更加牢固,更加长久。3. 用「三个原则」,磨合出想要的爱情。人们常说,爱情里最难过的关卡就是「磨合」,因为磨合着磨合着,爱情就有可能被「消磨」。但沈奕斐老师觉得,这样的想法未免太消极了。她告诉我们,磨合并不是去迎合外界的标准,而是要聚焦于双方,从两个人本身出发,慢慢磨合出适合彼此的爱情。在这个基础上,她提出了爱情里磨合的三个原则:第一,在处理两个人的事情时,采用协商原则;任何事情商量着来,而不是一方不经另一方同意就做决定。第二,在处理两个人各自的事情时,采用尊重原则;两个人再相爱,也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和生活,这部分事宜,就各自做决定,另一方尊重、不干涉。第三,如果两个人各自的事情交织在一起,采用感谢原则;比如明明是一方需要独立处理的事情,因为特殊原因而需要对方帮助,千万不要把这种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是要表达感谢。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两个人就能更好地磨合、更好地联结,形成更好的 “我们”。4. 学习给予。弗洛姆认为,爱的本质是给予,给予是爱的原生动力。只不过,有很多伙伴对 “给予” 的理解却存在偏差,认为 “给予 = 付出”,每为对方做一件事,就等着对方的回报。而沈奕斐老师认为,给予和付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给予是做这件事本身就让我很快乐,不需要具体的回报。当你觉得爱情中的给予都是付出的时候,你就体会不到爱本身所带来的愉悦的感受了。” 那在给予的过程中,有什么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呢?沈弈斐老师提出了三点:第一,我们给出去的东西一定是对方需要的;第二,当我们被给予的时候,是需要表达感谢的;第三,给予或许会很辛苦,但不应该因为辛苦就夸大自己的给予,甚至提出抱怨。沈弈斐老师说,给予的过程,就像两个人建立了一个共同的情感账户,每一次给予其实都是在往这个情感账户里存钱。愿大家都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5. 创造闪亮的日子。
                沈弈斐老师说,我们强调长期关系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激情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激情永远是维系感情的重要因素。那应该怎么做呢?沈弈斐老师的建议是,创造闪亮的日子,也就是创造仪式感。在这个 “闪亮的日子” 里,两个人应该郑重其事地去做一些非必要、非功能性的事情。比如看场电影、互赠礼物、一起玩游戏、海边散步、拍合照、穿情侣装……“这些可以重复的日常行为一旦持续数年,其意义就闪现出来了。” 日子要想过得有滋有味,靠得其实就是日复一日的琐碎之中的,这些闪亮的日子吧。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人,能相识就已经是缘分,若是又能携手经历一阵子人生,就更是难能可贵的际遇。所以,真的遇到对的人了,就好好珍惜吧。“问我为什么喜欢你,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你是我不爱其他人的原因。”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情新脚本” 是个很棒的概念,有利于女性意识觉醒,打破传统,塑造新生。这本书最难得的地方在于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解释和分析主观感性的感情世界,且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不过退一步说,也只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阅读才能接纳书中的观点,身处局中的痴男怨女们,还得几经挣扎用肉身去对抗诸多回合,方能修成正果。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爱,值得勇敢,更需要智慧

