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长的力量——试错

    成长的力量 HOW RAISE AN ADULT 童年是个训练场,孩子们在此犯错误、学习经验教训、形成应对技能和抗挫力、复原力之类的能力。让孩子拥有那些基本经历,让他们苦恼、失败、倒霉,这不只是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好方法,而且是最好的方法。错误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培养健康优秀的成人是每个父母的目标

      我在两年前接触到这本书,当很多家长还在焦虑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等等的时候,作者把视角放开放大,毕竟,孩子很快就会长大成人。如果父母以培养健康优秀的成人的角度去教育培养孩子,就会集中精力在孩子的人格品格的培养上面,那么成长型思维,抗挫力,对待外界反馈的接受能力等等就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讲如何培养受欢迎的孩子的课程的底层基础理念。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父母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孩子们不会在第 18 个生日的午夜时分,魔术般地获得生活技能。童年应该是一个训练场,而不是父母的糖罐子。父母帮助孩子的方式不是寸步不离事事代劳,而是闪到一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以一读

          要让孩子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而不是父母为他打造的 “完美世界”,让他去经历作为人应该经历的一切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反思自己也有直升机父母的特质所性,孩子还小我相信自己能够做他的导游,而不是做他的直升机,让孩子去失败去哭泣,去伤心去嫉妒去愤怒,而时间和经历中会成就更好的自己。我需要做的只是在他经历这些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指导价值观的即可,我爱他,更希望他能成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把人生还给孩子

            挺庆幸能与作者的育儿思想在这碰撞,并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与众不同,就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培养他们。”,我也是书中提及的过度养育的家长之一。从学习到生活,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我的精力与观念,我一直坚定地、习以为常地相信,孩子的美好未来需要我无孔不入地介入。生怕孩子的直播人生出现一步走错就无法重来的迷失,说白了,就是输不起。其实,实际上却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观念老旧,干预了孩子许多自我成长机会。有些路,是孩子的必经之路,我们若当直升机父母替他们走过,那么孩子的未来人生总有一段时期要替这段空白付出昂贵的代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教育的问题,一直在现代家长最操心的问题。不断在媒体上,能看到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气得入院抢救,或者孩子因为学校和家庭的一直强行,最后在缺乏心灵支撑的情况下选择轻声。当然以上更多是极端情况,大多数孩子其实在中间状态,要不因为家庭和学校管得太严,选择放弃学习,因为从中实在发现乐趣,要不因为家庭把学习成绩看到太多重要,而缺失了方法教育和爱的关怀,出现精神问题。这都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想要的一个结局。我是一个 16 岁孩子的家长,昨天还和他讨论过一些学校教育的问题,他说了一句分析,我个人抓住了重点,他说学校教育就是没有去教孩子们到底在未来想要什么样子的人生,这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孩子对于未来的期许或者期待其实是不断改变的,孩子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他人生追求的整个环节去不断去寻找答案,同时这也是家长一辈子去寻找的问题,家长的目标不能是为了孩子活着,家长也要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过程。这本书提出 1983 年心理学家将家长分为了 4 类:专断型(要求高,回应迟缓)放纵型(没有要求,有求必应)忽视型(不要求,不回应)权威型(有要求,有回应)按照此书的介绍,其实基本所有的家长都能套进这 4 个类型中,也只有权威型是本书认为最有效的家长行为方式。权威型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理性的人来对待,重视孩子的情感又尊重规则,寻找温暖与严格、平衡与自有之中的 “甜蜜点”。本书介绍这些概念的时候,缺失是相对啰嗦,有些信息反复通过举例讲解,前后之前也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个人认为这本书的道理讲的非常透彻,如果要做好一个家长,看这本书足够。有此心得是源于和孩子渡过的 16 年多时间,其中有 2 个感悟:一是时时刻刻的自我反思,家长确实可以发脾气,但是你再看看孩子的反应和他的有样学样,那么是否要再发脾气就需要反思,反思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并且在否定之后再次寻找新的原则和方法,不断破立之后的结果是家长自己的成长。至少现在我对于职业、职责、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追求多少的概念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与时俱进,不再像 30 岁以前懵懵懂懂;二是放下心中的控制欲,作为我们人类来说,为了安全感,会自然不断追求对所有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及对确定性的可掌控性,自然对于孩子也会上手保证他成长的确定性,当时是基于家长自身的认知,但是每个人的认知都存在局限性,而且信息的不足、不确定、信息茧房等都会影响家长对于孩子发展掌控的不确定性,然后往往酿造出来的就是悲剧。试着逐步放手,但是在关键的事情上给与指引和自己的建议,然后让孩子去试错吧,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站在他身后,关键的时候给一个拥抱。教育是一个好长时间、好多痛苦、好多收获的过程,记住最核心,教育的核心是家长自身的成长,你的想象极限是孩子能够成为他世界角色的上限,提升自己才是教育的核心环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孩子是属于你的,还是属于社会的呢?不,都不是,孩子只属于自己。既然如此,千万不要成为直升机父母,也不要让孩子成为妈宝男,妈宝女。我们不要控制,只是在给孩子安全,健康的环境就可以。他(她)们要成为自己,就算不是父母认为的,社会认为的,可是他们真的就是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其次是手机。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这个东西出现的时间不长,本意是为了避免直升机式养育,结果因为直升机式养育趋势的存在,反倒加强了父母的掌控能力,有研究者称,手机是 “世界上最长的脐带”。2 举几个例子吧。一位家住贝弗利山庄的高中生和朋友去海边玩儿,他妈妈坚持要他在往返途中每小时给她发一次短信。她不担心孩子在太平洋里冲浪,却担心驾驶途中不安全。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家长致电学校,说女儿失踪了,因为他一整天都没收到女儿的消息。有位美国大学生参加了一个去新西兰的海外学习项目,有一天他妈妈致电项目主管,说自己焦急不堪,因为她儿子自登山回来以后,一直不接电话,而她是通过 GPS 定位得知儿子已经回到校园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直升机家长,有养娃焦虑的父母推荐

