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查理・芒格推荐的最后一本投资人必读的书!迈克尔・米尔肯被誉为 “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 J.P. 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 ——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 “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 1987 年美国股市崩盘和 1989 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才走出了这次金融灾难的影响,而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旧在 “失去的 20 年” 中挣扎。美国知名记者詹姆斯・斯图尔特,根据数年采访和调查所获材料,生动刻画了权力精英的野心、手段和贪婪;真实还原了这次阻断世界经济发展的金融灾难。这本书既是真相大白的历史,又是跌宕起伏的传奇 —— 一幅关于利益、贪欲和人性的浮世绘,一部警示所有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方的启示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融市场内幕操纵的历史

      之前在《门口的野蛮人》一书中,读到 KKR 对纳贝斯克收购的那段,米尔肯的德崇公司短期内用垃圾债筹集大量资金,最后一刻打败了管理层,让人印象深刻。米尔肯一手缔造的庞大金融帝国,操纵着证券市场,这股隐秘的力量,让人不禁感怀华尔街的深邃。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落实对证券行业监管,对操纵内幕者予以重罚,但这仍然没有阻止米尔肯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就美国最传奇最有权势和财富的家族。这世上仍然流传着他的传奇,华尔街永远不缺米尔肯最忠实的信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刷完,感觉很不错,对照听书看更过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欢迎来到骗子的世界

          《门口的野蛮人》和《贼巢》两门书相继看完,这么多页的书读的酣畅淋漓,跟看大片一样。这两本书互为照应,因为看过《亿万》,所以时不时还有书中人物的影子。《贼巢》展现了垃圾债卷全面兴起的图景(并没有衰败),记者用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个故事串起来,那些百万千万上亿元的交易只变成了数字。有多少钱才是有钱?律师的角色?还有政府调查者们的心理变化:竞选和从原告到被告的代理律师。刻画的丝丝入扣。里面没有看到任何亚裔的影子,可能到今天的 “顶层圈子” 里也没有亚裔的影子。小鱼,大鱼,到特大鱼。有的鱼希望能够提供价值减轻自己的判刑,有的鱼打死也不说出来以后继续在圈子里赚钱。这两本书的交叉之处,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 KKR 的克拉维斯,反而是运通总裁罗伯逊的妻子琳达的公关公司。其实到今天,里面所有讲述的规则和玩法依然还在。如说书里所说投资人并不在乎这些华尔街的明星的这些钱是怎么赚的,只要他们能为投资人赚到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贼巢》

            是什么让贼巢如此猖狂?现在、未来还会不会有这样的贼巢?如果总是有这样的内幕交易,那股市还有没有公平可言了?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 “贼巢” 中的人们会如此猖狂地进行内幕交易?这就不得不说时代因素了。咱们一开始也说了,当时美国处于第四次并购浪潮,并购交易频繁,内幕消息充斥华尔街。常在河边走的知情人,有意违规和无意越线泄露的消息自然会比其他时候多,给内幕交易提供了温床。并且,这一次并购浪潮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恶意收购特别多。一般的收购案,双方会商量一下,但恶意收购,就是收购方虽然想要收购一个公司,但完全不和要收购的公司打招呼,而是直接在股票市场上 “扫货”,直接从分散的众多股东手里买买买,买到持股水平能获得控制权。这种收购方案常常会把标的公司的股价迅速推高,如果能够押宝命中这样的股票,利润空间将会巨大。所以在重赏之下,就会有更多人经不住内幕交易的诱惑。同时,由于垃圾债券的兴起,融资变得更加容易,也让并购浪潮更加汹涌。像是小公司收购大公司、恶意收购、反收购等等金额巨大的交易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内幕交易的诱惑也就更大了。在这几个因素的互相强化之下,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中,所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贪婪的人们有足够的动力,结成大型的内幕交易关系网。那么你可能会问,监管呢?法律呢?就不管管?如果不管,那现在、将来是不是还会有这样的 “贼巢”?首先必须承认一点的就是,很遗憾,内幕交易是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在任何交易市场上,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尤其是股市。无论是监管机制相对完善的美国,还是新兴的市场中国,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当然,因为 “贼巢” 案件,美国的监管机制在信息披露、法律监督等方面都越发完善,但即使如此,内幕交易犯罪仍然时有发生。热播美剧《亿万》中的原型史蒂文・科恩,就在 2013 年因为内幕交易被罚款 18 亿美元。而且,内幕交易难以取证定罪,即使 “贼巢” 如此猖狂,破获也是靠小鬼咬除出大鬼才得以破案。法律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即使再完善,也无法把内幕交易完全 “关进牢笼”。实际上,只要市场有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人在贪婪的驱使之下进行内幕交易。但是,现在想要结成这种空前绝后的大型 “贼巢” 已经很难了。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已经非常系统,内幕交易的界定和处罚制度也随之不断完善。现在的市场已经从行业自律、市场监管和法律保障三个层次来立体监控,想搞内幕交易,需要从地表走向很深的地下,结成 “内幕交易网” 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进步也让市场更加完善。在 1980 年代,交易还是 “从前慢”,要通过电话委托。交易所的报价还是通过 “报价纸带”,消息从产生到披露时差也长。而现在,交易已经电子化,交易价和交易量都是实时公开,股价有异动马上就会引起监管的注意甚至调查。规则已经相对完善,消息从内幕到公开的时间差已经很短,传播速度也因为互联网技术大大提升。更厉害的是,数据的归集保存和分析挖掘技术不断进步,一举一动都是记录在案,对过往交易记录的追溯和关联性分析,让很多贪婪之徒即使足够侥幸完成内幕交易,躲得过监管一时的注意,也难保一世太平,更别说搞团伙,频繁作案了。没错,内幕交易这种对市场 “公开、公正、公平” 原则的恣意破坏是很难杜绝,也常常让人对那些体面精英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让人对资本市场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这个市场就是贼人收割老实人的想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多数表现优异的投资人,并不依赖内幕消息。而且正如我们之前的分析,内幕消息能否落地,本身也有很大的风险。对大多数投资人,尤其是那些无法左右消息结果的投资人,利用内幕消息投资的效率并不会比其他策略好到哪里去。现实中利用内幕消息偷鸡不成反而亏光身家的,也大有人在。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资本市场的生态里,其实也是如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贼巣

