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奇葩说》认识了这个在地铁上看《资治通鉴》、贷款百万上哈佛的女孩,所有网络上、公众号里传得神乎其神的成长经历,在这本书里都一一得到了证实与澄清。尽管书中她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普通,依然掩盖不了她的博学多识,她真的是我所能想象出来的、关于文艺和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最好的样子。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她之所以能够变得如此优秀,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非常羡慕她家的相处方式,一种顺其自然又把握好重大方向的家庭教育观念,张弛有度的分寸感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父母,促使她的优秀偶然之中又带着必然。镜头前,她的辩论风格逻辑清晰思维缜密正义凌然;微博里,生活中的她呆萌有趣轻松诙谐;一个是被人们奉为奇葩之王的律政精英,一个是随性可爱丢三落四的普通人。两者,都很让人喜欢。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你喜欢奇葩说,喜欢詹青云,那么五星推荐👍

      这是今年最打动我的书,以至于我一开始读就有点放不下,恨不得快点读完,到最后又有点舍不得读完。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好的书就像是作者在和读者对话”,看这本是我就深有体会,我就觉得詹青云在和我分享她的成长经历,书里面的她比奇葩说里要立体、有趣的多。从奇葩说第一季开始追,这么多季下来,印象深刻的人也有六七八个,但我让最钦佩的女性詹青云是第一,傅首尔是第二。节目里的她铿锵有力,振振有词,书里的她时而调皮,时而倔强,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叛逆,和我们大众以为的学霸形象大相径庭,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时不时的因为她的可爱和搞笑而发笑。今天终于还是把书看完了,之所以如此打动我,1 是因为里面的一些内容也勾起了我当年在美国留学的回忆。2 是书的写作风格和感觉也是我向往的未来某天写类似关于自己故事的书的风格。3. 我羡慕她的不是她的学霸之路,而是虽在小镇长大,但从小在被爱与鼓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让她勇敢培养兴趣爱好和好的学习习惯。4. 也羡慕她 25 岁就已经走遍全国各地。除此之外,从阅读量和人生的丰富度来说,我远没有达到她那种深度,宽度和广度,但我觉得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在旅途中偶然相遇了,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以上。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霸不只是高谈自律、成就和如何成功。教育的目的只是高分和标签的积累,而是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尤其喜欢作者在谈读书那章节,我确认她是爱读书会读书的人,也是我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追求的目标。喜欢詹青云的大俗大雅,在无意义中追求意义,人生也该如此。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豆瓣评分 8.1,但还是觉得被低估了,这本书是詹青云的《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虽说书名有些浓烈的倔强,传达的却是完整的爱应是什么样。你会好羡慕阿詹啊,周围都是有爱的人,然后读着读着你会好羡慕阿詹周围的人啊,因为在她身边,都成了有爱的人。他们的爱都不只在最初和浓烈处,他们都给予和接纳着对方的完整,她的父母,她的同事,她的朋友。有时候想啊,我们走近一个人是因为 TA 的优点,很多爱便停留或想滞留在此处,可生命的本真是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星星点点的缺点,以及轰轰隆隆的屎尿屁,至深之时还能觉察到身旁之人强烈的天性之恶,贪婪、自私和阴暗…… 这些加起来才是一个人的完整。如果你的爱只陷在,也只愿意包裹在最初的欢愉和欣赏,再走一步便有犹豫和厌嫌,你的爱便升级不了,也完整不了,那是初级的爱入门的爱…… 甚至我想,你都没有资格说 “我爱你”。如果你想爱着,请给予酸甜也给予苦辣,去接住喜乐也接住哀怒,就像我看到的詹青云一样,在辩论中是激昂的火,在生活中是温润的水。也像这本书一样,我说的不只是爱情。爱是博大的,我要甜甜的呀,对啊,正是因为爱是博大的,它不应该只有甜甜的…… 那会患上糖尿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趁着年轻,从心出发,重新开始,不怕重头再来的价值理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俗的成功给你自由

              通过一档辩论节目认识的阿詹,最开始以为这本书会是一个辩手对世界另一个角度的诠释;后来又以为这是一篇励志成长文,通篇读完之后,发现统统不是。更多的是阿詹对于自己过往生活的随笔纪念,文章很阿詹,像是一个卸妆后的素颜,像是一个辩手脱下战袍后的絮叨,真实,还是真实。没有戏精的描述,没有苦情的成长,就是普通不过的日常,也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如果不是因为爆红,可能没有出书的机会。感谢那次爆红,让我认识了一个文青的辩手,一个真实的阿詹。世俗的成功确实给了她自由。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书是永不负心郎

