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过真诚面对孤独,与自我深度和解,最终抵达心灵自由,这才是爱自己与爱世界的起点和终点。1. 孤独是思想丰饶的孤单,而寂寞是精神贫瘠的孤单。独处充实是有价值的孤独,心里空空才是难熬的寂寞。下班后你选择独自在家,安静地读一本一直想看的书,或者精心给自己做顿饭、听听喜欢的音乐,内心感到充实平静。这不同于你刷了一晚上手机后,虽然没出门但感觉内心空落落、无所适从。前者是好的孤独(独处充实),后者是寂寞(心里空空)。就像一块高品质的海绵(好的孤独)能主动吸收水分(思想、兴趣、自我成长),变得饱满而有价值;而一块劣质的塑料泡沫(寂寞)虽然塞在角落(呆着),里面却充满空洞(精神贫瘠),感到轻飘飘没有分量。2. 好的孤独,是一个人心怀诚意地与自己面对面,撕掉所有标签,摘掉所有面具。好的独处,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不装,做真实的自己。周末一个人在家,你不用在社交媒体上营造精致人设,可以穿着最舒服的旧 T 恤,窝在沙发里看一部傻乐的电影,或者干脆发发呆,不必考虑别人怎么看。你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小情绪,比如偶尔的沮丧或懒惰,不为此苛责自己。如同在自己家里,你可以尽情放屁打嗝(做真实的自己),不需要像在别人家做客那样端着架子(装)。独处就是你的精神家园,让你卸下所有社交面具(标签、伪装)。3. 人与人之间,保留自我的边界,保持适度的距离,十分必要…… 边界的存在使亲密不会因熟悉而失礼。跟人再亲密,也得留点空间。保持点距离,反而更尊重,更看清对方的好。就像欣赏一幅精美的画作(他人),如果凑得太近贴在画布上(失去距离,空间),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色彩(缺点、鸡毛蒜皮)。稍微退后几步(保持距离),才能看见全貌,欣赏到它的构图、意境、色彩层次(真正的优点和整体魅力)。4. 是你,创造了你自己!正因你始终拥有创造自己的权利,所以你是自由的。你的人生是你自己过的,你有选择权,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就像是你自己人生这本书的作者兼主角。出版商、编辑(家人、社会)可能会有建议甚至要求,但最终握笔写什么情节(选择专业、伴侣、生活方式)、走向什么结局(过什么样的人生)的决定权在你手中。这份创作的主动权,就是你的自由。5. 痛苦所富含的营养,最终是为了精神的自由而欢乐,那是一种比物欲享乐更纯粹的喜悦。痛苦里藏着肥料,熬过去能让你内心更自由强大,这种踏实的高兴,比光享乐来得实在。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恋(痛苦)后,最初你痛不欲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疗愈、反思和成长,你发现自己对爱情和自身有了更深的理解,内心更独立坚韧(内心更自由强大)。以后再面对感情的起伏,你不再那么恐慌失措,有了更稳定的心态去经营。这种成长后的平静和自信(踏实的高兴),比单纯吃喝玩乐的即时快乐(光享乐)更深刻、更持久。就像种植植物(你的精神世界)。割草、修剪枝叶甚至经历虫害(痛苦)的过程很难受,但这些 “折磨” 提供了养分(肥料),最终促使植物(你的心)的根系(内心力量)扎得更深,枝干(韧性)更粗壮,开出的花(成长后的喜悦)才更繁盛,更经得起风雨。6. 成熟与天真可共存是从狭隘的单纯走向博大的天真,由无知的清澈渐入杂而不乱的澄明。长大了不代表就要变老油条。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多了,心里还留着那份纯真和热情。从傻白甜变成有内涵的明白人。如同酿造一杯上好的红酒(成熟)。新酒(傻白甜)可能只有简单直接的甜味(单纯),而真正的好酒在橡木桶中陈酿(懂得多了,经历),口感变得丰富、层次复杂、回味悠长(有内涵),但它最核心的葡萄本身的果香(纯真、热情)依然清晰可辨,没有被酒精味(世故、麻木)完全掩盖。7. 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自信源于清醒的自我认知。真自信,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会的就尽力做好,不会就虚心学,不吹牛也不瞎自卑。真自信就像一面精确的秤(知己知彼)。它能清晰地称量出自己有几斤几两(自身能力和不足)。能精确称量自己有多少货品(能力),就绝不虚报重量(不吹牛);称量出缺斤少两(不足),也不会自欺欺人(不瞎自卑),而是知道该补多少(去学习)。8. 与其煞费苦心担忧寿命长短,不如思考如何善用有限的一生,使之不致荒废虚度。与其整天愁能活多久,不如想想怎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别浪费。生命就像一段无法预知终点的旅程。与其在车上忧心忡忡地计算终点还有多远(死亡),把目光死死盯着里程表(寿命),不如打开车窗(活在当下),享受掠过脸庞的风(当下的感受),欣赏沿途的风景(生活中的美好),和旅伴愉快聊天(情感连接),让车上的每一刻都值得回味(不浪费)。终点是必然的,但路上的精彩是你选择的。9. 