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做时间的富人
你过去所用的时间塑造了现在的你,并且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未来的你。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投资,只是有些人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时间贫困: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我们是谁》中作者提醒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深陷在时间上贫困的状态。我们总是在忙,缺少时间,这和世界的加速有一定的关系,却并非没有办法。1. 开源节流一天中可支配时间过少不光会造成了 “时间贫困” 的感觉,更加影响我们对于幸福的感觉。简言之,时间太少,人也很容易变得不幸福。如果应对可支配时间的缩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挑战。开源节流的思路是非常常见的。毕竟未来应对在时间上的匮乏,很多时候你就得挤出时间来。借鉴《大法官金斯伯格》里女超人般应对生活和工作的事迹,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时间掌控的重要性。时间的贫困有些时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通过像运动、做善事等手段你可以增强自身对于时间的掌控感,从而在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然而即便如此,你也得动点真格,这可能需要下一点功夫。2. 追踪时间对于时间的追踪如今变得更为容易,你可以制作一张表格,或者只需要打开你的手机就可以查看自己的时间用在哪里。对于那些手机离不开了身的人来说,此举更为容易。对于使用苹果系统的数码设备的来说,如今可以通过对于手机、平板和电脑屏幕使用时间拼凑出一个人除了睡觉之后的一天。这在当下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很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了哪里。手机无疑占据了大头,社交媒体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块。翻阅本书,更加让我们意识到对手机的使用程度再重视也不为过。3. 手机黑洞手机就像一个黑洞,吞噬掉了我们生活中的太多时间。对于那些忙碌的人来说,仅剩的可支配时间也常常浪费在这上面。对于那些拥有大量空闲时间的,这更成为一种常见的消遣。《手机废人》一书就曾以日本的低头族为对象,描述了屏幕内外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的真实案例更加生动,自然也让人警醒。他们的不幸很容易就变成我们的明天。如果要挑出本书带来的启发中最重要的一个,那我首选对于手机的管理。工作时远离手机可以更容易提高对时间的使用效率,生活中如此行事可以更专注当下、享受生活。4. 忙里偷闲本书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对于社交的重视。哪怕是再忙碌,也要学着忙里偷闲,也要留出时间在与他人的社交上。这首先一个是迎合人类的社交天性,将线上的社交活动和线下的结合起来。与人建立良好的社交本身就像是在充电,一方面提高我们对于生活的掌控,另一方面也在可支配时间上有更多的收益。和相爱之人的相处会让时间变得更加难以忘怀,成就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对于时间紧张的现代人来说,忙碌的生活仍旧需要一定的规划。或许不需要太过细致,但有必要对于时间的颗粒度进行把控。在碎片化生活中,时间不再是按照小时计算,可能上按照分钟或者是秒。5. 管理时间对于时间的管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书中的方案可以作为参考,但未必就适合每一个人。你可以进行尝试,倘若不合适也可以进行及时调整,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版本。整体而言,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有些时候没有必要过度延迟,搭配起来更可以增强自身的幸福感。需要提醒的是时间的规划和安排本身就耗费一定的时间。对于时间的管理不是目的,只不过是我们为了更好生活的一种手段。在此过程中可操作性要比科学上的精准更为重要,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复杂多变,长期可持续的策略更应该被采用。6. 写在最后时间上的穷人,这顶帽子确实很好展示了人们在时间上的匮乏。本书所提到的更多还是有关于个体,没有涉及到太多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加速的发展和过度竞争的环境,人们自身所做的还是有限。有些时候我们在让个人做出努力和改变的时候,更加不能忘记了对于外部环境和系统层面的调整。否则再多的努力可以都会变成了徒劳无功。当然这不是一本书所能讲完的,只是我们不应该忽视掉对其的重视。在时间的使用中外包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以前可能外包给别人,现在可能就是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形式的机器。