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余华的这本《河边的错误》看完了。看得后背发凉,看得人心惶惶。学到一个新词:恐怖博物馆风格 “恐怖博物馆风格” 是一种结合了恐怖元素、哥特式氛围、深刻的人性剖析,以及文化和历史反思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的作品通过对恐怖和不安的描绘,揭示了人性中的同情和怜悯。同时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认识余华是从书籍《活着》,以及综艺《我在岛屿读书》开始的。从前对余华老师的感觉是文字冷静犀利,带有点刻薄。生活中幽默风趣,阳光开朗。看完这本书,感觉到余华老师的黑色幽默,以及对于恐怖氛围的营造能力。这本《河边的错误》一共 149 页,4 个独立的故事。可读性很强,后劲也很强。不建议在深夜的时候阅读,恐怖氛围会更加浓烈。当然,如果是喜欢这种特别的刺激,也可以试一试。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让人恐惧,同时又让人产生思考。比如说以怨报德,当善良的举动成为夺取性命的行为。那善良该如何抉择?比如说一家子之间出现了来回的复仇,生命不断陨落。一家子的关系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比如说时代把人逼成了疯子,然后时代滚滚向前,人被抛在了无望的过去。人该如何与时代相处?比如说旧日的温存成为了天人永隔的绝恋。亲手杀死了最心爱的人。这样的恋情该如何定义?看完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那句歌词: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题

      看完感觉想吐,第一次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余华,每一个故事都在深深地敲打这内心叩问这灵魂,第一次知道余华老师还有这样的文学作品,说实话,对于我来说尺度太大,有深深地不适感。但每一个故事又让我们有一种纠结感,河边的错误,对于马哲来说那是个错误吗?可能吧,他已经知道的结果,为了不再出现另外一个受伤害的人,自己去总结他,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直很喜欢余华的文字,迟迟才把这本书看完。有一点中式恐怖的氛围感,号称胆子大的我 也有时会隐隐做怕。可能是骨子里的感觉被唤醒了。今天终于看完了,恐怖中又有很多讽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河边的错误》想想马良为何会杀死 “疯子”?一个危害社会的人,一个要保护人民的人,一个是疯子的世界,一个是理智的世界。居然他们选择的处理方式是一致的,那就是杀死这个 “毒瘤”。初读给我感觉像是《罗生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点扑朔迷离,慢慢的从疯子从疯人院回来后,明朗了起来,原来是这个世界疯狂了,那么正常的人应该怎么办呢?也只有通过理智的选择去做一些 “疯狂” 的事情。可是为了对付这个疯狂的世界,理智的人应该怎么做呢?把回答问题的答案,打乱一下顺序,整个正常世界不再正常,那么理智的世界也就正常了。书中其他的故事,也是给人一种压力和阴暗,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每个人都疯狂的,他们的选择又是什么呢?一个几岁的孩子皮皮居然就可以冷漠的杀死自己的弟弟,他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母亲的骨头断了,肚里烂了,那么她的脑袋呢?是不是更加可怕。看一看原来没有一个好人。《古典爱情》,原来还是悲剧,一个吃人的世界,怎么可能开出美丽的爱情花朵?就给这个世界也只能是落寞和黑白两色。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