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改变表达方式,就是改写人生剧本

    作者在书中揭示:语言与表情,都是情绪的载体,而 “怒不形于色” 的古老智慧,也在此焕发新意。正向表达的精髓在于用肯定置换否定。一句 “你应该也知道” 替代 “你可能不知道”,就能将对抗转化为联结。这种转化不是虚伪的修饰,而是视角的根本转换:所有良好关系都需建立在 “认同需求” 之上 ——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与支持。书中最具穿透力的观点在于破除沟通的常见迷思。我们总把目光投向对方,却忽略了沟通的关键其实是 “理解自我”。当母亲对孩子说 “我看到作业没完成” 而非 “你总是这么懒惰”,改变的不仅是措辞,更是从评判者到观察者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需要勇气直面自己的感受,正如非暴力沟通强调的:只有理清自身感受,才能精准表达需求。书中的场景化案例,也相当具体。职场中被抢功时如何坚定而不失风度地回应;伴侣冷战时怎样用 “感受 - 需求” 句式破冰;青春期子女封闭内心时如何用共情叩开房门…… 这些故事的分析,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如何利用正向沟通。尤其珍贵的是书中对正向沟通陷阱的警示。当一位乳癌患者表达对 “粉红丝带正能量” 的愤怒时,却被指责 “态度糟糕”。这揭示了伪正向的暴力 —— 要求人们用微笑掩盖痛苦,本质是另一种情感绑架。真正的正向表达从不对负面情绪污名化,而是教我们在情绪风暴中保持相对清醒:“解药在自己手上,不要等待别人施舍理解”。当企业用 “远离负能量的人” 的教条切割人际关系,当家庭在 “必须乐观” 的压迫下掩饰裂痕,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第三条路:用真诚的观察替代评判,用清晰的自我表达替代情绪勒索。这不仅是说话技巧的升级,更是生存姿态的重构 —— 当我们学会把 “你怎么总忽视我” 转化为 “我需要和你聊聊”,改变的不仅是对话的技巧,更是关系改善的绝招。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要把大脑牢牢地固定在此时此地的活动,就能够让大脑的杂乱思想平息下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通过场景化故事和实操方法,帮你破解高压对话、职场沟通、人际冲突中的困局。你将学会管理情绪、自我肯定、共情倾听:掌握 7 大心理学效应与 5 项核心表达技能;用 5 种表达模型,构建逻辑力和说服力;并通过 8 大实战场景演练,一步步实现从 “说不清” 到 “说得巧” 的蜕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实用,操练起来!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