                    🌸翻开沈奕斐教授的这本书,我原以为会收获一碗关于 “为爱冲锋” 的心灵鸡汤,却不然给我带来了较大地震撼,在开篇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为什么今天爱一个人变难了” 的情感困境以及指出网络上带偏的爱情认知误区,帮助我们 “祛魅” 了那些被过度浪漫化的 “真爱神话”。 作者指出我们这代人爱情的新问题,其根源在于身处 “新旧爱情脚本” 的夹缝之中。一边是传统脚本对稳定、责任、角色分工(如 “男主外女主内”)的期许,另一边是现代脚本对个体自由、自我实现、浪漫激情的强烈呼唤。我们既渴望像父辈那样拥有 “一生一世一双人” 的安全感,又无法舍弃对 “灵魂伴侣” 般深刻共鸣的追求;既向往亲密无间的 “我们”,又恐惧失去独立的 “我”。这种内在的撕裂感,让我们在爱里患得患失,进退维谷。🌸这本书,与其说是鼓励我们 “勇敢去爱”,不如说是教会我们 “何为真正的勇敢” 以及 “如何值得爱”。“勇敢” 不是盲目投入或死撑,而是指有智慧、有方法地拥抱爱情的可能性,并具备处理关系问题的能力;爱情的本质是 “联结” 而非 “占有”,健康爱情的目标不是找到 “对的人” 然后一劳永逸,它更像一个动词,一种需要双方共同构建和经营的状态。“对的人” 是结果而非前提:与其执着于寻找一个完美契合的 “灵魂伴侣”,不如学习如何与一个可能合适的人,通过共同努力,发展出深厚、独特的联结,使之成为 “对的人”。🌸书中提出了现代爱情四象限理论(包括享乐型关系、互惠型关系、消耗捆绑型关系和成长治愈型关系),帮助我们评估一段关系是否值得投入和努力。同时,针对爱情新脚本下的诸多核心问题,例如:如何进入爱情、如何正确处理双方差异、怎样区分爱情中的 “我们” 和 “我”、如何维持新脚本中的长期爱情关系,以及怎样应对爱情危机等等,作者也提供了相关建议,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 不足的是,在这本书的后面部分作者在例证方面例子数量少,且比较局限,单薄的语言显得有些乏力,无法有效支撑核心观点,缺乏说服力和代入感。另外,观点反复出现但缺乏递进深化,导致内容在不同部分交叉重复,逻辑性差了些,显得冗余松散,降低了阅读体验,以及对核心问题(如何行动?)的解答有点流于表面和泛化,缺乏可操作的深度洞见。 但总之,我觉得这还是一本挺值得阅读的一本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对爱情新的洞见与看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情真正目的是让你踏上寻找自己的旅程,通过碰撞不断地形塑自己

                      也是一本为数不多让我没有看过瘾的书,看完之后我是沉默的,然后就开始一直哭了很久,我在想我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该多好,或许我们之间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为什么不早点学会好好爱一个人,为什么不早点知道什么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和相处模式,所以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刚结束的恋情,分手的原因是由于所处阶段不同,爱意消耗殆尽,失望太多,信任的桥梁崩塌的修补不好,差异处理不好,因此无法共同成长,停滞不前,反而变成了一种消耗。但是我自己成长了很多,因为他社交能力很强,所以我也在潜移默化中从内向的性格变成愿意与他人联结;为了维护这段关系我看了一些亲密关系、心理学的书,书中的理论与亲密关系中的实践相结合,让我发展其他人际关系也更加顺畅;最后是我变得更加善解人意,体察他人内心,并且更会照顾人,不那么自我了。有好几个人还问过我是不是还有弟弟妹妹,因为我看起来不像独生子女。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特别欣慰,毕竟上中学的时候班主任总会骂我情商低,我妈妈也说我太有主见,以后在社会上难生存。但这段亲密关系让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教会我很多,每每想到这里我都鼻子一酸,眼圈红红的,我真的真的很感激。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多思考:坦诚和真实是对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现代爱情能够带来的好处:一,看到自我,提升自我价值;二,增加和他人的联结,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三,性欲望升华。现代中国人由于竞争激烈,周围环境发展迅速,因此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更倾向于找一段确定的亲密关系,不敢做爱情的勇敢者。然而作者说:“绝对的安全,意味着没有任何挑战或发展。在一个不确定的社会里,如果你要去追求确定性,那么只有一条路:尽量保持不变,减少和外部的联结。可这样的话,你的世界会变得很小、很单一。”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接受不确定性人生给我带来的跌宕起伏,也不愿意不去探索这个世界。因为只有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享受到不同的体验,我才能觉得在自私的基因操纵下的人生被我赋予了意义。虽说现在结婚的目的不再是传宗接代,而是追求个人幸福。但我们依然会羡慕白头偕老,依然渴望稳定永恒的爱情,依然会遵循某些刻板的性别分工。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爱情旧脚本就是不好的,新脚本就是好的。对男女双方来讲,这两个脚本其实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也都有制约的地方。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不要一味认定是对方的错,也可能是双方拿到的爱情脚本不一样。毕竟…… 大家认同的爱情脚本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男女对彼此的角色期待,受新旧脚本不同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冲突。总之,社会的爱情脚本不一定适合你,新旧脚本的分割,也没有那么明确。所以下次,当你遇到爱情问题时,先停下来问问自己,你要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今天的爱情,之所以变得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脚本混杂在一起。而我们要在其中做好平衡和选择,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脚本。 爱是一种能力,你遇到一个人,甚至遇到好几个人,选择其中一个,我们互相学习如何去爱,爱情才会变得美好。摘抄:>> 你真正要做的,不是找到 Mr. Right,而是排除掉 Mr.Wrong。世界上适合你的人很多很多,排除掉 Mr. Wrong,你的选择代价才会最小。>> 关心和控制是没有严格界限的,你需要它的时候就是关心,不需要它的时候就是控制。>> 在爱情中,每个个体灵魂的有趣程度无法用等级划分。

                        4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优秀的你如何脱单?

