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跟万老师“学习”学习的方方面面。
非常推荐的原因是,庄子在《养生主》一章中开篇讲到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它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去做,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了。那我们终身学习是在做什么呢?我们不是需要挑战一个注定失败的事情。是要让这件事变得更高效。比如说要 “学习” 如何学习,并且哪怕是这件事你也要更高效的学习,你应该跟高手去学习。万老师的读书吞吐量是惊人的,也一直在解读国外前沿的知识,而其中关于学习的一部分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本书就像是万老师精英日课和平时积累,关于学习的集中整理,对信息和知识的梳理,并不是 1+1=2 的效果,专题的训练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连接,能让你迅速把握知识结构,拥有成为高手的种子。多篇关于学习的前沿研究,加上万老师深度思考后的解读,再通过总结归纳把知识点结构有序的排列,啧啧啧,这是一个关于 “学习知识” 的美食盛宴,邀请你来品尝。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用考试的你,也值得看看这本全是干货的书。不知道看到这篇书评的你,是否还需要考试,或者你还在学习一项技能,又或者你在不断提升自我?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反自觉,但对学习真的有效的方法。 我主张你读新书,学新思想。经典最厉害的时代,是它们还是新书的时代。科学学习方法不相信什么 “寓教于乐”,学习这件事永远都需要你的刻苦付出。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事情就算你特别努力而且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也未必能成功,但 “学习” 不是这样。学习是一件让人充满掌控感的事:你可以做到日日精进,你会感到快乐。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只要你是为了一个明确目标努力,你大致都能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愉悦感。有些人认为工作是很辛苦的事情,什么推迟享乐啊,要学会做取舍啊,今天的受苦是为了明天能享受更多啊 —— 他们说的肯定是简单劳动。对于高级智力活动来说,工作充满乐趣。这就是为什么极端式的成功者把工作视为最大的乐趣。记下来了,你就不用惦记它了。这其实也是解放大脑!思维导图是自己用的!花哨的装饰和美观的外形未必实用,真正的武器身上应该有创伤、有错误、有硝烟的味道。思维导图,本质上就是思维的草稿图。更高级的用法则是用思维导图做决策和判断。自学成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处理文本信息。一个人要想过得幸福,必须对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感。自学最有控制感。你自己决定学什么,自己选择学习材料,自己掌控学习节奏,自己把关学习成效。品位是你自己喜欢什么东西;而文化自觉,是你知道现在别人都喜欢什么东西。品位能提升你的生活质量,而文化自觉能允许你从事一门创造性的事业。丧失人格不会追到女神,以我为主的个性发挥才是创作的源泉。创作事业对你真正的考验在于,如果作品失败了,你怎么办。只为爱好、用玩票心态创作的人,会在失败的时候轻易放弃。而轻易放弃的人做不成任何大事。你要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反而得不到市场;你要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就做自己,反而可能引领市场。你体会一下 “孤持” 这个词。它跟 “孤独” 不一样,孤独可以是被动的,我喜欢热闹但是没人理我,我很孤独。孤持则有一分主动的意味 ——— 孤独,但是我坚持如此。孤立,能让你更大胆地思考。借鉴的水平有高有低,水平高的不容易看出来,水平低的让人看出来就有点尴尬。善于用脑的人,第一,他的状态切换会更主动、更自由;第二,他能达到的状态比别人多。假装自己是别人。这是当你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用的办法。小睡片刻。有研究表明打个 10 分钟的盹儿就能让人的精力更充沛,而你如果想要获得增强的创造力,可以小睡 90 分钟。如果你真的深入到一个问题中去,表现出来就是心事重重。就好像正在经历什么人生巨变一样,你不想这个问题都不可能。也只有进入这样的状态,灵感才可能来找你。有人学钢琴也有这样的体会,一首很难的曲子练了几个小时怎么练也练不好,睡一觉第二天自动就会了。据此我们知道,学习知识并不是越快越好。复杂的技能需要时间间隔。真正的斜杠青年追求的不应该是在简历上多加几个斜杠,而应该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哲学让你学会适应矛盾。讲任何东西都要考虑听众的视角,只有充分理解听众,对谈话背景非常敏感,你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你不可能在生活的所有方面追求不确定性。你越是要在某一方面冒险,就越是应该确保其他方面稳定。一定程度的多任务 —— 当然也不是说每隔几分钟就切换一次 —— 反而是好事,因为转换就要提取,而提取能增加记忆。我们应该随时都有好几本书在读。交叉着在同一时期内学习几门课程,比学完一门再学另一门的效果好得多。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就不是天天复习,而是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等几天,等到提取强度慢慢变弱了,我们已经有点 “忘记” 了,再进行一次测试式的复习。如此一来你不但用最少的时间学习,而且还能通过遗忘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提取的时候越困难,这个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考试就是最好的复习而像什么闪视卡片,还有工整漂亮的课堂笔记,则是简单、可操作、的确能证明你在学习,但实际上没什么用的方法。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也不好玩。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最科学的安排不是期末考试应该得 85 分,而是在每次学习之前,安排学习内容的时候,确保有 15% 的新东西。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不同兴趣,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足够幸运,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这些学生退学并不是为了打工挣钱养家,而是受不了聚会、游戏和毒品的诱惑,他们根本没心思上学。实际上,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学习更好,你可以尝试更功利一些。他们上场不是为了跟对方球员交朋友,也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甚至也不是为了打出赏心悦目的比赛。他们上场是想赢!如果你想出类拔萃,那么你要参与的这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个零和博弈 —— 你想赢就意味着有人要输,你拿到这个位置就意味着有人拿不到这个位置每一个神童背后,都有一个能豁出去让自己的孩子猛练的父亲练习需要重复,而重复一定不好玩。教育需要全面,而娱乐一定只关注其中好玩的部分。所以娱乐跟学习必然是不相容的,如果你是在娱乐,你就不是在学习。你可以用娱乐的手段号召人去学习,但娱乐本身绝对不是学习。一帮人在一起合练可能很有意思,也相对轻松一些。但只有单独练习才能快速进步。很多年轻人追求一种散漫的风格,干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在打打闹闹中学习的人很酷,这是非常愚蠢的。
