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0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讲来讲去就是这些内容

    大部分的内容之前的年度报道都讲过,换汤不换药。也可能是我肤浅,不能更深刻更深入去理解。但每节的小标题很气人,这个不就是跟抖音一样的的标题党,夺人眼球嘛。花了半个多小时翻一翻。本想挑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章节读一下。讲的很泛范,感觉自己看了,又感觉自己好像没看,跟刘润,香帅一样。有些东西拿出来,换个味道,每年拿出来讲一讲。出一本书。总觉得有人会买单的。也是,韭菜年年有,收了一波又一波。就跟大学园区的外面美食街一样,每年都有新生来。所以每年不愁没人买。

      8
      6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找事

      凌冬尽头暖阳自现,在大时代微观里找事,去慢变量中寻小趋势。2019 年罗老师的 “做事的人” 触动了我,2023 年何老师的 “找事” 点醒了我,当兴趣、天赋、社会需求交相辉映,“好工作” 方显本色,“破局点” 呼之欲出。好生意在退散,新物种在浮现,感知补链者红利、腾挪红利、生活家红利、时空穿越红利、终身学习红利…… 何必内卷?何必躺平?何必扑腾?找工作不如找事,做事的人,行就行,不行再想想办法ต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焦虑吗?把找工作换成找事情做

        焦虑是一种信号,它告诉你有些事情不对劲儿了,提醒你要做出改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年老师的啰嗦

          作者是我尊敬的老师,学识渊博,也算是著作等身,可读这样的书徒增焦虑。作者发愿每年写的《中国经济报告》非常好的企划,也是很值得做的,但问题是应该多记录而少发表自我结论式的评述,因为评论太多就变成 “人生导师”。 作者 71 的,书中自序 25 年前周围的专家和长辈的建议也不靠谱,自己也不会听从,70 后富二代还比较少,所以自然选择是什么赚钱学什么,什么能发财就干什么,出国,下海,北漂,谁都不会想什么安稳,因为安稳赚不到房子和车子。现在作者也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说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大实话,也算是真知灼见,可佛祖和上帝都只能聆听,我们凡人有什么资格说教呢?作者小时候喜欢读书,但不是因为读书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是刚好城市化土地变资产的时期,婚育年龄的都不自觉的搭上房产的车,参与了财富分配。正如 1998 年,一群华盛顿大学的商科学生问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他们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两个人的回答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 个人的努力,比不上时代提供的机遇。时代在变化,每一代人的使命也不同,70 后经过 3 年疫情,目睹上一辈 40-50 后含辛茹苦的把子女送出国,老来只有去养老院的前景,内心也开始接受下一代的躺平。 全书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作者受到西方经济学的熏陶和启示,将未来视为悲观的 (2008 年被视为分水岭),全球化的逆转,G7 眼见面临衰退,国内金融业和房地产都是满目疮痍,昔日的莺歌燕舞,灯红酒绿一去不返,当然是悲观的,这是西方的视角,灯塔国从巅峰开始衰老有目共睹。然而,若从 “一带一路”,新智能制造,冷静从外部视角审视中国近十年的发展,千万人成功脱贫,正是朝气蓬勃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今年很多时隔四年才归国的朋友纷纷感慨,国内的环境整洁、安全、秩序井然,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少些焦虑,安居乐业,不必急于追求阶层跃迁,应当安心建设大同社会。

            5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事指南

            2021 年宿迁学院英语专业毕业,那年考研没上岸,编制没有报名,英语专八还没通过。签了合同,交了《就业协议书》想去宿迁泗洪的一所私立高中上班,后来父母建议回苏州,自己也动摇了,于是回来去苏州吴江的一所高中代课英语老师。和女友一年的感情,一个月的异地后,画上句号。那段时间不是很顺利 -- 英语专业没过专八,总觉得心里难受,同学纷纷上岸,我还在水里扑腾。代课教书第一年成绩并不理想。没有缴纳社保,想保留应届生身份。后来去报名社招,发现应届生要提交《就业协议书》。我拿不出来,打电话给学校补办,补办不了。最后,以社会人员参加考试,均无果。英语专八考试因为不可抗力,不断延期。2022 年 8 月咬了诈骗的 “饵”,被骗 8000 元,难受。经历了感情纠葛,舆论风波,烦人。也感谢同学的支持。第二年代课高一英语,成绩好了不少,月考能够在 12 个班级中排第四,期末考也能进前 3,成 2022 年 11 月份,终于克服各种不可抗力参加专八考试,通过。感谢同事和领导的理解和帮助。开始坚持写作,整理自己,开始出门社交加入吴桐荟,打开自己。开始做自媒体,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练习过程。第二次参加教师社会招聘依然没有通过,悲伤,要啥啥没有,缺啥啥都缺,横批:加油。横批:悲伤。横批:唉。横批:路在何方。2023 年 7 月,代课没有续上,是找工作还是专心备考?是探索自媒体和翻译兼职,还是找代课岗位上班?我相信看完这本书,我会有答案。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我近期见过得到,评分最两极分化的书。