                        "母胎单身" 如何进入爱情?1. 一见钟情:突破认知局限,接受自己的容貌。一步一步来,不要给自己设置过多的目标。2. 日久生情:不再把友谊和爱情对立起来,友谊可能发展为爱情。对他人保持好奇心,学会交朋友。3. 相亲:放平心态,把它当做拓展朋友圈的机会。每一次都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对方,对对方感兴趣,如果不合适,也是正常的。4. 网恋:线下才是感情真正开始的地方,见面时可以稍微把自己的想象放一放,去认识一个真实的人,判断这个人能不能成为朋友,然后再考虑关系能否更长久。怎么排除 Mr . Wrong ?a. 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列出所有找对象时非常在意的点,包括身高、相貌、地域、是否喜欢读书、是否讲卫生、有没有暴力倾向等,尽可能把所能想到的都写上,一直到觉得再也没有无法忍受的了。b. 想象你现在遇到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你写的那些缺点,划去那些相较而言能接受的缺点。比如,身高不够和有暴力倾向,那还是身高矮一点更能接受吧?c. 强迫自己最后只留下三个在意的点,作为底线。那么多不能承受的问题,为什么只许保留三个?因为如果你有七八条底线,世上可能就没剩多少适合你的人了。遇到问题问问自己,你要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不可否认,好的爱情一定能丰富我们的生命旅程。今天我们的爱情之所以变得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理由混杂在一起,而你要在其中做好平衡和选择,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脚本,是需要走出一些误区,通过学习来做到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启新的旅程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爱情的真正目的是让你踏上寻找真正自己的旅程,然后通过碰撞,不断形塑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结,然后打开你的世界,打开你对生活的想象,体验有趣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是情感共同体

