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0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次看完,再看再學再做

    那天,我们请了几位艺伎小姐,招待重要的客户。为了让客户们尽可能开心,稻盛先生一方面爽朗亲切,充满笑容,另一方面事无巨细地关注客户的需求。由于客户都比我年长,我虽然紧张,但还是想尽自己的全力去服务好他们,于是走过去为他们倒酒等,努力活跃现场的气氛。忙完一段以后,我回到自己的座位,正准备开始吃点东西,一位艺伎却恰到好处地走到我这里,为我倒酒。我觉得她真是个伶俐的艺人,于是高兴地让她斟酒。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座位上传来了稻盛先生压低的声音。“为什么你这家伙就不能为艺伎小姐倒酒呢?” 在这一刹那,我对京舞的兴奋和对美酒的沉醉荡然无存。体现 “一流的关注” 在招待会上被稻盛先生责备,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在与一位重要客户的宴会上,我也曾受到类似的责备。但是,稻盛先生这次的责备对我来说却有些出乎意料。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那天我自认为已经尽力地关注了客户,自认为已经细致入微地招待了客户。事实上,客户看起来也非常满意。正因如此,艺伎小姐才会为我倒酒。我当时完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 “为艺伎小姐倒酒”。现在回想起来,这一点其实体现出我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不成熟之处。稻盛先生应该就是在提醒我注意这种不成熟和不周全。事实上,正是因为受到了稻盛先生的责备,我才痛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觉得,就是在那一天,我学到了与他人共事的重要道理。幸运的是,那天宴会的气氛非常热烈,宴会顺利结束。艺伎小姐的京舞,料亭的京都料理,还有来自京都的美酒,再加上愉快的谈话,使客户看起来非常满意。看着客户带着笑容向我们告别,坐上汽车,渐行渐远,我看到了稻盛先生松弛下来的表情,那情景令我印象深刻。“为什么你这家伙就不能为艺伎小姐倒酒呢?” 同样的责备,我那时已经从稻盛先生那里领受过好几次了,所以在宴会结束后,我决定回到 “原点”,重新思考。我回到家后,反省了自己那一天的表现。首先,为什么我们要花费高昂的费用,邀请艺伎来宴会呢?答案很简单。我们衷心希望客户能够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满足。我们不仅希望客户可以享受美食和聊天,还希望通过邀请传承京都传统文化的艺伎,让客户欣赏到京都传统艺术京舞。艺伎小姐们的舞蹈表演如前所述,非常成功。实际上,因为艺伎小姐们表演了京舞,客人们都收获了愉悦的感动。正因如此,我们才花费了高额的费用,邀请了艺伎。突然,我想起了稻盛先生低头为艺伎斟酒的场景。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成熟和不周全。不仅是客户,艺伎对我们也很重要。正因如此,我才必须 “为艺伎小姐倒酒”。“说出感谢的语言” 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谢谢您。” 而且,稻盛先生是一边对艺伎小姐说着感谢的语言,一边为对方倒酒的。尽管在席间我看到了稻盛先生的如此举动,但之前的我并没有特别在意。这是因为,“经营者稻盛和夫” 当时在京都已经是相当知名,几乎无人不晓的了。当然,艺伎小姐们也都知道稻盛先生是京都经济界的重要人物。稻盛先生为艺伎小姐们倒酒,可能是出于身为名人,不希望现场氛围太过沉闷的考虑。那时,我是这样想的。“谢谢您”“谢谢您”“谢谢您”。我还想起了稻盛先生在宴席上对每一位艺伎小姐都一边说着感谢之词,一边为其倒酒的场景。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因为我终于意识到了重要的事情。在招待客户时,艺伎小姐们可以说是 “京瓷团队” 的重要一员。她们明白自己的角色,竭尽全力地招待贵宾。因此,对于像艺伎小姐这样的团队成员,由衷地表达感谢并为她们倒酒,那是理所当然的。我之前没有对艺伎小姐们表示感谢,也没有表达赞赏之情,完全没有付出这理所当然的关心。在我身上,缺乏像稻盛先生一样的感谢之情。“我们花费了很多钱,所以让她们为我们倒酒理所当然。” 我内心深处曾有这样的傲慢想法。因此,稻盛先生一边口吐感谢之词,一边心怀感谢地为艺伎小姐们倒酒,但我却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为我倒酒的艺伎小姐,不仅招待了重要的客人,还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舞蹈。也许,她稍微有些疲倦,所以来到了我这个 “京瓷团队” 成员的座位旁。如果那时我能为她倒酒,说句赞赏的话,甚至像稻盛先生一样口吐感谢之言、表达感谢之情,也许她就更能精力充沛地服务客人。然而,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继续让艺伎小姐为我倒酒。所以,艺伎小姐们没能得到喘息的机会。当然,作为一流的艺伎,这样的疲态她们根本不会表现出来,而是会努力让宴会的氛围更加热烈。“为什么你这家伙就不能为艺伎小姐倒酒呢?” 还是稻盛先生的这句话,让我终于意识到了这件重要的事情。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磨炼人格--做好工作--正确判断--达成目标--提升创造力

