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4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视角

    经济视角下的荣国府家史分析,第一次见,却是红楼梦全书情节走向的架构。书中详细分析了林如海家产去向、李纨王熙凤治家分歧、探春革新这些重要事例,以及月钱、分例、庄田、银库、账房、买办房诸项机制,乃至宝黛钗云各自的财务观念,甚是精到。红楼梦中的奴隶制是清代包衣制之描写,缺乏激励而反自由的制度痼疾无药可救。尤为精彩的是对李纨和王熙凤这两位孙媳妇的对比分析 —— 李纨出身书香清流门第,奉儒耕读传家,温和随众而自守铿吝;王熙凤出身皇家理藩买办,熟悉朝贡洋货,勇于任事而重利辣手。李纨音谐 “礼完”,贾兰即假君子也,王熙凤之 “熙” 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李纨王熙凤二人好似翁同龢与李鸿章之别,但皆不能挽救大清。作者用经济和数学的视角,也是值得一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主要观点:◆林黛玉父亲病逝前给黛玉留下了巨额财富,由贾琏带回荣国府,交给贾母监管。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的时候动用了这笔巨款,贾府认为反正黛玉以后要嫁给宝玉是自家人,黛玉明白但不屑计较只在乎跟宝玉的感情;◆李纨与王夫人是婆媳,书中没有写二人对话是故意的,实际二人矛盾重重,李纨儿子贾兰是长房长子,继承权优于宝玉,王夫人则更希望宝玉继承家产;◆王熙凤不是王夫人儿媳妇而是侄媳妇,按理王夫人应该让儿媳妇李纨做管家,但是王夫人因为宝玉继承权的问题刻意不让李纨管家而是借王熙凤来做名义上的助手实际上的主管;◆荣国府实行供给制,从主子到仆人共 7 个等级,包吃包住包衣服首饰化妆品学习用品,还按月发放月钱,吃住月钱从高到低都有明确的制度;◆荣国府有一整套管理机构:总管、账房、银库、买办、库房、厨房、茶房、缝衣、洗衣、古董房等一应俱全;◆荣国府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名下的田庄,每年的租金大概能有两万六千两;每代人都要分家分走一些财产主要脉络:◆ 第一章 黛玉家产之谜◆ 一 林家财产问题的提出一些人在讨论林家财产时,基本上都以这三条为证据,证明林如海死后留下了巨额财富,但这笔财产已被荣国府当作自己的钱在使用,而且是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三 林如海后事的料理对林如海来说,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只有将黛玉托付给她的外婆才最能让他放心,其实他也没有别的选择。用现在的话来说,今后贾母就是黛玉的监护人,贾琏是接收林家财产的经手人,林如海临终前可托付的人也只有他了。毫无疑问,林如海的巨额遗产,就是经过贾琏的处理而流入了荣国府。◆ 四 林家财产流入荣国府后的下落再仔细阅读作品,可以发现从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到第七十二回贾琏说那句话为止,确有一个事件可能将流入的林家财产消耗殆尽,那就是为迎接元春省亲而建造大观园。◆ 五 林黛玉之钱财观黛玉一开始被困惑和心理阴影所笼罩,可是她又逐渐地走向了超脱。无端失踪的巨额家产,最终没能成为黛玉心灵上的枷锁,她始终不渝坚持的是对自己的 “知己”,即宝玉的相知相爱。用五世先人积累的家产,换取一个可以和心上人共度少年时光的大观园,也是种不错的选择吧?这才是在曹雪芹构思中的 “绛珠仙子”。◆ 第二章 李纨与王夫人为何没有对话?◆ 四 解不开的疙瘩是推动情节的暗线一旦贾政去世,这一房该是谁当家?是宝二爷,还是贾兰?按理应是长房长孙贾兰接手,此时宝玉就得分房另住,面临这样的窘境,王夫人将情何以堪?不过,有一点王夫人还是坚持做到了,即她尽可能地阻止李纨染指荣国府的管家权。倘若让李纨管家,一旦贾政去世,贾政这一房的家主就必然是李纨所辅助的贾兰,到时王夫人与贾宝玉这对母子的地位势必急遽下降。◆ 第三章 荣国府应该谁管家◆ 一 王熙凤确有治家才干如果细心注意与梳理散见于各处的描写,可以发现曹雪芹同时又通过一条暗线告知读者,王熙凤虽然很有治家之才,但她在王夫人这一房管理家务,却是一种不合规矩的安排。◆ 二 不合规矩的安排即贾赦与贾政分房后,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竟然在管理他弟弟贾政的家事,而且还管得很起劲。但在读者看来,“寡妇” 与 “失业” 两词相连,恰好正寓示着李纨遭受过的两次打击。第一次是贾珠之死,她在荣国府的地位因此骤然发生变化,第二次则是她失去掌握治家大权的 “业”,倘若贾珠不死,王熙凤手里的管家权就是她的。◆ 四 李纨判词与曲子的难解之处这一句意思很明白,语句也不艰深,确为作者对李纨的批评:当贾府败落之后,唯有李纨在经济上还拥有较强的实力,但她却不愿积阴骘,帮助某位亲人摆脱危难。曹雪芹曾借兴儿之口称赞李纨是 “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可是她在这儿又受到相当严厉的批评。◆ 第四章 围绕月钱的风波荣国府实行的是由 “官中” 保障的供给制,即无论主子或丫鬟奴仆,衣食住行都由荣国府包了下来,各人无须付钱,因此所谓月钱并不是生活费,而是每个月按各人等级分发的零花钱。◆ 一 荣国府的月钱制度众人如此希望能早日拿到手的月钱,为什么总是拖欠不发呢?