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高研院”校友推荐《大秦帝国》

    作者孙皓辉,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国原生文明理论的创始人。我推荐的理由是:《大秦帝国》所包含的思维模型与 “得到高研院” 的 “思维模型” 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战国这大争之世、多事之时,凡有血气、必有争心的时代,各路英雄依次登场,权谋与实力的对撞,大治与大乱的交替,名士行侠、百家争鸣、自由奔放 —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提炼出各种思维模型,也是水到渠成。本书包含了太多生存、发展、颠覆、重生的方法论,直到今天仍旧值得借鉴。《大秦帝国》的故事,就是在践行 “怎样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这一思维模型,秦在立国之时就有 “后将大出天下、并一天下” 的国家目标,从孝公开始,经过 6 代人的奋斗,统一六国。这不就是将目标一路贯彻到底么。同期还有一个暗线,就是历经了 791 年的周朝,跨越春秋战国,后期虽式微而不亡。纵观后来的中国王朝,哪个有近 800 年的天命?这是不是 “管理衰退” 的思维模型呢?秦帝国二世而亡,那嬴政那一代秦国人所坚信的:天下归一之心已定,统一六国之机已成,错了么?天下人期望的究竟是 “止战” 还是 “归一”?虽然秦亡,但汉随秦制,后续 2000 年中国王朝对秦制的继承,我们还能说秦短命么?那这是什么思维模型,我想是不是 “怎样理解大趋势” 呢?每一册都有核心的思维模型,让我们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和抉择。第一册、《黑色裂变》:主要讲众所周知的商鞅变法。我推荐的核心价值是:秦国从马上要被六国瓜分,到迅速崛起,所包含的 “怎样实现赶超” 的思维模型!秦国的举措是:稳定局面(分化六国。延缓攻秦)、打造系统(招贤纳士。变法立法)、抓住关键(对标强魏。收复河西。震慑他国),这是老祖宗在二千多年前的探索和实践,今天的我们还抱怨市场,抱怨大环境吗?第二册、《国命纵横》:主要故事是纵横家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这是中国古代外交攻伐的辉煌高峰。本册包含 “怎样构建一个生态系统” 的思维模型。苏秦挂六国相印,奔走游说,策动六国合纵,其英辩之才旷古未有。苏秦千辛万苦构建的合纵,被张仪拉一家、打一家、谈一家、敲一家,分化重整,逐个击破。是张仪的口才强过苏秦么?非也!像孟尝君说的:非张仪有威,而是秦国强大!六国合纵嫌隙丛生,非六国无德,只是利害算计!苏秦怀着威尔逊主义的执念,以个人魅力撮合的松散联盟难以长久。张仪是用利害而非情绪构建连横生态!因此构建生态,实为调控利害。 第三册、《金戈铁马》:故事有两条线,一是强大起来的秦国所遇到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另一条线是燕国遭受齐国重创、又恢复国力、崛起,反过来几乎灭亡齐国的故事。第一条线推荐的思维模型是:“怎样管理风险”,秦国自惠王之后,虽是强国。但经历了武王角力拔鼎而死、继承人危机、六国攻秦、赵国崛起、宣太后自裁谢国、秦赵对决、长平大战、昭王杀白起等一系列巨震。但秦国撑过来了,一是法治已成,二是人才辈出(持续广纳各国英才)三是终极目标不变。秦国管理上述风险的历史经验值得品味。燕国崛起,给我们带来的思维模型是:“怎样处理转型困境”。被齐国重创之后,燕国满目疮痍,但燕昭王的一系列举措,让燕国崛起。燕昭王在 “处理转型困境” 的过程中引进了新的价值观、制度、法律、部门。燕国之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抱残守缺,总觉得自己是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是数百年世袭贵族,看不起后来崛起的赵、魏、韩、秦等国。燕昭王引进了新的价值观,就是唯才是举,不必拘泥于贵族出身。至今还流传着昭王纳贤的故事。燕国还借鉴秦国变法,制定鼓励耕战、允许辽东隶籍子弟参军,奖励军功等新制度。并重用来自魏国的乐毅,让其担任上将军,组建幕府,全权编练新军。(是后世日本幕府的原型),同时搞好外交,稳定与秦国的关系。以上是燕国处理转型困境的思路和办法。第四册、《阳谋春秋》:讲的是吕不韦帮助嬴异人从一个小小的王族人质,到登上秦王之位的故事。吕家世代经商,他早年经营盐业,后来涉足了兵器贸易,富可敌国。但从结识嬴异人之后,萌生 “奇货可居” 之念,决意要立王侯之业。这个思维模型是:“怎样把一套打法跨越到其他领域”,吕不韦先帮助嬴异人树立个人品牌形象、为嬴异人恢复与其父安国公华及阳夫人的关系(嬴异人从小在赵国做人质,与家族关系疏远)、为嬴异人寻找名师和配偶、打造私人军队、制定逃出赵国的方案,并在平原君带大军追击的情况下,成功逃赵。抵达秦国以后,处理好与家父和老昭王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风险投资,真是把创业布局、组建团队、产品打造、企业公关、危机处理的所有流程,都迁移到王位争夺之中了。    第五册、《铁血文明》:主要讲嬴政从少年到青年、中年过程中,整备秦国,统一六国、盘整华夏的故事。这里的思维模型是:“怎么运行一个超大项目”。嬴政面对的不仅仅是宫闱秘闻、乱党谋逆,还有严肃吏治、提拔新锐、整军备战、兴修水利、稳定农业、北防匈奴、连续灭国、接收新地、统一法度、文字,继续兴修水利、建造大秦直道 - 驰道 - 官道路网,完善郡县国体等组成的超大项目。当时的世界,还未有如此规模的盘整。嬴政坚信统一华夏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已知世界的帝业。但败在 2200 多年前,没有科学的信贷、支付、融资、保险、劳务渠道及现代工程技术的保障下,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第六册、《帝国烽烟》:主要讲了秦王巡视中暴病而亡,赵高李斯合谋矫诏。再到农民起义,天下大乱,项羽刘邦崛起的故事。这里推荐的思维模型是:“怎样在他人的情绪波动中获利”,始皇迟迟不定太子,朝野猜疑已久,一朝驾崩,阵脚将乱,赵高在此时人性发生极大扭曲,窃取权力,另立二世。这是第一个案例。当然这是负面的,不值得提倡。不过赵高没有长期的观察、潜伏,和对秦朝潜在社会危机的观察,也不会抓住那个始皇撒手人寰的机遇。陈胜、吴广,也是利用了需要长途跋涉前往渔阳的劳役民夫的情绪波动,起义建立张楚。项羽,也是利用了六国旧贵族压抑许久的复国情绪,在乱世中看到希望曙光,从而建立西楚霸业。当然后来的楚汉相争,霸王乌江自刎并不在本书叙述之中,就不涉及了。当然,还要解释,上述这些是《大秦帝国》这部历史小说中的情节,并不完全与历史细节吻合。虽然孙先生的 “中国原生文明” 理论和推崇法家的理念是一家之言,但孙先生认为中国原生文明的 “原力” 是统一,是自强。放在今天也是比较恰当的,毕竟今日中国,统一是滚滚历史潮流,任何螳臂当车的妄念,都将消逝在洪流之中。就像施展老师的观点:对中国的任何理解,都要从 “超大规模共同体” 这个角度出发。而本书所融化的追寻统一、筚路蓝缕、崇尚法制的精神,在今天也有很强的正能量。