当你活成真实的自己,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自己相信自己才叫自信。做真实的自己,哪怕有人不喜欢,起码你自己开心、喜欢自己。这才是真自信。你天性就是喜欢安静独处看书,而不是热衷于社交聚会。过去为了合群,勉强自己去参加各种热闹派对,回家后身心俱疲(自己不喜欢自己)。现在,你大方承认自己更喜欢宅家看书,礼貌拒绝一些邀请(做真实的自己,哪怕有人不喜欢)。虽然少了些热闹,但你内心安宁满足(起码你自己开心),开始真正欣赏自己的本真(喜欢自己,真自信)。10. 真正的感恩是接受善意,并将这善意传递出去,恩在情义,而非等价交换。懂得感恩,是接受别人的好意,记在心里,以后有能力了也去帮助别人,把这份好心传下去。感恩就像点燃一盏灯(被给予善意的瞬间)。别人给你点亮了光(接受了帮助)。真正的感恩不是仅仅护着这盏灯,而是当条件允许时,用这盏灯再点亮另一盏灯(传递善意)。光芒(善意)因此得以延续和扩大,温暖更多人(传下去)。这比单纯地对着第一盏灯说谢谢(语言感谢)更有意义。11. 你的过去由曾经的现在决定,你的未来由此刻的现在决定。最真切的,正是当下。现在怎么过,决定了你以后什么样。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过好眼前的这一刻。你的现在,是你未来的设计师和建造师。 你此刻的选择(玩手机 vs 复习)、行动(赖床 vs 早起锻炼)、心态(消极抱怨 vs 积极应对)就像一块块垒上去的砖(当下的每一刻)。每一块砖的材质和摆放角度(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和行为),都在共同塑造着你未来生活的房子(你的未来状态)。只有认真放好每一块砖(过好当下),才能盖出稳固美好的房子(拥有好的未来)。总想着房子盖好后多好看(只关注未来),却不认真放好眼前的砖,房子就可能歪掉或倒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孤独

      好的孤独,是一种自我相处自洽的方式,它可以找到自我,然后发展真实的自我。书中关于【“血缘家族” 是生命的 “故乡”,而 “精神家族” 则是失而复得的心灵的兄弟姐妹】真的很恰当,血缘关系会让我们天然亲近,但精神血缘却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德贵日新。用新的你去过旧的生活,生活因你而常有新意,那么旧的生活也就被你过成了新生活。💖所谓 “没找到自己”,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真正追求怎样的生活。💖法国女作家杜拉斯:“我的快乐之道并不仅仅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在于喜欢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日记中也写下了相似的心得:“我有一种独特的能力 —— 在我必须做的任何事情中找到乐趣。于是,就没有什么能让人不开心的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要怎样做自己、喜欢自己呢?做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天性,了解自己的心愿,然后跟着心愿去选择,顺着天性去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为自己创造最大程度的自由和心安。这样的自知、自主、自由,最有可能带来自我认可、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这些内容已在书中各处具体探讨,此处不再展开。很多事情,不要听到周围的人说没意思,你就认定它一定没意思。还真不一定。有一位前辈曾分享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男孩正在玩小皮球,旁边正有一位粉刷匠一边用口哨吹着歌一边刷着墙,粉刷匠工作得如此专注,如此带劲,他的每一刷都配合着他口哨的节奏,时不时还会花样百出地更新歌曲、变换姿势,刷得不亦乐乎,以至于小男孩停下了玩球,满眼羡慕地跑上前去问粉刷匠:“先生,你好,我可不可以用我的皮球换你的刷子?” 一件事情有没有意思,常常不在这件事本身,而在于做事的那个人 —— 是谁在做这件事,他在用怎样的一种心态做这件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独处到相处,从青春到老去,从生到死,生命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各有惊奇,也总会伴随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各种绕不开的难题,我们一边在尽力解决迎面而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一边又在感受着其中的温情与纠结、快乐与悲伤,这个情理交织的过程就是生活。有一天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我能像维特根斯坦那样,坦然无憾地对身边的人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延续一下自己的目标,离开这个世界告诉自己,我度过了自己幸福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的一生,是感知五味俱全的当下

