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理想

    每日一书:《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自我理想映照的生活,在趋向这个目标的旅程之中,阅读《德米安》是重要的一步。小说里提及到两个世界:光明与黑暗。一直活在光明世界,家庭幸福温暖的辛克莱因一句狂妄的谎言,为自己打开了黑暗之门,因为一次吹牛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在法兰兹・克洛摩无休止的纠缠威胁中,度日如年,此期间他学会了偷钱、撒谎。直至遇到德米安,才又重新回到正轨。德米安是辛克莱的引路人,是德米安幻想出来的所希望自己成为的那种人。少年成长,内心延伸出来的各种不安、矛盾导致他活在纠结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肯定循环里,他开始对世界有了深层次的认知。成长是一个疼痛的过程,没有人能拒绝成长。要么随波逐流,甘于平凡,得过且过;要么经历各种痛苦牺牲,寻求改变,找到适合自己的新世界,一切都在于自己的选择。贪酒逃避、标新立异、渴望爱情、期盼倾听…… 辛克莱的内心经历着一次次的洗礼,痛苦纠结交织。孩童时期,世界于他是简单美好的(光明的世界),随着年龄增长,看得多了,经历的也多了,世界从最初的简单美好呈现出了它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黑暗的世界),甚至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我们所不能掌控的。辛克莱在接受着一切的同时,也在尝试着不断地改变。“谁要想诞生,就一定首先要毁灭一个世界” “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萨斯。” “这是可以称之为人类普遍特性的懦弱、懒惰、惧怕,只有打破这些俗性才能进入另一种世界,所以说鸟是人类,蛋是围绕着人的现有社会、环境、律法之类的,比如人际关系,看起来很稳定,但却一直停滞不前的东西。人类打破这些出来之后才能得到新的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大概是这样。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想重生都会伴随着痛苦和牺牲,我是这么理解的。”“诚实的过真实的生活。这首先应该是凌驾于一切道德、价值观之上的信条。为此,应有神挡灭神,佛挡灭佛的决断。如果阻碍你的是整个世界,那么就要连世界一起破坏。也唯有如此,人才能真正地诞生。” 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人要获得什么,就会牺牲某一部分东西。辛克莱和父母所创造的 “光明世界” 分离,又和自己追随的管风琴师分离,他为此感到难过,但他又深知这一切不可避免。而在这一次次的分离之中,“彷徨少年” 的自我之路,却渐渐清晰了。阿布拉克萨斯:我并不反对世人敬拜耶和华上帝,一点都不反对。但我也认为,我们应该将一切都奉为神道,整个世界,而不是那个冠冕堂皇的伪世界!因此,我们除了走上帝之道,同时还得走魔鬼之道。我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对。或者,人可以创造出一个将魔鬼包容在内的上帝,在这样的上帝面前,人们不会对世上最理所当然的事视若无睹。两个世界,光明与黑暗。神应该是两个世界的神,而并非只是光明的神。我们敬仰光明,也敬仰黑暗。我们有一个崇拜的上帝,然而上帝刻意将世界分成两半,只给我们看其中一半(正派的 “光明” 世界)。人必须要学会崇拜整个世界,也就是说,人们要么应崇拜一个亦正亦邪的神,要么得在敬神之外还要学会敬魔。我还不相信神,但是我相信世界不只是光明,也相信我们不该只是接纳光明。人性有光明亦有局限。至少,正视人性中的邪恶与黑暗,不偏不倚的接纳它们,而非急于对所有事情进行道德批判,才能更接近真实,才能从中升华。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通过这种对立面思考养成多元思维还是很重要,以后当你被一个观点完全打动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故意去寻找这个观点的对立面,想想为什么在明明一方观点很正确的情况下还会有人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只有这样思考,才有助你形成多元化思维,产生不一样看问题的视角。在大脑中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不是倡导你成为心口不一遇事就和稀泥的老好人,也不是让自己变得圆滑世故,更不是让你成为风吹二面倒的墙头草。而是倡导你抛弃简单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接受复杂的多元视角、兼容并包,从而让你行事更加成熟。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非好极坏的简单世界。多一些思考角度,能让你看问题更加透彻,行动更加坚定。这个世界是两面的、复杂的。每个人的心理也是同样的复杂,那些彷徨失序、冲突挣扎无法为外人所知,却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心上。而这种复杂,既是痛苦,也是才能。我们每个人只有在认清自己复杂的心理真相之后,才能与自己更好地相处。成长的本质不是提高,而是变得复杂。认识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之后,一个人才可以出发,开启一条探索自己的道路。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无论走向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命运,不是一个随意的命运,而是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不完整,是一种逃避,这种逃回群体的行为,只是为了适应自己内心的恐惧。人只有在跟自己本身无法相处时,才会产生畏惧。他们害怕,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了解自己。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 找到自己的命运 —— 而不是他人的命运 —— 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我常常幻想未来的景象,梦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或许是诗人、预言者、画家等等。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 —— 这些其实和他无关,毫不重要。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 —— 而不是他人的命运 —— 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我是自然的尝试,是自然向未知世界迈进的一次尝试,或许它会打开新境界,或许会一无所成。然而,让这一尝试从远古的深渊中诞生,让我的心感受到它的意志,并将它转换为我的意志,这就是我的天职。别忘记自己:“有些人突然对曾经以为理所当然会在的存在产生了重新去思考的时间;有些人为了独自成长放弃了好多曾经享受的一切;有些人体验了由恨变成爱的罕见奇迹;又有些人为了保护因为长久而更需要保护的东西而努力着。在这样流逝的时间里,我努力地不去忘记开始。感觉已经远去的开始,曾经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没用的存在,只想挺到今天,明天开始就感觉无法挺下去岌岌可危的自己,我努力不去忘记。” 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历的年少,那些与世界对抗、努力成为具有个性的独立个体所做出的痛苦挣扎,最终鼓励个体去成为自己的信仰。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不真实的,因为他们只将外界的景象当成真实,压抑了自己内心的世界。那样他们会幸福。可是,一旦人们了解了事情的另一面,他们就不能再选择庸人的路了。辛克莱,庸人的道路很轻松,我们的道路却很艰险 —— 但我们愿意走。黑塞在前言写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人们从来都无法以绝对的自我之相存在,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变成绝对自我,有人迟钝,有人更洞明,但无一不是自我的方式。人人都背负着诞生之时的残余,背负着来自原初世界的黏液和蛋壳,直到生命的终点。很多人都未能成人,只能继续做青蛙,蜥蜴,蚂蚁之辈。有些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然而每个人都是自然向人投出的一掷。所有人都有同一个起源和母亲,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我时常在想人活着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黑塞说,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我认为德米安在黑塞的心中,大概就是 “光明” 和 “黑暗” 并存的本身,他像是耶稣,又像是毒舌,唤醒了拥有 “记号” 的辛克莱。当然找到自我不容易,坚持自我就更难。辛克莱说:“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呢?” 书中有一句话回复的非常好:“辛克莱,庸人的道路很轻松,我们的道路却很艰险 -- 但我们愿意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宗教的意识

