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无际的海洋里极限又缠绵地拉扯

    记第一部苏方的作品。初读第一篇故事时,心中泛起了无数的欢喜。像走进一个奇幻的森林,两边是初恋的风景。甜甜的风在耳边奔跑,泡泡飘在空气里。没想到越往后阅读越是不可抑制地往下塌陷的沉沦。不能说是什么愉快的阅读体验,你却心甘情愿地、贪婪地吮吸那种窒息感。这部情爱关系游记里,总有对抗和绝望把你包裹。接着,从天而降的一颗糖又把你从泥潭里拽出来一点。继续往下走,发现糖只是徒劳的希冀。阅读的感受大概是如此,回头看来不过是出现又离开、和好又分开的情感本身的面目罢了。 陈年和王麦,相同的名字被镶嵌在不同的故事里,演绎交叉又重合的轨迹和结局。 我喜欢很多段他们的对白。王麦:救回来以后呢? 陈年:就像现在这样。生活。 王麦:现在这样更好吗? 陈年:它至少是生活。 王麦摇头:顺流而下的。 陈年:日复一日的。 王麦:有口无心的。 陈年:就是生活。对话里总在交流又碰撞,最终产生力量。他们听见了彼此,却无法和解。 有那么点绝望吗?当人生从轻巧的独木舟变成了满载货物的巨轮,日复一日的行驶却失去了方向。生活在一天天里耗尽他们积蓄的情感,彼此在风里守护一点点虚弱的微光。 亲密的关系里能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婚姻是什么重要的角色?没有答案的。重要的是透过每一部作品,窥见自己。遵循内心意愿的航行,总能看见光亮的。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台关于骨刺的手术

      那些许多让我们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在想来都陌生,所得到的,已经不记得当初为什么去争取,所失去的,已经想不起来都有些什么了。那些眼光越来越刁,力气却越来越碎的人,就是生命开始衰竭的人。这些锋利的文字就像拿过手术刀的人,安静、敬业的去划开现代人精神里的那一部分类似骨刺的东西。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那些不可描述竟然被她写出来了

        人类灵魂深处的幽微曲折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熟悉到觉得它不存在的东西。语言是个工具,是个不太好用的工具,又是别无选择的一个工具。文字之于语言又丢失了更多的信息。那么用文字描写两性关系中的爱恨情仇就显得那么不可能。但是苏方做到了。我无法说她做的多么好,那样会显得不客观。但是我觉得如果比作图像来说,她给出的清晰度已经非常高了。另外,这九篇中,我有两篇没有看懂。是缅甸日记和回归。希望看过的小伙伴儿们和我交流,教教我,盼望你们的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说不清,是不是作品必须要有落寞才行

          有的时候不知道是生活中的不幸多于琐碎,还是平淡过于无奇。整个书中都充斥着中年人无法释怀的一种落寞。对于年龄的落寞,对于生活的落寞,对于感情的落寞,对于活下去的落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周而复始的感情