我们对于手机等科技的态度不能一味搞对抗,正如我在《当手机成为器官》里所说简单粗暴的断舍离上不可取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一本提高幸福感的时间投资指南你有没有和我一样,觉得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早晨被闹钟叫醒,赶紧洗漱、做早饭,然后叫醒孩子、催着孩子穿衣服、吃早饭,送孩子上学,自己再赶车去上班,在工作中也是忙得团团转,有时忙得都想不起来喝口水,下班后经过漫长的通勤回到家,赶紧做晚饭、收拾家务,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功课,等孩子上床睡着已经到深夜了。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享受着难得的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间,有时甚至不舍得入睡。这样的忙碌、却不快乐的日子,日复一日,要怎么样才能摆脱这样的日子啊?正在我考虑要不要辞职来获得更多时间、让自己能快乐一些的时候,我读到了《时间贫困》这本书,开启了思路:辞职并不能解决时间贫困的问题,不能增加幸福感,并且找到了不辞职也能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时间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时间贫困》这本书的作者凯茜・霍姆斯( Cassie Holmes),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教授,她的 MBA 学生称其为 “幸福教授”。作为一名教授加上四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她也曾深陷于和我们相同的困境中,也想拥有更多的时间,不只为了完成工作,还希望能想起快乐的瞬间。时间贫困,是感觉要做的很多,而时间太少,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说,时间贫困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一种主观感受,是种普遍存在的感觉。那么当我们有了大把的闲暇时间,就能更快乐、更幸福吗?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作者和团队一起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记录了数万美国人一天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满意度。通过这些数据,作者发现了人的日均可支配时间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日均可支配时间,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它包括放空、看电视、运动、阅读、散步等等,但是不包括做家务、跑腿、就医之类的必要事务。通过数据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日均可支配时间少于 2 小时,那么他的幸福感就会比较低,但并不是日均可支配时间越长就越幸福,超过了 5 个小时,人的幸福感也会降低。一个人太忙、太闲都不是件好事,太忙碌会让人陷入时间贫困的苦闷感,而太闲也会让人缺少目标感和成就感。也就是说,每天能有 2—5 小时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最幸福的状态。以快乐为目的规划时间,每天给自己 2 小时的可支配时间每个人每天都有 24 小时的时间,这是客观规律,每天要处理的事务、要做的事情也是客观存在的。那要怎么样安排才能给自己留出这 2 小时的可支配时间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教授走进教室,把一个透明的大罐子放在讲台上,然后倒进了一盒高尔夫球,他问学生:“罐子满了吗?” 学生们看到最上面的高尔夫球已经挨到了罐口,纷纷点头说:“满了。” 教授接着拿出了一些小石子,放进了罐子里,小石子填满了高尔夫球之间的缝隙。教授又问:“现在满了吗?” 学生们点头说:“满了。” 接着,教授又拿出了一罐细沙,又倒进了罐子里,接着问:“现在呢?满了吗?” 学生们纷纷点头,也理解了教授的意思。罐子这次真的满了,教授的演示似乎也该结束了,但他又拿出了两瓶啤酒。看到这里,全班都笑了。教授把啤酒倒进了罐子里。教授解释道:“这个罐子代表你的生活,高尔夫球代表着重要的事,比如你的家人、朋友、健康。小石子是另一些重要的事,比如事业、爱好。沙子是其他小事。如果你先把细沙倒进罐子里,就没地方放高尔夫球和小石子了。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小事上,你就没有时间做真正重要的事。一定要先放最重要的高尔夫球,因为除了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如细沙般渺小。” 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提问:“教授,那啤酒代表什么呢?” 教授笑着回答说:“啤酒代表的是,无论你的生活看起来多么忙碌,总有跟朋友一起喝上几杯的时间。” 