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掌握五六个核心概念,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本书用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瞬间就能激活我们的好奇心: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这个连孩子都可能问的问题,背后却藏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 成本效益原则。作者弗兰克一语道破:牛奶需冷藏,冰柜空间昂贵,方盒更省空间;可乐直接手持饮用,圆瓶的握持体验抵消了存储成本劣势。这本书名怪异的著作,实则是康奈尔大学经济学课堂的结晶。弗兰克教授每年要求数千名学生完成 “博物经济学作业”—— 用 500 字解释一个生活现象,只需基础经济学概念,禁用复杂术语。这些鲜活案例最终汇聚成书,经济学原是一把解读日常的万能钥匙。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六个核心概念贯穿全书案例:1. 机会成本:为做某事而放弃的其他价值(如加班赚加班费却牺牲家庭时间)。2. 成本效益原则:仅当额外收益>额外成本时才行动(书中经典的闹钟购买实验揭示人们常错误按比例而非绝对值决策)。3. 供求关系:酒吧免费花生米(促进酒类消费)却对水收费(因水会降低酒精需求)的定价策略即源于此。4. 公用品悲剧:医生过度开抗生素(个体利益导致群体抗药性风险)。5. 信息不对称:“接近全新” 的二手车为何贬值(买家对质量存疑引发的 “柠檬市场”)。6. 行为偏差:管理者为何高估批评效果(忽视 “回归平均值” 的统计规律)。这些概念在产品设计、职场、折扣战等领域反复验证。例如女装纽扣在左(历史习惯)而男装在右(便于右撇子),DVD 盒大于 CD 盒(兼容货架尺寸)等设计,本质是功能与成本的平衡术。本书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撕碎了学科的专业壁垒。当作者用 “军备竞赛” 解释女性高跟鞋现象(个体竞争导致群体内卷),或用 “信号理论” 剖析律师的奢侈消费(彰显能力以吸引客户),经济学就已转变成一种生活哲学 —— 在理性计算与人性规律间寻找生存智慧。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实战的经济学课堂

      👍🏻书名取巧,营销思维吸引眼球。👍🏻内容角度切入好,“降维解读” 日常的现象!避开复杂公式和模型,用超市货架、餐厅菜单、职场选择等身边场景做案例,比如 “牛奶盒是方形,可乐瓶是圆形”“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通过这些小问题拆解成本效益、供需关系、边际效应等核心概念。👍🏻“经济学” 思维的灌输,而非具体知识的传递。对我的感触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多一份观察,多一些思考,都能有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大量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社会现象,用行为经济学来分析,竟然与人们习惯性的理解不一致,仅推荐做兴趣阅读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一个个发生在身边常常忽略为什么这样的小事例出发,带给我们经济学的趣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挺好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