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读起来涩涩的但又回味无穷的书

    书摘:人最重要的是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只能是环境、家族、集体、个人习性的产物,动弹不得,毫无余地。自我改造有两个因素是必要的:一、深度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需要累积与增长。书带来超越时空的见解与观点,帮助我们更新意识。二、遇见一些有精神修养并且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不管此人什么身份。围绕在身边关注物质层面的人占大多数。没有遇见良友或善知识的机会,只能被大多数人的低级意识绑架。半生愚钝,以上两种能力也谈不上,但这本书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毫不夸张地说,安妮宝贝影响了我整个青春,也是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中国女作家。她清醒冷冽颓废的文风,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懵懂少女有致命的诱惑。而她改名为庆山之后的作品,变得愈加成熟且充满禅意,一洗过往的颓废与戾气,因为懂得故而慈悲。这本书很适合睡前看,能够让人很快静下来,迅速进入一种类似禅定的状态,抛却杂念,关照内心。

        2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安妮宝贝新散文集

        女性日常散文,因为年龄的代沟 20 年前安妮宝贝流行的时候,我已经过了看琼瑶的年龄,她属于聪明有才气的文字,小品散文是女性的优势,这样相对轻松些,20 年前网络微博风起云涌,韩寒大眼王五四等激扬文字,艾瓜子,木子美等各路大神粉墨登场,现在写作市场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了,俱往矣,现在已经是视频的天下了。为怀旧翻看,文字易读,继续的扭捏,需要从小时代里走出来了,但假日或旅途闲看还是不错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场盛大的自我坦露分享。

          如果感受过生命的完整性,这一趟就有意义。生命的完整性来自于,感受过真正的爱,见过真正的美,历经过悲伤,明白了慈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字如佛前油灯,亮着火光。”

            喜欢安妮(庆山)很多年,最喜欢她的随笔小段。买一盆绿植、看一本书、摘一朵花、走一段路…… 在她笔下都格外有美感,具体又有意义。如果说每个人心里都有神驰的生活,那安妮的状态就是我向往的。她的思考有深度,她的文字粒粒剔透,她的美和自由来源于她的勤奋和实力,这样的女子,活的姿意洒脱。她说佛经禅意,像清风拂面,又穿心而过。她说,人生历经过的世事 “并不会因为这几年的读书学习、修习用功以及过着的一种简单而自知的生活而抵消。就像曾经播下的一颗芒草的种子,在其后即便改变浇灌或培育的方式,仍不可能转变成玫瑰。唯一的方式,接受生长出来的芒草,割掉它们,烧掉种子,净化土地。种下更多玫瑰的种子。”—— 太认同!极高的悟性,配上精练的语言,这就是安妮(庆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这个时代还是要读庆山》

              合适的时间刚好遇到合适的书,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种难得的缘分。于我来说,这本《一切境》就是如此!我有点小后悔学生时代没有去读安妮宝贝的书,因为那个时候带着有色眼镜和不知所谓的偏见,所以,错过了她的青春时代写下的呢喃私语,也就无法和这本《一切境》相提并论。同时,我又有点庆幸,假如读了她年轻时代的作品,我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浅薄无知而选择放弃走进她的世界,从此山水不相逢。没有如果,也没有很大的遗憾,好在我还是在这个盛夏光年遇见了她,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以至于在我翻开那本《一切境》读了没几页,就忍不住感叹,安妮宝贝改名庆山后,果然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文字的空灵和深邃,一秒就入人心,她自己也曾发微博称:“改名不代表安妮宝贝这个名字的消失。如同一棵树长出新的枝干,一个旅人走到新的边界。” 伴随着这本书即将阅读结束,我除了恋恋不舍,更觉得我必须要为这本书写推荐词,不是因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而是因为庆山人间值得!这本书整体分为四大章节,每个章节看似有对应的主题,但你若是细细品读,每一段话,每一个用词表达,既独立成峰又连贯不止。看着像日常随笔,又有点散文的性质,不拘一格、挥洒自如,传说中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 便是这般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读她的这本书,你必须专注、投入其中,认真品味那一字一句带来的深刻和感动。这会还在讨论亲密关系和伴侣相处,那会便回归到了茶文化,这会在谈写作的意义和本质,那会就又到了对于自我本心的灵魂拷问,这会在讲祖国各地的旅游经历,那会又跳到了孩子教育和原生家庭上面的思考。总之,不负所待!看着毫无章法,但就是这种写作逻辑,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滴落到读者内心,顿时能感受到那久违的宁静,你会忍不住感叹,庆山真是一个世间奇女子,看似隐居自然又对日常所见之处有异于常人的细腻感知和深邃思考,看似清冷孤傲又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极具特点,其思想境界辽阔深远,非常人所能及,我只能说 “这次第,怎一个才字了得!” 如果问我这个时代为什么还要读庆山,我只想说,唯有真正去用心感受,才能够读懂她的作品。所思所想,所感所记,句句出自本心,不矫揉造作,也不过分阐述,简单纯粹中蕴含着深刻,方寸之间,自有一番天地,足矣!~2023 年 7 月 28 日曦月简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散文就像长篇的番外篇