我们拥有的时间和罐子的空间一样是有限的,我们要警惕的是细沙陷阱,要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有两个方法,可以帮我们过滤掉细沙。一个方法是,用目标过滤器过滤掉沙子。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把时间花在和自己目标相关的事情上。有些和自己目标无关的事,我们该拒绝就得拒绝。另一个方法是,用快乐过滤器过滤掉细沙。就是优先考虑带给你快乐的事。人的本能是生存,并不是追求快乐。快乐是后天主动管理的能力。在行为决策领域,很多研究都在讲如何延迟满足,但是有的人可能陷入了只选未来不顾现在的困境,他总是在牺牲眼前的快乐。所以,快乐是一种主动选择,我们要主动给自己制造快乐。找到这两个过滤器,我们就可以开始安排周计划了。第一步是安排固定活动,包括上班、通勤、接送孩子上下学等等,这类是时间固定的且必做的事。第二步,优先安排快乐日程,比如你要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时间。此外,你还要给自己留出一些随意支配的时间。制定这样的周计划时间表,除了能让你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它能给你带来一个关键的心态转变,你会意识到,你不是只活在当下这一个瞬间,而是活在每一个瞬间。比如当你因为加班不能陪家人时,可能会感到愧疚,这时你看到周计划上安排后天晚上是陪伴家人的时间,你的焦虑和内疚会减轻。制定周计划,你的关注点就会从 “要不要做这件事” 变成 “什么时候做这件事”。排周计划时的三个小技巧第一个小技巧是,拆分并延续乐事。就是把一些快乐的事情拆开,分散到一周中的不同时间里。比如,不要一口气追完一部电视剧,而是拆分成每天追两集。第二个小技巧是,打包苦差事。就是把那些你不喜欢但又必须做的事情,集中到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可能更好。比如,把周六上午固定为家务时间,把所有家务一口气完成,这比起每天都做点家务,效果可能会更好。第三小技巧是,做必要的捆绑,把不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事捆绑在一起。比如每天 2 小时的通勤时间既无趣又没意义,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在通勤路上听自己喜欢的播客或是看喜欢的书。看完这本书,我把自己的周计划重新进行了安排。发现不仅很充实,而且真的给自己找到了 2 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倍感轻松,也不焦虑了,幸福感提升了,我女儿说我都变温柔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不用很高深的知识,行动指南也很棒是在和朋友聊天中无意听对方提起这本书的,只是看名字就大概能想到对方的卖点是什么了。起初并不感兴趣,但刚好刷到了电子书中的推荐就点开了。版权页的 “111 千字” 有点吸引我,文字量不大,内容主题又很鲜明,必然很容易就能看完。不算精读的,从 8 号抽着空看到了今天就结束了。内容中的意外不多,但依然很有启发。全是一本行动指南比较清楚的书,也会时不时地抛出来一些让人反思的点,因此对于行动指南的认可度会提高。尝试着做了 3 天的时间记录工作(写下自己每个行动的时间段),并标记上自己的开心值,确实对于自身的快乐点更了解了,并且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规矩。这一点,建议大家也可以试试。可能是对于重要事情和快乐的事情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也确实多了很多坚决的选择,比如在回笼觉和运动中间,坚持选了晨跑。原来浪费在刷手机上的时间,也匀出来很多给了看书和睡觉。值得推荐,简单说了以上几句准备睡觉了,再补充几句。因为书中和个人有关的故事内容太多,觉得不用浪费时间一字一句读,可以以每个章节的大主题(感觉不是很清楚)和小标题入手,先概率了解,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补充的意思,基本对于作者想说什么就比较了解了。而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比较能补充自己认知的、意料之外的部分详细读读。相信这样一来,在吸收本书精华的时候也不会浪费自己太多时间。还有就是作者认真的在每章后都准备了总结,建议保留。我是自己摘录做导图。目的都是为了缕清楚书中内容,便于记忆,以及之后回想起来能随手拿过来用罢了。至此分享结束。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时间贫困“时间” 是很珍贵又很公平的一个词,但是一旦和 “贫困” 扯上了关系,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了。什么是时间贫困?说白了就是感觉自己没有为自己而活!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是时间贫困,而它让我们的生活缺乏幸福感。重点就是谨防细沙陷阱和拥有快乐过滤器,还要记得痛苦打包哦(这点是不是就得好好努力才能实现呀?笑:-D)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日均可支配时间少于 2 小时,那么他的幸福感就会比较低。但另一方面,如果日均可支配时间太长,超过 5 个小时,人的幸福感也会降低。可见,太忙、太闲都不是件好事,太忙碌会让人陷入时间贫困的苦闷感,而太闲也会让人缺少目标感和成就感。