            曾经,总是难以直面孤独,甚至觉得孤独是一种近乎耻辱的存在。在孤独之中,没有友人相伴,没有欢声笑语,唯有自己蜷缩在角落,默默舔舐伤口。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渐渐发觉,独处其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珍贵体验。当邂逅一本心仪的好书,当沐浴一缕温暖的阳光,当轻拂一丝柔和的清风,当沉浸于一部精彩的电影,当瞥见一抹醉人的笑容,内心深处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复苏。 在这样的独处时光里,我慢慢地找回了那份人性当中与生俱来的勇气,开始有勇气去正视心底的不堪,去接纳自我的不认可,去释怀内心的自责与愧疚。所以,挺你,莽乖莽乖的胖猫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刚刚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 内心很排斥。继续阅读以后,觉得这些观点有点意思。就是阅读陈果的文字会让人感觉到力量,这些话语如春风一般,洗涤着我的心灵。让我内心有种力量在滋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孤独者,缺的不是他人的陪伴、热闹的消遣,他真正渴望的是爱,是能够与他相契相融的另一个灵魂、一个知己。孤独是思想丰饶的孤单,而寂寞是精神贫瘠的孤单。孤独可以说理解为一种好的独处,是丰富饱满、自适自足的独处;寂寞则是一种坏的独处,是贫乏空洞、焦躁不安的独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孤独” 是一个人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保持自我完整性的必要方式。“孤独” 需要一个人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会使独处这件事变成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沉浸与精神享受,你可以借着这一段独处时光不紧不慢地消化一些思想,悠然自得地耕耘你的兴趣爱好,这个过程可以充满喜悦与满足。而 “寂寞” 是对独处的惊惧不安。当一个人内心荒凉、思想贫乏,独处特别容易催生一种精神的空洞感。精神一旦感到空洞,随之而来便会直觉到生命的虚无,进而怀疑自我存在的真实性和人生的意义…… 这一重重虚妄纷乱的思绪对寂寞的心灵而言犹如荆棘丛生,常常逼得人既无力应对又无处可逃,进退维谷。好的孤独,是一个人心怀诚意地与自己面对面,撕掉所有标签,摘掉所有面具,放下所有的伪装与负担,就这样直面你自己,就这样做你自己。好的孤独,就是给自己一方空间,安心做自己,安然地释放自由。借着 “好的孤独”,一个人会更懂自己,并由此开始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人与人因独立而互相尊重,因独特而彼此欣赏。当彼此间的距离超出肉眼所及的视力范围,这种尊重、欣赏、关爱便转化成了一种思念 —— 思念,是一种精神的凝望、情感的牵挂。他们对生活的热忱,无需太多外部环境新鲜事物的刺激,因为他们内生新鲜的眼光,自带清新的心灵,能通过个人情趣的介入,把周而复始的一天又一天,用自己的方式过出新意。所谓 “乐群”,以诚待人,宽厚包容,享受人群中多元多极的碰撞与交流,从他者的观点思想中得到灵感,观照自己,从相互的尊重与关爱中汲取真情,彼此滋养;同时,当我们从人群中抽身而出,在喧哗里隐遁,回到独自一人的状态,我们能如实地看待自己,认真地听自己的心声,即便一个人也能用心生活,是为 “慎独”—— 以诚对己,能直面自己内心生活的喜怒哀乐,能享受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当你做到了好的孤独,其实你是做回了好的自己,你所获得的是一种自处自为的智慧,以及在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尽力两全的一种平衡艺术。独处是最佳的读书时光,我们可以贪婪地汲取智者用一生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与他们发生超越时空的精神共振。有时,我们内心某个晦暗的角落会因为书里的一句话而被瞬间点亮;有时,他无声地说出了我们的想法,他看我们比我们看自己更通透,他的文字将我们一拳击倒,那一刻,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 “理解” 的美妙,一种豁然开朗的幸福。寂寞发酵空虚,孤独催生思想。无论历史上或现实中,灵感总是对善于独处的人情有独钟,别有一份厚爱,似乎上天常把深邃的思想作为礼物,对孤独者慷慨奖赏。