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身为女性的选择:女性创造更多的选择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有更多的女性正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很多出色的事。有伟大的女性科学家、有厉害的女性企业家,有出色的女性外交官,有聪明的女性投资人。在许多相对来说更为宏观、更具视野的场合下,也是在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下,女性出现的比例,也随着视野和平台的不断提升,随着权力结构的上升,会渐渐减小。我发现在更多更宏观的讨论的场合下,或是资源更集中的地方,从绝对数量来说,女性的人数远小于男性。但出现在这些场合下的女性又会从相对能力上拥有不断发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声音的出色能力。相对相同背景下的绝大多数作为一个女性需要突破什么、需要承担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需要付出怎样的惊人的毅力和努力,并在不断突破和自我突破。有一天,与朋友一起聊天,談到 “为何雌雄同体的人,成就惊人” 的话题。朋友说 “雌雄同体” 可能超越了性別,感知力更强。而更深层次应该是这些人完成了 “內心世界的重构,內心认知的重建”。“对自己的触摸” 和 “认知观、价值观、世界观” 的重建,让他们有能力打破一切 “习以为常” 和 “理所应当” 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妈,我不想活成那个蠢样子”

      全书总览这是一本再版书籍,以日本社会女性为主题的社会性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面对着怎样的囧境,有啃老,有不婚,有 DV(家 B),有社会层面影响,也有不同年代下的观念割离,这也是为什么隔代的群体总是互相瞧不起对方。 ˉˉ不得不提一点的事,回看封面,真的很有味道,外皮是位姑娘,内皮则是一位新娘,从姑娘到新娘,这意味着女性逐渐走向成熟。・婚与不婚,在日本的社会里,不仅仅是个人选择,可能更多的是社会选择,有没有结婚的条件,你的环境是否允许你结婚,婚姻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ˉˉ作为一个传统风俗比较重的潮汕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看这本书是什么样的体验?・书中这段话让我思考了好久:“打人的男人和不打人的男人,中间不存在隔断” 也就是说,主张不打女性的男人和主张打的男人,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什么东西!!!・因为家庭的原因,母亲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我一直贯彻的是 “不能打女性”、“给女性更多的包容”、“多承担家务”。 ˉˉ但是,现在问我自己:为什么就是不打女性?・答 1. 我:因为我觉得女性很辛苦,社会对她们并没有太多的包容,她们需要支持和理解。反驳:所以是因为同情是吗?你觉得男性优越于女性?・答 2. 我: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男朋友,甚至以后为人夫,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得有气度,有宽广的胸怀。反驳:所以你觉得女性弱咯,没办法承担那么多责任咯。・答 3. 我:我很爱我的女朋友,也尊重其他女性,不想伤害她们。反驳:所以你的意思是你能伤害女性,只是你不这样做是吗?那你不还是觉得女性比男性弱,打不过的话你还有伤不伤害的选择? ˉˉ虽然结果一样,但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底层是 “女性是弱势的一方”。这的确让我在自我身份上的动摇,一直保持的底线,居然更多的是我觉得 “男性比女性强”。 ˉˉ全书有非常多的数据作为支撑,以问答,有案例,可以让更多女性了解自己,你们并不孤独,也可以给男同胞更多的反思,“重 man girl”、“man girl 弱” 这些观念真的太根深蒂固了,细思极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婚姻下的女性