曹雪芹在作品中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揭示得非常清楚:荣国府众人的月钱都被王熙凤挪用去放债了。除主子与丫鬟之外,还有一类人处于这两者之间,那就是赵姨娘、周姨娘与平儿等人。她们不能算主子,但身份又比丫鬟高,其月钱是每月二两银子,即比已婚的年轻主子低一级,拿到的数量与未婚的主子相同。这样算下来,荣国府内发放月钱时,主子有三个等级,丫鬟也有三个等级,另有姨娘、通房丫鬟等一个等级,即荣国府内月钱发放共分了七个等级。其实,一等丫鬟的月钱是一两银子再加五百钱,因此并不存在一等丫鬟的月钱反而比二等丫鬟少的怪事。相应地,上面提及的个人月钱数应做修正:贾母、王夫人诸人是二十两银再加十吊钱,王熙凤等已婚主子是四两银二吊钱,宝玉、探春等未婚公子小姐是二两银一吊钱。银子之外再发钱十分必要,贾府内的小费支付多数是用钱,主子们平日里玩耍斗牌也得用钱。从王熙凤所说的赵姨娘共领取四两银子四吊钱可以知道,荣国府里月钱不是直接发到每个人,而是按房发,再由该房的主子发给手下的奴仆,以显示其权威。◆ 三 李纨的经济筹划及后来可是,尽管是社长兼东道主,李纨却拿定主意不出一分钱。果然,在第四十五回里,我们看到李纨带着公子、小姐们去找王熙凤索取活动经费了。李纨的苦心却不难理解:她的儿子贾兰尚还年幼,眼前虽是衣食无虑,但荣国府经济衰败的阴影她已有所感知。面对这一大趋势她无能为力,为保证儿子日后的前途,她唯一能做的是自己在经济上尽可能地做好准备,主要途径则是月钱与年例等的积攒。一旦明确 “冰” 是比喻王熙凤,那么也就可明白 “如冰水好空相妒” 一句,是在喻指久已心存芥蒂的李纨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这也应该是后来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身陷危难,李纨却不愿援手相助的重要原因吧,当然,这也与李纨已养成的小气吝啬的习惯有关。◆ 第五章 探春和她的治家尝试王夫人终于想出了个万全之策,即让李纨、探春与宝钗共同治家,这既可使各种矛盾得到平衡,她们三人又可相互制约,而自己的主导权也由此得到了保证。◆ 一 代理治家团队的确立令李纨代理自己治家是合乎情理之事,但王夫人却是满心的不情愿。荣国府最先是贾母管家,后来她将权移交给自己的儿媳妇王夫人,王夫人若要交权,那对象应该是自己的儿媳妇李纨,可是她找来的却是自己的内侄女、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 二 探春的治家业绩王熙凤治家的二字要诀是 “严” 与 “罚”,同时又伴以各种手腕,下人的形容是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这个【探春改革】方案的关键,是不再雇用 “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而是将大观园分片包给那些本在园中服役的婆子,而上岗承包的条件只有两条:一是 “本分老诚”,二是 “能知园圃的事”。◆ 第六章 那些半奴半主们如个别丫鬟被主子收为 “屋里人”,即成为妾,书中称其为 “姨娘”。她们的地位优于一般奴才,所生的子女也是主子,但其本人身份仍是奴才,故而王熙凤骂赵姨娘 “也不想一想是奴几”,芳官也不客气地对赵姨娘说 “梅香拜把子 —— 都是奴几”。此外,各房的大丫鬟可代主子行使权力指挥奴仆,其生活也较娇贵,故而下人们称其为 “副小姐”。◆ 一 荣国府的管家们综合书中的描写,可对荣国府事务管理的结构关系做一归纳:事关全局时,荣国府高层给赖大夫妇下达指示,赖大夫妇安排整个管家层实施完成,平时他们则按常规制度做调度;或者贾母等人就一些具体事务指示贾琏夫妇,此时林之孝夫妇协助他们操办,同时也是贾琏夫妇日常事务处理的助理。◆ 二 姨娘与 “准姨娘” 尽管贾环为她所生,但赵姨娘连教训儿子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这对母子之间有着主子与奴才的严格界限。贾政与家人共处时,赵姨娘有资格参与其间,但贾政与王夫人是 “对面坐在炕上说话”,赵姨娘却得站着干些 “打帘子” 的差使。◆ 三 奶妈与 “副小姐” 人走茶凉是人世间的常情,失去威势的李嬷嬷却无法接受,再加上打牌输了钱,袭人便成了她迁怒的对象,闹得宝玉房中不得安宁。王熙凤一听到喧闹声,便知道 “李嬷嬷老病发了”,这显然已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荣国府给予大丫鬟较高的待遇,容许她们养成 “副小姐” 的气势,不仅是要借她们凸显主子的高贵尊荣,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将她们当作 “预备队” 看待,因为荣国府将来主子的 “跟前人”、一些管家的媳妇,以及随小姐出嫁的陪房就是在她们中产生。◆ 第七章 荣国府的经济制度与管理机构到后来我们看到的图景是,作为整体来说,荣国府是在一天天穷下去,可是作为个人,府内那些主子和管家,却是有钱得很,而且他们的财富还在不断地增长,旺儿媳妇就曾说过,“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 一 荣国府内是怎样的分配制度?同在第七十二回里,当王熙凤谈到经济困难时,旺儿媳妇说道:“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只是不肯罢了。” 总之,在荣国府供给制的各项开销中,主子奴才衣履簪环 “分例” 的支出应是最大的一项。

