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一言难尽《源氏物语》
一言难尽是读此书最直接的感受。翻开它是基于两个特别诱惑人的原因:日本版的《红楼梦》;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且作者还是一名女性。坦白说,这套书并不难读,但读完有点难。不难读,要感谢译者丰子恺先生在书中的详尽注释。面对流水一样众多出场人物(有人算过四百多位),常有着同样的官职(当时人的习惯是用官职相称,以彰显身份),兼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人物关系注释就好比是在阅读过程里多了个画外音,对增加阅读的丝滑性大有助益。主角光华源氏出身高贵,虽非贵为太子但也是位皇子,长着一副人神共愤的绝世容颜,柔软的内心,动不动就会 “泪盈于睫”,就像是宝黛的合体。不同的是,林妹妹是为了用眼泪还宝玉的灌溉之恩,而光华源氏则纯粹就是有感于世间之物的美好。同样动不动就 “落下泪来” 的男女老少,包括为源氏的美貌而泪下,书中更是随处可见。这大概就是日本文化里 “物哀美学” 最早的出处,甚至死亡女子的面容,他们也常觉得比生时更为美丽😕。如果说同为豆蔻年华,贾宝玉女儿国的梦还是单纯懵懂的,那源氏的就要肉欲且富有侵占性得多,而且十分荒唐包括下作。同为女性,紫氏部的态度却显得十分暧昧,书中经常能读到的是欣赏 --- 夸他善良,长相看了能让人 “延年益寿”,只是偶尔才会借仆役的口说他,“好色的毛病又犯了”。从书中能读到当时日本人,尤其是贵族的生活习俗,人情事故,彼此间的玩弄小算计,但若是说能读出当时皇室的政治权谋,我却不敢苟同。紫氏部常很轻巧地以一句,“女子不方便妄议朝政”,就直接转移了话题,重又回到红男绿女的琐事上去了。想来也正常,当年紫氏部写这本书的初衷,原本就是为了取悦皇后和宫廷里的贵妇们。在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女人们感兴趣的又能是什么呢?虽然是近百万字的上下两册,上部主要围绕源氏,下部主要写源氏的儿子,其间人头攒动,但人物、事件却常雷同,更谈不上跟《红楼梦》一较人物丰满且多样各异的个性了。而我却也产生了一个怀疑: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时,是否曾阅读过这部《源氏物语》? 从时间上推断(成书时的平安时代,对应中国北宋时期),是很有可能的。故事同样是以一男对多女的模式,同为皇室贵胄,都是各种的逛园子,写诗文应答,由荣转衰。当然,就古诗而言,曹公的诗是雅文化,而日本的和歌是俗文化 --- 有着向下兼容的特点。也因此不仅是这些贵族公子小姐们,就连他们身边的仆从,常常也能替自己的主人代回 “诗文”。结合当时日本文化里,对白居易的疯狂推崇与喜爱,似乎又变得特别好理解。另外,《红楼》里的十二金钗都对应着不同花卉,《源氏》里则是用花及熏香来写这些女子。当时的贵族们喜欢用熏香来让自己的衣裳散发各自独特的香气。我在京都银阁寺就偶然买到一款叫做 “花散里” 的线香,回来后才惊喜发现,取材正是《源氏》里那个同名女子。《红楼》里癞头和尚等宿命论,在《源氏》里只有更盛。书中,平安时代人们病了就相信是鬼在作祟,因此驱鬼是治病的主要手法。死去的亲人也会借梦传递信息,表达不满。但我终究是几次拿起又几次放下,上卷时常跳读,下卷才翻阅几章也打算放弃。既有不够紧凑的故事情节常让人兴致缺缺,过多重复而显得平乏的语言,又因雷同而显得冗长,以及让人忍不住就想吐槽的价值观。尽管,我十分明白,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评价一千多年前他国人的思想,多少还是太幼稚了。但心里产生的另一个更强烈的念头却是,对此书那么高的评价是否也存在 “好古非今” 之嫌呢?留给有空阅读此书的诸君自行品签。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启发了日本一千多年以来的文学传统和美学意识,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散文体长篇小说。