                    这本书是看《硅谷超级家长课》里推荐的,很值得一看,虽然没有里面的养娃焦虑,但是对那些被控制和安排了一生的孩子,觉得非常痛心。童年应该是孩子的训练场,父母不应该代替孩子做事,更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要让孩子独立,要经历失败,要有自我效能和心流,不应该只关心成绩,要多做家务,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做准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纠正过度养育

                      本书是纠正过度养育,培养合格成人的一部经典书籍。它是在美国教育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过度养育父母的大背景下撰写的,非常适用于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大环境。书中案例详实,语言质朴通俗,是该类型书籍中的经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放下焦虑

                        让孩子们成为可以面对世界的他们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养育理念很适合当下的中国父母学习,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心智和身体发展也会有差异,所以每孩子在成长阶段所要达成的目标,需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希望自己未来能在育儿的道路上,做到不过度养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爱的教育

                              美国人写的育儿经,教育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父母先从做好自己开始,不要为孩子而活,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自由,传授生活技能,教他们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规划人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相要什么并愿意为目标做出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家都一样。

                                这本书描述的问题,正是当代中国父母面临的困境。20 年前,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实现阶层跃迁,这种情况很普遍。跨越了阶层的父母,觉得同样的方法仍然适合自己的孩子。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的大学,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 “过度养育”,但最后却未必能如愿。书中内容给人警醒,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How to raise an adult

                                  感谢作者和译者为我们奉献了这本育儿书籍。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第二部分描述了美国当代养育中存在的问题、现象,而这些问题和现象与中国当代养育状况惊人地相似;第三、第四部分则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并不具有文化特异性,对中国家长同样适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来美国也过度养育。

                                    一直以为美国的孩子都很独立且自信,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美国过度养育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而且他们对孩子 “无底线” 的夸赞,反而让他们的自信变成了一种脆弱。本书很好读,很多案例,看完之后可能没有记住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在养育这件事上,给我打开了新的视角,也让我放松了许多。也许我内心本就期待养育和陪伴发生的更自然,而不是鸡血满满。看书的过程,也是肯定自己内心相关想法的一个过程。育儿书籍多看看,也是在重新养育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年是身体生长过程,成人是文化教育过程

                                      孩子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时,必须培养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养育场所,爱他们的真实状态,支持他们的兴趣,教给他们技能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做好准备,将来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成人生活。我们也必须为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负责,不把它们强加在孩子的成就之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使我受用的一本书!虽然我的孩子目前还属于幼儿阶段,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跟着作者的分享一一地检视自己在养育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确实很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超前的焦虑和不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主的干预和控制过多,甚至已经在 “军备竞赛” 之中。幸好,此书的分享警醒了我,同时也鼓励了我,是应该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做让任何人羡慕的事情。我希望能培养一个乐观、坚毅和强大的孩子,那我作为家长首先也应该如此,摒弃那些流行的 “鼓吹”,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然后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那样的发光才会点亮我们的天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班赵昱焜老师推荐。可以说是一本 K12 育儿书单,里面推荐了大量关于 K12 年龄段教育的书籍,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其它的部分都是案例故事,但看上去不枯燥。 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购买 #Frank 积极心理学书单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