        6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书过时了

        过时的书,红学已经内卷化,产生各种解读,这也算一种吧,可惜太旧的书了,作者 30 年前用计算机数据分析是挺先进,但到现在再提就落后了,当年用统计学的概念分析红楼也算先进,但现在的信息量,要把红楼放在经济学层次解说当时清朝的社会经济,是个非常好的角度并吸引人,但作者当年的功力和检索手段远远不够了,现在的研究生重新写,这个标题不错。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钱 万万不能

          贾府的崩溃,虽有其时代的因素,但说到底就是经济跟不上。纵观红楼梦中的起伏,故事的展开,在作者点破题眼后,真的大部分都跟经济因素相关联。就像看了很多解读鲁迅的文章,对其仍是朦胧状态,一知半解。可是看到高晓松在节目里给鲁迅算账:“他一辈子挣了多少钱,又花了多少钱,他主要收入来源在哪里,钱又主要花在了哪些地方?” 看到这些讲述,还是马上令我耳目一新。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一种羞于谈钱,耻于谈钱的习俗。似乎谈钱就不斯文,不高雅。其实,每个人,对钱的认识和把握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而往往又是很私人的事,是旁人很难清晰了解的事。分析一个人一辈子在哪里挣钱,钱又主要花在哪里,对认识一个人至关重要。重要而又不容易了解,真正了解之后,对这个人的认识也就更进一层。对一个家族的认识也是如此。一部红楼梦,研究到这个程度,大写的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证情+证空=《红楼梦》

            《红楼梦》中 “情”,爱情很朦胧,是一种青涩的味道;亲情很封建,是一种腐朽的秩序;友情很无奈,是一种偷摸的感觉;奸情很沦落,是一种衰败的节奏……《红楼梦》中的 “空”,却始终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哲学问题,盛极而衰、终始反复,这也许是我们永远的宿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上诸人,林林种种!