也就是说,每天能有 2—5 小时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最幸福的状态。◆ 第一章 深陷困境:时间贫困且精疲力竭 >> 本章核心要义◇ “时间贫困”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觉,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 可支配时间太少(如每天少于 2 小时)会带来压力,从而降低幸福感。◇ 可支配时间太多(如每天超过 5 小时)会让人缺乏目标感,从而降低幸福感。◇ 排除时间太少和太多的极端情况,幸福与你所拥有的可支配时间的长短无关,而是取决于你如何利用自己拥有的时间。◇ 关注时间(而不是金钱)能增加幸福感,这样你就能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快乐和成就感的事情上。◇ 幸福的感觉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它不仅有益于我们的工作、人际关系和健康,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更有创造力,更有爱心。◆ 第二章 开源节流:有的是时间 >> 本章核心要义◇ 时间贫困会产生负面影响,它会损害健康(不太可能锻炼身体)、扼制善念(不太可能帮助别人)、削弱自信(对失败的恐惧胜过对成功的乐观),以及降低幸福感。◇ 然而,时间贫困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你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感觉时间变多了。◇ 为了增加你的时间充裕感,把时间花在那些能使你增加自信,让你觉得自己能够完成所有想做之事的活动上,比如:● 运动起来:运动不仅能增强自尊心,还能直接改善情绪。● 多行善举:帮助别人不仅能缓解你的时间贫困感,还能让你和别人都感到身心愉悦。● 体验敬畏:在社交互动、自然、艺术和成就中寻求敬畏,以扩展你自己和你的时间感。◆ 第三章 用时有道:时间利用需智慧 >> 一个人想有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亚伯拉罕・林肯 >> 本章核心要义◇ 除了你所处的环境和与生俱来的性格,你如何利用时间会对你每天和一生的快乐程度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你可以选择通过更好地利用你的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快乐。◇ 一般而言,最快乐的活动是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以及到大自然中去。◇ 一般而言,最不快乐的活动是通勤、做家务和带薪工作。◇ 有趣和意义紧密相关,但有一些活动有意义却无趣(如工作),还有一些活动最初会让人觉得很有趣,却没有意义(如看电视)。◇ 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有效的情绪兴奋剂,会让你一天中的其他活动变得更快乐。◇ 各种活动带来的快乐程度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人在重复做这些活动时感受也不一样。为了确定哪些活动和它们的哪些特征能给你带来快乐,你需要追踪你的时间和你当时的感受。◇ 对不同的人群和时代而言,有一个共同的真理是社会联系会产生巨大的快乐。拥有稳固的人际关系和归属感至关重要,因此花时间来培养这些关系是一项很好的投资。◆ 第四章 变不快乐为快乐:减少时间浪费 >> 没有比浪费时间危害更大的了。—— 米开朗琪罗 >> 我们列出的 “最不快乐的活动” 清单中,通勤的不快乐程度甚至高于工作 >> 人们之所以如此讨厌通勤,是因为它是一种典型的浪费时间的行为 >> 本章核心要义◇ 通常来说,尽管家务、工作和通勤是最不快乐的活动,但你可以采取一些非常简单的策略让这些时间变得更快乐。◇ 花钱外包家务,然后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花在那些更有意义的活动上(如与爱的人在一起)。◇ 增加你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投入度和满意度。● 明确目标 —— 你为什么要从事这份工作。● 结交朋友。◇ 将通勤时间与你喜欢的活动捆绑起来(例如,在开车途中听有声读物或在火车上阅读),这样你就会觉得通勤时间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浪费。◆ 第五章 忙里偷闲:停下来闻闻玫瑰的花香 >> 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因为这一刻就是你的人生。>> 本章核心要义◇ 享乐适应是一种心理倾向,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习惯一些事情,从而不会再去注意它们。◇ 享乐适应有助于我们熬过负面事件。◇ 享乐适应也会有损我们的快乐,因为它会让我们忽略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乐趣。◇ 为了继续享受生活的乐趣:● 要认识到你剩余的时间是有限且宝贵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你面临危机或人生的最后阶段时,你就会意识到这一点。▲ 你也可以计算自己还能做多少次喜欢做的事情(可能是与爱的人一起),以此来提醒自己。