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擦眼镜片上,以至于没时间戴上眼镜看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斯洛,书的封面就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于需求金字塔理论理解的还太浅,书中介绍的非常系统和详细。作者首先介绍了关于科学家的需求层次理论,并给出一个结论:学术自由,终身教职,较高薪水,提供这些更好的社会条件,往往可以帮助真理的探索者。对于科学家处理问题的方法,分为两类: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方法为中心。更好的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一旦科学家忘了自己的目的,就变成了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人,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擦眼镜片上,以至于没时间戴上眼镜看世界。以方法为中心的科学家,往往一开始就会问,我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能解决哪些问题?而不是遵照通常应有的规范问自己,眼下最关键,最紧迫,最值得我奉献精力的课题是什么?对于动机本身而言,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并非是一个个独立的离散的点。我们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快乐的源泉,能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掌握技能所反馈的快乐本身,就可以驱使我们不断的去练习和重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而言,家长为了方便,往往希望孩子听话,不要老惹麻烦。但是,如果想让教育更积极,就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上。教育应该让孩子实现坚强,自尊,正义感,让他们反抗专制和剥削,而非仅仅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控制买买买?

      个人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三种:压制、拖延和转移。压制:即强迫自己不去满足,比如正在控制体重的人远离甜品。拖延:是和自己协商能否延迟满足,比如完成某个任务再去满足,或者设定个期限。我在电商种草的东西都习惯先放到收藏夹,过段时间再说。现实往往是,当下非常想要的东西,过个几天就失去了冲动。转移:用另一个更值得的欲望取代当下这个。以买衣服举例,种草某个单品后,我往往先去逛街,很大概率遇到比之前种草的那件更漂亮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购买了后者,钱也花得更值。事实上,对于后者我也会使用拖延大法,一段时间后还是很想要(并且还买得到),就不为难自己了。从更广泛角度讲,转移也意味着可以尝试用更高层次的情趣替代较低级欲望。马斯洛认为:在基本需求的层级上,高级需求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举例说明,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太想吃垃圾食品了,不妨分散下注意力,约三五好友聊聊天,关心关心别人,甚至是关心陌生人。因为比起吃东西,社交更能满足基本需求中 “爱和归属感的需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事,物,独立,纠缠,交互,一体

        高研院期间,汪志谦和熊浩两个老师都推荐的一本书,我坚持读了下来,收货很多,不近对人,社会,事情的复杂性有了一定了解,也强化了我在做事方面的一些逻辑和思维,一切都是复杂又简单的,但是无论复杂还是简单的,都是纠缠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的欲望永不停歇,除了极短暂的时刻外,几乎不会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马上又会出现另一个取代它的位置;这一个满足了,下一个又会浮出水面。人类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某些东西,永远不会彻底满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仅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更是一部人文精神的杰作

            《动机与人格》不仅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更是一部人文精神的杰作。在这本书中,马斯洛以他的洞见和深厚的知识储备,探讨了人性、人的需要、人格发展的动力和规律,以及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他的理论,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理解人格提供了新的维度。马斯洛的学说强调人的动机是多元的,而且这些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他提出,人的需求层次有高低之分,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再到社交需求,最后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像阶梯一样逐级上升,形成了一个 “需求层次理论”。同样在《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深入探讨了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他主张通过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感的培养,来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他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改革观,这种改革观强调个体的内在成长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的制度和规则。这部作品,是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人本主义新心理、新伦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这个体系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社会对于个体成长的积极作用。在这个时代,我们重新审视《动机与人格》,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对人性的理解依然深刻而独特。尽管社会的环境和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化,但人性的基本需求和追求始终存在。我们需要重新发现和认识这些需求,理解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所阐述的理论。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