      2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震撼巨著

      《大秦帝国》这本书,已经无需评议。我就节录其中我翻看最多次的一段,与各位朋友分享:邯郸城破后,公子赵嘉逃到代郡,建立代国,继续抗秦。公元前 228 年,秦大将王翦之子王贲灭燕之后,大军逼近代城。此时,赵残存元老世族带兵闯进王城,要求赵嘉下令北走阴山投靠匈奴,赵嘉断然回绝:“百余年来,赵国南抗强秦,北击强胡,素以雄武强势之道立于天下。秦人纵为虎狼,终是与赵人同为华夏子孙,今赵人纵然弱势,何能自叛华夏,宁为胡人鹰犬哉!” 遂杀死全部元老世族,烧毁赵氏宗庙,老弱妇孺皆操刀剑,组成一支九万人决死大军。……………… 秦将王贲下书:…… 敬赵人死战之志。是故,秦军决意与赵军对等一战。鉴于赵军有两万余妇孺老少,秦军以六万骑出战,不以强弩,不以援兵,不以偏师设伏,全然对等搏杀。此战秦军若败,王贲决上书秦王,不再攻伐代赵之地;赵军若败,则赵人得从天下归一大势,永不反秦。”…………… 次日清晨至暮,赵嘉亲帅卫队为前锋冲阵,赵军主力七万悉数战死,两万老弱妇孺自杀过半,秦军将士亦战死三万余。从此天下无赵人。战后秦王政下书嘉许王贲:贲之战场处置至为得当,大彰秦军战场正道,大显华夏一统大道。(P.4308~P.4315) 这便是战国,这便是孙皓辉笔下,《大秦帝国》书中,那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变革、大兴亡的时代。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暴秦是许多人对于秦朝的普遍印象,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后世王朝,尤其是其统治阶层对史料别有用心的编纂,于是像焚书坑儒这类故事变得家喻户晓。作者的用意在于破除这种刻板印象,让大家对这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有着一个比较客观清楚的认识,顺便也试着洗刷那些流传下来的污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就决定了作者的立场。虽然书中不少内容和史料相差不大,但是作为小说,许多地方还是和《史记》等记述的内容有所不同,也可以在不少细节处看到作者处理史料的偏好。这也就是我更推荐评注本的原因之一。 读者可以从文学、史学和小说等不同角度去阅读这本书,从秦孝公临危受命、商鞅入秦拉开序幕,最终以子婴献咸阳与刘邦结束。阅读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故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其中滋味颇似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秦始皇以及先祖一代代人的努力之下,搭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机器,所向披靡,一统六国,傲视九州,也难怪始皇帝会豪情万丈,期待可以在千秋万世中传承下去。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一个,明太祖朱元璋也算一个,但是最终的发展往往并不如其所愿,甚至还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作用。秦朝的灭亡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也是充满偶然的,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秦始皇和朱元璋,甚至是乾隆皇帝都存在一个特点,他们的个人能力确实很强,在其个人光环下许多人的光芒都被掩盖了。他们牢牢把帝国攥在手里,坐在权力的宝座上事必躬亲,堪称是劳模级的存在,以至于被人们当做了神。凡人毕竟是要死的,哪怕是权势的加持可以如春药般使这些帝王生龙活虎,时间久了,身子骨被掏空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乎帝国就出现生死存亡的大危机。后继者要是能力出众还好说,要遇上平常人,甚至是庸人,往往就会加速帝国走向坟墓的脚步,再有别有居心者的影响瞬间土崩瓦解也不意外。纵观中国历史,帝国机器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极好的解决,哪怕是成熟如明清,每一次权力的交替都是惊险的一跃。 说回本书,哪怕是对历史兴趣不大的也可以看看。一来作者的知识储备惊人,在小说内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内容,别有一番滋味;二来作者对于权谋有着极为精彩的描写,围绕着商鞅、张仪、范雎、李斯,一场场权谋大戏交替上演。如果说对于权谋的部分不感兴趣,也应该去尝试了解其中人性的复杂多变,作者对于人性的精准把握,尤其是对人性中隐秘幽暗的部分有着不同凡俗的见识,这对于在现实生活做人做事都有着不少的启发。那些历史人物曾经面对的问题,我们也可能会面对,了解和学习他们如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光是智慧上的提升,更是一种心境和眼界上的修炼。这大概也是历史的一大魅力,要是有兴趣,不妨结合《史记》一起看,会发现别样的风采,也不至于沉迷于作者的一家之言。 简言之,作者以十六年的时间,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大秦帝国,或者说是他期望中的样子。在这条精神之旅上,我们不能光看到作者想要展现的内容,更应该带着我们的思考和问题,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固然走马观花可以让眼睛享福,头脑和心灵的脚步也不能停下。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先秦时代的好窗口