        被迫成为婚姻中的依附,不止是日本的女性要面临的,也是中国女性要面对的现实。可能过去如此,但并不意味这就正确,更不意味着不可改变。《身为女性的选择》作为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对谈录,其中对于某些社会问题之间的探讨,至今看起来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 婚姻之下开篇译者就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自由职业无法独立完成购房等手续,不得不借用丈夫的名义才得以实现。这不免让我想到了《五十岁,我辞职了》里作为单身女性与社会打交道的各种尴尬。诚然如书中所言,婚姻自古就是对于财产进行的安置和传承。这在男权社会下极为常见,女性在婚姻之下更像是一个依附品,用来保证男性家长的财富有相应的子嗣来继承。如今再看,现实中有些类似的情况仍算不上有太大的改变。对于当下的独立女性来说,其中的束缚和限制等也会让人望而却步,甚至可能演变成恐婚族。做出如此选择,往往只为了保有那份难得的自由。2. 坟墓天堂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与此同时还流传着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许对于恐婚的女性来说,后者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一点。看到各种家暴新闻,了解到更多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婚姻的殿堂也变得不那么让人向往。书中提到婚姻不会让人生重启,不结婚也不代表前途一片黑暗。不管是否抱有美好幻想的,女性同胞想必会对此有自己的见解。结婚还是不结婚,可能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选择题。随着年岁和周围催婚压力的持续增长,在现实面前似乎只剩下一个选择。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一个好的社会应该容许人们在两者之间自由做出选择。3. 性之游戏除了婚姻的话题,书中还提及了一些比较私密的,比如关于性的。虽是泛泛之谈,却也足以让人有启发。男性嫖娼的看法以及相关的变化就挺有意思。过去炫耀自己嫖娼,如今变成了如何不花钱就实现。这背后虽有社会观念的变迁,但也体现着两性之间发生的变化。可以说在过去,男性有钱就可以成为主宰,到如今这种游戏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男性对于女性的态度。虽说这些欲望都是由社会催生并煽动的,但有些就不太好理解。比如性的过剩意义,促使女性可以在金钱之外拥有更多的动力去像陌生人袒露自己的肉体,甚至步入相关行业。4. 社会个体书中提到社会经验和个体经验的高度重合,这在搞理论研究的人来看问题不大。作为对谈,也可以理解。可若要面对真实世界,恐怕更应该关注社会中的个体。也许彼此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也许有不少他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想要解决问题依然要重视其所处的具体情境。这一点尤为重要。当我们面对活生生的人,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切忌不要被这些理论的东西所蒙住了眼。当然书中的一切见解和看法可能会起到作用,但毕竟还是缺少具体案例的深入讨论,因此在借鉴之时要更为谨慎一点。毕竟就算打着上野千鹤子的名号,也不意味着就是经典好书,更不意味着就绝对正确。5. 对谈之后围绕着婚姻和两性等比较大胆露骨的话题,此书在多年之前应该很受女性读者的欢迎,男性读者估计就不那么喜欢了。如今再回过头来看,也许在对谈之后有些情况发生了变化。书中所谈论的内容过时了吗?对于日本和中国的读者来说,仍有不少读起来挺新鲜的。作为初次了解的可能感触会更深一点。不过像我这样看了好几本上野千鹤子的读者可能就没有太多感觉。她们当时的对谈和多年后的再续前缘,在我看来有亮点但不多,有意思但不够深入。若不太仔细的阅读,也许会感受到对于男性的不友好。当然这些也可以理解为对于男权社会两性处境的控诉。6. 写在最后今年不出意外的话,上野千鹤子的书依然会在中国出版界占据榜首,至少在女性主义相关的。不过就我目前所接触的几本来看,可以说是和各路评分有所出入,读者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预期。要是再多翻看一下就发现,有不少是曾经的再版。若不是她的粉丝或者像我这样依然对其有兴趣的,个人不是很建议去阅读,还不如去翻阅她去年的书。相比之下,也更会让读者有启发。当然这背后有着出版行业等各种因素的叠加,这里就不细说了。不过在阅读和分享她的作品的同时我也会尽量在调整预期后表达自己最为真实的感受,以尽可能客观的态度更新出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容炸裂,川菜辣椒味🌶️🌶️🌶️

          2022 年被出版业戏称为 “上野千鹤子年”,一年引进了她 7 本书。截至 2023 年,她总共有 22 本著作(包括增订版),引进中国并出版了简体中文版。总之,她的书常年霸榜、销售冠军。放在以前,这些书算是比较冷门的,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女性叙事了,毕竟关乎销量嘛。这本书是上野与信田,一个社会学家跟一个心理咨询师,两个人的对谈录,于 2004 年出版。都过去 20 年了,内容仍然炸裂,没有过时。内容包括日本各个年代性规范和性行为的变迁,女性的身份认同问题,新时代女性今后的恋爱婚姻何去何从,婚内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等。上野出品,内容一如既往地炸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轻松聊天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照见了女性的无可奈何的现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现实的对谈,谈的是日本女性面对现实问题

              这本书无论什么时候看,都是有意义的。即使 10 年甚至 20 年过去了,世界好像变化不大,我们依然面对着极其恶劣的环境,朋友经常跟我说,我们已然站在了历史喝时代的最高点,但是这依然不够,无论是女性的觉醒意识,还是对一切的偏见的抗争,所以要思想和话语要传递,信息是流动的,让它往需要的地方流去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身为女性的思考

