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无敵的万历+无耐的东北
來到了明朝末年,官府腐败,政府无能,文官贪财,武将怕死。天朝上国的君主也是一天不得安宁,可却偏偏出了万历这个不管事的 “昏君”,因继承人问题,他跟内阁、官僚集团们玩起了磨洋工,万历在此问题上的执着和固执导致了那位特别短命的明光宗(除了跟明廷的三大案有直接关联,基本上痛苦忍让度过不幸的一生)和下一任文盲皇帝的出现。经过不懈努力后,将正统的朱常洛推向前台的东林党人开始掌握政府的实权,东林党成功地压制了其它地方党派,但短命的皇帝死后,继承人却是个天才木匠而完全不靠谱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他难以置信地信任他的乳母客氏,而在自宫来到宫里寻找出路的无赖魏忠贤一下子找到了靠山,他凭着特殊技能和拍马功夫搭上了客氏,成了客氏的 “对食”(名义上的情人)成从底层太监功上位成了在朝中呼风唤雨的魏九千岁,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皇帝依旧在皇宫里摆弄他的木匠活。明朝的崩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休止、残酷的党争,也致使后来的继承者清帝国加强中央集权。 已经千疮百孔的墙就要倒塌,反而越来越多人去推它,辽东的女真族在李成梁的纵容和袒护下悄然崛起,“七大恨” 让努尔哈赤举起了反对明朝的大旗,在萨尔浒一战,努尔哈赤率领族人四万兵力彻底打败了兵分四路的明朝十三万关外精锐部队大军,无论是战略和战术,明朝都犯了严重错误,从此辽东的边区不在安宁,那片土地上满族的骑兵任意驰骋和抢夺,明朝的守军只能躲在城里被动挨打。但努尔哈赤是有宏图大业的强者,他的精锐骑兵不断地蚕食着边区的土地和城池,而且面对更现代化、但却战斗力偏弱明朝军队,他的骑兵战无不胜,辽东边区成了明朝最大的外患,防区一再后撤,皇上除了走马换将,已经不知道该做些啥。满族是后金,辽东的战事也总是被拉扯上南宋的历史,上纲上线成民族大义,东林党和文官们没有去过战斗的第一线,战局的一些小小的变化都被他们无限地放大,战和守成了政治问题和主要将领态度问题,这就造成了将领在战与不战都要被逼着送死的前提下,无奈的他们不得不选择了投降敌人。 书中主要篇章都在讲政治运动,两方的斗争,看来通过层层选拔、科举考试大业的文官们最擅长最乐于干的事情就是斗争、斗争,正如当初他们参加考试时就是踩着他人的肩膀上来的,士人集团(代表东林党人)。而另一方是平民出身的魏忠贤由于个人努力和机缘巧合,取得了昏君朱由校的信任,他所代表的阉党(他有权势,自然缺少不了投靠他门下的文人,证明这句话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哪一方也不见得是好人,只是阉党更令人厌恶些,权利和财富那么诱人,明朝帝国和明朝制度在他们共同的合力下加速了倒塌的速度。环境让人改变不了命运,名将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守住了宁远,打退了努尔哈赤甚至取了他的性命,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落后而有生气的马上民族取代内部腐败堕落的先进文化民族已经成了迟早的事情,暂时的胜利只不过延长了些时日罢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大明亡于内耗#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56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6》(133)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明朝兴衰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明朝那些事儿 6》,在第六部中,对万历后三十年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由 “争国本” 引起的晚明三大案,进行了细致深刻的描写。第六部,主要讲述了晚明由 “三大案” 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成为一代枭雄,却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2、精彩内容:①绝顶官僚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儿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可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他有申时行。若评选明代三百年历史中最杰出的政治家,排行榜第一名的非张居正莫属。在他当政的十年里,政治得以整顿,经济得到恢复,明代头号政治家的称谓实至名归。从根本上讲,明代政治家和官僚是同一品种,大家都是在朝廷里混的,先装孙子,再当爷爷,半斤对八两,但问题在于,明代政治家是理想主义者,混出来后就要干事,要实现当年的抱负。而明代官僚是实用主义者,先保证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混。所以说,明代政治家都是官僚,官僚却未必都是政治家。两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评定指标各不相同,政治家要能干,官僚要能混。②取胜之道就工作能力而言,申时行是十分卓越的,虽说比张居正还差那么一截,但在他的时代,却是最为杰出的牛人。因为要当牛人,其实不难,只要比你牛的人死光了,你就是最牛的牛人。所谓朝廷,就是江湖,即使身居高位,扫平天下,也绝不会缺少对手,因为在这个地方,什么都会缺,就是不缺敌人。张四维死了,但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在申时行的面前。而这个敌人,是万历一手造就的。张居正死后,万历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没人敢管他,也没人能管他,所有权力终于回到他的手中。他准备按自己的意愿去管理这个帝国。申时行并不知道,对于张居正,万历的感觉不是恨,而是痛恨。这位曾经的张老师,不但是一个可恶的夺权者,还是笼罩在他心头上的恐怖阴影。支持张居正的,他就反对;反对张居正的,他就支持,无论何人、何时、何种动机。这才是万历的真正心声。③好戏开场好戏就此开场,一天后,吏部员外郎沈璟上疏,支持姜应麟,万历二话不说,撤了他的职。几天后,吏部给事中杨廷相上疏,支持姜应麟、沈璟,万历对其撤职处理。又几天后,刑部主事孙如法上疏,支持姜应麟、沈璟、杨廷相,万历同志不厌其烦,下令将其撤职发配。在这场斗争中,明朝大臣们表现出了无畏的战斗精神,不怕降级,不怕撤职,不怕发配,个顶个地扛着炸药包往上冲,前仆后继,人越闹越多,事越闹越大,中央的官不够用了,地方官也上疏凑热闹,搞得一塌糊涂,乌烟瘴气。然而,事情终究还是办成了,虽然无数人反对,无数人骂仗,郑贵妃还是变成了郑皇贵妃。争得天翻地覆,该办的事还是办了,万历十四年三月,郑贵妃正式册封。这件事情的成功解决给万历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自己想办的事情,是能够办成的。其实在古代,君无戏言这句话基本是胡扯,皇帝也是人,时不时编个瞎话,吹吹牛,也很正常,真正说了就要办的,只有圣旨。白纸黑字写在上面,糊弄不过去。所以万历才派太监给王家屏传话,而他的用意很简单:这件事情我心里有谱,但现在还不能办,先跟你通个气,以后遇事别跟我对着干,咱们慢慢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