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时间是什么
时间现象繁复多样:运用周期现象进行计时,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工作;测定地球和化石的年代,属地质学和考古学的工作;量子力学提出时间量子化问题;宇宙学提出了时间起点问题;有机体的周期节律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幻觉和梦境中的时间流逝变慢是心理学的有趣课题;如何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则是管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弗雷泽为了协调对这些时间现象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总体的认识论框架,这就是他的 “时间等级进化理论”。他认为,正像今天整个宇宙物质是由大爆炸演化出来的一样,时间也有它发生和进化的历程,这个历程被分成六个等级,分别对应六个不同的物质结构层次和组织水平:1.无时间(Atemporal),对应于完全混沌只有辐射和光子等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的原始宇宙;2.原始时间(Prototemporal),对应于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粒子世界,这里已有事件,但不能准确确定时间顺序;3.初始时间(Eotemporal),对应客观物体,已有无方向的时间系列;4.生物时间(Biotemporal),对应有机世界,已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的时间方向性;5.理智时间(Nootemporal),对应人的精神世界;6.社会时间(Sociotemporal),对应人类社会的组织、管理和其他文化现象。弗雷泽认为,这六个时间等级是随物质世界一道进化的,通过对这个进化复合系统的研究便可逐步达成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使之成为科学综合的基础。弗雷泽的观点在学术上受到了许多责难,但作为组织时间综合研究的一种框架理论还是合用的。当代时间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时间本质的探讨,一是对历史上各种时间观念的研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025/10/20 笔记打卡第 213 天👣看到听到:这本书把人类历史上如何意识到时间,如何看待时间,如何定义时间,最终又如何让时间影响人类,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人类有两大原始时间经验 —— 标度时间和时间之流。标度时间是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和度量,通过运动(如天体运行、钟表)测量的可量化时间,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如牛顿绝对时间、爱因斯坦相对论时间)。而时间之流,是人类主观体验的不可逆流逝感,体现于历史意识与生命体验(如奥古斯丁 “时间内在化”、柏格森 “绵延”)。从古希腊的循环时间观(如柏拉图将时间等同于天球运动),追求永恒而消解流变;到基督教所宣扬的线性时间观的确立,以耶稣诞生为原点,赋予时间方向性与救赎意义;再到工业革命时期,机械钟与工业文明催生普适、均匀的测度时间,成为社会控制工具(“时间就是权力”);再到现代科学革命后,牛顿绝对时间被爱因斯坦相对论颠覆,时间与空间、物质运动绑定,但仍属标度时间范畴,技术时代将时间异化为可买卖的商品(如 “守时” 成为美德),构成了人类现代文明中时间困境。本书最开始的框架理论还是有些理解上的难度,尤其是对我这种哲学领域的外行来说。但是读进去仍然受益匪浅。感受思考:吴国盛老师对时间观念的深度阐释,让我对我们已经内化成躯体一部分的时间,独立看待,把它从 “人类” 这个生物体中剥离开,而不再必然的认为时间就是我生活中必须恪守的东西。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让我看清我对时间认真的本质。我的工作是被各个项目的 deadline 控制的,我整个人也被这种 deadline 所左右。我越是一个遵守时间的人,我对自己越苛刻,最后被时间异化,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完全没有耐心。耐心是什么?耐心是愿意用时间去陪伴,可能长可能短,长则几十年,短则几天。而不是必须按照人为预定的时间节奏完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历史,让我们知道更多可能性学习历史,观念的历史,或者真实发生的历史,不太可能提供借鉴,更多的是,让我们知道,我们具有更多可能性,今天的观念不是从来存在未来也一定存在,今天现实仅仅是历史可能性的一种,而不是必然的,相应地,我们会认为,我们的观念和社会,都会变化,并且不是必然的。真实的历史,往往是重大意外事件导致的,在分叉口,很多可能性中,出现了一种。历史,不是某种超越性设计好的版本之演出,也不是基因确定的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因为人的存在,加上自然因素,比如,地理环境,气候,乃至火山喷发,瘟疫流行,都会改变历史方向。某个大人物的历史选择。看待历史,绝对视之为一幅画卷的徐徐展开,那是一种辉格史观,决定论宿命论史观,历史决定论。20230730*02:10 * 雷区 907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