      一、关于 “磨炼人格” 的 4 句话 1、谦虚可以 “辟邪”。2、成功也是考验。3、坦率地说出心里话,坦率地接受批评,坦率地反省。4、死后的部分占据人生的更长时间。二、关于 “把工作做得更好” 的 4 句话 1、不能否定 “过去”。2、正因是 “胆小鬼”,所以才能做充分的准备。3、心里想坏事,人生就会走向坏的方向。4、关注艺伎,她们就会高兴,客人也就会高兴。三、关于 “做出正确判断” 的 2 句话 1、用 “作为人,何谓正确” 做出判断,就不会出错。2、不想得罪人的人,最终是无法把事情做好的。四、关于 “达成高目标” 的 3 句话 1、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后天要比明天好。2、具备智慧、不懈创新的人,甚至在扫除方面也有不同的方法。3、对工作的 “执着” 有时也可能导致工作的失败。五、关于 “提升创造性” 的 2 句话 1、所谓优秀的领导者,就是能够激发现场力量的人。2、思考透彻,直到看见。

        6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语言的力量

        积极且正确的言语,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言语最好由意识变成为潜意识,定会深刻影响自己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行合一,打理好心里这片花园

          书中摘抄:“拼命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变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通过拼命思考,获得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 —— 听完梅原先生的话后,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稻盛先生的话:“思考透彻,直到看见。” 稻盛先生和梅原先生 —— 伟大的经营者和伟大的哲学家,共有着同样的价值观。我记得自己当时因此深受感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11.以“作为人,何谓正确”来思考和行动!

            1. 正向人生,源自正向语言: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相信自己的后天会比明天更好。2. 拼命思考重要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而然变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正心正念正行,自然在正道上行稳致远。3. 谦虚太重要了,即使工作稍显顺利,也绝不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始终关注周围的人,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方面自己太需要加强了,有功劳是大家的,有错是自己的。4. 不管要开始做什么,首先必须对现状表示感谢,当我们观察前任时,看到的不应该只有问题,还有曾经付出的努力:值得借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5. 说出感谢的语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自己目前有落实的意识了,还需要持续加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忠仆念旧主

              本书契机:作者是稻盛和夫多年的秘书。2022 年,稻盛和夫去世。一直给稻盛和夫出书的出版社,怂恿秘书哥写本关于旧主的书。秘书哥翻了翻以前上班的笔记本,看着上面的记录,找了几句老板说得特别有意义的话。给它们备注上什么时间,老板在什么背景、场合下对他说的。因事隔多年,所备注的背景、场合都做模糊化处理。用了两年时间,给笔记写备注,然后就有了这本烂书。虽然说明了对话的时间背景,但仍有一种翻看他人随身笔记本的感觉。都是片言只语,断断续续的思维及碎成渣渣的中心思想。这都能能集结成书,出版社的人也是给面子啊。只能说真是老交情。写的内容与标题无关,是标题党。就是卖情怀,收割老粉。而且,下属总是过分猜测上司的意图。上司是名人的情况下,尤甚。普普通通几句对话,他也能给你脑补出了很多的意思,很深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管理、人生、育儿