思想者千差万别,却往往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思想大都在孤独中萌动,在孤独中酝酿,在孤独中降生,在孤独中历久弥香。享受孤独,其实就是在享受自由。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你们安于彼此的相伴,却共享着各自的孤独。只有常以孤独之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能拥有真正弥足珍贵的朋友。当你跟他独处时,你是否感到心安?你能否做真实的自己,你是否感到自由?学会独自承担命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每一只鹰、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和通过的人生功课。深明大义的父母,是一个人生命中的第一任良师,也是人与生俱来最大的一笔人生财富。不知你是否窥见了爱情的一个 “秘密”?爱情能使人永葆青春。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在意的不是爱人能不能带来财富,因为爱人本就是最贵重的财富。有你、有他、有爱,三者融为一体,便是生命的富足。如果你有幸找到知己,知己就属于 “精神家族”,知己便是你的精神家人。如果你有幸找到知己,知己就属于 “精神家族”,知己便是你的精神家人。人与人的 “投缘” 不像先天性的 “血缘” 那样具有强大的基因趋同力,却也有另一种如 “血缘” 般不可抗拒的精神趋同力。如果灵魂有血,那么两个知己的灵魂流的大概是相同的血。心灵无力选择爱情,心灵只能臣服于爱情,为之倾倒。是你,创造了你自己!正因为你始终拥有创造自己的权利。命运给了人生命,也给了人与这生命同步并行的各种羁绊与烦恼、无奈与不舍,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命定的圆形 “巨石”;“经历 — 收获 — 行动 — 结果”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串联起来的生活轨迹,便是一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生命过程。我们要用一生时间去做的,可能就是:在自身现有的条件下,尽力在任何环境中创造更大的自由,活出自己更高的品质 —— 困境中更勇敢坚韧,顺境中更宽厚谦和,极苦时保持内心不扭曲,幸运时不忘兼济更多人。当一切外部环境都无法阻止你变得更好;当你所遇到的任何人与事,都能被你转化成一种人生向阳向上的激励,生命何等强壮,此生何等有意义。用新的你去过旧的生活,生活因你而常有新意,那么旧的生活也就被你过成了新生活。你时时在创作过程中,你所创作的对象就是你自己 —— 用你的想法、看法、做法、活法,这就是你的斧凿、你的画笔、你的文字。你正在用你的想法、看法、做法、活法,如同用一砖一瓦,铺设你的道路;如同用一凿一斧,雕塑出你的 “自我”。木心曾说,人生是一场自我教育。“痛” 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生活还有酸甜苦辣等其他部分。当一个人穿过重重乌云后重新拥抱太阳,他拥抱的其实是更好的自己。痛苦所富含的营养,最终目标无外乎是为了精神的自由而欢乐。当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快乐的本质就回归人自身,回归你是个怎样的人,有着怎么样的心态 —— 在平淡中你是不是能发现和创造趣味;“健美” 远比 “名利” 更接近生命自身的内核。既修养外功,保障生存,提高生活品质;又修养内功,充实心灵,提升自身精神品质。“自信” 是基于 “自知” 的 “达观”,而 “自负” 恰恰是源于 “无知” 的 “狭隘”。“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这是基于自知的自信,是一个人稳定的自信心的来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这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当一个人的精气神充实、饱满、自信,盈满他整个的内在空间,精气神也会像水溢出容器那样,从他的眼神、表情、举止、步态中溢出,表露在外,这就是人们时常说的 “溢于言表”“自然流露” 是由人格向魅力的外化过程,所谓 “人格魅力” 也就是这样形成的。人格的这种力量像是一个谜,不知从何而来,却让人不由自主心悦诚服,深受影响。如果你是对自己的人格有要求,有志于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愿意日久年深切磋琢磨,那么你必然也会在这方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达到更高的境界,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你越来越懂得如何行合情合理之事、做有情有义之人的过程中养成更优的君子之风,收获更深的人格魅力。君子如玉,于己自足自在自安,于人可信可靠可敬,人间大美。“我” 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有无数个过往之人将他的一生化作了某个基因,种在了我的身体里,活在了我的生命里。