● 将一项常规活动变成一个值得庆祝的、神圣的仪式。● 偶尔放下你喜欢做的事情,休息一下。● 给日常活动加点花样。◆ 第六章 专注当下:消除干扰,缓解焦虑 >> 每次测试包含以下问题:(1) 你此刻正在做什么?(2) 除了此刻正在做的事情,你脑中有没有想其他事情?(3) 你现在感觉如何?>> 本章核心要义◇ 我们经常因为走神而分心,这样会降低当下的幸福感。所以,为了提升幸福感,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干扰,专注当下。◇ 度假能提升幸福感,也能提高创造力和工作表现。◇ 即使像度假那样过周末,也能让你更享受周末,从而提升幸福感。◇ 冥想练习可以帮助你学会关注当下,也有助于缓解对未来的焦虑。◇ 营造一个保护自己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提升进入心流状态的可能性。◇ 只要放在眼前,手机就会让人分心,所以收起手机吧,这样你才会更快乐。◆ 第七章 时间隐喻:储时罐 >> 时间就是金钱,是你拥有的唯一财富,如何使用这笔财富,决策权只属于你。当心点儿,可别让其他人替你做主。>> 要想在任何领域成就伟业,唯一的办法就是找时间思索格局更大的问题。>> 我们不妨试试 “舒式一小时”。留出一些时间安静地思考。一开始甚至不需要一个小时 —— 可以从一刻钟到半小时起步,让头脑沉浸在思考之中。>> 本章核心要义◇ 我们每天的时间很容易被毫无意义的事情占据。◇ 一方面因为我们太频繁地答应别人的请求,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未来将拥有更多空闲时间。◇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经常选择未来的回报而非当下的享受。◇ 然而,总是推迟愉快的活动会带来更强烈的遗憾感。◇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确定、承诺并优先安排能带给你快乐的活动。◆ 第八章 用视觉工具规划时间:时间重塑策略 >> 你无法阻挡海浪,但能够学会冲浪。—— 乔・卡巴金 >> 空白的周计划是你用于摆放瓷砖的画布。我建议你从我的网站 www. cassiemholmes. com 中下载打印 >> 所有待办事项和相应安排必须是你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必须是对你来说有乐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即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 第九章 鸟瞰时间: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 在日程中捍卫快乐 >> 另一个关键点是结局真的很重要。因此,在生活中多创造美好的结局。>> 把每个快乐的时刻都当作最后一刻,数一数剩下的时间,你会发现这很可能非常接近生命的最后一刻。记住你希望别人记住的样子。表达谢意。结束时不留遗憾。>> 把时间花在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上,投资那些能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事情。不要因为没有投入时间或在这段时间里没有用心而错失良机。避免终生遗憾。专注积极的方面。>> 快乐是一种选择。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如此。>> 本章核心要义◇ 鸟瞰时间能增加人生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意义感,因为它能激励你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仅仅是紧急的事情上。◇ 更广泛的视角可以揭示何种体验能给你带来最多快乐,体验快乐的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变化:从不平凡到平凡,从刺激到平静。◇ 生活中整体满意度更高的最大指标是拥有牢固且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家人或像家人一样的朋友)。◇ 采取行动产生的遗憾(例如,做了一些你希望自己没有做的事情)往往很严重,但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因此这种遗憾持续的时间相对短暂。◇ 然而,没有采取行动产生的遗憾(比如,没有做一些你希望做的事情)悄然而至,挥之不去,成为人生最大的遗憾。所以,现在就行动起来,以免日后产生重大遗憾。◇ 虽然快乐和生活的意义紧密相连,但如果你能理解并从负面体验中有所收获并积极克服,那么负面体验也能让生活更有意义。◇ 我们最容易受到极致体验和终结时刻的影响,也最容易回忆起这些体验。精心安排时间,专注于并庆祝你最快乐的时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时间贫困》 2024年得到读书第2本近两年时常觉得自己陷入 “时间贫困”,却往往是越着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今天读完本书才明白时间贫困是伪命题。 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富有也不会贫困,每个人的份量都是刚刚好,一天 24 小时一年 365/366 天。 