                在有生之年能持续读到喜欢作者的文字,是一种欢喜。散文里有她的生活,有感受,也有她对于写作的一些坚持。读完《夏摩山谷》已经有一阵子了,在散文里再次读到,感觉有些陌生,看来是之前的记忆已经消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眼“禅”肚饱,静心净心

                  在如今这个匆忙、轻浮与功利的快餐时代且大部分读者应该明显缺乏经历共鸣的背景,庆山零碎、肢解、纯自我内心独白的只言片语还能存活,再加上间歇性晦涩的觉知,多少会有 20 年时光的积累、习惯和执念在买单。要不是 “得益于” 自己双额硬膜积液导致头晕目眩无法正常移动,自己恐怕也不一定有心境和定力完成和这个老朋友的定期相逢。【症状:头脑无法控制肉体,混杂叫嚣的电流感,当时有些恐惧,觉得濒临死亡的人可能是这种状态,好在头脑失去界限感逐步缓解,像实验室里被取出小脑无法直线行走的猫又找回了传感器,行动也逐渐可控】内容来看,一路走来,作者坚定不移的倔强令人动容。一切内境,一切外境。外境多为《夏摩山谷》幕后的花絮、隐晦的初心和净观的变化,试图从情爱出发通过禅境抵达生命;内境多为记录如何强化灵魂内在的密度与强度,来对抗时间的残酷以及肉身衰败的过程。文字的友好度一如既往不亲民,许多意义也显造作、强行因果,少了很多平铺直叙,没有引路人,至少一半的深情被辜负,但也确实有等待有缘人自投罗网的底气。形式来看,作为呕心沥血搭建完小说宫殿之后间隔期的缓冲,散文更像杂文、像传记、像梦呓,无需茕茕孑立的按图索骥、小心翼翼的蹙金结绣,无序地意识随业力流淌而出,自然聚合而成,那种以彼之道却天壤之别的自由,自己也常醉心其中:就是在每一次耗尽能量极限之后,或迷雾顿悟,或模式初建,或成长计划,也是一场从无到有的积木搭建、探索和丰盈的地图,然后用文字顺利记录下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酣畅淋漓,算是生命历程中兴奋的顿点。二十年有余,有多少人从安妮变成了庆山,从感觉这个世界千疮百孔的闷闷不乐到上下求索的人间值得。看完圣贤书,回到窗外事,眼 “禅” 肚饱,朝圣归来,继续修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安妮宝贝到庆山/花开在路边

                    读来所用时间最久的一本书。因为动情。庆山在书中说,情,最难得。“起初,写作出发于自己的心,也只为自己的心。后来,写作出发于更多人的心,也为了更多人的心。即便到最后,这一切都会归于空性。如同河流进入大海。” 从安妮宝贝到庆山,我的幸运是人生之路,边走边被看见。花,开在路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在书中感受到成长

                      安妮宝贝改完笔名叫庆山,庆山的书我都看过,这本书也买了纸质书,喜欢指尖摩挲着纸张,一页一页慢慢读庆山,在文字之间感受作者的成长,一本小说,一本散文的节奏,读起来也在书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有人说庆山的书不适合所有读者,我认为确实如此,适合有思考能力的读者,看个乐呵的读者可以绕开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境,一切尽,究竟涅槃。