                管理、人生、育儿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正面、诚实、真诚的经营好关系、从实际出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细致的一本小书,作者通过具体的场景语言记录,详细讲解了稻盛先生所说话语的内涵,收获满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度过美好人生的秘诀: 要以积极的、善意的方式去解释

                    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稻盛和夫先生 “奇迹般的语言” 的正向性的强调。作者认为,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蕴含巨大力量的 “言灵”,负面的语言只会产生负面的结果,而积极的语言则能够激发出正面的能量。这种观点让我感受到我们每天所说的话,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环境。稻盛先生提倡的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 的成功法则,说明正面的态度和周密的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双翼。这种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还能够让我们在规划和执行时更加谨慎和细致。同时,稻盛先生也提醒我们,不想得罪人的心态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他指出,这种心态源于利己心,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在管理中,如果领导者为了避免冲突而回避必要的批评和指导,那么下属就无法得到成长,团队也无法实现目标。这一点让我深刻反思,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勇于面对问题,坦诚沟通,才能不断进步。好句摘抄 “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蕴含巨大力量的‘言灵’。” 稻盛先生一直都是这么强调的。“负面的语言只会产生负面的结果。”“不能使用否定性的语言。”“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否定性的语言。” 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进行判断。” 这句话也是稻盛先生人生哲学的金句之一。稻盛先生经常在各种场合下说这句话。“不能因为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判断为正确。不是谁看来是正确的,而是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正确的,应该有这样一种东西。这就是‘作为人的正确因为你这家伙不想得罪人,所以你连严肃地警告下属都做不到。”“不想得罪人的人,无法培养下属,无法打造强大的团队。”“当上司严厉地提醒时,有一些下属会虚心接受,而另一些则不会。下属不听从并不一定是他自己的问题,而可能是因为上司平时没有重视人际关系。“为了维持好日常的人际关系,上司该怎么做呢?上司要建立信任关系,只有每天努力与下属深入对话。“如果上司能够通过与下属日常的深入对话来建立信任关系,那就没有问题。即使上司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下属应该也会虚心接受。“不仅会虚心接受,甚至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但如果平时没有建立好人际关系,下属就不会配合。” 组织的症结总是在 “个人” 身上。“无论什么组织,都是人的集合体。”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以真正的爱来对待对方。正如稻盛先生不断强调的那样,这才是人际关系的关键。我认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建立生气勃勃的真正强大的组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反省与思考