能够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刻意练习不好玩。它要求练习者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如果你觉得你在享受练习的过程,那你就不是刻意练习。因为他们的学习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无关。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时间才是有效时间。她本人居然曾经是一名口吃者!我曾经听说,口吃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要想根治必须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和处世态度重复!重复!再重复!想要把一个动作套路,一个技能,哪怕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 在大脑之中,唯一的办法是不断重复。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被教坏的。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优势项目,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对新技能的学习,并使他们逐渐丧失竞争力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事情就算你特别努力而且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也未必能成功,但 “学习” 不是这样。学习是一件让人充满掌控感的事:你可以做到日日精进,你会感到快乐。科学学习方法不相信什么 “寓教于乐”,学习这件事永远都需要你的刻苦付出。21 世纪什么人才最贵?答案当然是天才最贵。天赋无法复制,可遇不可求,是最稀缺的资源。那什么人才是第二贵的?答案是多面手。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学习不曾有趣过1/ 学习究竟是什么?最近看得最认真的书,可以说是在认真研读了,购买书之后会赠送一本电子书,我花上了几天的时间看了看,大部分是在电子书上完成的。全书都是对于学习的知识,包括成为一个精英,应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做创作,看完之后并且践行了,相信能够摆正对于学习误解以及知道如何慢慢地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整本书逻辑很清晰,首先是讲了如何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成为一个专业的人,也就是学精,很简单的道理,在「学习区」里疯狂地练上一万个小时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顶尖高手。每天练习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 10 年时间。我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是读书笔记方法和工具的两章。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第二,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第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第四,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者文章的联系。特别是第四点,将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进行连接,会发现这些知识点在脑海里的印象更为深刻了,因为更加有条理,更加清晰了。2/ 学习从来不曾有趣过好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有趣的学习方法,网络上分享的各种花里胡哨的学习方法,其实只是看起来很有用,实际上帮助不大。比如经常能够看到做得很好看的笔记、思维导图,但是笔记好看并不会让学习效率变得更好,真正有用的内核依旧是不断地重复和测验。包括这本书里面介绍的各种学习方法,其实并没有特殊的地方,比如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在不同场景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经常测验;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建立连接;就是这么简单,所以真正的学习其实就是这么枯燥,就是看你能不能承受这种枯燥。3/ 每个人都应该看一下这本书如果想要了解怎么样有效学习,只要看着这本书就行了,因为书中经常会出现在其他书籍中出现的概念或者方法,如果对其中某个概念或者学习方法感兴趣,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可以去看这些书。书中把记笔记比作是将知识存储在硬盘里,将创作比作是从硬盘里读取数据,在内存里面进行整理和加工。如果硬盘里面的知识经常维护,那么在创作阶段,就无需做更多的数据处理,从而创作压力就会减少。通过书中的笔记法,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做好笔记,日后时常复习整理,相信能够对写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按照书中的强力研读笔记法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然后今天整理完笔记,把读书笔记发布在公众号上,确实十分高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效的方法可以归结为:第一,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45 分钟休息 15 分钟。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是人脑的 “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遍…… 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而且有些特定的内容适合特定的方法。我特地查了相关的研究,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的 “反馈”。不测验,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 + 意外,知识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这些方法并不神奇。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一惊一乍地给你演个节目才能让你学会一点知识。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第二,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第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第四,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不同研究者和作者对 “刻意练习” 的具体内容有各种解读。