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策制定者想要改变公众的行为,有三种方式:直接命令、金钱激励和助推。直接命令的执法成本很高,有时候适得其反,而金钱激励可能会带来 “挤出效应” 的副作用。相比起来,助推政策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但是批评者认为,助推政策虽然提升了公众福利,但它是通过利用人们的认知缺陷、在暗中操纵人们的行为来实现的,这损害了人们的自主性和内在动因。对此,桑斯坦有两点回应。第一,助推政策实际上分两种,非教育型助推确实是利用了快系统的缺陷,但教育型助推并不是,它是针对慢系统来提升人们的认知能力的,这两种助推方式在实践当中都有广泛运用。第二,即使是非教育型助推,也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主性,因为它尊重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不做选择的自由,还为人们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去关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助推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的经济学建议之一,政策制定者利用人类的认知缺陷,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随着它的推广普及,助推政策遭到了很多批评和质疑,人们担心,助推政策像一种家长制政策,伤害公众的自主性。有一个叫沃尔德伦的哲学家甚至说:“我希望自己被塑造成一个更好的选择者,而不是有人利用我当下的无知和可怜的直觉来牟利,即使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 为此,《助推》的作者之一卡斯・桑斯坦,写了这本《助推:快与慢》,主要正面回应这些质疑,探讨助推所引发的伦理争议上?。助推政策有两种,一种是针对直觉系统的 “非教育型助推”,另外是针对理性系统的 “教育型助推”。通过研究,桑斯坦发现,人们对这两种助推的偏好差不多。如果非要二选一,人们更倾向于教育型助推。但如果有明确证据显示,非教育性助推效率更高,人们也同样支持非教育型助推。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时间精力不够,缺乏相关知识,选择反而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教育型助推要求人们必须做出选择,等于剥夺了人们不选择的自由。“非教育型?” 助推不仅没有伤害人的自主性,反而扩大了人的自主性。未来,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默认选项的助推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一项技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去主动选择,什么时候该依赖默认规则来 “助推” 自己。〈关注公众号 DoctorCC,医生就在你身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助推:快与慢》

        政策制定者想要改变公众的行为,有三种方式:直接命令、金钱激励和助推。直接命令的执法成本很高,有时候适得其反,而金钱激励可能会带来 “挤出效应” 的副作用。相比起来,助推政策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但是批评者认为,助推政策虽然提升了公众福利,但它是通过利用人们的认知缺陷、在暗中操纵人们的行为来实现的,这损害了人们的自主性和内在动因。对此,桑斯坦有两点回应。第一,助推政策实际上分两种,非教育型助推确实是利用了快系统的缺陷,但教育型助推并不是,它是针对慢系统来提升人们的认知能力的,这两种助推方式在实践当中都有广泛运用。第二,即使是非教育型助推,也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主性,因为它尊重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不做选择的自由,还为人们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去关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桑斯坦推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会有更多个性化的默认规则出现,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默认规则的助推世界。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一项技能,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去主动选择,什么时候该依赖默认规则来 “助推” 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沿着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方向,进一步揭示人类的非理性行为,而是把焦点放在助推所引发的伦理学争议上:助推到底是不是一种家长制政策?它有没有伤害公众的自主性和内在动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选择选择的权力