              贾府就是个老国企。上大学的时候到一家老国企实习,企业产品没的说,展览室琳琅满目,师傅们精湛的手艺在这里一一体现,在市面上,一提起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口里也是响当当的。墙上的荣誉锦旗说明了不少情况。可是企业是亏损的,工人工资也不高。在这个老国企里面共计有工人大约两千五百人,包含退休待岗杂七杂八,实际上一线工人只有八百人,也就是八百人养活另外的一千七百人。单位里有自己的医务室,托儿所,退休老人活动室。于是,手艺好的老师傅跑到外面和人合作,生产企业的竞争性产品,日子还很滋润。王熙凤有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当一个家族或者企业大车超出马的力气的时候,衰败就免不了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荣国府的经济帐》2022-06-02

                书中所言,再清雅飘逸的精神生活,也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万事万物皆如此。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写了一个叫贾府的百年老店最后破产的故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红楼,选自己喜欢的看就行了!最后,我认为喜欢研究红楼的,那是真爱,哈哈哈哈,就像孩子所说,她班上有同学高考走的艺考路线,不光专业学得好,文化成绩也很好,参加艺考不是因为低点分可以考上某大学,那可是热爱!真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府里的经济细节,如推理线索般帮我们揭开了涌动的人物关系之谜

                  1. 读《红楼梦》若干遍,看完这本书,还是叹服自己红楼白读了。2. 陈先生从经济帐这个视角切入,但是抓出来的都是那些 "未书" 却存在的人物关系矛盾、世界背景,和隐藏真相。3. 比如说黛玉家产之谜:黛玉是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一无所有之人吗?4. 首先,她父亲祖上四代为侯,他当了几年扬州盐政,世人皆知的肥缺。家产可丰?林父重病,贾母为什么特地打发贾琏带着黛玉前去处理?且扬州进京不到一个月的脚程,但贾琏从林父去世、到匆匆赶回参加元妃封贵妃的大喜事,却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又为什么?5. 再者,从前几回冷子兴提及荣宁二府 "虽未甚倒" 但也快了,到中间凤姐、贾琏、探春都提到贾府入不敷出,再到最后乌进孝的上贡打秋风又一次让贾府失望,贾府一直处在进项缩减、开支变大、且资金流动缺口经常出现的状态。6. 然而,就在这期间,他们花了几百万两银子,建了一座大观园。哪里来的进项?7. 整个大观园的月例,甚至包括宝玉、邢岫烟的,都在凤姐手里发放。但是唯独黛玉的潇湘馆,由贾母处发来。为什么呢?8. 再比如说,全书(仅指曹雪芹前 80 回)王夫人和李纨从未直接对话,什么原因?9. 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李纨的判词里,后半句说她 "如冰好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冰指谁?水指谁?为啥相妒?贾兰最后是贾家唯一一个夺取功名、且李纨蒙荫受封诰命的,怎么会 "作笑谈"?10. 李纨的判词曲子里还追加了一句,"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需要阴骘积儿孙",这句非常刺目,但是说的内容也是个谜。是指啥?11. 再看一个让人哑然失笑的细节:大观园起诗社,李纨带着众姐妹去闹凤姐,拿了官中五十两银子,作为诗社资金。12. 但是实际上,探春起海棠社是自备果酒;湘云邀菊花社是宝钗代她出钱出螃蟹,黛玉的桃花社也是自己出钱摆果酒;李纨都没有从 50 两银子里出过钱。13. 而轮到李纨东道,她不但没有动用这个五十两,还要求众姐妹每人出一两银子凑资,甚至实际举办也不在自己稻香村,而是在芦雪庭,用的还是官中的份例,不但自己没有出钱,诗社专款 50 两和众姐妹集资 5 两都收入自己囊中。14. 李纨一直是个淡淡的菩萨心肠的正面形象。可是仔细抠起来,发现其实她也并不是完全如此。特别是判词很刺目。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她有此判词,被评相妒,王夫人全书和她没有直接对话,理应是李纨管家、王夫人却宁可从贾赦处把凤姐调过来代管,为什么呢?15. 李纨之谜牵扯是甚多,不剧透,大家去书里找答案。16. 书里谈了 8 个大主题,每个都是我读起来兴致盎然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丝丝入扣,看得浑身舒爽。17. 如果你是红迷,那这本书必读。快去看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经济视角解读《红楼梦》

