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到过年就盼望着回家,但放假的日子越是临近心理压力越大:害怕和父母发生不愉快,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亲戚问东问西...... 美国心理学家塔瓦布的这本新书出版的太及时(翻译老师简直是个鬼才,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其实是《Drama FreeA Guide to Managing Unhealthy Family Relationships》)如何能在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时,仍然愉快地做自己?答案就藏在这本只有两百多页的小书里。标准的 What-Why-How 工具书结构非常适合速读,即算是回家途中才临时抱佛脚也完全来得及。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什么我们想回家,却不愿久留之回家难题锦囊

      嗷!为什么我们想回家,但又不愿久留 (┳◇┳)?我打开这本书就是想找一个为什么,没想到,读到三分之二处都没找到。这岂不是又一本借着当下年关东风营销而出的书籍么。直到文末的问题解答我才幡然醒悟 —— 想回家是一种天然的期待,每个孩子都想要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这个地方有个全世界通用的名字 —— 家。但是,有些避风港吧,里面风浪太大,根本没办法好好停靠,休整一番。所以只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今儿复始,期待来年会有奇迹发生。可是有些东西吧,时间越久,只会越根深蒂固。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山不过来,我就过去٩̋(๑˃́ꇴ˂̀๑) 一直期待人际关系中本应该最亲近的人去改变,不如自己改变。主动出击,说出自己的想法。接受,皆大欢喜。不接受划江而治!从武志红课程里我知道一个词 —— 浆糊逻辑,为何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浆糊逻辑。一家子就是一锅粥,必须要经过时间慢炖,已经没有了最初的个人。但大杂烩虽然做起来方便且营养丰富,还是一碟碟的精致小菜更加色香味俱全。这也算是给了书名一个解答,为何想回家还是期待爱,想要那份最纯粹的爱。不愿久留皆因失望和无力应对。暂且,用本书所著的方法试试看吧。看来作者之前那本扬名书《界限》也可以提上日程找个时间研读一番了。🌹总会有人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但只要你是理智地做出决定,就不必感到内疚。🌹我们当然欢迎别人提建议,但如果对方所提供的信息不适合你,就不要理会。🌹你可以选择亲切,而不是亲密。🌹你没有义务忍受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哪怕对方是家人也不例外。🌹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坚持做自己,同时不要试图去改变那些不愿意理解你的人。🌹 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灬・˘)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儿时的家,现在的家

        在 2024 的这个春节假期里,一条叫做 “过年 吵架” 的微博词条还登上了热搜。在听这本书的你现在应该已经结束了春节假期,离开了家乡,回到了你工作的城市,但我认为这本听书依然能帮助到你。因为和家人维护关系,不仅仅是我们过年返乡时需要做的功课,也是我们在平凡的每一天都要去处理的课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接地气的心理治疗书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独立自主是一段健康关系的关键要素,支持别人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允许他们做自己。2、你无法选择你的家人,但你可以决定让谁,以什么样的频次出现在你的生活中。3、对于成年子女,你需要做的是支持他们,而不是管理他们。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