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哲学三问之一

    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去?这是人生哲学三问,这本书解释了你从哪儿来的最新科学发现。人类的演化是一场五百万年的壮美画卷,科学家用最新的 DNA 测序技术像侦探那样一步步揭开,我相信你一定想知道?对吗?这本书对目前各国的人类遗传来源也有很有意思的探讨,人类原来是一家人啊!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万年前的欧洲人就是金发碧眼吗?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制度造就了怎样的结果?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还是世界各地分别演化出来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真的被我们的祖先完全消灭了吗?你知道有很多 “幽灵人群” 活在我们的 DNA 里吗?传统的考古学、语言学构建的人类演化史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空白。幸好,这已经成为过去时。古人类 DNA 测序正在掀起一场革命,重新谱写一曲 50 万年的人类迁徙演化之歌。大卫・赖克从古人类遗骨中提取 DNA,从基因层面还原了人类祖先的面貌。原来,我们的先祖在地球上已经上演了几百万年的 “权力的游戏”:在任何一片大陆上,人群都经历了多次毁灭与更迭;所有当代人的祖先都拥有一段复杂难辨的混血史,没有人是 “纯种”;千百万年来的种族、性别、阶层不平等在我们每个人的 DNA 里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面对 DNA 序列分析这种最先进可靠的技术,我们以前所以为的所有关于人类演变的知识,凡是跟这本书所代表的当前科学理解不一样的,都只能改写。因此,这场革命给了两个问题迄今最为清晰的答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偏见不仅仅是基因测序

        人类建立的各种鄙视链,例如种姓制度,种族歧视,民族矛盾,在读过这本书后则完全成了颅内高潮,没有单一的种族,没有纯净的血统,而是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但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群体内属性认同,那怕不是真的也要人造一个,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赖克揭示的真相被每个地球上熟知,是否会出现圣人期许的世界大同呢。我觉得还是不会,因为从进化角度人需要一个他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是谁和往哪里去

          我们都是混血儿,族群的未来也是必然是混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起源的故事》读后有感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如果你还认为现代人起源于 5 万年前的非洲,那你应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传统上大家认为是有一群智人走出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干掉了其他人种,包括尼安德特人甚至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人种,独霸全球。但现在这本书告诉你,大错特错!人类的历史并不是一伙占据优势地位的现代人群体到处无往而不利的故事,真正的历史是一个又一个人群分离与融合的大循环。记住,不是什么一伙人 carry 全场,而是不同人群分分合合的故事。换句话说,我们是很多人种混血的后代,这个世界早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纯种人概念。这些颠覆性的认知源自一场叫做古 DNA 技术的革命,就是在史前人类的遗骸上提取出他们的 DNA,通过分析他们的全基因组数据来揭开他们之间亲疏远近的关系。可以想见的是,对于种族主义者来说,这个技术所带来的铁一般的事实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当然,随着这个技术的普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数据会呈现在人们面前,许多我们曾经的错误认知都将被改写,甚至包括书中的一些观点。期待有很多的认知被这项技术所刷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去向何方

              很多时候,人类对世界某个领域的认知,往往会因为一些底层认知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有时候是从错误到正确,如 “地心说” 到 “日心说”,有时候是进化和完善,如从 “经典物理” 到 “量子物理”。有时候,甚至一些昔日看起来不是 “一路人” 的学科发展也会相互影响,产生更大的认知革命。



              书名看起来平平的《人类起源的故事》就是反映这类认知连锁反应的著作,曾经,对人类历史的追溯让我们想起的还是考古学家们拿着刷子清理遗迹的场面,接着物理学的放射研究来了个碳 14 年代测定法跨学科对考古学产生巨大影响,而在本书中,看起来属于生命科学的基因学研究也进入考古领域,一场古 DNA 学的突进对我们对人类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认知也正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是我喜欢的阅读体验,宛若一场冒险,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有惊喜,有不解,也有对我们传统认知挑战下的抗拒和思辨。

              关于人类的起源,在全球各地都渐次有所发现,长期以来的基本依据还是遗迹和遗骸,在中国也有我们熟悉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等等。而围绕人类起源是一个全球各地各自兴起的过程,还是由一个中心扩散的过程,也有所争议,不过长期主流的说法还是现代人来源于非洲,当然全球各地也有相应的早期人类出现,如尼安德特人,只是从文明角度将他们与现代人区隔开,甚至成为在现代人走出非洲的过程中逐步灭绝的早期人类之一。基本上,这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理论,其中有实证,也有逻辑,但是与论证一些人类历史事件不同,人类的起源毕竟带有很强的生物学特征,也因此必然会伴随生命科学的进步而让其既有的逻辑链条受到挑战,或者说得到完善的机会。

