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赵匡胤的帝王之路,比悬疑剧还精彩

    初入江湖时,赵匡胤四处闯荡四处碰壁,投军后才崭露头角,在命运的泥沼中艰难挣扎;陈桥兵变,他果敢披上黄袍,凭借非凡胆识与谋略,兵不血刃登上帝位;在位时,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重文抑武、推动文化繁荣,尽显政治智慧;有人诟病他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皇位来路不正,有人却盛赞他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开创大宋,是了不起的开国之君;殿前都点检到开国皇帝,赵匡胤每一步都惊心动魄,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大宋开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陈桥兵变→蓄意的图谋

      全书从赵匡胤早年投军的无奈选择写起,刻画其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在后周政权中迅速崭露头角的过程。作者结合了五代十国的乱世背景,揭示赵匡胤如何通过长期积累威望、笼络人心,最终实现权力更迭的必然性。书中特别强调,赵匡胤的 “黄袍加身” 并非偶然机遇,而是 “层层布局的精心设计”。对于赵匡胤的核心政策 “杯酒释兵权”,作者的叙述展现了双重视角:既肯定其以和平手段解除藩镇威胁的政治智慧,也指出这一举措背后暗含的权谋算计。作者援引史料分析,赵匡胤通过宴会中的心理博弈,将武将的忠诚转化为对个人利益的妥协,从而重构了中央集权的军事体系。在全书后半部分,作者聚焦于 “金匮之盟” 的历史悬案。他综合《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正史记载,以及司马光、李焘等宋人笔记,对比 “独传约” 与 “三传约” 两种说法,指出该盟约的文本真实性虽存疑,但其反映的 “国赖长君” 政治逻辑符合五代乱局的历史语境。书中还结合赵光义继位后的权力斗争,分析盟约被篡改为 “独传约” 的可能性,揭示宋代初期皇位传承中的复杂博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懂赵匡胤,方能读懂宋朝史。从黄袍加身到金匮之盟,赵匡胤的一生可谓充满了谜团,也充满了误解。他出身平凡,资质平平,没有家世,也没有背景,为何能在五代乱世末年迅速崛起,并一举成为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陈桥兵变到底是蓄意的图谋,还是意外的叛乱?他深得皇帝信任,堪称国之栋梁,为何一朝陈桥兵变,就黄袍加身?赵匡胤又是如何做到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改朝换代的?赵匡胤究竟是篡夺皇位的逆臣,还是服膺天命的真龙?五代十国,兵连祸结,武将跋扈,藩镇强权,赵匡胤靠什么除腹心之患,罢肢体之疾,避免二代而亡的命运?宋朝初兴,强敌环伺,天下未靖,江山未宁,赵匡胤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统一大半个中国?杯酒释兵权到底是泽被后世,还是遗患无穷?悬科取士,天子门生,看赵匡胤如何崇文抑武、躬亲临试,开启两宋声明文物之治。龙有逆鳞,狼有倒刺,看赵匡胤怎样刚柔兼济、恩威并施,展现帝王驾驭群臣之术。赵匡胤究竟是允文允武的明君,还是积贫积弱的祸首?他出师未捷,五十而崩,英年早逝,柱斧斫雪,烛影摇动,“烛影斧声” 遂成千古谜团。他韬光养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兄终弟及,荣登大宝,“金匮之盟” 引发后世质疑。赵匡胤到底是暴病不治而亡,还是死于兄弟之手?读罢此书,相信你能尽释对宋太祖的误读,认识一个真正的赵匡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雄的背影

          赵匡胤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个合适的地点,通过一种合适的方式,取得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之后,他采取合适的策略,运用合适的手段,达到了合适的目标,完成了合适的使命。这一切或许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合适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