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本是在《宇宙的最初三分钟》之后看的,三年前,讨论了多种可能的场景,不过我感觉,没什么特别的新意,而且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宇宙的最终三分钟,应该和人类关系不大,我倒是对 "人类的最后三分钟" 可能的情形更感兴趣😂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原则上说,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可以提升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新陈代谢的速度,那么剩余的时间,就能在人类的大脑中无限延长。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哪怕宇宙距离灭亡只剩下三分钟,我们也可以在这三分钟里,体验千年万年的时间,人类几乎可以获得永生。我觉得,如果这种技术可以成真,那对于人类来说,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也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不那么苍凉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一个平凡的人的仰望星空

        对于一个平凡的蓝色星球上的普通人而言,宇宙的生与死,其实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人类的后代将控制越来越大的系统,让这个蓝色星球避免天文级别的灾难。但,我们是何其局限。当我们仰望这浩瀚宇宙,其实是在看一个默片,悄无声息的巨响,悄无声息的历史。我们总在说一叶障目。但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过去光锥」里,我们只能了解光锥之内的事件,如果大灾难沿着过去光锥朝我们而来,厄运就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来临,在灾难来临前,我们丝毫不会察觉,这也许是一种幸福。借用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也许我们最希望的是,在宇宙的最后三分钟结束之前,我们的后代就已经得知了宇宙的目标。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在《宇宙的最后三分钟》里,戴维斯将带领我们探索 “宇宙如何走向终结” 的问题:宇宙会走向结束吗?那时的人类又将如何,能够幸免于难、永远存在吗?保罗・戴维斯将为你介绍关于宇宙未来的最新理论,带你破解宇宙终结之谜。这是一本人人读得懂的宇宙学科普著作。本书核心内容:1. 为什么科学家们相信,宇宙一定会走向灭亡?2. 科学家们对于宇宙的灭亡,都有哪些猜想?3. 科学家们要怎么确定,宇宙最终会走向哪种灭亡?本书讲了许多宇宙终结的方式,那作者就问了,我们人类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做点事情,减缓宇宙的灭亡呢?乍一看,我们肯定是啥事儿都做不了。人类再有力量,也没法和物理定律抗衡,在宇宙这个尺度上,我们和蚂蚁一点儿区别都没有。但是,书中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我们也许没法减缓宇宙的灭亡,但是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式改造自身,提升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新陈代谢的速度。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时间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我们的心智和身体足够快,那么几分钟也能过出几年的效果来。从原则上说,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可以提升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新陈代谢的速度,那么剩余的时间,就能在人类的大脑中无限延长。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哪怕宇宙距离灭亡只剩下三分钟,我们也可以在这三分钟里,体验千年万年的时间,人类几乎可以获得永生。如果这种技术可以成真,那对于人类来说,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也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不那么苍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任何关于宇宙末日的讨论都会迫使我们面对宇宙的目标问题。我已经指出,一个走向灭亡的宇宙前景使伯特兰・罗素确信,生存最终是徒劳无益的。近年来,史蒂文・温伯格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在《最初三分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鲜明的结论:“宇宙变得越容易理解,它就越显得毫无意义。” 我认为,宇宙突然死于一场大危机仍然是有可能发生的,人们最初对宇宙缓慢走向热寂的恐惧有可能被夸大了,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我已经详细介绍了超人类的活动,它们可以在逆境中实现不可思议的物质和精神目标。我还简要地研究了思想没有界限的可能性,即使宇宙有界限。这些备选方案是否减轻了我们的不安呢?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相比于他所听说的天堂,他对这些方案都不太感兴趣。他觉得永远生活在一种崇高的平衡状态中完全没有吸引力。与其面对永恒生命的无聊,不如快点死去,终结一切。如果永生仅限于一次又一次地永远拥有相同的思想和经验,这确实看起来毫无意义。然而,如果永生与进步相结合,那么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人类会生活在一种充满新奇感的状态中,总是在学习或做一些新的、令人兴奋的事情。问题是,这是为什么呢?当人类为了某个目的开始一个项目时,他们心里就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如果目标没有实现,项目就失败了(尽管经验未必毫无价值);如果目标实现了,就意味着项目成功了,活动就会停止。一个从未完成的项目会有真正的目标吗?如果存在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那么它还有意义吗?如果宇宙拥有目标,并且已经实现了,那么宇宙就必须终结,因为它的持续存在将毫无理由,也毫无意义。反过来说,如果宇宙永远存在,我们很难想象宇宙会有什么终极目标。宇宙的灭亡可能是宇宙成功的代价。也许我们最希望的是,在宇宙的最后三分钟结束之前,我们的后代就已经得知了宇宙的目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普通读者来说有些烧脑,但不是那种让你读起来很吃力的作品,虽然需要有些物理基础要求。感觉在有些叙述或描写上,应该还可以更通俗一点,让更多读者更易理解,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原因。或许读这本书就是需要一定的天文、物理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种思路

                阿德莱德大学物理学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在本书系统梳理了目前科学界关于「宇宙末日」的科学猜想,将暴涨理论、奇点坍缩、宇宙循环模型、宇宙气泡模型,等物理学界的新成果和新猜想娓娓道来,系统地分析了,宇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和我们人类想要确定宇宙会走向什么样的未来,目前还需要怎样的探索。为什么科学家们相信,宇宙一定会走向灭亡?科学家们对于宇宙的灭亡,都有哪些猜想?科学家们要怎么确定,宇宙最终会走向哪种灭亡?本书一一为你介绍。书中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我们也许没法减缓宇宙的灭亡,但是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式改造自身,提升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新陈代谢的速度。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时间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我们的心智和身体足够快,那么几分钟也能过出几年的效果来。从原则上说,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可以提升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新陈代谢的速度,那么剩余的时间,就能在人类的大脑中无限延长。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哪怕宇宙距离灭亡只剩下三分钟,我们也可以在这三分钟里,体验千年万年的时间,人类几乎可以获得永生。这就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遗憾的是没有提“大撕裂”

                  身为男孩,谁能拒绝宇宙呢?什么女生,那谁又能拒绝《生活大爆炸》呢?什么工作狂,谁的目标🎯又不是星辰大海呢?宇宙总会终结,书里给我们几种应对。但是我怀疑他做忽悠我,降低时间,就是减缓我们的新陈代谢。而黑洞视界,只是你在外面看着我掉落,不是 “我掉落落一辈子”,而是 “你看着我掉落看了一辈子”,其实我早已经 shi 🤣唯一的遗憾是书里没有提 “大撕裂” 这种死法🤣感觉不够辣。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