            苏方《异乡记》💦9 个短篇,每一篇基本都是陈年和王麦,可又不是陈年和王麦,真让人不太习惯,容易跳出。我真正看进了 3 篇:《爸爸》、《十年》、《一个葬礼和一个葬礼》💦《爸爸》:婚外情主题:做都做得,说却说不得。过程:怦然心动 -- 热烈缠绵 ---- 鸡毛一地 -- 挥刀断流🌟怦然心动从与旧时女同学同名而开始。有时候,情愫的产生,就在那刹那之间。(“王麦,” 陈年想起了故乡的女同学,这巧合有点令他兴奋,“我从前也认识一个王麦。”“真的?” 她开玩笑的心情太急切,嘴巴脱了缰:“不会是我妈吧。” 话出了口王麦自己又听见,才知道没道理。陈年这时倒不笑了,眼光对着她的眼光,像在琢磨什么。王麦跟着也琢磨,心里细究下去,曲曲折折拐到了小路上,脸就红了。她脸一红,陈年的脸便也可以红了。)🌟热烈缠绵充分展示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外情,并不全是肉体欢愉,更渴望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畅游。(我是第一次谈恋爱。)(他真羡慕她能够这样的享受睡眠,不觉惊扰,大概没人害过她。)(陈年沉迷于亲吻,相较于激烈的明确,他甚至更爱亲吻,令他忘情。而王麦更愿意要明确。)🌟鸡毛一地从管束开始,“扣子和短裙” 两个年代人的观念差异。你侬我侬时,都是情趣,但管束越来越紧,期待越来越大,逐步产生距离。争吵,“烂书与烂人”。付出与要求,“见父母”。总是会重复每一段感情都会经历的过程。“爱情” 的小船,就这样倾覆了。(“那你是不是爱我?” 王麦总是问他,“是”“是吗,” 王麦想一想,“那我更爱你。” 这是甜蜜的斗争,可是令陈年恐惧。爱与更爱,孝与更孝,忠诚与更大的忠诚,她懂什么?陈年高高地看着王麦,她可不知道这样的斗争里有生死。)(他第一次感到戒备,是王麦终于问他:“她什么样子?”)(“要是还让娶两个……” 王麦闭着眼睛,身上一僵。那么性成年,以为他是最文明的一批 -- 他凭什么以为她愿意?)🌟挥刀断流依然是男权世界,拥有社会资源的中年男人掌控了全过程。(他在那房子里住过那一夜,第二天便请王麦杂志社的主播到工作室去喝茶,他们是同一代有共同的光荣,要捍卫。)(陈年摆摆手:“你等我消息。” 主编便明白了,陈年说的是 “我等你消息”。)🌟年龄差异带来的远离 “爸爸”,这是中年男人对年轻女人的那种疼爱之源???扇面人生,不折的芦苇,这是一种盲目 “自信的男性”???(旧书,扉页上露出两道字 ---- 左边是他的:“陈年购于 1990”。右边是一阵呼啸的风:“王麦生于 1990”)(他又记起了那张床,记起自己把最好和最后的都给了她,记起有一次当他们贴伏在一起,山峦与沟壑都贴伏在一起,她发出那个使他堕落的声音 ——“爸爸。” 像梦里的呢喃。他记起当时的耳朵里那一声轰响,记起肌肉颤栗,骨骼融化。他仍然闭着眼睛起伏着,可眼前出现了所有光。他在那光里看见一切秘密敞开,看见了快乐的真正形状,看见他同时抓住了最为宽广的自由,和最深最深的埋葬。)(他想他的人生就是这扇面的形状,越去越敞,越去越敞,险些收握不住 —— 然而他是韧的,他活下来了。他为之自豪,又遗憾给他的考验太少。他就像旷野中的芦苇,在任何一场风暴里都不会折的。)💦《十年》两个同学恋人的十年情感纠葛。因鲁莽而带来的疲惫,伤心,磨耗…… 兜兜转转,人生几何,错过,重逢,再错过,再重逢…… 所幸还能抓住最后的微光。(陈年缓缓地把王麦拉进怀里,轻轻地抱着。王麦也轻轻抱着他,他们疲惫,伤心,庆幸又心存疑惑。那些年轻时鲁莽的能量已经被一次次磨炼耗尽了。他们已经看清,每个人身上,只有一点点需要极为努力才能维持的微光,而此刻他们也无比相信,只要对方需要,他们一定随时愿意把自己仅存的光芒献出去。)💦《一个葬礼和一个葬礼》一场现实中的亲人葬礼和一场与旧日生活、旧日关系的葬礼。(回家这一条路,每道关卡陈霓都被查了身份证。人人见她可疑,像来自故乡的羞辱 —— 要确认她的身份,提醒这多年流亡的不忠。)(自从上大学离开老家,陈霓再没有好好地回去,总像鱼触岸一样浅浅的:一次三五天,一隔两三年。)(她知道是一种光荣支撑着李苗苗,而就是那种光荣,让陈霓一直喘不过气。那光荣的模样,陈霓从没参透过。像出生在一个教派里,只有她没见过那本教义。她在时没见到,走远了还是没见到。)(只这一口气的空档,舅妈凄厉的一声嚎叫,朝舅舅扑了过去,像一只撞墙的勇鸡。众人的拦截不像先前坚定了。她那么恨。她又捶又打,仿佛哪怕此时舅舅活过来,她也要将他打死。陈霓第一次看懂了,死是背叛。)(几个方向跟着传来窸窣的笑,冲淡了上一次死亡。陈霓又一次给母亲带回羞耻,赠予所有人欢愉。她再次听到那一声长鸣,浑身火烫,接着一节节冰凉。空气里满是圆睁的眼睛,肆无忌惮地注视她,用一种永别的神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完了

