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战国时代的百科全书。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原著,品原生文明时代的生存智慧。

内容简介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为当代大变革立起一面历史镜鉴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专版代序
  • 楔子
  • 第一章 六国谋秦
  • 一 上将军庞涓的秘密使命
  • 战国前期列国形势
  • 二 五国君主同一天到达逢泽
  • 三 接风小宴公开了会盟秘密
  • 四 分秦大计在会盟大典上敲定
  • 第二章 国耻昭昭
  • 一 金令箭使者飞驰栎阳
  • 二 秘密流言震动了秦国
  • 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条奇计
  • 四 秦国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谢上苍
  • 五 国耻刻石血泪斑斑
  • 六 逢泽猎场中阴谋与财富较量
  • 第三章 安邑风云
  • 一 洞香春众口纷纭说魏国
  • 二 荐贤杀贤公叔痤忧愤而死
  • 三 庞涓乔装 考校中庶子卫鞅
  • 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
  • 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诡云谲
  • 六 棋室里的六国角逐
  • 七 卫鞅庞涓 智计周旋
  •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 一 车英出奇计 洮水峡谷大血战
  • 二 秦国特使来到了洛阳王城
  • 三 求贤令应时而出
  • 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变身
  • 五 求贤令激发了卫鞅
  • 六 申不害要和卫鞅较量变法
  • 第五章 卫鞅入秦
  • 一 神秘客栈的布衣少年
  • 二 卫鞅韬晦斡旋艰难脱身
  • 三 茅津渡两情惜别
  • 四 初入秦地谨慎探询
  • 五 秦孝公奇策试真才
  • 第六章 栎阳潮生
  • 一 失望的景监大为惊喜
  • 二 卫鞅两面君 招贤馆大起波澜
  • 三 肝胆相照 卫鞅三说秦孝公
  • 四 世族元老们惶惑不安了
  • 五 政事堂发生了尖锐对立
  • 六 奇特的故事震动了秦国民众
  • 第七章 瓦釜雷鸣
  • 一 左庶长开府震动朝野
  • 二 疲民与贵族竟有了愤怒的共鸣
  • 三 老秦世族顶风仇杀
  • 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斩决
  • 五 哑巴武士做了贴身护卫
  • 六 两样老古董:井田和奴隶
  • 七 白氏老族长搬动了大靠山
  • 八 渭水刑场对大臣贵族开杀了
  • 第八章 政侠发难
  • 一 黑色鸽子飞进了神农大山
  • 二 老墨子愤怒了
  • 三 黑篷车主与神秘的工匠
  • 四 荆南突然失踪 刺客突然出现
  • 五 墨家剑士受到了意外袭击
  • 六 陈仓河谷的苦行庄园
  • 第九章 霹雳手段
  • 一 栎阳城阴云四起
  • 二 神农大山的墨家城堡
  • 三 墨家论政台一波三折
  • 四 阴谋与孤独的老人
  • 五 阴谋阳治 霹雳手段
  • 第十章 蒹葭苍苍
  • 一 鼎沸中游离的浮冰
  • 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三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四 风兮雅兮 我心何堪
  • 五 洒满阳光的新都工地
  • 六 大峡谷里的神秘新军
  •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 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
  • 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长
  • 三 齐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
  • 四 稷下学宫的人性大论战
  • 五 围魏救赵 孙膑打了千古一仗
  • 六 孟子论剑示射 长歌一抒飘蓬之志
  • 七 申不害变法夭折 马陵道庞涓被杀
  •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 一 卫鞅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
  • 二 魏国庙堂的名将与老将
  • 三 卫鞅出奇兵 老龙贾酣战身死
  • 四 秦步决魏骑 公子卬全军覆没
  • 五 战国格局大变 咸阳祝捷封商君
  •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 一 宏图忧患两叹嗟
  • 二 孤帆飘蓬水成冰
  • 三 黑林沟夺情明法
  • 四 崤山峡谷的神秘刺客
  • 五 秋风山庄两情长
  • 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动
  • 七 神医扁鹊对秦孝公的奇特诊断
