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赚有利润的营收,赚有现金的利润。

内容简介

如何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构建稳定的盈利模式是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运营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精准掌控收入、成本和现金流,实现高效盈利与长期增长。本书的核心理念是“边际利润”——企业经营的真实盈亏锚点。围绕这一概念,作者构建了一整套财务运营逻辑模型,从“找盈点、卡变率、降固额、锁收入”到“轻资产、负资本、快周转”,层层递进地剖析企业盈利的底层逻辑,助力中小企业摆脱低效运营,迈向精细化管理。

本书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财务运营框架,还结合大量实战案例,深入解析如何在实际经营中应用“边际利润法则”,解决企业在价格管理、成本控制、现金流优化、资产配置、周转效率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帮助大中小企业管理者找到可落地的经营策略,摆脱盲目扩张的陷阱,实现“精细化运营、持续盈利” 的商业目标。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赞誉
  • 前言 财务运营:中小企业的生存之本
  • 怎么看:聚焦财务运营,回归商业本质
  • 怎么办:从财务运营角度解决问题
  • 边际利润:财务运营的锚点
  • 建模:“边际利润财务运营模型”
  • 第一章 找盈点:挖掘真实盈利“点”
  • 边际利润率:挖掘盈利点的关键
  • 追踪负责人:落实每笔成本费用
  • 筛选业务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 第一步:明确单位,尽量打开、细分、深挖
  • 第二步:建立模型,构建边际利润财务运营模型
  • 第三步:分析整理,按照利润、数量、速度三维度进行排序
  • 第四步:选择判断,分四象限进行判断
  • 第五步:付诸行动
  • 实践案例:用边际利润模型挖掘盈利
  • 第二章 卡变率:卡死变动成本费用“率”
  • 有效降本:三步严控直接成本
  • 找到主线路:多维度解决物流难题
  • 不打时间差:动态统计发生时点
  • 第三章 控固额:控降固定成本费用“额”
  • 覆盖固定成本:保证边际利润为正
  • 划定变动成本:优先确定划定范围
  • 计算人工成本:基于边际利润的核算体系
  • 确定固定成本:以边际利润为决策依据
  • 控固额三步法:操作指南与实施要点
  • 第一步:明确固定成本费用“额”
  • 第二步:界定固定成本费用
  • 第三步:控降固定成本费用“额”
  • 第四章 锁收入:锁定固定收入“额”
  • 价格:各相关方价值的设计
  • 品牌定位决定价格
  • 价格彰显价值主张
  • 基于渠道终端定价
  • 战略订量:商业模式设计
  • 满足最低起订量是定价的基础
  • 经济订量是商业模式的设计单位
  • 战略订量打造大单品
  • 时间管理:实现“短平快”
  • “短”:以最短销售期为准
  • “平”:平均大小月、淡旺季
  • “快”:交货速度“唯快不破”
  • 从预计到预算:锁定固定收入“额”
  • 锁定能带来边际利润的业务
  • 构建单点盈利的可复制模式
  • 确保所有收入的真实性前提
  • 第五章 轻资产:优化流动、固定资产结构
  • 资产结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 正向投资:投资规划五步法
  • 投资策略:以收定投,量力而投
  • 第六章 负资本:从采销两端设计资产负债结构
  • 协调资金运作:兼顾采销两端
  • 变通收付模式:做多流动负债
  • 优化现金流:践行“十字方针”
  • 第七章 快周转:转出现金流
  • “三大法宝”:提高周转率
  • 防范应收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 分析现金流:从三个维度剖析
  • 边际现金流:细化单个业务现金流
  • 改善边际现金流:分模式实施
  • 第八章 用边际利润财务逻辑打造运营力
  • 边际利润财务运营模型的作用
  • 用边际利润财务运营模型来考核评价
  • 层层打开,逐级考核
  • 逐步分解,具体问责
  • 从ROE到ROI
  • 用边际利润财务逻辑分析和模拟
  • 分析一个负面案例
  • 模拟一个业务
  • 用边际利润财务逻辑打造可持续发展型组织
  • 做亏一家企业的9个层次
  • 亏损企业存在的7个组织现象
  • 建立企业盈利的系统性管理思维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每一笔成本找到主人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财务运营方法,帮助企业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作者构建了一套层层递进的财务逻辑模型 —— 从 “找盈点、卡变率、降固额、锁收入” 到 “轻资产、负资本、快周转”,深入剖析企业盈利的底层逻辑。书中举例,一家渠道销售公司的新任总经理到岗即面临典型困境:销售催款保供货,采购按 “谁催得急” 安排计划,财务则表示资金不足。这种 “头痛医头” 的管理模式,根源在于缺乏一套能够穿透部门壁垒的统一决策语言。为此,总经理提出了 “边际现金流” 概念,将公司整体现金流精准分解到每个业务单元。他放弃按 SKU 分析的微观视角,转而聚焦业务核心 —— 渠道,确立 “一个渠道,一个模型” 的原则。这个被简化为 “三板斧” 的边际现金流公式:全年边际现金流 = 每批次(边际利润额 + 应付账款 + 预收账款 − 存货 − 应收账款)× 周转次数成为指导所有业务决策的 “指挥棒”。边际利润模型不仅是计算工具,更蕴含一套管理哲学:为每一笔 “无主成本” 找到责任人。例如,某公司研发出一款获奖产品,年销售收入十万元,毛利三万元,看似盈利。然而,总经理通过边际利润分析发现,该产品的直接设计费、包装费等 “应摊变动费用” 高达六万元,实际边际利润为负三万元。更严重的是,为达成十万元销售,工厂生产了一千套产品,其中八百套积压在库。这个案例是 “部门墙” 与 “成本孤儿” 问题的缩影:研发在预算内完成设计,销售实现毛利,双方都完成了指标,公司整体却在亏损。边际利润模型要求将所有因业务产生的变动费用,从部门费用池中剥离,精准归集到对应业务上。那五万元设计费,不再是研发成本,而是该产品必须承担的变动成本。作者提出的 “边际利润法则”,不仅是一套财务工具,更是一种经营哲学。它促使管理者像外科手术般审视企业的每一处细节,判断其是在 “供氧” 还是 “失血”。当企业将盈利分析从公司、部门层面,下沉到每个 SKU、客户与订单时,那些曾被视作 “必要损耗” 的隐性成本便无处藏身。利润,也因此融入日常经营的每一个决策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边际利润》决定一个企业生死的是什么呢?赚钱,赚很多的钱,赚更多的钱。当然,由于模式不相同,每个企业也就不尽相同,打个比方,科技公司在初创阶段绝大部分都是不赚钱的。我们抛开那些个例,只是说一说我们认知的那些 “传统” 行业。一个产品生产出来,肯定是有自己的成本在里边,如果不是概念品,那么每一个产品都应该发挥自己赚钱的本领,不然最后企业就会破产。有个误区就是在核算成本时,一定要把所有的成本都核算进去,不能只是毛利润,很多的时候毛利润就是没利润,卖的越多,亏的越多,追求应该是边际利润为正,还需要去找寻边际利润为正的其他产品,当然研发这一块就是新品的成本。资金周转率也是一个有趣的方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多转几圈,就算利润少点也是合适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