本书核心内容:第一,紫式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源氏物语》的;第二,以《源氏物语》主人公源氏公子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了解这部巨著的主要情节;第三,《源氏物语》的精神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它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第一,《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散文体长篇小说,诞生于一千多年前,但直到现在依然很受欢迎,人们把它当成政治小说、民俗小说、宗教小说、爱情小说来读。第二,《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她在汉诗、和歌和音律方面都很有造诣,在宫中担任女官,《源氏物语》是她写给天皇和妃子用来消遣的读物。第三,《源氏物语》的主人公源氏公子情史很丰富,有学者认为,这是要表现 “物哀”,“物哀” 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审美文化,指的是 “感物生情”“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第四,《源氏物语》经常被称作日本的《红楼梦》,两者在人物设计、修辞手法、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也都注重真实,不过,有学者认为,《红楼梦》强调的是文学与现实的联系,会对现实进行道德判断,而《源氏物语》谈论的是人性的真实,展现人的主体感情。一千多年来,日本后人为《源氏物语》写下了许多注释本和译本。现代日语译本中比较出名的包括谷崎润一郎译本、与谢野晶子译本和佐成谦太郎对译本,等等。在中译本方面,著名翻译家钱稻孙翻译过《源氏物语》的前 5 卷。丰子恺先生翻译过全本,他的译本优美典雅,颇具古风,出版后就成为中译本的经典之作,推荐你找来看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日本的“《红楼梦》” 千年前的巨著《源氏物语》一书,日本人尊之为古典文学之泰斗。此书确系世界最早之散文长篇小说,成立于一〇〇六年左右,比中国最早之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早出世三百多年,比西洋最早之小说集薄伽丘所著《十日谈》亦早出世三百多年。书中叙述涉及三代,历时七十多年,登场人物有四百四十多名,亦可谓庞大矣。 此书作者为当时宫廷一女官紫式部。此人生卒年月不确,一说生于圆融天皇天元元年,即公历九七八年,殁于一〇一五年。享年三十八岁;或曰,享年三十九岁;或曰,享年五十七岁。其人生而颖悟,幼时旁听父亲教长兄读《史记》,反比长兄善于记诵。后曾入宫为皇后讲解白居易诗文。又擅长琴筝,并精通佛典。二十二岁嫁藤原宣孝,生女贤子,亦有文名。宣孝早死。紫式部寡居时作《源氏物语》。或曰,末尾 “宇治十帖” 是贤子所续成;或曰,其父藤原为时创作大纲,由紫式部补写细部;或曰,《源氏物语》在紫式部之前早已有之,乃由紫式部修订而成者。年代既久,无法考实。 此书内容,充分揭露了日本平安朝(九至十二世纪)初期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荒淫无度之相,反映了王朝贵族社会的矛盾及其日趋衰败之势。当时皇家藤原氏一族势力强盛,仕宦不重实力,专靠出身及裙带关系。只要有一姐妹或女儿入宫或嫁与贵人,其人便可升官发财,即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因此当时一切活动,皆以女性为中心。凡女子必习和歌,通汉学,擅琴筝,方可侍奉贵人。贵族之家若生女天资不高,则雇用许多富有才艺之侍女以辅助之。紫式部之时代,此风盛行达于极点。此作者久居宫廷,耳闻目睹此种情状,故能委曲描写,成此巨著。但作者本人亦贵族出身,故其文虽能如实揭露,有时也不免表示赞善与同情。然其内容充实,技巧娴熟,文字古雅,故日本人尊此书为古典文学之泰斗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藤原利用累代是皇室外戚,实行摄关政治,由其一族垄断了所有的高官显职,扩大了自己的庄园,而且同族之间又展开权力之争;皇室贵族则依靠大寺院,设置上皇 “院政”,以对抗藤源氏的势力;至于中下层贵族,虽有才能也得不到晋身之阶,他们纷纷到地方去别寻出路,地方贵族势力迅速抬头;加上庄园百姓的反抗,使这些矛盾更加激化,甚至爆发了多次武装叛乱。整个贵族社会危机四起,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源氏物语》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