              这一次,我就打 5 星吧,因为这里面得到同学们 1 星实在太多了,但我觉得何帆老师这本书虽然没有到 5 星推荐程度,但 3 星还是有的。于是原谅我私自大局观一下。可能是因为同学们学过很多何帆老师的课程了,而我没有学过,所以有的观点看着还是挺耳目一新的。加上前段时间大火的《聪明人的个人成长》里面讲到的职业一节,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使命。于是我对这本书,又多了一些好奇。这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工作是什么?说起来似乎尽人皆知,工作不就是赚钱糊口吗?如果是这样,有人炒股赚了钱,他算有工作吗?有人皮带上挂着一串房门钥匙,靠收房租赚钱,他算有工作吗?有的街头乞丐都能想办法赚到不少钱,甚至能汇钱回老家盖房,他算有工作吗?最后作者把工作这个概念似乎消除了,我们工作、事业、天职等等,这些不过都是 “找事” 两个字某种程度上的代名词。(这是我本书最大的启发点) 这本书完美诠释了那句话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之前,坏的是我们现在的不知去向。每个人都说你好,却你不说你哪里好,每个人都说你行,却不说你哪里行。这本书也是,于是看完书的人们似乎找到了方向,随后好像更迷茫了。这或许就是人们想吐槽的原因吧,特别是书的最后,好像是草草来了个大总结。峰终体验还需要继续加强。但我又突然想起来之前有一位 900 多学分的得到同学做过一个得到课程的数据表,里面何帆老师的课程完课率还是挺高的,其他没什么了,祝好,祝大家在九月都可以 yesok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的新使命是找事做而不是找工作

                最好的找工作的方式是去了解不同的事,进入做事的圈子,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 何帆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本书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我们用一个三要素模型,也就是兴趣、天赋、社会需求三个要素,试着去找到每个人的人生坐标。找到一件自己愿意干又能干好的事,而且这件事情还会给你带来金钱和其他的社会成就感,这就是命中注定的事业,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如果只能满足两个条件,也能找到次优的选择。遵循三要素模型,你需要对兴趣、天赋和社会需求有更好的了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天赋是可以发现的,社会需求是需要洞察的。找到了方向,更具体的挑战是如何走出第一步,也就是先要拿到入场券。本书分析了现有的招聘制度,指出现有招聘制度存在的缺陷。按照现有的招聘制度去找工作,效率极低,而且会给求职者带来挫败感。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实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隐形就业市场。在这个隐形市场上,社会关系尤其是 “弱联系” 非常重要。这会给你一个启发:最好的找工作的方式是去了解不同的事,进入做事的圈子,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从招聘制度存在的缺陷,我们又能够看到教育制度的误区。从终局往前推演,如果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最终能够找到想做,又能够获得社会成就感的事,那么就应该专注于相关的核心技能。这些核心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但是,这些核心能力大多不可能通过课堂教育、刷题的方式学会,这就使得现有的教育投资越来越多,但收益越来越低,投资收益不成比例。换一个思路,你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核心能力培养,从小就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找到他愿意干又能带来社会成就感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读一遍,有些地方不太懂,有些地方确实是深有启发。作为 90 后,确实要自己给自己找事做,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做一个斜杠青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气呵成看完的一本书。

                      可能是因为自己最近一直再为工作的事烦恼,到底要不要辞职,下一份工作到底要做什么,这似乎是今年困扰自己时间最长的一件要事了。看完全书,理性的方案还是等找到下一份工作再辞职,虽然这份工作已经让我没有任何进步的空间了,但是基于生活的考虑,还是不能冲动。下一份工作应从兴趣 - 天赋 - 社会需要出发,去寻找。结合书中观点,几种红利,制造业的特精专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都离不开一种红利,终身学习红利 —— 似乎我已经在这条红利等路上属于先行者了,这都是得益于「得到」平台。希望自己可以慢慢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职业路。在新一波的技术颠覆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非常空洞