成熟的天真,是 “专精而不自闭,开放而有所守”。一个具有 “成熟” 精神的人,在生活的前行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 “自净” 系统,区分清浊、评断优劣,然后正本清源、去劣存优;一个 “成熟的自净系统” 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模式,它自身也会不断地进化升级,向着系统自身的 “成熟” 长足发展。“成熟的自净系统” 在净化外物的同时,也自我反省、自我审查、自我检修,净化自身,以此确保 “自净” 功能不片面、不僵化、不专断,不受 “自以为是” 这种致命病毒的侵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以臻于完善。“成熟者” 保持着自我精神世界的完整,同时与外部世界保持着开放互动,并在这样的人我沟通中,摄取和吸收有益的活力与营养,以更新升级自身的 “自净系统”:他坚守一些好东西,但并不排斥其他好东西;他珍视传统中的美好,但不拒绝新的潮流创意;在 “真善美” 原则下,他欢迎一切、包容所有。“成熟者” 需要有开放的胸襟、复杂的头脑,才能应对变化多端的现实,同时他也一定会保留心底的纯真,如此才是做自己,才是自由。其实开放的胸襟与复杂的头脑,正是他用来保护和捍卫自己心底那一份纯真的有力武器。如此,他的纯真才不必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保障,他可以自己依靠自己,自己保护自己,即便身在鱼龙混杂、野蛮纷乱的环境,他依然能够用他的 “成熟” 保护好他的 “天真”,并用他的 “天真” 指引他的 “成熟”。当你 “得到” 时,你有 “得到” 的快乐;如果你 “没得到”,你培养出了一种 “释怀” 的豁达。当你遇到了特别的乐事,你享受那个高昂飞扬的情绪;当你坠入情绪的低谷,你学会了 “允许自己不开心” 的宽容与安然。“快乐” 因为来去匆匆,所以需要你不断地用各种 “乐事” 去刺激去喂养,而 “开心” 是打开你的心,对己、对人、对自然、对生活,敞开你的心,让你的心更宽宏包容、无所计较。“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迷局中的你若想突破迷局,正需要站在局外时你的一点镇静;执念中的你若想放下执念,正需要于边缘处旁观时你的那一对冷眼。觉察,就像福尔摩斯在细心观察下发现了种种零零碎碎的蛛丝马迹;而觉悟,就像是在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逻辑体系,这个体系把所有的细节都串联了起来,足以还原整个事件的本来面目。“佛” 其实就是一个彻底觉悟了的人,是一个 “觉解万法,事事通达”、尽已大彻大悟的人。干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真正的凝视不是目不转睛、盯着呆看,而是在传递一种生命的能量,互相的凝视是彼此能量的交流,那是一种远远超越了语言的心灵连接、精神对话。常怀一份专注、清澈、诚挚,对生存、生命、生活世界常有一种用心的凝视,久而久之,渐渐地会从中发出觉悟的芽,开出智慧的花。善意的谎言,很像止痛片,能暂时解忧,固然也好,但它终究不能根除病痛。一个人能给予自己的最大诚意,大概就是自知与自爱。‘亲生的孩子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领养的孩子是从妈妈的心里生出来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着火的好奇心才是强烈的好奇心,才是好奇心的神圣之处 —— 它催人求知,欲罢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尼采的一句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当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自由和自信的气象时,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别称:一个别称就叫作 “魅力”;一个别称就叫作 “自适”;一个别称就叫作 “风情”。这些东西都来自一个发自内心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只有喜欢自己的人才会具有。什么时候当你发自肺腑地开始欣赏、喜欢你自己,你就会自带光亮,你就会自发一种感染力,如此这般,你不用太过在意你该说什么,你浑然不觉的生命状态远比你的任何有声言语更有力量,你的存在本身便是一束光。自由,自信,自适,从容,风格,优雅,这些美好的元素在你身上融为一体,不期而得,重要的是,努力地活成一束光,活成自己的光源;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你还可以分一点光亮,匀一点温暖;自足助人,自立达人,多好啊。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真正相互欣赏;也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知心好友。当生活如意时,你享受你喜欢的生活,也享受你喜欢的自己 —— 喜欢这个在阳光灿烂下缤纷起舞的自己;当生活不如意时,也许你不再喜欢你的生活,但至少你还可以继续喜欢你自己 —— 喜欢这个在幽暗隧道里仍在努力发着微光的自己。你看,一个人活成喜欢的自己,活成自己的光源,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本书是一面镜子

