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市场经济不等于工业化

    本书比较学术,枯燥,梳理了中国从战国秦汉开始历朝历代的市场交易情况,根据传统经济学基本命题(卡尔 - 波兰尼反对)人天生就会通过交换来获取利益,这个假设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学一切理论的起点,亚当 -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是人类独有的天性,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市场经济并不奇怪,本书把 “市场经济” 特别提出来,也是因为因战时状态和工业化需要的原始积累,新中国曾经实行了 30 年的计划经济,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对全体民众的税收以徭役和土地税为主,而农业产出的计量是通过土地面积,摊丁入亩是为了鼓励生育,方便计税,而商业税和各种厘金古已有之,只有实现了工业化后,中国才取消了农业税,国家税收以流转税为主(西方现代化国家以个税为主),而改革开放是以修改计划经济为开端,所以感觉上作者错误以为市场经济就是现代化,并且把西方新自由主义鼓吹的没有国家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奉为现代化所必需,就有点生搬硬套了,本书极力表示中国自古以来市场化就很发达,可没有给出数据分析中国两千年农业社会的税收比例,市场经济再发达也不代表会进入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工业化才是现代化的标志而不是市场化。本书作者还拘泥于市场派,现在美国式国家资本主义再现。国家资本主义强调的是经济的计划性和政府分配资源。这个趋势至少已经出现在美国的芯片产业。就在耶伦在和中国会谈的同时,拜登政府就宣布将向最先进微芯片的主要生产商台积电提供高达 66 亿美元的资助,美国政府的产业补助犹如 “计划经济”,完全由白宫说了算。近代以来,所有经济体,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作用。自称为自由经济典范的美国,政府作用甚至更为巨大,尤其表现在军工复合体上。今天美国的局面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导下产业政策的失误。根据比较优势,产业外迁,英国基本完全放弃制造业,而中国正是因为政府抓住了机遇,变成了制造业强国。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前的市场还是很活络的

      市场与经济,这两个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太过熟悉,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其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市场与经济的参与者,无论是购买日常用品还是进行投资,我们都在与这两只 “手” 互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是经济学家们的共识。市场,作为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建立在双方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的交易机制。它具有天生的自我调节功能,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在供求关系中悄然调节着经济的运行。然而,当我们谈到经济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市场的力量。与市场相对应的,是 “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对市场进行管理和约束,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并防止其出现混乱。每个国家的政府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各国的经济特征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在中国,政府的角色尤为重要,它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引导和调控经济的发展。回顾中国的商业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市场与经济的深刻烙印。从早期农村公社市场的形态产生,到战国秦汉时期市场的兴起,再到汉武帝对商业的打压和职业商人的产生,一直到明清时期市场的形成,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都展现了中国商海的沉浮与变迁。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等要素市场在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从门阀世家到职业商人,再到商业家族,这些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共同塑造了中华商业的契约文明和诚信精神。这与人们过去对传统中国市场的误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古代中国的商业文化。经济史学家龙登高通过一系列的历史证据,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市场在社会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商业的兴衰还是朝代的更替,都离不开市场的推动和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重视市场与经济的力量,推动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认识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类在与市场的博弈中不断进步,但至今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它。如何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市场,从源头上,从其历史演进过程中,从其变化发展和不同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中,本书希望提供一个视角,或者一把钥匙,或者一些思维。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在传统中国都有独特的发展,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传统商业与市场具有活力,民间经济时有创新,世界最早的纸币就是民间创新的商业成果,晋商、徽商的经营创新呈现现代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穿越历史长河,探寻市场脉络。

          《市场中国两千年》是一部揭示中国市场经济漫长演进历程的巨著。在这本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经济史学家龙登高撰写的作品中,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中国市场从初生到成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感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市场的活力与变迁。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市场的发展,更是一部富有智慧、启迪思考的历史学佳作。《市场中国两千年》全书共分为四篇、十七章,涵盖了从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市场发展脉络。作者以近四十万字的篇幅,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中国市场的发端、成长并趋于成熟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又深入细致的探究。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每一章节都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把握中国市场的历史演进脉络。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市场在中国历史上的发端与成长过程。从井田制瓦解、家庭获得土地所有权和独立生产权利开始,市场便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崭露头角。战国秦汉时期,市场初兴,商品交易逐渐繁荣;西汉全盛期以后,市场进入衰落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市场经历了曲折发展;五代两宋金元时期,市场再度兴盛;明清时期,市场走向成熟,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演变规律,也展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在揭示市场演进脉络的同时,作者还深入剖析了中国市场的特点与阶段特征。例如,传统商业与市场具有活力,民间经济时有创新,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就是民间创新的商业成果;晋商、徽商等商帮的经营创新呈现现代性,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作者还通过对不同时期市场发展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市场的特点与差异,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的历史演变。《市场中国两千年》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作者通过对中国市场历史演进的深入挖掘与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这不仅为经济史、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撑,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同时,本书还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参考。除了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外,《市场中国两千年》的文笔也值得称赞。作者以流畅、生动的笔触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市场现象娓娓道来,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深奥的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市场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使得读者在领略历史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收获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这种文笔流畅、深入浅出的特点使得本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普及性。总的来说,《市场中国两千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济学和历史学佳作。它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漫长演进历程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同时,本书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经济史、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撑。因此,我强烈推荐本书给广大读者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建议读者关注作者对于市场特点与阶段特征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运用与解释,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和精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日新书。

