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真正的牢笼不是地理宿命,而是被灌输的历史失忆症
这本书是 2024 年 5 月出版的修订版。主要内容是讲 16 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书中一个核心观点是我们现在熟悉的 “中国” 和 “东亚” 概念其实很晚才形成,“中国” 在清代才定型,“东亚” 这个概念更是最近 130 年才被广泛认知。书的结构分十章,从 “何为东亚” 开始讲起,然后讲 1592 年的万历朝鲜战争,满族崛起,新天下秩序,耶稣会在东亚的活动,早期全球化中的东亚角色,东亚现代思想的兴起,殖民现代性的入侵,民族国家和亚洲主义的出现,最后讲到二战和冷战时期的东亚。书里有些观点挺有意思的。比如它质疑了清朝 “停滞” 和日本 “锁国” 这些传统说法。还提出 “亚洲” 其实是现代人集体发明的一种传统。书中一个重要观点是东亚现代性不同于欧洲现代性。关于 “东亚” 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书里说 “亚细亚” 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意思是 “东方”,是欧洲人视角的产物。东亚人接受并认同 “东亚” 标签是从 1885 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那个时代开始的。在 19 世纪欧洲视角中,东亚成了欧洲的反题 —— 专制、落后、愚昧、停滞,反衬出欧洲的自由、先进、文明和进步。作者在书中分析东亚现代性时,可能受到基本概念剖析、立场预设和具体分析三个层面的影响,导致结论不太理想。其试图将中、日、韩还原为三种相互交融的文明现象,但可能忽视了东亚内部的差异现代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弥补了我很多的信息差,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点,现在被填平了,给我带来了很多的颠覆与震撼,让我对中日韩这三国复杂的纠缠(民族的,政治的,领土的,主权的,乃至于情感上的等等等等的纠缠)有了比较新的认知,特别是对于中国建国以来,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大国到实现初步工业化的过程,我们没有殖民,没有外援,靠着全民低收入勒紧裤腰带,这种代价坚韧不拔地实现了每年 11% 以上的增速完成了初步工业化,这种伟大的成就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都鲜有先例,真的让我深深的感动和骄傲,毫不夸张的说,热泪盈眶,再次相信了我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我大美中国是如何伟大的一个国家。对于我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作者的语言比较口语化,很适合非专业类的读者,总之我会记住这本书,这本书也是得到站内大望局播客推荐的,好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