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人生是电影,人间是剧场
因为一句话,读了一本书;因为一丝笑,爱上一个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写到,“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者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他们的自利之心。” 很巧,本书作者,来自不丹的佛教上师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在本书中写到,“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 在人类的行为动机的问题上,经济学和佛学达成了共识。🔥 世间八法关于动机和期待,在佛学中,有个说法叫做世间八法,说的是人们普遍的期待:希望受到赞美,不希望受到批评;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希望声名远播,不希望默默无闻或受到忽视。这八法也被称为陷阱,佛学认为正是这些让人们迷失自我,陷入软弱。所以,上师继续写到,“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人间是剧场我努力真诚,却又无法克制期待,于是遭遇软弱,进而惶恐和焦虑。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本书和这段话。“我们所谓的出离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观赏电影时,那是名副其实的出离。为什么?因为即使银幕上发生着形形色色的事情,我们也知道那不过是一场电影,完全是假的。其中也许有动人的爱情或悬疑情节,我们甚至会感动落泪,然而我们内心知道,那只是一场电影。在电影放映当中,如果我们想要去洗手间时,我们会有勇气起身前去,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并未真的陷入其中…… 但在所谓生命的大电影里,却很少人拥有这种勇气。” 这是迷雾中的一束光,把人生当做电影,世间八法皆为不必要的负担,于是,因为一句话,读了一本书;因为一丝笑,爱上一个人。(第二句是凑数的😛)人生是电影,人间是剧场。大千世界,仅此而已。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8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叩问心灵的“人间解药”本书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佛学视角解读人生的通俗著作,核心观点将人世比作一场戏剧:众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却常因执念深陷剧情,忘却一切皆为幻相。书中以 “出离心” 为钥,主张以旁观者心态观照生活,摆脱对情绪、得失的执着,从而获得自由。作者以通俗语言阐释佛教核心思想,如 “无常”“空性”“世间八法”(毁与誉,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结合生活场景的比喻(如观众对演员表演的过度期待),揭示人类如何被社会规则、自我期待操控。书中还探讨了禅修本质、福德积累等议题,强调修行并非逃离现实,而是以清醒姿态活在当下。宗萨仁波切的笔触兼具哲思与诗意,将深奥佛理转化为现代人易懂的寓言。他犀利指出,多数人如同 “困在剧本里的演员”,被社会评价、情感波动牵制,而真正的自由源于 “看透幻相” 的智慧。书中对 “八种软弱心态”(如执着赞美、恐惧失去)的剖析,直击现代人焦虑根源,提供了一份 “精神出离指南”。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否定世俗生活,反而倡导 “在红尘中修心”。这种 “不二” 的智慧,既破除对修行的刻板想象(如苦行、避世),又为焦虑的现代心灵提供锚点:接纳无常,方能超越对确定的执念。作为跨文化对话的典范,本书以轻盈叙事承载千年佛学精髓,既是佛学入门佳作,亦是对抗内耗的生存哲学。正如书中所言:“你不是戏里的角色,你是舞台上的观众。”2025 年 #247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6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