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零售心理战

    零售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这就是零售的原点,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看完之后,我重新看了一本书目录,反过来读目录,也可以串起来,很有意思,从未来的视角审视,要理解顾客内心的秘密,从而推出顾客想要的商品,即爆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断优化产品的奋斗史

      把每天当作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般严肃对待,坚定地向前迈出步伐并不断发起挑战。与其为自己找借口,不如放手一搏。准备好即便失败也要坦然接受的思想觉悟,无畏地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倾尽所有的力量。万一摔倒了,就及时反省自身,然后再次发起挑战。请坚信,机会绝对会降临在严肃对待工作、态度认真诚恳的人身上。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2024.1.24

        很多内容与铃木敏文的另一本《零售的哲学》是重复的。这本《零售心理战》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当我们表达为用户考虑,为用户着想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是为了用户呢?


        书里面说了这样一段话:
        是为顾客着想,还是现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请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究竟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这段话发人深省,为了顾客的满意出发,并不等于卖得更多,甚至,我觉得也不等于用户满意。一件 100 块的商品,半价出售,用户自然满意。但是,这是不均衡的满意,并不是标准的正常的满意。
        我理解的 “用户视角” 是在理解用户的场景下,帮助用户更好解决了问题,而不是又产生了新问题。
        近几年来,时常提到 “断舍离”,出现了很多和断舍离相关的产品,但其实仔细想想,很可能他们并没有解决问题,或者说它们又增添了问题和麻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7-11销售成功的秘籍

          商家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行,而是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 ———     要让 “为顾客考虑问题” 转换为 “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是两个不同的课题。第一个还是商家思维模式,第二个则是外部视角,完全以顾客角度,审视自身的不足,看清自己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实践出真知,通过 711 便利店视角观察新零售,未来还有很多想象空间。对于便利店小白来说,很有借鉴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要为顾客着想,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

              虽然这两个概念看似大同小异,但 “为顾客着想” 终究是站在卖方的立场,脱离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而 “站在顾客立场” 思考则是跳出了 “业内人士” 的思维定势和经验框架,更容易找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销售真的是一件用心的事啊!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