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阅读的艺术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70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四)文学 - 文学理论《阅读的艺术》(114)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主题开始,选择经典文学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一本是《阅读的艺术》,著名出版家聂震宁心血之作;阅读,不怕从零开始,只怕从未开始。本书辑录了著名出版人、作家聂震宁的六十余篇关于阅读、书籍乃至出版等方面的随笔、评论和演讲。作者从读者、作者身份而进入出版业,从业数十年,对阅读的价值、出版的意义及前景有着长期而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悟,并以 “阅读” 为切入点,对整个文化生态有着深入的思考。作者身兼 “写书人” 与 “出书人”,一以贯之的是一个 “读书人” 的立场。本书正是这样一份基于对阅读与文化持久深沉的情感与担当写就的读书之书。2、精彩内容:人类某一行为的艺术,通常指的是某一行为的价值理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用最普通的话来说,大体就是对某些事怎么看和怎么做,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讲的:把事情看得清楚一点,把事情做得漂亮一点。一个阅读的好时代,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崇尚阅读;第二,政府的政策鼓励阅读;第三,阅读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且每个人都有宽松自由的阅读;第四,可供大众阅读的出版物空前繁荣。从这四个方面的条件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好时代。一个提出了全民阅读的时代,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现在无论是经典的阅读、娱乐的阅读、散漫的阅读、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甚至是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电子书阅读、微信阅读、微博阅读,如此等等,碎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都可以自由进行,都能得到尊重。爱读什么就读什么,无论正面、负面的阅读,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去读。中国古代书院起自唐代,繁荣于宋代。宋代书院特别盛行,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古代书院有点儿像今天的培训班、论坛,绝大多数是民间开办,其目的不主要是为了科举赶考,而是读书,以探讨学说、道德伦理、社会问题、哲学问题为主。古代书院的盛行说明社会阅读的兴旺。梁启超首先强调了小说的创作和阅读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其次,他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和传播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还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同时,他还指出,小说具有 “浅而易解”“乐而多趣” 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 “支配人道” 的 “熏”“浸”“刺”“提” 四种艺术感染力量。一个人完成了求学任务之后还读不读书?一个人命运逐渐好起来了还读不读书?温饱问题解决乃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读不读书?当一个人到了人生旅程的休息阶段又不急于寻求书本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还读不读书?事实上,那些国民阅读状况远优于我们的国家,早就成为发达国家,而那里的人们越发以读书为寻常之事,以读书为生活的一项应有的内容。只有学习和读书才可能使得自己听到声音并且知道是什么意思,看到事物并且知道是什么意思,能说出东西并且说得比较好,心里面对事物能够有深入的了解,能有理性地分析事物,所以学不是能够有好处,而是使我们达到天性,使我们看到、听到、理解并说出,这是我们的天性,为了保全我们的天性,需要很好地学习。这些说的就是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这是我们读书十分重要的目的。因为我们的人生要有所作为,要解决许多问题,就会把读书作为解决这些需要的重要途径。读以致用也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可以分成成长性阅读、职业性阅读、精英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总之,只要不极端,不把实用价值看成是阅读学习的唯一价值,承认人有全面发展的需求,有求知的兴趣,有修为的需要,有娱乐的快感,那么,读以致用就会在社会发展上担负起最大的责任。有书卷气的人应该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是一个优雅的人,是一个有文气的人,是一个有静气的人,是一个有雅气的人,是吧?而不是一个有戾气的人,一个有怪气的人,一个有暴气的人…… 宋代黄庭坚说 “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就是这个道理。要使得更多的人言语有味、面目可爱,就需要更多地开展读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