                    vivian 读书笔记】(7)《荣国府的经济账》author:陈大康 date:2020.12.5by:得到电子书 0️⃣缘起:得到老师的推荐。1️⃣句话总结这本书:从经济视角解读《红楼梦》。2️⃣个基本要点:️作者在写《红楼梦》时,隐然搭建了一个经济框架。书中各人各事置身于这个框架中,千头万绪却是有序推进。️书中的荣国府已然置身于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但是所依赖的是落后的、农奴制的生产方式,这种矛盾造成了荣国府经济的崩盘。3️⃣个高亮划线:书中将着力点放在了荣国府的经济制度、管理制度与人事安排。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月钱。这个月钱看似不起眼,每人每月或多少两银子,或几百钱,但是关系重大。一是关于人的等级划分。二是理财方式。书中通过对月钱的处理,对比了凤姐与李纨的理财方式,从而看出她们之间的关系。三是可以看出黛玉继承财产的去向。️供给制。荣国府中三四百人的吃穿用度,统一实行供给制。我们有一个印象是凤姐在荣国府 "权倾天下",其实她主要负责的就是这个供给制的一个部分。在经济每况愈下的时候,凤姐也确实是最早感知到的人。️副小姐与奴才奶奶。副小姐指的是公子小姐身边的大丫鬟,奴才奶奶是指掌握经济实权的管家媳妇。这些副小姐的出路一是成为奴才奶奶,如果 "得了造化" 就是姨娘奶奶。以此类推,原来赵姨娘也是曾经的晴雯,某某家的之类就是当年的秋纹碧痕呢。(不禁产生幻灭感?)4️⃣个读书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也适用于作者。所以读前 80 回,你会很明显的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种大家族运转方式的熟悉。但是后 40 回底气就非常不足了。续作者只能做到接续情节的应对,但是对底层逻辑的东西,没有深思过,好像也没有经历过。️一切师出皆有因。书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说到底是经济利益之争,关于名分、地位等等的计较是相互伴生的。️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比如说,从来没有出现过李纨和王夫人的对手戏。这一对婆媳理论上是至亲,却像一对陌生人。寻其究竟,这种隔阂涉及到了继承权的问题。️打破旧有观念的解释。比如说黛玉财产的问题。作为巡盐御史的女儿,黛玉到底是不是在荣国府孤苦无依寄人篱下呢?比如说李纨是不是 "寡妇失业" 的可怜人,关于她的判词就值得研究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统计学的应用

                      原来研究红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数据角度统计红楼梦的词频、经济账

                        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红楼梦》也查检了百余遍,根据获取的约 2 万个数据,可以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做数理定位。最后的结论是:将作品前八十回均分为 AB 两组,它们的语言风格完全一致,确为一人所写,后四十回定义为 C 组,它的语言风格与 AB 两组有明显差异,应非出自曹雪芹之手。若将后四十回按顺序均分为 C1 与 C2 两组,那么 C1 组的数据有向 AB 两组靠拢的趋势,而 C2 组的数据则是更为远离,这表明在第八十一回到第一百回之间,当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残稿。不过运用数理语言学做统计分析,只能指出残稿的所在区间,却无法确定究竟哪些内容属于残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别具一格的角度。

                          第一章就那么吸引人,黛玉的家产有多少。《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有经济利益关系网络中的特定位置,它是各人物的思想、言语、行动以及人物间相处准则的重要决定因素,书中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王熙凤愿出面帮张家退亲,就是因为可坐享三千两银的谢礼,而此事引发的后续效应,是 “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赵姨娘央求马道婆作法魔魇王熙凤与贾宝玉,原因就是 “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荣国府的一场风波就是因这原因而被引发,而且它作为一条伏线贯穿于许多情节。为何一时间几家仆人都要给王熙凤送礼?原来他们都是王夫人房中丫鬟的家长,金钏儿死了,“他们要弄这两银子的巧宗儿呢”。林之孝安排秦显家的接管大观园厨房,秦显家的上任伊始,就 “悄悄的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这只是书中写到的钱权交易中的一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着董梅老师从时间和空间不同的维度,学习《红楼梦》的文学格局架构,了解两府一园三个的红楼空间,探索文中的诗性和哲学。“万境归空不舍有情”,“破空而立情,知空而信情”。跟着陈大康老师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具有百年家族史的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真实原因,以及造成这个原因背后的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在小说中,是一条隐线,当情节需要时,它才显现出来,若不是作者一一点出来,我还真没有留意到。推荐《荣国府的经济账》。这本书通过分析了林黛玉的家产之谜、荣国府家政主持者的身份、王熙凤与月钱管理、探春治家除弊、贾府的管家阶层等八个问题,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一定要看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账