      彷徨少年时… 别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坐作者笔下却是在精神地震,宗教我接触的太少了,也许中国文化里就是缺少宗教信仰这一块,黑暗的世界,魔鬼那一半,我没有上帝照耀的情况时,魔鬼的那一面也不甚清晰,所以,同感的地方不太多,但对作者的那细腻的描述,还是能有所感触的,好的书就是能对你的价值观有冲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没有人能够自主选择、限定或者随便掌控它” 所以我们 “唯一的使命就是寻找真正的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摸索自己的前行之路,无论它通向何方” 最初看到这部书很偶然,是在看宋慧乔主演的新剧《黑暗荣耀》里,被家暴的女人有个上高中的女儿,这是她正在看的一本书。我知道编剧总有隐喻的,这部书一定跟剧情有关,于是找来看一下。作家赫尔曼黑塞是德国作家和诗人,被称为 “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个骑士”。194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不长,是译本,但却不晦涩,我居然很快就看进去了。少年的彷徨被准确的描述出来,这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我们仿佛只是在少年时代会进行神魔大战,对眼中不同世界的割裂有非常敏锐的感知。跟着作者重新审视年轻时的顺从和叛逆,好像在黑夜里慢慢摩挲着身上的伤疤,回味当时情景。现在的自己,是不是自己?使命召唤响应了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长

          最近韩剧《黑暗荣耀》热播,剧中提到《德米安》中很核心的一句话 “鸟奋挣出壳,蛋就是世界。谁若要诞生,就必须毁掉世界。鸟飞向神,神叫阿布拉克萨斯。” 黑塞在书的前言中写道:“因为它是我自己的故事,是一个人的故事。不是虚构的人、可能的人、理想的人,或任何不存在的人,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独一无二的人、活生生的人。” 黑塞的书总是充满着思辨,哲理。对于人的成长阶段,黑塞也有自己的理解。经典的书,总是能够让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下再次遇上,感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不仅是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也是我曾有过的。当年的彷徨让我恐惧,不知所措,惶惶不安。如果当年就读过此书,也许成长会更快一点吧。推荐少年时代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打三星是因为我没读懂,我的错

              五一期间读赫尔曼・黑塞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才发觉没读懂这本书,究其原因有三。我是无神论者,对宗教亦无兴趣。而这本书串起来诸多基督教的名词、概念以及典故,加之在这些框架下隐晦不清的隐喻和指代,让我难以参透其中奥妙。其次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极容易出戏,毕竟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带入故事时,面对这么多不熟悉的文化背景,会有不适应感,幼时读《少年维特之烦恼》亦有此种感觉。再者也可能快到三十岁的自己,三观已基本塑造完成,便体会不到少年人慢慢摸索世界的乐趣、碰壁后而沮丧、价值再造的痛苦、找到方向的幸福等等,诸如此类的情感。这倒是给了自己警醒,前一阵子还想读《十日谈》和《神曲》,现在想的是如果涉及太多宗教类的内容,干脆投降不读也罢。作者黑塞是诗人,相对来说黑塞的《在轮下》更好读一些,而《德米安》更压抑、更孤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虽然整篇都像再为一个邪教背书,其实宗教的各种意义读起来也颇为晦涩。但对迷茫期的孩子心灵描写淋漓尽致。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而所谓迷茫期更是。在追求自我的路上跌跌撞撞,摔倒再爬起,甚至有时候想到沉迷于堕落什么结束生命,都是真实不能再真实的经历。希望每个迷茫期的孩子都能有个领路人,希望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的路上幸福且享受,希望世界和平。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