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这个 ROI 时代下的解药,但是翻译的准确性不够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特别读得进去的营销书籍,书名很取巧,叫《百胜营销法》,用了双关,其实是讲百胜集团(肯德基母公司)的营销推广方法。总结来说就是购买便利性和认知显著性。书中主要讲了一个 RED 系统,即 relevance 相关性,ease 便利性,distinctiveness 独特性。相关性指的是与文化相关,大概就是华与华方法里的文化母体,主要是一个群体生活的生活习俗和具体场景。不过补充一句,很多人一说文化就是 “文化内涵”,其实文化的基本面是用的人多认同的人多,用的人特别多持续时间久那就是文明,所以市面上大部分的 “文化” 都是自嗨,添乱的。便利性,这个很好理解,而且按作者说,这个因素比其他两项都重要,不要给顾客购买设置 “障碍”,添加麻烦。同理,顾客越容易买到就会发生购买行为。传统营销书都是在讲要首先改变顾客的态度(比如让他喜欢),然后才能改变行为,基本那些啥都不懂的 “设计大师” 也都是这种认知。但作者观点很鲜明,行为改变态度,通过便利性让顾客发生购买,在购买和使用中可以改变态度。最后讲 distinctiveness,书中翻译成独特性,但是独特性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差异化,但作者又明确说了不是差异化。纵观全书后,这部分更多是讲品牌资产,翻译成显著性会更准确一点。看书还是关照自己,反正书里关于品牌资产的部分我又获得了几个案例,算是大收获。这部分重点要提的是作者同样在批判 “精准投放” 而且他还拿实际数据测算了,精准投放其实是经营者的懒政,天道好轮回,当年我入行时大家批促销活动,促销没法建立品牌;现在批精准流量,精准流量没法建立品牌。反正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品牌不能只是买的人知道,它是社会的共识,共识越大品牌越强。而且品牌也没那么包治百病,它的基础作用就是购买的优先权和购买风险的保证,背后的机制就是转化率,其实大部分的营销问题都不是品牌问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该书在整套体系里处于,在明确了品牌战略之后,运用于让传播战略支撑品牌战略的层次,是市场营销的执行层面。方法论很清楚:即通过相关性、便利性、独特性三个维度,解决两个基本的战略落地问题(而不在执行层跑偏):1. 用户是如何决策的?2. 用户情感如何提升?相关性:- 文化相关性:①基于品牌战略,产品想要与哪类文化相关,或成为其一部分;②符合目前阶段的科技性和先进性 - 功能相关性:①产品符合的使用场合、场景 - 社会相关性:①创造流行和讨论的具体方法;②社交媒体的整套办法便利性:- 极致的减少步骤,让用户便利了解、获取产品的整体通路独特性:- 放大品牌独有的品牌资产,先从原本就可能具备的品牌基因里找答案 - 如果没有足够具备潜力的品牌基因,再从品牌战略出发,找新的独特性 - 文化注入是让品牌具备独特性的重要一环,这一环往往涉及以创新的方式,让用户感到品牌在这种文化中令人激动或与众不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