  •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 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
  • 二 灰色影子与蒙面石刻
  • 三 蒙面来客与神秘预言
  • 四 嬴虔甘龙的诡秘暴亡
  • 五 太子嬴驷乍现锋芒
  • 六 商君府来了名士说客
  • 七 秦孝公梦断关河
  •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 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宫闱
  • 二 流火落叶公器心
  • 三 消弭风暴的哲人溘然长逝
  • 四 濒临危难 理乱除奸
  • 五 渭城白露秋萧萧
  • 六 本色极身唯忧国
  • 七 冬雷暴雪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果然开卷有益,虽说是小说,看完本书,再听熊老师的《资治通鉴》不那么迷糊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秦帝国·裂变前后

      孙皓晖先生的匠心巨制:系列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其气势恢宏,前后六部:首部《黑色裂变》,讲的是商鞅变法,秦国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第二部《国命纵横》讲的是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而后来的《金戈铁马》讲的是 “从强起来到打起来”,而《阳谋春秋》是 “从打起来到乱起来”,《铁血文明》进入秦始皇时代,“从乱起来到合起来”;最后的《帝国烽烟》是二世绝唱,“从合起来到散起来”。 我以为阅读小说的核心在于体验,而阅读历史小说能给我们的体验,不仅仅是皮肤高潮,更如同思想实验:回看历史的时候,判断挺容易下的,褒贬也挺容易评说,因此读历史小说时知人论世地代入尤为可贵 —— 因为代入的那一刻起,你会有选择的纠结,也会有情绪的起落,但就是不会有上帝视角的自以为是。 我所选取的《黑色裂变》,是《大秦帝国》的第一部,也是这原生文明的原生阶段。故事主体就是耳熟能详的商鞅变法,三卷十五章:上卷五章,由七国格局开始叙说、秦国知耻而后勇、引出卫鞅(即商鞅)入秦;中卷五章,以秦国为落笔基地、详实地描述了商鞅变法的开展,有斐然的成就、也有骇人的困难,更为后续矛盾埋下不可调和的伏笔;下卷五章,又回六国大局,阴谋与阳谋并举,权臣共国君同衰:变法或可延续,而盛极一时的商鞅,却随着新君即位,生命戛然而止…… 作者铺展 “商鞅变法” 故事的时候,就好像 “开轴赏画”:我用三个思想实验,带你略略贯穿这一幅大画的主轴。让你感受那种黑云压城、山雨欲来的紧迫,设想那种纵横捭阖、吞吐江山的快慰,简言之,就是那个历史情形下,你会怎么办? 第一个思想实验讲的是 “六国分秦盟约”。这个思想实验,发生在故事开篇。讲的是,当时七国争雄、秦国贫弱,贫弱到什么程度呢?东边六国,对他不耻到搞了一次大会盟,商量怎么把秦国地盘瓜分,小说家称它为 “分秦盟约”。这个行为是非常有侮辱性的 —— 如果商量怎么攻打、怎么吞并或还可忍,直接商量如何分赃,大有一种 “毁灭你与你何干” 的意思。比侮辱更要命的是,它还可行,你道策划这场会盟的是谁?魏国上将军庞涓,鬼谷子的高徒,且看他的详实计划:六国大军从秦国东边正面施压,策动秦国西边的少数民族叛乱,然后又在秦国国中散布流言 —— 而积贫积弱的秦国当时面临的场景是什么呢?拼尽全力还足以一战,但结果一定是:向东、打打不过,向西、逃逃不脱,回中间、降都降不了。告诉我,在这种绝对的困境中,你能想到如何去苟延残喘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叫做启令箭、清国库、调兵符,三件物穿起十万火急,渲染了这个氛围,虽然六国会盟是小说家言,但我认为这是神来之笔:国君秦孝公坐镇中间,对六国商贩扣押而不伤害,既控了流言、又不留话柄;国君兄长嬴虔,在副将都配不齐的条件下独率精兵奇袭西部镇压了叛乱;攘内安外同步筹划,向东处,利用六国嫌隙,贿赂离间,盟约趋于搁置瓦解。此时说来轻描淡写,回到书中却是国君自断手指,写下 “国耻” 二字奋发图强;太后解下头上金钗、倾尽后宫家产为外交筹资;就连堂堂公主也不得不假扮使者出巡,国力、财力、人力,力不从心。经过这种激烈的斗争,秦国总算是苟延残喘,但他知道要站起来远远不够,于是就发布求贤令引进外国人才 —— 这一引不要紧,卫鞅入秦,与国君三次面见,一拍即合。所谓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变法开始,历史课本上波澜不惊的短短几句,放在当时却是巨浪滔天的浩浩十年。秦国自上而下,国力飞升,当然各势力矛盾也不可避免地越积越深。第二个思想实验就是发生在商鞅变法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情况是这样的,矛盾越积越深,阴谋密布。国君出行期间,小太子被人设计挑唆杀人,激起了民愤,为对抗官府滥杀,大家纷纷来 “交农请命”,表示放弃田园、反出秦国。在这个思想实验里,有三条警戒线,第一:太子是国君的独生子,意味着你要是办坏了太子,就等于终结了国君;第二,农耕是国家的命脉,意味着你要激怒了农民,就等于断送了国命;第三,商鞅是新法的守护神,你要退上一步,新法失败,就等于埋葬了国运。这种情形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旁边去还不是,那么眼下国君在外、独自镇守国都的商鞅,该如何迎接这种迫在眉睫的两难呢?让我们看看作为一个大权臣,他是怎么做的。首先,他出场时使用了全部的象征威严地位的道具,国君不在,他必须撑起场面,比如古老的剑、华贵的车、浩瀚的仪仗。