不同的是,我们赋予时间的意义,而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意义,时间立马就能从 “消耗品” 变为 “珍藏品”,想清楚这一点了,我的时间焦虑瞬间好多了。 读完本书,我会坚持写感恩日记,会尝试给自己一些 “留白时间”、“每周禁止使用手机的时间” 和深度思考时间; 真好,我可以自主决定摆脱 “时间贫困”,迎接富足美好的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摆脱时间贫困,做自己时间的主人[疑问] 什么是时间贫困?就是你感觉没时间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然后就处于一种焦灼的状态👨🏻💻如果你还觉得一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所拥有多少钱,那就错了,我们当代人的不幸福或焦虑,往往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时间,"时间贫困" 才是真正让我们缺乏幸福感的元凶❗🤯如果你也想要找回时间掌控感,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时间贫困》读完简直醍醐灌顶,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 "时间管理" 的想法时间贫困会有非常大的危害,它让我们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从而挤压运动和睡眠时间,导致健康受影响,还有越来越冷漠,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别人,最后圈子越来越小,最后也会让我们越来越丧失信心🧐那怎么办呢?💁♀️作者说,时间贫困其实是一种主观感觉!尽管我们感觉时间不够用,但实际上我们拥有的时间足够完成所有重要的事情!🗝想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满足感,重点不在于我们拥有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时间,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比如:1️⃣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有效的情绪兴奋剂,会让你一天中的其他活动变得更快乐 2️⃣生活中幸福感更高的是拥有牢固且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家人或像家人一样的朋友) 3️⃣冥想可以帮我们学会关注当下,也有助于缓解对未来的焦虑 4️⃣营造一个保护自己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可以提升进入心流的可能性,收获成就感 5️⃣只要放在眼前,手机就会让人分心,所以试着 1 个小时收起手机吧,这样你会更快乐 6️⃣为了确保你可以把时间花在想做的事情上,可以把我们的该做的和想做的捆绑在一起,比如跑步和做家务时听播客🗝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非常详细的时间重塑策略,还有各种练习和视觉辅助工具,带我们一步步修正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快乐是一种选择,时间用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能通过掌控时间让自己更加快乐和充实~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一件平常的事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生。时间确实重要。不同的人生,决定时间的消费,人生是不是先决条件?我认为,时间是用来花的,时间应该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工作能带来成就感,所以需要时间,生活会带来幸福感,所以需要时间,学习能给我们带来获得感,所以需要时间,思考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人生体验,所以需要时间。这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活在当下的状态最重要,是说工作就好好工作,学习就好好学习,在家里做事就好好做事,思考就安安静静地思考。尽量做你能够够得着的事情,够不着的事情,未来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可以用思考来去反刍。时间管理的方法就是,时间不够,就要学会放下,时间很充裕,就要寻找目标。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时间和幸福感没有必然的关系,幸福感和很多事情有关,时间只是一个方面。时间的管理好坏确实会影响幸福感。我们每时每刻都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场景。今天讨论时间,但不能忽视空间。每个人的每时每刻的场景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统一的办法。我们需要在这个抽象的世界里面不断地反思,抚摸我们的生活,去感受、去思考、去获得和我们自己生活场景相匹配的时间管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