                我很喜欢上野千鹤子的书籍,上次的阅读是她和一个可以当自己女儿的女性作家的对话,这次对话的对象换了一个女心理医生,但是启发和感悟依旧很好,很喜欢。我一直感觉这个社会对于女性不够友好,虽然和以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相比,生活在当下的女性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各项权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感觉还是不够快,不够好。我知道这是女性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无法回避,但是因为自己和至亲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而又是女性,所以感觉更加强烈。 日本社会本身就有 “女主内” 的传统,女性很多时候婚后就辞职专职做家庭主妇,经济还是要依靠婚后男人。这样的家庭关键在我的父辈婚姻里面可能还存在。但今天的中国社会,职场女性如果婚后辞职,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单纯依靠丈夫,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失败婚姻,也许是因为自己遇到一个经济想依靠妻子的 “前夫”,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我是不会因为婚姻而放弃工作的,宁愿孤独终老,终身不婚也不会放弃挣钱。也许是因为我知道吃饭对于人来说是第一位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又何况在当今社会,离婚的成本太低了,而女性因为孩子,母性、感情这类羁绊,在离婚的斗争中能够取胜的概率太小,连够本的机会都太少。 唉,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女性更是应该读读这本前辈的书籍,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权利,毕竟最后人生无论前期有多么热闹,最后总会独自一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结婚难民

                  <我认为,“难民” 一词能精准地表达出 “往前一步是地狱,驻足不前也是地狱” 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父亲的暴力常年持续的家庭,大多是只有女儿的家庭。我觉得,儿子的缺席成了一个共通点。哪天儿子反击了,父亲的暴力便会就此停止。例如《微暗之火》里的林方路。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碍于经济实力和生活条件这些外部原因,无法选择逃离。真正的原因,还是离婚带来的恐惧。我觉得那种恐惧,其实就是自己与男性构筑起的关系破裂、从妻子的 “宝座” 上掉落的恐惧。所以继续貌合神离地保持脆弱的婚姻外壳,忍受着丧偶式生活,安慰自己,至少我和大家一样结婚了。离婚那是远比单纯失去一个男人更令人害怕的事情。因为那相当于失去了维系自己与社会的处所。一旦离婚就会成为结婚帝国的难民。她们心里清楚,自己一旦跟丈夫分开,就会从原有的社会阶层跌落。就算她本人是医生也好,律师也罢,甚至坐拥几亿的存款,一旦离开了婚姻制度,她就会沦为一介普通的中年妇女。一旦稍微意识到这点,她们就会说:“可是,我如果抛弃了他,他还怎么活下去呀?” 或者说:“可我没办法抛弃他呀。你瞧,他这么没出息,还是个秃头。” 换言之,她们认为自己选择了那个男人,之后又选择了 “我不抛弃他”,仿佛 “我” 决定了男人的人生。被暴力伤害最深的是人格,而不是肉体。尊严被践踏,灵魂被撕裂,再这样下去会渐渐腐朽。所以说人就得长命百岁。只要活得够久,非婚单女就能逆转获胜啊!因为女性比男性长寿哈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的选择 女性的困境

                      女性的选择 —— 别无选择 深陷泥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后感

                        原谅我的才疏学浅,越看越懵,整本读下来感觉有点乏味且没看明白。虽然还是坚持读完了,实在也想不出太大的收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新思考婚姻

                          社会对 30 + 单身女性充满了歧视和惩罚,导致这个年龄的女性因为害怕异样的眼光和待遇纷纷被破选择了结婚,但其实还有一种不婚的选项,只是需要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坚定的勇气,还有更独立自主的经济实力。重新思考婚姻,而不是不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性立足

                            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家人?婚姻?工作?还是,自己!有经济实力和不指望他人改变人生的态度,走一条脚踏实地的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独立

                              其他都不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身为女性的选择

                                作为一名图书译者,我对于女性主义、社会学和婚姻的专业性自然不能媲美上野老师和信田老师。两位老师在书中以对谈的方式探讨了女性视角下的性行为、爱情观、婚姻现实、男性观察、家庭暴力、婚姻难民及其心理分析等话题。两位私交甚笃的女性凑在一起,无需顾忌客气和体面。她们的 “Locker-room talk” 直白而针针见血,并且大胆豪放,以至于译者根据语境使用的译语过于露骨、偏激,需要改良方能定稿。在编辑的提议下,我决定写一篇序文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衔接。虽说如此,由于专业不同,我能讲述的也只是一个 “30 代” 中国女性在婚姻存续的状态下遇到的一些现象。若各位读者能将其与本书内容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一些思考,便是万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

                                  女性对女性的偏爱,必须满分推荐。内容方面,有启发,有焦虑,有惊醒,有安慰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