                      “即便遭遇挫折和辛劳,也不能消沉、放弃,而是要以‘作为人,何谓正确’做出判断,决不怨恨他人,以关爱之心去行动,人生就必定能好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稻盛先生在人生的各个重要关头都不断地遭遇失败。高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他振作起来,上了当地的地方大学。他学习非常刻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应聘却几乎全部失败;虽然在大学教授的介绍下,进了一家京都的小型制造业企业,但那家企业却是几乎马上就要倒闭的亏损企业。据说从第一个月开始,工资就无法按时发放。稻盛先生说,在踏上社会之初,他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不由得产生了悲观的想法,常常哀叹自己命运不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考虑自己,人就会变得狂妄自大,工作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做出判断。这样一来,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失去了谦虚,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人就会懈怠,因而无法实现人的成长。“谦虚太重要了,即使工作进展稍显顺利,也绝不能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功劳。要始终关注周围的人,保持谦虚的态度。最后,大家都会向这样的人靠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即便如此,也要敬奉天理,关爱世人。” 意思就是 “即便遭遇挫折和辛劳,也不能消沉、放弃,而是要以‘作为人,何谓正确’做出判断,决不怨恨他人,以关爱之心去行动,人生就必定能好转”。“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蕴含巨大力量的‘言灵’。”“负面的语言只会产生负面的结果。”“不能使用否定性的语言。”“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否定性的语言。”1. 谦虚可以 “辟邪”. 磨炼人格,使人成长的方法.“之所以缺乏关怀对方的意愿,是因为只考虑自己,是因为不谦虚。”“只考虑自己,人就会变得狂妄自大,工作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做出判断。这样一来,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失去了谦虚,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人就会懈怠,因而无法实现人的成长。2. 能否把成功当作 “考验”. 能够持续成功的人与只能成功一次的人.“上天赐予成功这一考验,测试当事人的人格。” 就如稻盛先生所言,因为自己的成功是拜周围人的支持和自身幸运所赐,所以不忘感谢之心,更加持续地付出努力。我应该成为这种人。坦率地说出心里话,坦率地接受批评,坦率地反省。“受到批评后对此不理不睬的家伙是最糟糕的。” 成功的法则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人通过 “反省” 来实现进步。在稻盛先生的语境中,"坦率地说出心里话,坦率地接受批评,坦率地反省"1. 坦率地说出心里话:这意味着要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梦想。只有在坦率地表达自己时,才能与他人建立真实的沟通和理解。这种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信任和合作。2. 坦率地接受批评:接受批评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愿意从他人的反馈中学习。正如参考资料中提到的,接受批评时要评估其合理性,并在必要时承认错误和制定改进计划。这种态度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3. 坦率地反省:反省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深入的自我审视。通过反省,可以识别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采取措施进行改正。这种自我批评的过程需要勇气和毅力,是个人提升的重要途径。“现场经验很重要,但读书同样重要。”“物理也好,人生也好,既然有‘负’,就一定会有‘正’” 表达了一种对立统一的观点。在物理学中,正负通常指的是电荷、能量等的对立面,而在人生中,这种对立可以理解为困难与机遇、挫折与成长等。强调了在任何情况下,负面的事物(如困难、挑战)总是伴随着正面的事物(如机会、成长)。这种观点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因为每一个负面情况都有可能带来正面的结果或启示。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我都认为是合乎逻辑的。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我都认为是合乎逻辑的。一方面,如果是只追求个人得益的自私生活,那即使在短期内很好,也绝不会持久,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的;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不辞辛苦,同时希望他人也过得好,以这样利他的方式生活,应该就能度过美好的人生。”“不管要开始做什么,首先必须对现状表示感谢。” 领导者无论何时都必须了解别人的情感和内心变化。不能只有严厉,还需要温暖和关怀,否则就无法激发全员的积极性。首先要 “感谢过去”,“不能否定过去,否则没有人会追随。”“正向的工作” 必定源自 “正向的语言”。“所谓新事业,即使规模较小,也应该充满激情地启动。然而,如果关键的领导者使用消极的言辞,认为事情可能会不顺利,那么不仅无法激发激情,反而会使氛围变得沉闷。这样一来,本来能顺利推进的事情也会变得不顺利。”“度过美好人生” 的秘诀:“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以积极的、善意的方式去解释,这一点很关键。”“领导者需要像格斗家一样的斗魂。” 领导者即使感到恐惧,也不能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为了不显示出害怕,领导者需要拥有 “像格斗家一样的斗魂”。心里想坏事,人生就会走向坏的方向,始终产生 “良好结果” 的方法。“心里想坏事,坏事就会发生。” 这句话 “想好事,做好事,那么好事就会发生。” 反映了一种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即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可以影响我们生活中的结果。这种观点在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中得到了体现,他认为内心所想的事情会在现实中显现出来。强调了积极思维和善行的重要性。通过专注于积极的想法和行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并吸引更多的积极事件发生。这与心理学中的 “俄罗斯方块效应” 类似,即通过刻意练习关注生活中的好事,我们的大脑会逐渐学会更多地留意那些值得庆幸的经历,从而改善日常的情绪体验。