                惊为天人的神仙打架背后没想到阿詹能写成这样,阅读量见识之广和那么多努力感觉完全不成正比啊…. 但无疑她是极优秀的,你也可以看到极优秀的形成路径。为人爸妈是一门学问,詹爸妈是我三十年来见过最好的爸妈,没有之一,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努力学习做到。对,学阿詹无论抓起什么牌,都能尽牌所能,打出些声色来。不至于一无所得,也可算对人生给过自己的这次机会说一声,“我仁至义尽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丰满的人生

                  原来人可以这样过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好消息是,又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詹青云《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一本詹青云的成长随笔,可读性很强,甚至多次读到关于父母的部分,让我觉得很震撼;由阿詹的生活看到更大的世界,然后期待自己可以走到的地方。父母的爱与智慧,是阿詹成长的底色。父亲是理智而温和的引导者,也是幽默且稳定的陪伴者。母亲脾气火爆的同时积极又乐观,善良又慷慨。她喜欢画画,父母便在家里玩 “画作拍卖 “的游戏,争着抢购她的作品,给她造就成就感,她爱演戏,一家三口就到桃树林里,以水代酒演一出” 桃园三结义 “;她喜欢篮球,父亲帮她分析战局,最终直接教她以 “三步上栏” 的秘密武器进入校队;四年级的她突发奇想要办报纸,父亲也扎扎实实地当她的帮手。。。就是孩子喜欢过的五花八门又幼稚的东西,父母都煞有介事当作严肃的爱好来支持。所以她说 “爱是一个人闯荡世界的底气,是父母给我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是阿詹成长的路径。阿詹,这个自诩儿时有点笨拙,拖着班级后腿的小孩,以缓慢而又天真的步伐,探索着她自己的天地。各式各样的文艺培训都参加,参与的体育活动也多种多样,在这些尝试与碰壁的过程当中,她也在不断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与软肋。当看到她被问是否遗憾未生长在大城市时,我在想,她的青春期甚至比很多大城市小孩精彩得多。可能失去了,在儿时了解更大世界的机会,但她也不必有日复一日的课外辅导,无处不在的看得见的竞争。她体会着早恋的滋味,也能在好奇心被满足后戛然而止;她能够因物理老师的当众羞辱而与老师对着干,也能在想明白后与老师握手言和;她能够为着一口傲气而在理科实验班奋勇争先,也能在最后坚定地选择自己钟爱的文科。最后,我想,阅读、辩论与旅行,是阿詹供养自己的精神养料:“一旦人学会了挑自己喜欢的书,就可以不凭惯性,而凭兴趣去读了。” 儿时读金庸,从中领悟人与人之间的豪情与义气。那不是一种思前顾后的选择,而是被文字写入心底的情感反应。通勤阅读圣人经典,微言大义。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我想才会有这么开阔的性格旅行,也一样是她补给自己,与世界和自己的交流的方式。“旅行不必帮人解决问题,逃避本身就是它的意义。”“生活里讲效率、讲功利的地方未免太多了,读书人永远是年轻的,如果小时候读书是顺从天性培养兴趣,长大以后,阅读的世界依然是繁忙生活里的私密空间,和往日的兴趣重逢带着熟悉的安全感,和未曾领略过的天地初见带着焕然的快乐。”“我们的理想主义在于,不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从未想明白我们想要实现什么。所以大家都说,短期支教,被教的人其实是支教老师自己。没有经历过,就不明白贫穷、封闭和起跑线的不同到底意味着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起她的光芒和智慧,我更羡慕她的童年

                      行云流水的文字,明晰通透的思维!爱给了她足够的底气!真羡慕她有那么完满的原生家庭!愿世间的每一个小孩都能拥有如阿詹一般的童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诚而好看

                        细碎时间读完后好多感同身受,又很多佩服之至。每人自选的路,只望不断生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更多的时候,悲伤是一种可以品味的东西,没有那么的惨。

