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童话中的心理学: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

    一直念念不忘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一部,最终被姜子牙和苏妲己的爱情故事给粉碎了。之前一直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看了这本书突然明白了。作为 “妖怪的坏孩子”,却总是在母爱的包容下,是不是结局会不再是 “剔肉还母,削骨还父” 了。哪吒的 “叛逆”,是自我神力与外界 “正常” 的碰撞。曾经看哪吒,最希望有个可以给我做莲藕身体的师父,而学哪吒一样重生归来。那时也不知道,隐喻的原理,只会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上。童话背后的意义 —— 英雄的诞生。儿时只看过为数不多的童话,长大了补上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深意?我灵魂的英雄,也在慢慢苏醒?在临床工作中,当孩子和父母冲突剧烈时,会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类,会想把欠父母的都还给父母,用物质来隔离儿时对父母的爱与恨。第二类,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依恋模式和原生家庭有着莫大关系第三类,更为决绝,极度厌恶父母,不愿与其有任何牵连,甚至是 “血缘” 上的遗传。(还好,我还能不那么决绝。)(我想,我的父母绝对是自我沉溺者)自我沉溺者所养育的子女,常常有以下感觉:・自己是父母的延伸・即使长大了,还是被父母掌控着・永远要符合父母的期待,即使已经是成年人,已有自我期待了・要能预知和积极地满足父母的需要和欲求・对父母永远赞赏有加,而且是用心赞赏的・为了照顾父母,应该牺牲自己的生活和福利・对父母充满同理心,但不期待他们会同理自己・不能犯任何的错或判断不当,因为这将破坏父母的形象・只要父母要求,应该立刻抛下手边的任何事情・永远不能独立或自主地行动我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我在一步步重新成长。虽然,我还是个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宝宝,可我也有了一些成人的思想。挺好!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特别喜欢,有女性思维,文学的尽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是人学

      《倩女幽魂》中美丽的女鬼引诱男人走向死亡,《画皮》里迷人的狐妖专吃男人的心脏,又是否可以理解为是跨越时空的 “房思琪” 的复仇呢?女人有多压抑,对男人自然就有多仇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不错的一本小书,让人看到了童话世界的另一面,在阅读中不断可以产生新的认知,新的理解,也对照自我,理解自我,与过去的某些潜意识行为达成和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新的理解和感悟。

          在童话中汲取美好的信念,尝试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在心理学的视角下重读童话,我们将打开集体无意识的大门,与自己的内在世界相遇。本书选取了 13 个经典童话,除了将西方学者反复解读过的《睡美人》《小王子》等故事放在中文语境中进行新的诠释,还开创性地收入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宝莲灯》《哪吒》等。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领下,我们将得以从更丰富的层面去理解、感悟一个个熟悉的故事。我们可以在那些与自身相似的境遇中直面内心隐秘脆弱的一面,收获审视自我、缓解焦虑、开阔视野的启发与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心理学打开童话故事

            看似虚幻的童话故事里面恰恰包含了人类集体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这是不是也说明了我们千辛万苦寻找的所谓人生的真谛其实就在最普通的层面,它并没有遮掩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选择一年时间赚到一百万元!!!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