其次,他启动了所谓 “未成年人保护法”,免除了太子的皮肉之苦,给了其他责罚 —— 说好了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明显不足以平民愤。于是还要依法行刑,古人讲 “刑不上大夫”,他上了,而且是把威高权重的太子老师,一个割了鼻子,一个刺字发配;古人云 “礼不下庶人”,他也下了,依法赏赐,把为民请命甚至是挑头闹事的赐爵一等。可以想象。这种铁腕搞法,自然是维护了新法,但是也是积仇积怨无数。比如被割去鼻子的那位,就是战功赫赫、支持变法的国君兄长嬴虔,为了平息民愤甚至取悦大众,落得终身残废,那种英雄的恨,要比小人的算计深刻上十倍。引人感慨,功成名就的神话,需要多少代价?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松柏呼风唤雨,还在于脚下青山的支撑与护佑。变法大破大立,也唯其如此,才能保锝秦国如日方升。一朝天子一朝臣,当 “青山永固” 的美好愿望幻灭,松柏又该何以自处呢?那么我们进入第三个思维实验,就发生在孝公驾崩之后,新君即位之时。当年老皇帝给商鞅留下了多大的权力,这个时候就有多大的口实: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想杀灭商鞅、剪除新法的力量不止一股。最为明显的就是朝堂之上的 “六国请杀商鞅”,如若不然,“六国结盟,后果自负”。权贵附议,“杀商鞅以谢天下”。—— 在这儿,历史仿佛轮回了,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当年 “分秦盟约就此达成” 的声音。不过当年,是打打不过、逃逃不脱、降降不了,ABC 都不能选的时候,他偏偏都选了,在混乱中开辟了老秦崛起的入口,不愧是秦孝公…… 而当下的商鞅,面对着昔年青山独立面对过的困境,确是打打得过、因为老国君给他留下了一支精锐铁骑;逃逃得了、墨家可以庇护、白家商业可以经营、就算一个山野乡村也不见得有人能找到;投降也降得了,只要放弃新法,那么他这个人是死是活,其实命在自己手里。放给你,你怎么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BC 都能选的时候,他偏偏哪个都没选 —— 最后的结局,小说里面写到是车裂,对商鞅罪列十条、处以极刑,而历史课本留给我们的,也即是:“商鞅身死,但商鞅变法却是成功的”。矛盾吗?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这三个思想实验,一个变法前、一个变法中、一个变法后。第一个讲的是输赢,六国会盟,分清盟约就此达成,凸显的是秦孝公作为 “士” 的 “难为,能为”;第二个思想实验,讲的是利弊,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种魄力,共同凸显了青山和松柏的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个思想实验,说的是成败,在 “杀商鞅以谢天下” 之声中,我们不禁感叹:“圣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看,当我们回看历史的时候,比输赢、讲利弊、论成败,但就是不谈对错。喜欢吗?赞成吗?还记得我开篇推崇的那种代入式的阅读方法吗?是时候抽离出来了:喜不喜欢,是情绪,赞不赞成,是立场 —— 当剥离开情绪与立场时,历史的沧桑感和小说的灵动感会同时涌起: 要我说呀,“六国盟约” 起、“六国盟约” 终,说多了 “草蛇灰线” 这事的伏笔,谈累了 “云月相生” 这人的互衬,从 “难为能为”,到 “有所为、有所不为”,再到 “明知不可为而为”,明君权臣,旧事新法,又想起了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这里面有大回环、大美满。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变法图强,也有利益受损者反对,

        这部历史小说是全方位呈现战国大变法浪潮的一部作品。重要意义,是说这部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对当代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风雨雷电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再造再生时代。在那五百多年里,中国民族群创造了生命力无限涌动的新型私有制经济,冲垮了已经僵化的公有井田制的框架,使联邦国体的王权制趋于崩溃,以诸侯分治的历史形式开始各自寻觅适合中国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历史道路。在各自寻觅的道路上,中国民族群以诸侯纷争的方式,爆发出剧烈的战争冲突与深刻的社会摩擦,各种变革救世治国思想爆炸式涌现,这就是令后人神往的 “百家争鸣” 奇观。在深刻而普遍的理论探索基础上,中国迎来了第一次自觉变革的历史浪潮 —— 战国大变法时代。其时也,变则强,不变则弱;变则富,不变则穷;变则存,不变则亡。在救亡图存的巨大压力下,七大战国竞相变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 “大争”。从本质上说,七大战国虽然有不同的变法内涵,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奉法治国;无论各个战国的法令如何差异,它们都是法治之邦,而不是人治之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