                          我们知道时间最后是一杯水,它会冲淡我们的悲伤。可是他不能也不该是一杯忘情水,我们最后选择的是跟自己的悲伤和解,而不是忘却。因为它曾经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的一切。更多的时候,悲伤是一种可以品味的东西,没有那么的惨。比如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男主角阿里萨,当他得知他被诊断出的是相思病,立刻拒绝了治疗,他享受那种煎熬,觉得这是伟大爱情的一部分。悲伤这种情绪强烈,正因为它证明我们爱过,恨过,认真过,渴望过,全情投入过。你原本是可以骄傲的面对他的,可是你现在把忘情水当作人生的解药,这个时候真正困扰你的东西,现在已经不是悲伤了。是你对悲伤的恐惧,是你最悲伤的抗拒,是你面对悲伤的那种焦虑,你原本不必为自己的悲伤后悔,可是你现在却会恨自己怯懦。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悲伤都感受不到,我们又怎么面对其他人的悲伤,芸芸众生的悲伤。如果我自己失去了一生的挚爱,都毫不觉得可惜,我为什么还要去看《泰坦尼克号》,听《梁祝》,去读《半生缘》,去叹息十年生死两茫茫,当时只道是寻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雅大俗的阿詹

                            我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我想要离开的地方不是故乡,是那种人们都觉得可以对三十岁不结婚的我指指点点的境遇。我下定决心要到离它很远的地方,活得精彩纷呈、玄妙莫测,一时律政圈,一时娱乐圈,让所有想要对我指点人生的人无从下嘴。看完本书,心里慢慢升起一种安定感。之前总是没有耐心看完一本书,阿詹用 4 年上下班地铁时间读完资治通鉴,让我突然领悟读书不再于快,而在于陪伴和见证彼此的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怪的念头不绝,真想撮合他们。

                              同步阅读《在峡江的转弯处》,体验被包裹着渡过海陆空的痛和快。一位人间大侠郭靖,一位精灵黄蓉,奇怪的念头不绝,真想撮合他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共鸣颇深的同辈女性自传

                                  阿詹是 08 年高考,去的北京奥运会,我是 08 年上初二,我当时也去看了万米长跑。共鸣之处:生在国企在子弟学校读书,那时候的文化和社会虽然地域不同,却又很多相似之处。18 岁后求学辗转多地,品尝不同城市国家的风味,对与世界与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经历高考,考过年级第一,从小城市考到顶级大学,关于高考那些描述真的感同身受。爱读书,小时候经常跟妈妈泡在省图书馆,每年五一十一书市都要买好多淘气包马小跳,有时候一天能读三五本,现在真不敢想。小时候还把《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林娜》都读下来了。不过我不喜欢读小说,更喜欢读散文传记。我喜欢三毛和张晓风。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父母对于婚恋的担忧与压迫。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故事,羡慕阿詹可以有很多时间旅游,我则是因为学医一直都在读书和考试,也羡慕阿詹的爸爸有那么多金庸故事可讲,我爸既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看电视剧哈哈。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概括我们这一代 90-95 之间的这代人呢?我们生在物质不够丰富但是有很多关爱与支持的环境中,之后物质越来越发达,我们也越走越远。时常感觉我们和 80 后 00 后还是不一样的。哈哈,也写不出来是什么,但是读完这个书,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把孩子培养的像阿詹一样,对生活保持热忱,对人真诚,有独立的思想,有勇气,有毅力,无论男孩女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好看的

                                    让我想起自己成长路上的许多时刻引起共鸣的同时又温柔地给了我一点激励是一本读起来无压力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许多地方让我感受到了 对话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像认识了一个朋友

                                      读罢好像结识了新朋友。喜欢阿詹的用词和讲话方式,温暖有力量。我和阿詹家庭氛围很像,读书成绩也一路都不错,后来没有走到像阿詹这样远的地方。不过阿詹会成为我的一盏遥远灯塔,或许我也可以再拥有新可能,谁知道呢。我们都还在路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有趣的人

                                        最喜欢看她童年那些慢节奏的生活趣事,无所事事,却也充满了温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拥抱无畏青春

                                          这本书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一个女孩一路走来的真实足迹。 詹青云从贵州厂矿走向哈佛,又踏上《奇葩说》的舞台,她的经历就像一场热血冒险。小时候成绩平平,还被老师打压,可父母的爱给了她底气,让她坚信 “爱是一个人闯荡世界的底气” 。高中时她开启逆袭之路,领悟到 “世俗的成功给人自由” ,便一路升级打怪,不断突破自我。 书中金句频出,“人生要走到下一个阶段,被新的挑战和憧憬占有,才能真的把过去很在乎的东西放下”,这句话简直说到心坎里。我们总在成长中纠结过去,却忘了向前看才能释怀。还有 “旅行和生活都不是为了去某个地方,而是为了尽可能高兴又丰富地度过闲暇时光”,提醒着忙碌的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体验。 读这本书,像是和一位挚友促膝长谈,听她分享成长的烦恼与蜕变的喜悦。它不只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本青春奋斗指南,鼓励着我们趁着年轻,大胆去闯,去拥抱未知,去勉强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