                        每次读完庆山先生的书,都像是在生命中做完了一件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从 2000 年的《告别薇安》开始阅读,一直到 21 年后的《一切境》。极其幸运的是,我和庆山先生是互为印证的。于我,在我不断成长的在世岁月,能亲身经历着这位在世作家的写作生涯,我在不停地阅读,她在不间断地精进,一直持续写作着。能和喜爱的作家同处一个时空下,我保存着鲜活的阅读能力,她则拥有着不停歇的创作力。挺好的。于她,则拥有一个能在同一时空,见证着自身不断精进和回归本我过程的读者。也算是有趣的事情。《一切境》,是庆山的最新散文集。我读她的书,从来都是得未曾有,或者说是忆未曾有,心怀踊跃。她的文字都是细心的思考,尤其是散文这一块,思考自身,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思考世界。她的书对我而言,一直都有疗愈助推的作用。这些细心思考的文字,一段段,不拘泥于形式,混杂着各种各样的的主题。只要读起来,都有所得。而我也在成长,越发对她的文字敏感起来。大多数文字阐述的三观我都赞同,引之用于对自我生命的验证与助推。而不赞同的部分,有意思的是,随着我年岁的增大,阅历的丰富,自身的精进,逐渐多了出来。我不认为这是坏事情,也不认为这是庆山的不好。而应该是自我作为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增显;或者说是在差异化中得到更大的进步。验证赞同的,旁观差异的。《一切境》,可能是一本给忙碌的、心机的、巴结差事的现代人的心灵童话。用短小哲理句子构建的童话世界。这些那些白日里在各种场中心,心思用尽的精灵剔透人,能在这些文字中获得来自不同价值观的心灵安慰。来自高发差的安慰。而《一切境》又是对于身处江湖之远的某一些人的心灵验证。于同伴中奏响了 “同袍” 曲。各自都有所得。《一切境》,最后三段话,摘抄如下:“保持清醒的喜悦与平静。看到生活中重要的与不重要的区分,学习自处,懂得什么是思念。感恩与珍惜。在生死的现实中,深深地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的显示。”“终究会慢慢地看到,世间是一场梦。”“想和喜欢的人喝杯茶,天涯海角,看一眼雪山。” 一切境,一切尽后,究竟涅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想和喜欢的人喝杯茶,天涯海角,看一眼雪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安妮宝贝到庆山,一直很喜欢她的作品,越来越脱俗的风格,

                            2023 第四本,庆山《一切镜》。以前看安妮宝贝,觉得她真的很冷静的看待生活,太过于冷静乃至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从《告别薇安》到《一切镜》,几十年过去,信佛之后改名庆山,她的文字变得柔和很多,更加超脱,更加包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喜欢

                              有点像是远方朋友的书信。适合缓缓的、安安静静的独自一人阅读的书,能净化心灵的语言,读了感受到愉悦、安宁、有时停下来思考,有时想把某些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与我而言~很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醒来的一天,都需要心存感谢。

                                踏实、平静、高高兴兴。最终,这个看到的世界是 “有魔力的、壮丽的、庄严的”。夏天的荷花香气,冬日的满湖冰雪。世间发生的一切都容纳。变动中的不变,不变中的万变。雪后荷花塘,看完一个轮回。夏天的荷花香气还在心里。保持清醒的喜悦与平静。看到生活中重要的与不重要的区分,学习自处,懂得什么是思念、感恩与珍惜。在生死的现实中,深深地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的显示。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一本不如一本

                                  以前读安妮宝贝不带成见,读完啥也不想,啥也没读到。现在读安妮宝贝带着看矫情的态度,觉得絮絮叨叨又无聊,还不如看我自己写的日记。可能是因为看过了更好的吧,才会觉得既不惊人,也无趣。改了名字也没有更深刻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年后很少刻意的看到她的书了。但是居然一本不落的都看了。。。年少时留在脑子里的文字模式,会被重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变化中的安妮宝贝

                                      说来奇怪,隔离在家,偶尔想起 “安妮宝贝”(现在笔名:庆山)。便搜索🔍得到看看,找到《一切境》,翻开一发不可收拾。说实话,很早以前读过她的《莲花》。这是我这喜欢的作品。但她的其他作品也有一个大众都评价的问题:晦涩,阴沉甚至不知所云。为婚外恋站台等等。。。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如果你用道德观念去看,那这的确是问题。但如果从更大的视角来说,她的作品是少有的记录中国当代城市文学和女性处境很好的研究范本。我作为一个男生,在 20 出头的年纪去读,是身心俱疲的,非常难受。但有阅历以后应该能翻阅过去看得更深一些。安妮宝贝个人来说,是一个特别孤傲的作者,可以说遗世独立,清高素雅,符合一些人对生活的向往。但她的散文 (她说最接近真实的自己),也处处透露了自己对写作这个事的焦虑,自视清高,反复强调写作很累需要意志力。(不过这个我觉得的确如此) 她也抽烟🚬,也有很多小资情节。很多喃喃自语,禅修论道。我觉得,这种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禅修文学家吧。出名要趁早,而且又有钱,才能像她那样。她当初也是一个按体制里 (银行) 出来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境,一切梦

