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一书的主题是关于个体动机、行为(或微观动机)与所带来的总体结果(或宏观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在书中不仅探讨了个体行为所导致的令人惊奇的宏观结果,也讨论了宏观结果中所蕴涵的个体动机或行为,以及是否可以从所观察到的宏观行为中推导出微观动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是托马斯・谢林为我们呈现的一部令人瞩目的经济学力作。该书以其深入剖析微观层面决策与宏观层面市场行为的关联,为读者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首先,谢林在书中通过对微观层面的决策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展现了其对经济行为背后机制的敏锐洞察。通过对个体决策的微观动机进行精细解剖,他为我们呈现了在不同环境下,个体是如何做出理性决策的。这种微观层面的探索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层面的市场行为提供了基础和参考。📜其次,书中对行为经济学的运用使得这部著作更为丰富和有趣。谢林通过引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观点,深刻剖析了个体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贴近实际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这对于理解市场中的波动和非理性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此外,谢林对市场行为和资产价格形成的探讨也为本书增色不少。他深入分析了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和信息不对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来解释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和投资者行为。这种对市场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本书不仅仅是对个体决策的理论探讨,更为我们提供了对市场全貌的深刻洞察。📜另外,谢林在书中对于宏观层面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互动进行了全面考察。他通过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层面因素的深入研究,呈现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场行为和经济发展的。这种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使得本书更具整体性和实用性。📜总体而言,《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是一部对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托马斯・谢林通过对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深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这不仅对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为从事金融和经济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有望推动经济学研究进入新的境界。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名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念起来很绕口,到底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是我的选择,跟你没关系。” 而这本书恰恰告诉你:不,你的每个选择,都与别人有关系,不但会影响到别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微观动机” 与 “宏观行为” 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我们突破个体视野的局限,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逻辑。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计算

          博弈,感觉还是要有数学、统计学的基础。思考一个问题时,都在用博弈论的知识,可能赢,可能输。那实际上我有没有仔细的思考过呢?数字化的时代,一切都在讲究,各项工作用大数据分析,我们已有的数据,怎样发挥更多的价值?我们的决策,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口嫌体直

            人往往 “口是心非”,表达的和选择的相违背,有时候搞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当然就过不好这一生。但是口嫌体直,背后是有原因的。这就是,要从宏观微观分开看。从好的角度看,用这一点来对付人工智能的焦虑,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机器人还想号准我的脉?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

              人类动机对于全社会的福祉有负作用。作者在这里举了好几个比较生动的例子:比如军备竞赛类型的:在一个剧院里面看演出,只要某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就会引起越来越多的观众站起来看,到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看,结果所有人得到的观看体验和所有人都坐着看是一样的,但是所有人都更累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合理预期与去除妄念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博弈论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代表作之一。书名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念起来很绕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是我的选择,跟你没关系。” 而这本书恰恰告诉你:不,你的每个选择,都与别人有关系,不但会影响到别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宏观经济很难研究的重要原因是在于宏观的数量变化和人的微观行为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那么显著。有时候你看到一个宏观现象,并不容易马上就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高速公路上发生未知原因的大堵车,其实就是前面有一辆车发生交通意外,每一辆经过交通意外现场的汽车都停下来多看 15 秒钟,八卦一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每个人多 15 秒不算多,但这就造成了好几个小时的大塞车。大会的会场,发现所有的人都坐在会场的后半部分,前排没人坐,其实没有人真的想离主席台那么远,只不过是每一个进入会场选择座位的人,他心目中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 “我不想坐第一排,我希望我的前面还有人坐”。但当每一个人都这么选择的时候,他们就会越来越往后退,所有的人都聚在会场的后半部分了。美国的很多城市,有唐人街、有意大利人街、有印度人街,人们的种族意识怎么会这么强,形成这种种族分离的居住方式呢?其实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宏观的结果,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每一个人选择自己邻居的时候想,只要他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里面,至少有一位或者两位他的同胞就好了。他们其实也是心态开放的,他们没有要求周围的人全是跟他自己同种族的人。通过多次博弈,每个人都要求自己前后左右至少有一个自己的同胞,很快他们就被自己的同胞所包围,一个大的生活区,唐人街、印度人街、意大利人街就这么形成了。第一种情况:社会系统中有一些隐蔽的客观规律,它们的结果不受我们个人选择的影响。 第二种情况:个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导致了社会整体福利的下降,典型场景包括军备竞赛、公用地悲剧以及振荡模式。 第三种情况,看上去并不极端的个人偏好,却导致了极端的社会结果。“微观动机” 与 “宏观行为” 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博弈论帮助我们突破个体视野的局限,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逻辑。这也正是博弈论的魅力所在。我们对比来看,在学校阶段,我们遇到的各种安排都是教学体系,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定制的,所以学生只要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特地跟学校对着干,大部分的体验是成功的、是顺利的,可是工作后如果还期待工作安排都是按照你的特点设计,把你所需要的资源都堆在你面前,你只需要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就能得出符合期待的结果,那就是一种妄念了。社会生活是所有人行为规律的抽象总结,它不为任何一个人设计,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方向跟合理的预期,是每个人值得修炼的本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个体的动机与集体的行为

                  毕竟是诺奖得主和博弈论研究专家,在这本几乎全是断言性质的博弈概念集里,谢林写了太多的概念。然后,谢林还随手写入了不计其数的案例。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来,谢林多年研究积累的功力之深厚。正如谢林在序言中所说:“本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第 2 章和第 7 章,都经过了多年雕琢,年限之长你可能无法置信。” 很多博弈论的经典概念,在谢林手中就像小丑演员手中的杂耍球一样,熟练而精彩。比如零和博弈,谢林提到的例子是 “抢凳子游戏”,在现实中,像扑克、麻将以及投机性质的期货交易,都属于零和游戏。比如自我证实的均衡,在谢林眼中,自我证实更像一个系统,除了自我证实预言,还包括自我偏离预言、自我否定预言、自我修正预期、自我平衡预期。比如囚徒困境和那个著名的矩阵图,当然,所有人都可以研究的囚徒困境显然不能表现出谢林的水平,所以他发明了多人囚徒困境。与传统的囚徒困境模型不同,多人囚徒模型中,每个人都面临一个二元选择,而且选择的收益都一样;而且不管其他人选择什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偏好的选择;不管一个人选择什么,如果其他人中选择不受他偏好的选择的人越多,他的境况就会更好。最后,存在某种规模的联盟,从而使其中的成员通过选择不受偏好的选择来改善他们自己的境况。除此之外,还有临界点、次品、加速原理、容忍度等等。说实话,虽然这本书被认为是谢林的代表作,全书几乎没有深奥难懂的数学公式,而且整体的文字也很通俗,不过,这本书依然不是一本易读的书,也不是一本易懂的书。那些谢林看来无比熟悉的概念和案例,对于不太熟悉博弈论的人来说,很像一本哲学书。显然,谢林应该是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他在书名中就把博弈论的精髓讲清楚了,那就是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