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把人生还给孩子
挺庆幸能与作者的育儿思想在这碰撞,并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与众不同,就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培养他们。”,我也是书中提及的过度养育的家长之一。从学习到生活,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我的精力与观念,我一直坚定地、习以为常地相信,孩子的美好未来需要我无孔不入地介入。生怕孩子的直播人生出现一步走错就无法重来的迷失,说白了,就是输不起。其实,实际上却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观念老旧,干预了孩子许多自我成长机会。有些路,是孩子的必经之路,我们若当直升机父母替他们走过,那么孩子的未来人生总有一段时期要替这段空白付出昂贵的代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教育的问题,一直在现代家长最操心的问题。不断在媒体上,能看到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气得入院抢救,或者孩子因为学校和家庭的一直强行,最后在缺乏心灵支撑的情况下选择轻声。当然以上更多是极端情况,大多数孩子其实在中间状态,要不因为家庭和学校管得太严,选择放弃学习,因为从中实在发现乐趣,要不因为家庭把学习成绩看到太多重要,而缺失了方法教育和爱的关怀,出现精神问题。这都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想要的一个结局。我是一个 16 岁孩子的家长,昨天还和他讨论过一些学校教育的问题,他说了一句分析,我个人抓住了重点,他说学校教育就是没有去教孩子们到底在未来想要什么样子的人生,这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孩子对于未来的期许或者期待其实是不断改变的,孩子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他人生追求的整个环节去不断去寻找答案,同时这也是家长一辈子去寻找的问题,家长的目标不能是为了孩子活着,家长也要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过程。这本书提出 1983 年心理学家将家长分为了 4 类:专断型(要求高,回应迟缓)放纵型(没有要求,有求必应)忽视型(不要求,不回应)权威型(有要求,有回应)按照此书的介绍,其实基本所有的家长都能套进这 4 个类型中,也只有权威型是本书认为最有效的家长行为方式。权威型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理性的人来对待,重视孩子的情感又尊重规则,寻找温暖与严格、平衡与自有之中的 “甜蜜点”。本书介绍这些概念的时候,缺失是相对啰嗦,有些信息反复通过举例讲解,前后之前也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个人认为这本书的道理讲的非常透彻,如果要做好一个家长,看这本书足够。有此心得是源于和孩子渡过的 16 年多时间,其中有 2 个感悟:一是时时刻刻的自我反思,家长确实可以发脾气,但是你再看看孩子的反应和他的有样学样,那么是否要再发脾气就需要反思,反思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并且在否定之后再次寻找新的原则和方法,不断破立之后的结果是家长自己的成长。至少现在我对于职业、职责、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追求多少的概念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与时俱进,不再像 30 岁以前懵懵懂懂;二是放下心中的控制欲,作为我们人类来说,为了安全感,会自然不断追求对所有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及对确定性的可掌控性,自然对于孩子也会上手保证他成长的确定性,当时是基于家长自身的认知,但是每个人的认知都存在局限性,而且信息的不足、不确定、信息茧房等都会影响家长对于孩子发展掌控的不确定性,然后往往酿造出来的就是悲剧。试着逐步放手,但是在关键的事情上给与指引和自己的建议,然后让孩子去试错吧,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站在他身后,关键的时候给一个拥抱。教育是一个好长时间、好多痛苦、好多收获的过程,记住最核心,教育的核心是家长自身的成长,你的想象极限是孩子能够成为他世界角色的上限,提升自己才是教育的核心环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其次是手机。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这个东西出现的时间不长,本意是为了避免直升机式养育,结果因为直升机式养育趋势的存在,反倒加强了父母的掌控能力,有研究者称,手机是 “世界上最长的脐带”。2 举几个例子吧。一位家住贝弗利山庄的高中生和朋友去海边玩儿,他妈妈坚持要他在往返途中每小时给她发一次短信。她不担心孩子在太平洋里冲浪,却担心驾驶途中不安全。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家长致电学校,说女儿失踪了,因为他一整天都没收到女儿的消息。有位美国大学生参加了一个去新西兰的海外学习项目,有一天他妈妈致电项目主管,说自己焦急不堪,因为她儿子自登山回来以后,一直不接电话,而她是通过 GPS 定位得知儿子已经回到校园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非常使我受用的一本书!虽然我的孩子目前还属于幼儿阶段,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跟着作者的分享一一地检视自己在养育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确实很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超前的焦虑和不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主的干预和控制过多,甚至已经在 “军备竞赛” 之中。幸好,此书的分享警醒了我,同时也鼓励了我,是应该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做让任何人羡慕的事情。我希望能培养一个乐观、坚毅和强大的孩子,那我作为家长首先也应该如此,摒弃那些流行的 “鼓吹”,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然后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那样的发光才会点亮我们的天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