                                        继莲花,春宴,彼岸花,眠空等等长篇之后每出一本还是会买来读,读完一切境深知散文的魅力也看到了庆山的过去和这么多年创作的心路历程包括一些和女儿的趣事;庆山说如果一直阅读不进行萃取提炼反而会对自己形成限制,对自己形成限制这个说法也算醍醐灌顶;人的精力和时间都不能在浪费,心灵之道随着年龄增加则越发珍贵;随时保持清醒的喜悦与平静,学会自处,懂得什么是思念,感恩与珍惜,深深的感受每一个瞬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境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85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六)文学 -《一切境》(162)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领域开始,选择的随笔杂文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四本是《一切境》,庆山 (安妮宝贝) 交付灵魂之作,一部坦露自我内在的纯然文字。本书是庆山暌违五年的全新散文作品,内文共分为四部分:“当作一个幻术”“曙光微起,安静极了”“简单和纯度”“佛前油灯”,集中展示了过去几年庆山的生命行思。很少有作家像庆山一样,持续不断、赤诚地进行自我探索,给予内心静观。甚至这种探索令她成为作家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她的生活、阅读、观影,是她思辨性的来源。展现了极具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是宇宙中极为微渺而脆弱的一部分,只是对个体而言,这活着的一生极为重要。”2、精彩内容:①当我们老去在日记中,表达的气质是私人的。任性、单纯而又坦诚,仿佛随心所欲说话。与看不见的暗中的心心相印之人。也像是对自己说话,给予自己倾听。在小说中,作者的这些个人部分被打散、隐藏。在日记中,它们简短,直接。有一句是一句。写作者在散文表达中通常一览无余。他所有的生命体验都在敞开,展示出内外,与一切读者分享。不管他在多远,是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或任何人。在文字中,彼此的心流相融。这也是失去自我重要感的一种训练方式。把一切存在体验消融于大众之中。如同盐粒溶解于茫茫大海。当我们逐渐老去,会感受到,灵魂与肉身逐渐拉开距离。肉身有时追赶不上灵魂恒久的光亮与能量。那光亮与能量还是如此真挚而强烈,而肉身如同花园里的花朵,经过风吹雨打,黯然失色,凋落消亡。要面对自然与无常的变故。前者不变,后者会变。在叶芝的诗歌里,他写道:多少人爱你愉悦丰采的时光,爱你的美,以或真或假之情。只有一个人爱着你朝圣者的心灵。爱你变化的容颜里所蕴藏的忧伤。当人逐渐老去,灵魂的功课让他得到更为纯净与深入的思辨力,对痛苦与孤独更为宁静的忍耐。以及承担的勇气。在内心,他得到一种沉默的透彻与洞察。没有比净化身心、忏悔、思考反省、训练自心、面对生死更重要的事情了。以后的路怎么去走。如何去抵达与面对此生旅程的终点。在那一刻,我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得到什么样的心境,去往什么样的道路。②做过的事做过的事,一段一段地形成生命质地。这段记忆得以成为人生重要的部分。需要做事,完成,并做好。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活。高空走钢索。开春以后,忙碌,繁琐,有障碍。感受到压力与震荡。尘世事务层出不穷,旁观自己的任重负荷、极力忍耐、自我厘清以及一一对应。虽然打扰工作,一再停顿,但也在发展出一种静观中的内在清明。我不爱享乐。能带来至深满足的,是求知、写作、体验、实践。维持简单生活,其目的是创造、给予,不是只为畅快尽情地活着。身为女性,只以家庭日常事务或物质享乐度过一生,会有幻灭感吗。如果二十几岁时,命运安排给予彼此深爱热恋的男人,一切都对,在一起天长地久,也有可能成为醉心于家庭生活的女人。生几个孩子,朝朝暮暮。事后看看,所有环节都有事先设计与安排。不属于自己的部分不会兑现。人各有使命。人的情感关系有四种。第一等好的,在金字塔尖,志同道合的伴侣。这样生活即便朴素简单只是过得去,也是好的。第二等,独身。如果经济与精神有准备,独身是精简与有效的。第三等,有心意虽不能互通协调但对自己极为善待与照顾的伴侣。这也是人世间的一份福报。第四等,既不能心意互通又不能善待的伴侣。轻则分离、互伤。重则带来损耗、毁灭。③读书与写作当人坐下来读书或写作,暂时脱离外境束缚,脱离自我需求,与清明的内在意识同在。这可以被保持成一种终生习惯。写作意味着存活。当人写出文字,它们在时间里生长。当读者阅读并记在心里,文字在流动的载体之中实现能量的呈现。它不会熄灭。写作行为,是在他人的心识中实现一种 “不死”。世界目前也许在朝着更加颠倒、肤浅、功利、信仰科技、放纵欲望的方向发展。但我总觉得地球具备整体平衡的智慧,会自然调节寄生在它载体上一切生灵的秩序。“问题的根源来自对物质的贪婪,这实际上是对单一次元的过度迷恋。我们是地球背上的重担,但地球想要戒掉它自己的习性。它说,人类啊,妈妈就要甩动了,你最好小心点。否则你的背会被折断。”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