                            正如本书最后所说到的,世界是情感共同体,爱情可以让我们学到处理所有关系的能力。当我们拥有处理爱情的能力时,你会发现爱情所教给我们处理差异的能力、反思误区的能力,以及处理权利、责任、利益一致的能力,和你在其他的亲密关系里运用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当你把这些能力在别的亲密关系里也用得很好的时候,再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关系里,比如工作关系,你会发现也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所有的关系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形成联结、实现合作的机制,这是我们的世界非常重要的运行原则。整个世界也是一个情感共同体,人与人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处理爱情是这样的逻辑,处理其他亲密关系是这样的逻辑,处理整个社会关系都是一样的逻辑。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增强了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时,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所以,打开对亲密关系的想象,打开对世界的想象,让我们勇敢出发,拥抱爱,拥抱自我,拥抱世界。非常感谢沈奕斐老师写作的这本书,很有收获和启发。期待自己未来能开启一段长长的有趣的亲密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情是不确定世界中最不确定也最确定的存在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去实践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你相信爱情的存在,去拥抱不确定性,愿意把自己投入一段不确定结局的时间流中去。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但是勇敢不等于莽撞,想要经营一份成长治愈型爱情,在勇敢跨入爱情后,依然需要智慧。漫长的人生就像一个打怪游戏,总是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和困难,在打怪路上,我不再孤独,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我们在一起战斗,也因此我们有勇气面对各种问题。爱情还会激发我们对人生的热爱,让我们愿意去探索世界,探索你我。所以,我鼓励你勇敢去爱吧,即使失败,也会拥有一段丰富的感受;而如果成功,人生路上就没有那么孤独,会更有力量。爱情不是目标,而是不断学习爱的结果其实爱情很简单,不需要计划,但一定要跳出模式,如果我们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守住人类的尊严,回到爱的本质,爱情自然就会出现。爱情不是目标,爱情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好的爱情一定是让我们保有自我界限的同时,还能和另外一个人相依相偎。爱是一步步发展的结果,不是一开始就设定的目标。爱是在与对方不断接触、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和确认的,每一步都需要勇气、信任和智慧,两个人才能实现更深入的联结。这一过程有一辈子可以实践,所以爱情没有必要追求高效,它需要两个人去体会对方的感受,花时间一点点地加深联结。时间会让爱情变得更牢固。爱情让自我成长起来,让人拥有幸福的能力爱情很重要,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爱情最终的目的是个人的幸福。好的爱情并不是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而是因为:有你,我活得更好;有我,你活得更好。所以爱情真正的目的是让你踏上寻找自己的旅程,然后通过碰撞,不断地形塑自己。世界是情感共同体,爱情让你学到处理所有关系的能力所有的关系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形成联结、实现合作的机制,这是我们的世界非常重要的运行原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说:爱是一种需求、一种渴望,是探寻生命中最大奖赏的驱动力。没有人能拒绝爱情的到来,即使那些口口声声不相信爱情的人,一旦爱情来了,也会缴械投降。但是,爱情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来临的。有些人渴望爱情却不得其门而入,有些人在爱情中伤痕累累,有些人曾经抓住过爱情却又失去了它,有些人总是在疑惑到底什么是爱情。人们常常把爱情中的不可得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运气或意志力的问题,但是社会学却说:也许这不是一个个体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 在现代社会中,爱情的确没那么容易。爱情是不确定世界中最不确定也最确定的存在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简单分享记录一下,这本书中对自己有触动的几点其实一段亲密关系,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去更好的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完全是可以通过我们自己主观去改变的,一件事情对你的影响,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而不是这件事情本身亲密关系中,要及时的能看到对方给予或者付出的行为,并表达感谢。虽然对方的付出并不是要索取你的感谢。但当他的行为被你看到后,其实也就被照亮了,这也是一种给亲密关系做加法的方式爱情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但无论这段关系能否走到最后,只要我们从中有所成长,这段关系对我们而言就是值得的亲密关系中,不是你对一个人好,就能反馈性的得到别人对你好,你对对方是否有价值,才会决定他对你态度。想到一句话 “吸引一匹马最好的方式,就是种植一片草原”,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不断成长即使你和对方再亲密无间,也要有所保留和边界,“可以一起喝酒,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可以分享面包,但不可吃同一片面包”。很多话在你认为无所谓,你想自己舒服就行,但说出去后,对关系的另一方却是很伤人的话,对你们的关系也是减分行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 是因为真的挺实用!

                                    本书对于爱情很难再拥有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份见解:爱情脚本的变化与不变的交织,算是一个新名词解释吧。的确,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是更乐于改变的人。毕竟男性在大部分时间和空间里,都是既得利益者,改变动力不足还蛮显而易见。在爱情开始到结束的各阶段里,都提出了一些建议,或多或少都有些帮助吧,看书本来也是为了求得一份解答与安心。不多,但能正好解答我翻开这本书的疑惑,给到一些力量,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如果说,再提高的话,案例分享也许可以更多。

                                      1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亲密关系

                                      原来婚姻是一个人的事儿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讲恐婚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社会所造成的问题,把我们从众人的谴责声中解救出来。它提出了结婚的新旧脚本,旧脚本讲夫妻不需要有多大的感情,只需要各自扮演好社会赋予的丈夫、妻子的角色即可,而新脚本则强调夫妻双方各自的独特性,双方的共识、情感的积累、信任,在人生旅途中的相互成就。新旧脚本各有优缺点,不能各取其优点而弃缺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有方法

                                          [玫瑰] 你跟一个人在一起,你喜欢他,能够打动他的,不是你频繁分享的笑话,图片,视频,故事,而是,你的生活态度,有魂。 [玫瑰] 频繁的聊天,如果没有打开彼此的世界,就成了生活里的一种消耗。因为,你无法感受灵魂被滋养,无法感受情绪流动的能量加持,无法感受爱与被爱的互相奔赴。[玫瑰] 爱是用来服务生活的,不是来夺走生活的。[玫瑰] 真正的喜欢,是聊过以后,心里满满的喜悦,轻松,舒服,你们看见了彼此真实的一面,那一刻,灵魂都在场,你们只聊了 3 件事:一杯敬阅己,一杯敬悦己,一杯敬越己,三杯鸡嘛。

                                            1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