            以前常听人说:幸福就是有权选择过哪种生活。看完这本书,感觉选择无处不在,选择每时每刻都要选择。生活方式是一个个微小的选择累积而成的,人生为数不多的重大选择也是一个个小的选择叠加的。例如人生一大考 —— 高考,可能就是由每个清晨(早起看书还是再睡一会)的一个个选择积累出的结果。选择无处不在,我们的时间又那么宝贵,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让渡部分的选择权,比如坐上出租车你只想尽可能省钱尽可能快速(有时候只追求速度)到达地方,至于选择走哪条路的权力就交给了司机。最后分享一下哲学家杰里米・沃尔德伦的一句话 “我希望我能被塑造成一个更好的选择者,而不是有人利用我当下的无知和可怜的直觉牟利(即使是为我的个人利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较为关心健康和环境的人更喜欢购买那些装在绿色包装袋中的商品;如果人们被要求在填写表格之前签名,而不是在填写表格之后签名,他们在填写表格时会更诚实;如果提醒人们想起社保号码的后几位,他们会愿意在消费品上花更多的钱(例如,后几位是 9876;如果后几位是 1234,他们可能会愿意花更少的钱)。天气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决策,比如进行哪种投资,购买何处房产或者进入哪所大学。各种各样无关的因素无所不在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动因和控制,对于自己生活的掌控力。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351 本)📚📚《助推:快与慢》📚📕 传统经济学借助效用最大化来刻画理性经济人的选择行为,而行为经济学则有不同的看法。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决策和判断时,并不完全依据每个选择方案的准确结果,也就是决策方案的绝对效用,而是主要依据某些参照点,计算相对损益。📕 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是纯粹的个体,这是方法论个体主义带来的必然结果。而现实中的人不仅是个体,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身上的社会属性无法回避,而传统经济学无法有效处理这种社会属性。📕 何谓助推?就是通过较低的成本对社会成员施加某种行为干预,从而激发其内在的社会偏好,并诱导其行为走向有利于社会福利改进的方向。📕 助推机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做法,也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早已普遍采用的做法。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对助推机制的深入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助推的作用机制和局限,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有意识地进行机制设计,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境况。📕 动因和控制,即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进而讨论我们如何理解这种能力,以及什么可能会干扰这种能力。助推正是为了同时保持动因与控制而设计的手段,助推促使人们向某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但它同样允许人们走自己的路。如果你想的话,你尽可以忽略助推。📕 图形化警示和默认规则属于系统 1 助推。统计信息和事实披露属于系统 2 助推。从哲学的角度看,系统 2 助推更吸引人,因为这种助推表现出了对个体尊严的尊重,并且提升了个人动因。📕 在被试不了解任何关于系统 1 助推和系统 2 助推的有效性的中性条件下,所有组中的大多数被试在上述四个问题上都偏好系统 2 助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少数的一部分人(在 26%~45% 之间)支持系统 1 助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之前我就知道这本书,然后我用了里面的方法设计让孩子做事。比如直接忽略她的诉求,给她两个选择,然后她就忘记自己的诉求了。她不弹琴的时候,我就和她一起弹,帮她完成练习。怎么激励很重要的,帮助他人坚持下去,而不是用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前天回来和我说八卦,说她班里有个男孩子屎拉裤子上了。然后我就说,出门在外面子是自己给的。你在家里屎啊尿啊拉裤子上。没事,出门你得时刻谨记做个体面人。玩的再开心都要告诉老师自己要尿尿、要拉屎。不然的话,你拉裤子的事别的小朋友会一直念叨。你看,你已经两天说别人拉裤子的事了,一提到这个男孩就会想到他拉屎的事。 拉屎拉尿是第一位的,再开心都不要憋,先去拉了再玩。她是之前说自己不会画画但是会唱歌,我就跟她说因为她还小,是班里最小的。等她长大点,她也就能会了。我问她,是不是觉得妈妈都会?她说是的。我说因为我已经长大了,长大了就能会。不要让她觉得自己不行会排斥学习这个技能。我觉得还是少给孩子定性,觉得她什么什么不行,真的会跟着说的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选择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的

                      很好的书,泰勒:这本书写的时候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所谓的行为经济学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来影响这个公共政策的制定。第二个目标是想制造一种新的所谓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无论左翼政党还是右翼政党都可以共同使用的。这个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在经济学当中引用心理学的一些相关方法来分析人的行为。在书中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经济学上的 “经济人”,另外一个是我们所谓的普通人,也就是社会人。所谓的经济人是这个经济学家他们想象中创造出来的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经济人是非常非常聪明的,他们可以仔细的计算出各种投资比例之间的不同,也可以计算出退休之后储存多少钱才够用。但是普通人没有这么聪明,在这类计算当中会碰到很大的问题。另外一点不同,我们普通人缺乏自控能力,而经济人就不会,他们总是作出正确的事情,他们永远不会吃太多东西,不会喝太多的酒,也不会过度的支出,而这些错误都是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一定会犯的错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作为一本通识读物,它是不合格的,作者只是把自己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简单的改写。

                          转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