                  你若对生活未有体感,这就是整本的正确的废话。你若对生活有所体感,就会在书中翻来覆去的话语中找到共鸣。不如就拿这本书当做是一面镜子,照一照你在生活中感悟到了哪些?这些是不是让你更自洽,更爱自己,更爱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书的标准

                    我评价好书,就是一个得打动我,一个就是产生抄写的冲动。这本书就是我心目中的好书。五星好评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八十一本书

                      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有一天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我能像维特根斯坦那样,坦然无憾地对身边的人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孤独且幸福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看完。匆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享受成长 直面真实

                            有非常自己容易被卡壳的点在这本书里听到了不同的思路分享  也有很多自己在尝试的不知如何表述的被描述出来!!更新自我,做个幸福的人!推荐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独处到相处,从青春到老去,从生到死,生命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各有惊奇,也总会伴随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各种绕不开的难题,我们一边在尽力解决迎面而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一边又在感受着其中的温情与纠结、快乐与悲伤,这个情理交织的过程就是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孤独是自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有一天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我能像维特根斯坦那样,坦然无憾地对身边的人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的孤独》哪有什么好的和坏的之分?孤独也仅仅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当然这种状态可能比较持久。既然孤独不分善恶,那怎么来的好的孤独呢?这还是一个人对于孤独的反应状态,您是如何理解孤独和怎样去控制自己,学会孤独,理解孤独,然后享受孤独的。我们要正视的就是孤独这种状态,我们逃不掉,躲不开,就算是日日高朋满座,夜夜把酒言欢,可是突如其然的孤独还是义无反顾的朝您奔来。既然躲不掉,那就学会适应,与之和平共处。孤独不是让您狂躁,失去理智,恰恰是自己留给自己的思考反省空间和时间,对于自己的境界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慢慢的您就会主动的寻找孤独,独自看场电影,独自吃个火锅,独自静静的捧一本书度过闲暇的下午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人也挺好,一个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在寻找如何度过幸福的一生。

                                      孤独,从来都是与自己友好相处的必修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的孤独

                                        浅浅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给你听,却也是哲学对人生的娓娓道来。好的孤独,就是活成生命里的一束光,发光自己,照亮他人,在芸芸众生中自觉幸福,自觉安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孤独

                                          从今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