              留下 N 多个结婚离婚小三小四小五,再没有比作家,教授,主刀医生更让每一个花季女孩向往的性爱和爱情对象了,只能说我的世界太纯洁了。文字,结构真的是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行家老师今天的课程里推荐的,第一次读苏方的作品,太真实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超爱看书,看书必记录,这习惯是在 2011 年养成,心态上从「休闲」转变为「学习」,只要有看过的书,电脑里都会有一份笔记,在网站上也有近三十篇书评,虽不敢说是心得达人,但做笔记还是有套自己的习惯。当我一听到「读书心得」就觉得应该是「个人且自由」的,如果要制式规范,大抵应该是:书本与内容简介个人感想、体悟佳句摘录每个老师可能各有不同格式,但这几点应该是固定的。如果读书心得是为了写给老师看,那太空虚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八股。所以我想讲:「自动自发写的读书心得。」有两种:「推荐给别人看」或「为自己纪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

                    书中有很多对于生活的、婚姻的洞见,文字很美,比喻很妙。这是我一定会再读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气读完

                      准备过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说 精彩来回串故事 回味 比较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别惊艳,个别不知所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挑着读的话……

                            我推荐《十年》,因为我读出了自己青葱岁月里读王朔的《过把瘾就死》的感动。初读前一两篇,惊艳到了!文字干净有力,情节直指人心,何况还有贾行家的推荐。可是多读了几篇,怎么都是出轨、老牛吃嫩草?作者对婚姻家庭有多么的不信任甚至恐惧,或者也盼着被老牛啃?还有实在不知所云的,比如《缅甸日记》。但似乎作者很偏爱,要不怎么选入几个集子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是一本拿起来舍不得放下的书。感谢遇见,酣畅淋漓见帮我看清了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到一定时间的人才有共鸣

                                苏方把夫妻之间情人之间的感受体察入微,刻画细腻,语言又极其简练,那些你来我往的对话像极了手术刀,切中要害,冷酷无情。爸爸 朋友 十年 异乡记写得真好,缅甸日记和回归不看也不可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除了异乡,我们还能去哪儿

                                  不可避免,被卷入书中人物的挣扎与纠结之中。在第一次结束单身之前,朋友说过 “如果可能,还是要去拥有一段亲密关系,不一定要结婚,但是是否拥有或体会过亲密关系,对人生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当时,我不以为意。但后来,当我真的进入了一段亲密关系中,尤其是一段非常美好的亲密关系中,我才明白。不一定亲密关系的对象是谁,也不一定是非要完美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本身就足以改变我,或者说让我明白一些之前无法理解的事情。所以,如果是之前,这本书我是一定读不下去的,甚至觉得那些人物不可理喻。现在,即使我不认同、不喜欢他们,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他们。我们生下来就身处 “异乡”,但只有爱才能帮我们回到 “故乡”,所以才有了那些挣扎与纠结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