                        习惯了得到的底层逻辑构架模式,讲了半天,就是把听书的内容串起来。讲很多,展示文笔,展示见闻,但书的题目是什么?!又是框架,理念,讲一大堆像没讲一样的话,概念的穿连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摘抄 1,适应能力强的鸟类演化出新物种的速度也会更快。新的行为会形成新的特色,新的特色又会形成新的物种。这么说来,未来的鸟类可能有很多是麻雀的后代。如果想要在新的经济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向麻雀学习。这就是 “麻雀策略”,“麻雀策略” 的实质是:如果生存环境变了,那就根据变化之后的资源条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2,其中暗含着一个历史规律,就是意大利学者乔万尼・阿里吉在《漫长的 20 世纪》这本书里面讲到的规律: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会出现交替的扩张循环。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资本一开始会涌入实体经济,开工办厂会有高额的利润。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赚钱越来越难,资本就要找新出路,会从实体经济涌向金融领域。金融资本的赚钱速度更快更猛,但是金融终究不能脱离实业。金融太强,实业太弱,就有泡沫。泡沫破灭,就是金融危机。危机之后,剩下的资本更加小心,重新寻找下一个投资实业的机会。美国的兴起,一开始就是依靠实业。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美国制造业的巨大潜力,就是被雪片一样飞来的战时订单激发出来的。汽车、火车、轮船等的生产供应,是一轮快速的实业资本扩张。二战之后,欧洲、日本快速发展,美国制造业利润下降,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资本转向金融和信息技术领域,经济一开始又出现了繁荣迹象,但金融资本的疯狂扩张,最后也造成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也是实业兴盛,很多人都自己开工厂。自己做生意是光荣的,也是赚钱的。但是,当竞争加剧之后,每个赛道都人满为患,大家都在抱怨赚不到钱。那钱跑到哪里了?就是跑到了金融资本扩张的三大新兴产业: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如今,这三大产业都在慢慢调整、调控。资本也会慢慢从金融业回到实业。新一轮的实业资本扩张已经开始了。感想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交替的,虽然实业资本进入新的扩张期,但现在的大环境对这种扩张并不是特别友好。这几年都挺不容易,最近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有人说明年可能会是这几年外部环境最好的一年,老美自己要忙大选,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已经让老美很难受了。目前刷消息,有个可能要被收割的大国,是三哥。中美欧三足鼎立,谁都没倒下,三哥先撑不住了,可能够老美金融资本嚯嚯一阵了,虽然不能吃饱,但也能垫一下。不知道真假。对于生活中的我们,还是要提高适应力,保持身体健康,熬的住也是本事。变化中结构性机会会有的,或者懒散点,就图个乐,自己开心就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好像什么都讲了 又好像·.·

                            翻一下就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找到喜欢的事,并坚持下去

                              1⃣️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大时代中找到小趋势,那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握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小确幸一束鲜花,一顿美食。2⃣️ 这是一本写给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书,让更多人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做事的意义:1. 给人带来掌控感,能够让人不断提升自我,达到 "心流" 的状态;2. 能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让人不感到寂寞;3. 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在大我中实现小我。4⃣️ 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根据:兴趣、天赋、社会需求三个要素,试着去找到每个人的人生坐标。找到一件自己愿意干又能干好的事,而且这件事情还会给你带来金钱和其他的社会成就感,这就是命中注定的事业,是最优的选择。5⃣️ 真希望自己初入职场就读过这样一本书,里面有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建议非常的实用。书中还有专门也称讲解了,如何与不同的群体打交道非常有借鉴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不推荐

                                不少内容在我看来有些诡辩,也没有什么新的洞见。(个人意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实操性不强,大道理一堆

                                  本以为是一本真正解惑的书,引言看起来蛮戳中当下年轻人心理的,后续给到的解决方案,跟抖音没什么区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更正工作方式的书

                                    由于我们长期处于现有的工作制度下,以至于忘了现有的工作制度也不过是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产物。我们似乎不应该拘泥于目前的工作形式,或许应该回到工作本来的样子 —— 做事!而做事的逻辑应该是:不是你要我做,而是这事我要做。只是恰好咱们可以配合,所以我们到了一家公司,在不同的岗位做事。所以,即使不被聘用,我们做的事也可以持续才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换个视角看待工作

                                      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对个人价值的要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帆帆老师的这本书,确实不错,读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经济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变,旧物种会消亡,但新的物种会出现。新的物种很可能不再是像恐龙和鲸那样的超级物种,而是在细分市场上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在自己的赛道上拿到第一名的企业和个人。希望本书能让你有所感悟,并让你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放弃旧有的偏见,思考长远的人生规划,提升自己的底层核心能力,并最终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把自己变成生生不息的新物种。

                                            4
                                            3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