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占有还是存在

    占有还是存在?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物欲横流?因为人人都想占有。就好比花园里的繁花似锦,如果都被占有了,也就不存在了。相反,如果让其存在着,其实人人都拥有着。这是不是类似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说的 —— 论语仁爱亲亲论?越来越觉得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笔记摘录:对孩子和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外界干预是造成精神异常尤其是破坏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动指的是获得社会承认的、有目的行为,这种行为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变化。不同的职业要求他们拥有不同的个性,但无论差别有多大,他们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 满足市场需求。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建立新社会不仅是改革家和决策者的任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去做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容易,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从 “活在当下” 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到 “断舍离”“极简主义” 生活方式的悄然兴起,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人对真正自我价值的追求和渴望。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微弱但又顽强的希望之光的存在,健全社会的理想才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深刻又擅长表达

        工业时代所无法兑现的 w 抵达承诺,到了信息时代恐怕仍旧难以兑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占有还是存在》

          首先,作者通过诗歌的表达,以及不同的日常生活体验,从直观上体会到了 “重占有” 和 “重存在” 两种不同生存方式的区别。其次,从占有和存在的本质入手,指出占有的本质是对物品的拥有,也就是一种物化的关系,死的关系,没有生命力;而存在的本质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积极主动的生存,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激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力。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活在过去,恐惧未来,而重存在的生存方式活在当下,肯定生命。最后,强调一个社会要实现从占有到存在的转变,不仅需要改变经济政治基础,更要社会成员实现性格的转变。而个人要从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存在的生存方式,就要先培养自己的独立、自由和批判精神。唯有这样,才能超越自我牢笼的束缚,重建与现实的联系,并在追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占有还是重存在的时代呢?答案大概是不言自明的。看看如今消费主义的大行其道,看看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膜拜,你自然就会明白。弗洛姆在本书最后一部分所描绘的新社会,在接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还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对此,我们应该感到失望吗?但正如弗洛姆说的,建立新社会不仅是改革家和决策者的任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去做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容易,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从 “活在当下” 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到 “断舍离”“极简主义” 生活方式的悄然兴起,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人对真正自我价值的追求和渴望。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微弱但又顽强的希望之光的存在,健全社会的理想才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

            中间部分有个别凑数嫌疑,80% 内容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什么要要放弃占有型生存模式?在占有型生存模式中,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是竞争、对抗和恐惧,在无止境的对比之下,我们会成为零和博弈的囚徒;占有型生存模式的评价体系是外在的,资产、健康等要素从自我实现的工具变成了最终的目标,最终把人推离自我,推向异化;占有型模式建立在所占有的东西之上,而东西会越用越少;但存在型模式则会随着实践不断成长壮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