                              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性清晰的逻辑,将荣国府的经济脉络细分打开来看,同时用了很多统计的知识,很受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名著背后的经济账

                                伟大的作品中总能看出不一样的地方。《红楼梦》的解读也可以从多方面来看待。从社会方面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钟鸣鼎食之家的上层家族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从文化方面来看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家族中的缩影。从经济层面来看可以看到封建经济在人口增加下面临经济压力而不堪重负。     荣、宁二府衰落背后的原因有多个,经济方面的原因绝对是主要的。在没有扩大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供养人口的增多加重了经济负担。抱守祖宗规则而不改变的后人面对入不敷出的窘境时只能摇摇欲坠走向消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钱看红楼

                                  不少解读红楼的书,或是出于情感,或是解析人物关系,或是从权力角度。少有作者会从钱这个视角来理解。本书从荣国府的几笔钱写起,切入到整个红楼,不少存疑处豁然开朗。尤其是王夫人、李纨和王熙凤之间的纠缠,甚是通透。从钱的角度分析,也破除了一些误解。凤姐看起来独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实际上在其他一些地方她并不掌握话语权甚至参与权。贾府的经济,凤姐仅仅涉及一方面。贾政不惯俗务,贾赦赌气撂挑子,除了几位管家真正在管理事务的还是贾珍和贾琏。此等分析甚多。解读红楼的上等佳作,值得一读!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即将结束的时候,贾府的经济体系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即使没有后面的抄家,它也会摇摇晃晃地走向生命的终结。我们虽然没有能看到曹雪芹在八十回之后将怎么展开情节,但他第五回里所写的《红楼梦曲》的最后一首《收尾・飞鸟各投林》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总的图景,而曲子的最后一段,则预示着贾府经济体系的彻底崩溃: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林黛玉竟然是有钱人?

                                      听完董梅老师的课,来读这本书最合适不过。


                                      红楼梦,少说读完了 3 遍,而且读过脂批的版本,但依然没能发现林黛玉的财产问题,可见读书读的还是太过粗糙了。林黛玉是巡盐御史林老爷唯一的后人,巡盐御史又是肥差。林黛玉继承来的林老爷的遗产呢?
                                      我在朋友圈提出林黛玉的财产问题的时候,所有留言的朋友都不相信林黛玉是 “有钱人”,可见,读书读的粗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本书专门治这个病。
                                      荣国府从巅峰,到衰败,政治上固然有问题,经济上却是更根本的危机。小时候看电视剧就曾经想过这件事,这么一大家子人,吃穿用度,就靠过年送来的那几车东西,够吃够用吗?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
                                      月钱的风波、婆媳的尴尬、管家到底是谁、下人的地位…… 这些看似关系问题,背后都藏着经济问题。荣国府的经济账,是更进一步理解红楼梦的利器。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个维度的红楼梦

                                        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也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大书,帮助我们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对启发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现代社会也帮助甚多。作者博学专业,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引人入胜。一本红楼梦气象万千,曹雪芹笔下的情节发展是一个大系统,这本书虽然是 “边角料”,却深刻解读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客观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这本书包含了组织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解决了读红楼梦的很多困惑。比如,贾府的管理机构和经济制度是怎么运作的,比如,为什么同为奴才待遇却千差万别,比如,荣国府为什么会崩溃等等。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荣国府的经济账

                                          罗胖推荐的一本书,以经济账的视角来对《红楼梦》进行了拆解。可以说是独特的视角,也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但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思路。毕竟,以前都是以为《红楼梦》就是讲宝黛爱情。并且曾为黛玉的死落了好久的泪。最后关于后四十回的争议,也是站在一个数据分析的角度去分析的。但对于我来说,却对后四十回的结局还算满意。所以,没有非要去较真是否为高鹗所作还是修改手稿所得。嘿嘿嘿,我还没到那个层次。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