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位美国战地记者眼中的抗战

    抗战初期,一位了不起的美国战地记者,辗转北平、晋察冀、延安这些了不起的地区,行程万里,采访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用照片记录历史。194 幅首次面世的珍贵的照片,给我们展现出了许多新的历史场景,也多了许多新的历史感悟。凝视照片,犹如回到历史现场,与历史人物共情,总能让人感慨万千。文尾对毛泽东主席的采访,原汁原味地体现了伟人的战略构想,发人深省,值得回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图片版的西行漫记

      珍贵的历史影像,值得一览。在书店看到过,没想到《得到》电子书有收藏,图片版的西行漫记。本书是美国记者汉森 38 年的大量摄影图片和采访日记,从北平抗日前线的卢沟桥事变日军的屠杀暴行,到晋察冀抗日敌后吕正操所部的采访,白求恩医生的采访,一直到延安抗大普通学生,再到贺龙及各个高级将领的珍贵照片,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袖的访谈。80 多年前的珍贵影像,普通民众的装束。非常值得观看,印象深刻的是 CCP 的年轻朝气,平均年龄 22 岁,而北平维持政府 46 岁。作者当年被这群领袖征服,他们身先士卒,艰苦朴素,如作者所记 “在延安最令人感奋的经历莫过于发现人人都有一种使命感。随便一瞥他们拟定的计划,估莫半世纪以后才能完成。但他们信心满满,就像已经订好了一份晚餐,半小时后就能送到”。记得有次记者对科比访谈,问如果家里失火,他最先抢救什么,他说是家人的照片影像。美剧《我们的一天》父亲也是在家里房屋失火时,抢救影像,我们有幸生活在数字时代,我们的身影言谈很方便记录,人们将在虚拟社会里永生,多记录这个时代和身边家人的点滴,这些才是要留存传续的珍贵财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料

        杀戮,表面上看似的残酷,背后藏着的是对底层架构的反抗,二八变八二再到二八定律不断往复,不断完善,而且每一次的更新都会带着前面的影子和后面的印记。只有一点一点的挖文献才会把内心对历史的框架更加的认同,虽然有些文献也是任人装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方记者镜头和笔下的抗战

          首先这本书图多字少,很快就能通读一遍,没有负担。字少,读后收获可不少,特别是对了解抗日战争早期阶段的敌后战场情况。其次西方记者的第三方视角,不仅预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读者也能从中预想到国民党最终的失败,只占领大城市和交通线的国军并不比日军强多少。最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宗旨,在书中的诸多细节中均能体现:官兵平等,廉洁,积极健康,那一个个穿着简朴但是阳光明媚的笑脸,看着就无限蓬勃的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年轻的革命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客观反映历史的好书

              中国共产党当时有多难?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有多难?感谢客观的记录,幸好有客观的记录。时间会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民族当自强

                最深印象处:延安的几所大学共有 9000 名注册学生,平均年龄 20 岁。他们就是毛主席说的宣传队、播种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照片精美真实呈现

                  书的内容并不是太多,但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帮助我们看到抗战的不同维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的照片很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比如抗战的努力,冀中西全民皆兵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法终归会变,民主者可独裁,独裁者可民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图片

                        没有细看文字,主要是浏览其中的图片,看到了延安军民的其乐融融,也看到了我们的领导人朴素的衣着与坚定的眼神。现在,我们习惯了顺风顺水,干个事儿都希望条件都具备了,但其实我们早期就是白手起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而不是万事具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时局虽艰,中国必胜

                          在延安最令人感奋的经历莫过于发现人人都有一种使命感。随便一瞥他们拟定的计划,估摸半世纪以后才能完成。但是他们信心满满,就像已经订好了一份晚餐,半小时后就能送到。在我们离开延安那天早上,一队军事干部正准备前往东北加入当地游击队,他们自称是夺回失地的先遣部队。当然,夺回东北将是这场战争中最后阶段的事,两年内都不会实现。但是,中共正在奠定基础,一旦日本人被赶走,他们就能迅速控制这一地区。更重要的是,延安近万名在校学生的精神面貌使我意识到他们的运动不可阻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客观真实,记者的担当与使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利用空闲时间看图片,对那个时代的事情有了真实而且直观的了解,不像电影《悬崖之上》一样,每个人都穿着貂皮大衣(当然,这些图片还是西部地区,没准哈尔滨真这样)。对毛泽东的描述仅仅几段,笔墨不多,但很吃惊的是在延安时期,毛就对未来规划得清晰可见,伟人就是伟人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