              本书描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华尔街如何形成了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网,庞杂的内幕交易网如何利用内幕消息和监管漏洞巧取豪夺,攫取利益,猖狂犯罪。内幕交易网中的四大金刚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最终被一网打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与金融

                这本书读了很久,有些都读不下来了,坚持着坚持着终于读完了。怎么说呢,我把这本书当专业书看,在都向钱看齐的时代,加上疫情对钱的渴望总是让人迷茫的。钱到底多重要,这本书从垃圾债劵的恶意并购来说,人的专业能力,人脉,地位有了之后,若想绕过去法律约束有多容易。加上美国不同的政治体制对人的限制,包括最后的所谓高价罚款真的高吗?最后这些人受到法律制裁的结果,轻重与文章最后披露出的依然生活轻松不知道成不成正比,当然既然走到了那个位置我们总要承认他们曾经有过人之处,总是见了风景的,承担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压力,最后米尔肯依然有人跟随。最终还是在生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

                  在华尔街成功有很多种方式。你可以凭独到的眼光,扎实的金融分析功底,对市场的灵敏地嗅觉出人投地。你也可以走捷径,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来编织一个从事内幕交易圈子。圈子里可以实现看似更高的收益 / 风险比。你可以欺骗所有的人于一时,你也可以欺骗某些人一世,但你无法欺骗所有的人一世,最终事实的真相会让一切谎言无可遁形。 一个教训就是不要骑墙,坚守原则。不要用我还没做得他那么过分之类的东西来开脱自己。不要以为攻守同盟是牢不可破的。最后介入的最深的居然可以用出卖最多的人的方法来换取相对最轻的处罚(布斯基)。而想打打擦边球顺手牵羊的主如威尔基斯,西格尔等等,却是结结实实的挨着几下。另一个教训当一件事情弄砸了,违法了。基于诚实的方案,永远都是,必须是第一选。如莱曼银行的经纪。当证监会的进行调查的时候他本可以依据巴拿马银行法拒绝提供客户真实姓名即可。可他偏偏要听从利文的指挥销毁帐户信息,并且伪造交易记录。结果陷自己与进退两难的境地。脚踏实地,有多大的饭量拿多大碗,诚然永不满足会提供自己事业的动力。但是着眼点在于不断鞭策自己,用行业顶尖人士的思维方式训练自己,培养出自己具有行业顶尖人士的习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贼巢》第一遍观后感

                    这本书写了 80 年代在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内幕交易案件,及其发生过程,侦破过程,以及处罚过程。有耐心的读者可以翻翻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版创世纪

                      《纽约客》特约记者,资深作家、小说家,被《旧金山观察》称为 “记者的楷模” 的斯图尔特历时四年,查阅了大量的陪审团审议记录、实际的交易记录和新闻报道,并进行了无数次深入采访和调查,写就了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还原事件真相,引人深思。本书第一次详尽地描述美国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金融犯罪案件,这一案件直接促使美国各种证券法律法规的升级和出台,在美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网是如何形成的?内幕交易网中的四大金刚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最终被一网打尽?本书深入探讨了这起金融犯罪的时代特点,并分析了在当前以及未来的资本市场下,内幕交易能否完全杜绝。迈克尔・米尔肯被誉为 “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 J.P. 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 ——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 “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 1987 年美国股市崩盘和 1989 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才走出了这次金融灾难的影响,而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旧在 “失去的 20 年” 中挣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超级超级漫长的一本书~

                        不过真的超级精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