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假如你有1个亿,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开篇就发出一个提问:假如你有 1 个亿,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在某一刻,我看到醍醐灌顶的答案是:如果我有 1 个亿,和现在过的生活并不会有什么差别,因为我正活在我想要过的人生里。当然,这也奠定了这本书,自带有点 “鸡汤” 的属性。 整本书,先是在 “思维” 上进行一定的鸡汤升级,然后再对我们常见的投资理财产品进行梳理,并建议我们上手实践。这本书的亮点在于,非常地通俗易懂,能够帮我们扫清一些 “常识” 的盲区:就像,最该买保险的群体,其实是 35-45 岁左右的中年人群,而不是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年老后,所需缴纳的保费往往比年轻人多很多,所以可能出现 “保费和保额” 差不多,甚至超出保额的情况。就像,大部分的我们都分不清 “五险一金”,尤其是社保中断的影响、公积金的用法,大部分我们 90 后其实思考的都很少。而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话,讲的很是明白。就像,你要基于什么逻辑购买 “保险”?比如,最近宁波政府推出很火的 “甬宁保”,你是否要替你的父母参保?虽然只要 139 元 / 年,但由于每个人的经济状况 + 对急病的风险评估不同,是否选择参保又有所不同。就像,坐在办公室的我们,大概率不会选择高温险。 但这本书的缺点也在于:由于过分地通俗易懂。如果你对基本的理财、投资有所了解,那么这本书大概率并不适合于你。比如,对于一个长期的投资者,投资前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追求多高的收益率等,早已是常规操作。再比如,这本书也并未对 “长期”,到底多久是长期?“短期”,到底多久是短期,进行具体分析。就像,当你的朋友说:他长期定投基金,赚了 80% 的收益。他的长期可能是 5-7 年,但在你的长期,可能只是 1 年。所以,如果你是个投资 “老手”,或许你们可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资本市场讯息上,因为消息 / 政策的变化瞬息万变,而投资逻辑也必然意味着随市场而有所变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理财小白入门手册—26理财规划系列的第 26 本书,因为朋友的推荐,选择了这本书,十一假期期间,几位朋友都想读点书,于是约了 4 位想学习理财的小伙伴共读,每天阅读半小时,中午前回答两个书中的问题,并写下当天的读后感。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期间一位因为看牙没能及时完成进度外,其他人全部顺利完成。大家收获感爆棚,尤其是动手分析了自家的家庭财务状况,并就疑问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共读的方式和自己读书的感受、收获完全不同,真心不错!后面我们打算继续,尤其啃一些不好读的经典大部头。说回本书,这本书很适合初学理财的朋友入门:提出了理财系统的简洁版计划,一些理念和案例非常 “亲民”,比如一开始的反向思维、好物清单等;同时对于要求更高的朋友,就得找一些专门的书籍来读了,比如保险,基金定投,资产配置的内容,谈的比较浅,没有涉及背后的原理;对于极简化的资产配置,科学性尚待论证。亮点有两个:①五类说明书:类似于投资纪律,小白往往忽略这个重要的内容,做不做完全不是一个层级,书中提供了模板。②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分析,这一块其他梳理说明的比较少,相对是亮点,喜欢银行理财产品的朋友可以重点看看。总之,如果你想开始理财入个门,是不错的选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投资理财,好像并不难说起简七,作为她公众号的粉丝,我总是第一个想到她的极简组合。具体操作就是:资金平均分 5 份,买入这个基金组合,简单理解就是,涵盖了固定收益,中国大公司股票、小公司股票,美国大公司股票、小公司股票。然后按每个资产 20% 的金额定投。一段时间(一般是 1 年以上)之后,进行再平衡操作。虽然投入资金是一样的,但 5 个资产的涨跌幅不一样,比如变成占比 15%、20%、20%、15%、30%,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再平衡,「卖高买低」重新将资产变为每个 20% 占比。当市场行情变化时,再来考虑卖出。具体历史回测,可以去这本书找找看。理财,是不是相当简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