            《市场中国两千年》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演变和发展。在过去两千年中,中国的市场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商品市场到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传统中国的商业和市场具有活力和创新性,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就是民间创新的商业成果。同时,传统商业与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特点,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市场,既表现为交易行为,又表示交换场所;既反映人们之间交换的种种关系,更是一种经济机制,生产要素与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机制。微观而言市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宏观而言市场事关经济运行方式和体制,是国家乃至全球的。从实践的角度市场是家庭、企业、国家等不同经济主体需要了解、把握和驾驭的对象与机制;从理论的角度市场则是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理解和创新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化娱乐市场与服务业的兴起,是消费需求逐渐提升的产物。消费需求的层次常被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服务市场在几个层次都有存在的空间。生存需求方面内容增多,水平上升,原来可以自我满足,现在则通过专业化市场来满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术味道过重,不适合一般阅读。惭愧!个人水平较低,看的非常费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认识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类在与市场的博弈中不断进步,但至今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它。如何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市场,从源头上,从其历史演进过程中,从其变化发展和不同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中,本书希望提供一个视角,或者一把钥匙,或者一些思维。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在传统中国都有独特的发展,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传统商业与市场具有活力,民间经济时有创新,世界最早的纸币就是民间创新的商业成果,晋商、徽商的经营创新呈现现代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学家会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天然产生的。但是小规模交易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后来的成规模有组织的市场经济的,辉煌一时的晋商徽商等又是借到了那些机遇,货币在其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政府有哪些帮助和添乱,等等问题听作者梳理一下,还是很有收获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考证很详实的作品

                        按照时间结构,逐渐推进介绍历史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考证也很详实,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市场两千年读后感

                          比较专业 一般人不容易读下去 枯燥 司马迁推崇的治国之道是:“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朝廷间接管理基层社会与民间经商品流通经商人的媒介演进为商业,即以商品 — 货币 — 商品为特征的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交换,发展至以货币 — 商品 — 货币为特征的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交换,为卖而买的交换是更高级的市场活动,这是市场进步的重要标志。市场发展突出的表象之一,就是职业商人群体力量的壮大,他们成为令人侧目的社会力量,并引起其他社会阶层的艳羡,乃至统治集团的嫉恨。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向汉文帝大声疾商人大肆兼并,造成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流离失所,这就危及中央王朝的统治根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两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有强大的商业市场存在,因此,它将继续存在。过往的历史已经证明:坚持市场经济,经济才能一直持续发展。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不是改革开放以来,自古中国就有市场经济的存在,所以我们才会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到了真正的过去的社会现状,明白了过去的货币并不是电影电视和小说里说的那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毕业就跳出了物理教育专业,喊着我爱变化多端的职业,然后就投身到大型百货的市场部,然后就是不同公司的市场部和一线销售部门,到现在也没觉得自己能了解到产品销售的皮毛,一个产品从研发到获得客户的肯定再到不断迭代去吸引住特定客户群,我反正是没有做出这样的贡献,更多的,只是在做产品销售分析。读这本书,就是想了解中国市场形成的历史。书中说,市场既表现为交易行为,也表现为交换场所,既反映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更是一种经济机制、生产要素、与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的机制。在我看来,市场就是价值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流程的一个过程。本书抛开了有关中国市场这样或那样的纷争,而是进入历史一探究竟,他从早期农村公社市场的兴起和解体讲起,论至职业商人的产生,走过两千年中国史,一路到改革开放及当下。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等要素在古代中国都曾经形成市场,并且在某些方面一度比欧洲更早接近现代市场经济,更具有现代性。在广袤的民间社会,各种中小市场展开,繁荣活跃。在其间,以手工业和商贸为特点的市镇、明清时期的全国统一市场尤其醒目。这与人们过去误以为的,传统中国市场 “死气沉沉”,大为不同。龙登高老师从这漫长的历史中提出的是,“市场经济” 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唯有在特殊时期才中断,近现代如战争、计划经济。这本书也可被称为经济学的通识之书,在注释、参考文献等撰写体例基础上,为读者打开了通往市场中国的历史之门。此书一些历史的细节也是通过史料进行推测给出,所以个人认为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作为了解中国市场变迁的历史,特别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历过 解决过

                                      改革开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建设的成长之路,40 余年的成就也同时是市场经济的伟大成果。然而,有人仍然怀疑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究其原因,一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转型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制度不配套,出现了许多问题。二是错误地认为中国不存在市场经济的历史基因与传统;或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排斥市场经济。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在传统中国都有独特的发展,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传统商业与市场具有活力,民间经济时有创新,世界最早的纸币就是民间创新的商业成果,晋商、徽商的经营创新呈现现代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古代经济史讲的很清楚,但既然是市场经济两千年,近现代史也应涉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中国市场史的读物👍🏻

                                          市场的功能不仅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还能寻求有效率的专业化水平和分工水平,发现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促进企业组织的改善。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程度越高,从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交换的次数也越多,交易费用也必将随之增加。而经济组织的变迁旨在降低这些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组织的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其一是由商人资本在向生产领域逐渐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其二是商人、农场主或庄园主、地主等直接投资工业,从而形成纵向一体化的组织;其三是小生产者成功地扩大规模,雇佣工资劳动者,自己专事劳动的控制管理与产品销售。中国传统市场自宋代以来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即由分散趋向整合,由封闭趋向开放,由割据趋向统一。从元代开始至明清,景德镇逐渐垄断了全国市场。经济地理布局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在有限的土地上,如果以原有自然状态下的低效率生产,那么社会总产量无疑不能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因此必须借助市场手段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明清全国市场的形成,就是国内主要区域市场通过跨地区贸易实现整合。明至清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国内跨地区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由此为区域市场整合乃至全国市场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商税间接观察市场规模与兴衰,是经济史研究中的常规方法。江南在宋代即已率先形成完整的区域市场体系,明清更为成熟,成为中国传统市场发育程度最高的区域市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