          我外甥读史书的切入点,很棒的一个系列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震撼中带点小遗憾

            一支荡气回肠的秦朝战歌,一副波澜壮阔的战国画卷,一首扣人心弦的统一诗篇。宏达而不失细致,壮丽又同时兼具细腻。读完小说,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我的眼前徘徊,商鞅,白起,王翦父子,秦王嬴政。。。太多太多的情节让人爱不释手。如果一定要给这部鸿篇巨作挑一挑毛病的话,很多情节太过理所当然,许多小人物的活动没有同一的原则性格,仿佛就是作者笔下的木偶,让其怎么做他便会怎么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塑造了商鞅、秦始皇等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艺术性。书中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的精神贯穿始终,令人热血沸腾。尽管部分情节带有主观色彩,但整体仍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孙皓晖先生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终于拜读完成了。他历时十六年,完成了六部(十一卷)五百多万字的这部鸿篇巨著,核心感受是震撼、佩服、崇拜。震撼:能用十六年时间潜心写作,静心查史料,这种治学态度令我震撼!佩服:对史料的精益求精严谨态度,深厚的古文功底,精彩的文学描写,十分佩服!崇拜:在最近的这个二十年里,一个浮躁得不能再浮躁的年代里,有这样一个治学严谨、笔耕不辍的学者出现,是多么庆幸的一件事。向孙皓晖先生及对其提供帮助的所有人致敬!一本了解历史的好书(尽管是小说),值得阅读,推荐朋友们有时间慢慢地读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篇幅宏大,紧扣心弦,比较感触深的是里头有一段说明每任皇帝的上任都是人民的一种变相赌博,没有人知道这个皇帝是否这一生会为民为国,只能但愿是一个好的君主向好的地方想,但如果他是庸主,希望他的时间不长,尽快的结束他的不良政绩,这样朝代就可以继续矫正前行…… 君主政治统治如此的不确定性,造就朝代更替,仇杀覆灭。难以跨越的制度而言,其中的法道就是在黑暗中的一丝亮光,也许它们中间任就含有残忍,但却是保持和平的最适中办法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皇皇巨著

                    这是一部奋斗巨作,几代君王,几代忠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了一个华夏大一统的梦想,或韬光养晦,呕心沥血如孝公 / 商君;或披肝沥胆,合纵连横如惠文王 / 张仪;或兢兢业业,远交近攻如襄王 / 范睢;直至始皇,吞并天下,成就煌煌霸业。却不想身后仅 4 年,千秋伟业,毁于一旦,实叫扼腕叹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3次看了,每次都有跟深的认识

                      全新意义的历史故事,基于历史,趣然生动,对于历史盲类人,仍让人欲罢不能,每次都有深刻的认识冲击着我的认识观,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秦帝国,皇皇巨著,真实再现不一样的秦帝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