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红楼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月初去了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今早读完了董梅老师的讲义。今天中午,我跟一个此前也去过戏剧幻城的朋友说:2025 年的春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春天。月初的戏剧,月末的讲义,都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感觉自己幻化作那棵绛珠仙草,全身的细胞都像饮了神瑛侍者浇灌的甘露。我在用一种全息的感知,触摸着这个春天,这个春天里看过的花,见过的人,跑过的步,骑过的车…… 下午跟一个同事在聊,我说,我感觉《红楼梦》这本书没有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没人写得过他(很主观)。它可以拔得很高,不管孔子(儒)、佛陀(释)、老庄(道)名头有多大,曹雪芹敬而不畏,取我所取,用我所用,将他们与自己的生命、与这本书放在一起发酵,酿成一杯老酒;他也可以降得很低,你可以看到他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描摹细节,一盆花、一个食物、一件衣服、一个亭,真的是那种对生活足够深情、足够热爱的人,才有这么大的心力和耐力做到这样,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曾经认真生活过的人。我是一个如此迷恋秩序和结构的人,但每次读红楼梦,都还是能读出新的东西:这个以前没注意到,那个以前没看到,这个角色不就是生活中的某某某?那个场景不就上周刚遇到过?…… 这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当灰烬里绽放出永恒的诗意董梅以一支灵秀之笔,在《红楼梦讲义》中解开了这部经典的重重密码。不同于传统评点的零敲碎打,她将红楼视为一首完整的诗,用 "悲悯" 与 "诗意" 的金线,串起了散落在繁花密叶间的珍珠。最令人心折的是她对红楼悲剧意识的解读。当多数人还停留在宝黛爱情悲剧的层面,董梅却带我们看见了大观园里每片落叶坠地时的震颤。那些被命运碾过的生命,在作者笔下获得了诗意的救赎。贾母临终前对鸳鸯的托付,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沧桑,这些曾被忽视的碎片,在董梅的阐释中折射出超越生死的永恒光辉。书中对 "草蛇灰线" 写作技法的剖析,更让人惊觉曹雪芹的苦心孤诣。那些看似闲笔的细节,原是命运织机上早已布好的经线。董梅带我们抚摸这些隐秘的纹路时,分明触碰到了中国古典小说最精微的美学基因。合卷之际恍然惊觉,董梅不是在讲一部小说,而是在解读中国文人心灵深处的密码。当红楼世界的万千色相在解读者手中化作片片飞雪,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经典从不是供人膜拜的标本,而是永远鲜活的、正在生长的精神宇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