              而这本《人类起源的故事》正是对 DNA 技术在人类起源研究上的影响和最新成果的总结,作者大卫・赖克教授被学界认为是古 DNA 领域的顶尖学者,甚至有 “古 DNA 领域正是有了大卫才少走了至少 30 年的弯路” 之说。对于古 DNA 技术,在我的长期印象中还是《侏罗纪公园》中琥珀提取恐龙 DNA 复活恐龙的科幻符号,所以在本书中,一大趣味就是伴随不同研究案例,赖克教授也将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操作细节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我们看来,DNA 是一种微观所在,而微观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常常是脆弱的,短暂的,提取以 “万年” 为基本时间单位的遗骸 DNA 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儿。赖克教授的科普也让我们了解这确实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温带热带地区的古 DNA 更难保留,也知道了对于遗骸不同位置提取古 DNA 的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 “正义”,关于 “价值观”,最主要的是,关于 DNA 在接下来可能会带给我们很多惊掉下巴的发现,这本书其实又是一本提供证据、阐明观点,从而颠覆我们思维定式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从哪里来?人何以为人?总是那么让人好奇不已

                  … 他说,所有的人类墓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也有一些可以谅解的情景,只要有可能促进理解、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开坟的行为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乐观地认为,我和同事们的工作方向是穿针引线、促进理解。我们获得了针对无论古今的人类开展研究的特权,我们也一定会不遗余力地珍惜所获得的机会。为了回答 "我们是谁?" 那个大问题,我将我们的角色定位为助产士,不仅要将古 DNA 引入遗传学家的领域,还要把古 DNA 带到考古学家和公众的面前,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古 DNA 的重大潜力。"建造一个工厂,然后利用它来回答关于人类历史的深层次问题。" 不同年代的古 DNA 样本帮我们重建了这一部人与人、人群与人群,甚至是现代人与古老型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的历史。这部历史不仅告诉了我们 "我从哪里来",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我是谁" 以及 "人何以为人" 等根本问题。古 DNA 研究带来的发现是颠覆性的,也是充满争议的。有许多发现将来也许会被推翻,有许多的问题还没有定论,有许多疑问亟待研究,也有许多的地区和年代还没有古 DNA 数据(中国地区迄今(译者当时数据,如今以付巧妹为代表的学者们已经改写了这段历史)只发表了一个古 DNA 样本)。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发现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我邀请年轻的朋友们一起来探索这些未知的奥秘。大卫将古 DNA 比作 17 世纪发明的光学显微镜,显微镜让人类突然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的世界,古 DNA 则将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史前史,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直接带到了人们面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读科学家的书

                    这本书被及其严重的高估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固化方能进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何处,始终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命题。此书将告诉,所谓的现代人亦或者当代人,并不存在生物意义上的种族之分,相互混血,相互依存,原来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不要被定势思维或传统观念所固化,不断接受新知识,提升思维纬度,拓展生命广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能回答“我们从哪里来”的书

                        在本书中,大卫赖克介绍了古 DNA 分析技术,以及其研究成果,并得出来了让人吃惊的答案:非洲以外的现代人是经一次次混血、融合形成的,根本不存在什么 “纯种” 欧洲人、亚洲人。遗憾的是,关于现代中国人来源的问题还缺少研究数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关于中国人从哪里来的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读不可,欲罢不能

                          人类在走出非洲的同时,也在回到非洲,其实这本是常识,史前人类不会一根筋地只往一个方向走,一定会在百万年漫长的岁月里不断融合,彼此通婚。5 万年前,欧亚大陆上一派熙熙攘攘,至少从 180 万年前起,发源自非洲的各种人群就纷至沓来。他们分裂成了一个个姐妹群体,先是独自演化,有时又相互融合或者与新来的群体融合。这些群体中的大多数已经灭绝了,至少他们的 “纯种” 形式已经离开了人类的大舞台。根据骨骼和考古学的证据,在现代人走出非洲之前,欧亚大陆上的人类多样性就已经够让人吃惊了。但是,自从有了古 DNA 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欧亚大陆也是一片可以和非洲相媲美的人类演化的中心地带。古 DNA 研究证明,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什么单一的主流人群,融合才是一直以来的主旋律,即使在交通不便或冰封大陆架边缘的远古时代,也是如此。所以人类历史的传承如爬藤般网状交错,从来都不是树状伸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专业的科普读物,有收获

                            基因组革命,或古 DNA 研究,是一个很窄的研究领域,但事关人类自身,所以这方面的科普读物容易引起校为广泛的阅读兴趣。就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这本书又好看又不好看。好看之处在于,其揭示的人类自身之谜会很有吸引力。不好看的地方在于,过于专业的研究描述,很没有吸引力。虽然作者已经尽力将研究描述通俗化了。所以,这本书合适的读法大概是,遇到结论的地方,仔细看。遇到专业论证的过程,快速跳过。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