我把我所了解的内容综合起来,去除一些不重要的,总结成以下四点:(1)只在 “学习区” 练习;(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8)到底有没有通才?万维钢说的通才是什么意思?这是一本书评集,就是万维钢读过很多本和学习有关的书和论文以后,写出来的思考和总结,凑了一本书,其中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还是值得参考一下。序言的标题叫《总序,写给天下通才》,其实天底下没几个人是通才的,几百年往前可能还有,那时的学科分类就那么几个,一通百通还得笼统的说,现在不可能有通才,能跨几个学科就非常天才了。也可能是我理解有误,万老师的意思有了这些学习方法和理念,你想学任何东西都可以,毕竟优秀的人转行的话大概率也会很优秀。下面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几种方法。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练的越多越好,不是为了总量而练习,而是有目的的去练习,持续去做自己做不好的细节,这个细节做好了,继续下一个。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不舒服的,因为这会不停的纠正你的错误。最好是一对一的师带徒,有针对性的去练习。这样做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成本太高,一般人做不到。让技能套路内化到自己身上,关键在于两点:(1)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2)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你做任何事,学任何技术都有简单繁琐的重复,如果你觉得没有,那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学习一定要有反馈。再牛的人也需要同行评议,例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也需要教练。反馈者不见得比你水平高,关键是他们不是你,他们可以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比如你要学拳击,一定要有人和你实战,或者参加比赛,量子物理大师惠勒说,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领域,就去写一本这方面的书。刻意练习其实一点不好玩。学习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出来的结果能让人兴奋,让人欣慰,让人快乐。如果你想享受快乐童年,你的位置在观众席。刻意练习不好玩,伟大的成就需要放弃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学过的很多东西并不会完全忘记,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存储强度不会随时间减弱,只增不减。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现在让你回忆 20 年前同学的容貌和神态,你肯定想不起来什么,但是如果你跟她突然见面,两人一聊天,当初种种就呼啦一下全回来了。记忆一直都存在那里,只是不好提取了。我一时想不起,但你的笑容还是这样熟悉。从这个角度讲,慢慢学才是好办法。这周学了一点就放下,下周接着学。先提取一下前面的记忆,这样多次提取,记忆就加深了很多。交叉着在同一时期内学习几门课程,比学完一门再学另一门的效果好得多。提高学习成绩的最简单心法是,拥有成长型思维。与之相对应的固定性思维的人,在面对一个任务时,会认为任务是对他个人能力的一种测试。比如让他考试,他会认为考试是证明他行还是不行?因而非常担心,万一搞砸了别人就会质疑他的能力,他很容易把任务当成威胁。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型的人,会把任务当成学习的机会,他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说白了,这只是暗示起了作用,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在危险中能看到机会。所以我们在表扬孩子时要说 “你很努力”,而不是说 “你真棒”。所谓的功夫在诗外,应该是你专业基本功扎实以后,再去学习别的东西。你不能满脑子想着功夫在诗外,却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读书笔记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重大作用是给自己日后重温这本书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方便,直接看笔记就可以,所以笔记最好要写到可以取代原书的程度。我们做读书笔记时,不能像记录美女的胸围,臀围和腰围一样无趣。读书笔记应该包括 4 方面的内容:第一,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第二,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第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第四,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也就是 “比较读书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终身学习!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者工作的需要,更是为了自我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将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刻意练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分区重复练习,不断给自己反馈,可以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而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方法,则是灌输成长型思维的种子。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得到提升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激发人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持续进步的动力,从而实现更加卓越的成就。自学是一种让人充满掌控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材料和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自学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科技工具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有力助手。像万老师推荐的印象笔记 app,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管理学习资料和笔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总之,学习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取得更加出色的成果和表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