这种思维方式也与道德哲学中的理性控制相呼应,即通过理性来支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从而产生符合道德规则的行为。在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中,“在人生中,内心所想的事情会作为现象显现出来” 这句话强调了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信念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生活结果。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积极、善良的想法,那么这些想法会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并最终在生活中产生积极的结果。这种哲学与心理学中的一些观点有相似之处。例如,心理学强调内心的信念和态度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体验。正如在你提供的参考资料中提到的,人的内心世界虽然难以用实证的方法去度量,但它对人的行为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稻盛和夫的这句话也与 “吸引力法则” 有些相似,即相信积极的思维会吸引积极的结果。通过保持善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可以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好的现象和结果。这种哲学不仅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积极转变来影响外在的现实。用 “作为人,何谓正确” 做出判断,就不会出错。“提高判断力” 的思维方式。“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进行判断” 是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核心之一。这句话强调在做出决策时,应以人类普遍的道德和良知为基准,而不是仅仅从个人利益、公司利益或社会习俗出发。稻盛和夫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良知,这个良知可以引导我们判断事情的对与错。在稻盛和夫的哲学中,这种判断基准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和国家,因为它们都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合体。通过不断地自问 “作为人,何谓正确”,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符合道德和良知的决策,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的长远发展。在具体的应用中,比如在稻盛和夫接手日航时,他强调这种哲学是为了让企业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回归到最基本的人性原则上,确保企业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偏离道德的轨道。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坚持。这段话出自稻盛和夫先生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旨在强调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不应仅仅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应追求一种普遍适用的 “正确之道”。1. 主观与客观的区别:稻盛先生指出,个人的判断往往带有主观性,可能因为个人的立场、经验或偏见而有所偏差。因此,仅凭个人认为是对的,就断定为正确是不够的。2. 普遍性标准:他强调,真正的正确应该是无论谁来看都能认同的。这意味着判断的标准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不是因人而异。3. 作为人的正确之道:稻盛先生提到 “作为人的正确之道”,这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德或伦理上的标准,是超越个人利益和偏见的更高层次的正确。4. 解决争论的方法:在面对争论时,双方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这种情况下很难得出真正的正确结果。因此,稻盛先生建议,不应仅仅关注谁对谁错,而是要思考什么是更高层次的正确,即 “作为人的正确之道”。“不想得罪人的人,最终是无法把事情做好的” 可以理解为: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过于担心得罪他人,可能会导致他在决策和行动时过于犹豫不决,无法果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人可能会因为害怕冲突或不愿意冒犯他人,而妥协或回避问题,最终影响事情的进展和结果。稻盛和夫先生提到的场景中,他质疑下属是否有一种误解,认为上司的职责是维护下属。这可能暗示在职场中,领导者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不受欢迎的决定,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下属的期望。因此,领导者需要有勇气和决断力,即使这意味着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为了整体目标和团队利益,这些都是必要的。稻盛先生提到 “一切事物都取决于日常的人际关系” 这句话,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稻盛先生指出,日常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一切事物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个人和团队的成功与否。2. 工作中的应用:在工作环境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稻盛先生提到 “不想得罪人的人,无法培养下属,无法打造强大的团队”,这表明在工作中,领导者需要在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也要有能力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指导,以帮助团队成员成长。3. 个人成长: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日常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们可以获得反馈、支持和灵感,这些都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4. 情感支持: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工作中的工具,它们也是情感支持的来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后天要比明天好。不管明天受到多少表扬,后天仍要继续努力。强调了持续努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1. 持续努力:无论在过去的某一天(昨天、今天或明天)获得了多少表扬或赞美,都不应该因此而停滞不前。表扬可能会让人感到满足,但如果因此停止努力,就会导致思维停滞,无法继续进步。2. 创造性工作:要在创造性工作中取得成功,需要每天都进行微小的改良和改善。这种持续的改进是取得进步的关键。3. 不受表扬或批评影响:无论是受到表扬还是批评,都要保持探索新方法的动力。持续思考如何改良和改善,才能不断进步。这句话 “超越去年” 是今年活着的证明,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每一年都应该在某些方面超越过去的自己,这种超越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成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在不断成长和进步。它提醒我们,停滞不前或一成不变意味着缺乏活力和生命力。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超越去年” 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生命积极的回应和证明。对工作的 “执着” 有时也可能导致工作的失败。成为 “更好的自己”,“人一旦自以为是,无论做什么都会做不好。”"最终,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在自我改变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1. 自我负责: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负有最终责任。无论外界条件如何,真正能够促使改变的力量来自于个人的内心和行动。2. 内在动力:改变需要内在的动力和决心。即使外界有再多的支持和鼓励,最终做出改变的决定和采取行动的还是个人自己。这与中提到的 “如果你能改变自己,就会产生涟漪效应” 相呼应,强调自我改变的力量。3. 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句话也反映了个人独立性的重要性。正如中提到的 “只有你自己才能够无条件地听你调遣”,强调了个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4. 信念与选择:在中提到的信念选择中,一个人选择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命运,这种信念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改变的动力。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是迈向改变的重要一步。5. 实践与坚持:在中提到的结合目标与快乐的小事,说明了在自我改变过程中,设定目标并坚持实践的重要性。即便面临失败,个人仍然可以通过小的改变和成就感受到进步。这句话 “所谓优秀的领导者,就是能够激发现场力量的人” 强调了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关键作用,即通过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实现组织目标。在上下文中,这句话与一个具体的例子相关:一名在日航机场柜台工作的年轻女性员工成功地每月削减了 2000 日元的成本,并向稻盛先生汇报了这一成果。这个例子说明了优秀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特质:他们能够激发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为公司带来实际的效益。通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领导者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也推动了组织的整体进步和效率提升。一个人在决定自己 “思考” 的瞬间,积极性就会被唤醒。思考到看见为止,拥有 “坚定的价值观”,“正因为是自主思考,才能把工作做好。”“拼命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变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奇迹般的语言》需要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感觉有点吸引力法则的意味,应该属于先改变心态,通过心态再去改变行动,用行动改变结果。就像一直努力的去做,而且还很用心,到最后相信一定会有所体现,不管是得上还是中还是下,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所有需要中,我认为 “作为人,何为正确” 这句话最是令人深思,什么是正确呢?而且前提条件是人。哪里有什么最正确的事情呢?何况千姿百态各有不同,还有就是人本来就不受规则约束,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我们看到的总是不一样的。观念不同,何为正确呢?就像那句 “我心光明,夫复何求”。大的道理肯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既然如此,作为人,忠信廉义耻是不是就是最本质,那么再往深里挖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践行的哲学家

                                稻盛和夫确实是一个践行的哲学家,不是理论方面的关系,而是专门的理论学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这本两小时读完的小书,汲取了很多能量。最近的状态,常常焦躁,时时解决,总是自省。越跟人打交道,越觉得自己愚蠢。侧面说明,自己的成长空间极大啊!同时认为,修行不够,读书来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积极的感受生命

                                    稻盛和夫的几句话,简单也不简单。通过积极的语言,影响激励着团队的每一位员工。即便遭遇挫折和辛劳,也不能消沉、放弃,而是要以‘作为人,何谓正确’做出判断,决不怨恨他人,以关爱之心去行动,人生就必定能好转。负面的语言得不到正面的结果,以身作则,坦诚沟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奇人物~稻盛和夫

                                      稻盛先生的人生观 处世观 价值观 哲学思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干就对了

                                        多年前读过《干法》,今再读此书,稻盛和夫先生以其独特的经营哲学和人生智慧,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递了关于工作、人生和成功的深刻见解。书中不仅展现了稻盛先生作为企业家的卓越成就,更揭示了其背后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相信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再次阅读有关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再一次被感动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