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电影不会告诉你真相
中国的金融和地产都是学自香港,经过 30 年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香港的房产已经连续 13 年全球最高,现在还在每平米 23 万的均价位,国内前几年就已经警惕,提出 “房住不炒”,近期房地产行业在整顿整合中,同样的灾区是金融市场,A 股常年不振,应该是前 30 年金融化产生的问题,我预测会从向香港学习转向向新加坡学习,房地产转为双轨制的保障房体系,而金融也会向新加坡学习,转为全民持股分红体制,金融市场加强国资的调控作用。本书还是奉西方教科书的观点讲解,赞扬金融自由化,而没有警惕欧美金融资本的本质。近年来各种金融理财乱象丛生,P2P 等以金融创新为名,大规模收割普通人的韭菜,犹太金融集团天性因为没有祖国,从诞生起就依附寄生于权力集团,西方从 85 年广场协议后,彻底由工业资本转向金融资本,利用高超的游戏技巧收割全世界,在封建社会皇权不下县,官场的勾心斗角不影响百姓生活,到资本主义商人开始参政分权,但还是有国家地域划分,等到金融资本统治阶段,收割的是全球,金融资本只有圈层而没有祖国,观察近年欧洲和日本,印度金融市场都能看出端倪,这些都是本书中的电影不会讲的真相。所以最近对金融市场的整顿就反映出,国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决心,金融回归为实体企业融资的本源,新任主管吴清说:“我们将瞪大眼睛,对各种违规行为露头就打。要严打造假欺诈,严打操纵市场,严打内幕交易。我们也将刀刃向内,严抓严管,打造一支监管铁军。” 最近(2 月 26 日)犹太亿万富豪戈特斯曼的遗孀捐款 10 亿美元给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学院宣布从今年夏季开始免除医学院本科学生学费,引起美国学生的欢呼,消息传回国内,看到有评论区留言 “国内大学也会这样吗?”,其实对比美国大学,国内高校已经属于免费了,这几年国家对教育的软硬件拨款有目共睹,清北每年的财政拨款都比美国老太太捐款多得多,而哈佛和宾大校长因同情巴勒斯坦言论被迫辞职,也反映金融资本并不是宣传的慈眉善目,美国好莱坞电影都是 “小骂大帮忙”。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6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真的很好这本书真是 2024 年正月初一《得到》送给我的一份大礼物 。一天读下来,阅读感很好,很丝滑。 书籍里面先用几个金融类电影里面桥段开始介绍有关金融知识概念,然后就着电影情节将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如何使用、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如何、有什么水土不服、以后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书籍构思精巧、文笔干净、表述也是深入浅出,很是吸引人。 读完这本书,至少有三点感悟: 第一,有关金融类知识、工具的普及。虽然这里面的事例,比如杠杆收购、债转股、过桥资金、二次市场、动辄上亿资金等等…… 这些对于一个普通人,工薪阶层来说太过于遥远。但是我感觉正是因为遥远,正是不懂,所以才更应该学习和普及。毕竟在今天的这个社会,必要的经济、金融知识才是我们普通人安全感建设的基石。 第二,中国金融发展的急迫性和光明性。能够看出来,虽然书籍里面的典型案例均不是近些年的,比如双汇集团的杠杆收购、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安然公司丑闻、万科的博弈等等。但是对比之下,才是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经济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很多衍生品、记账准则、金融工具,在发达国家均已经成熟,使用的程序、规则也是很完备。但是到了中国,很多就显得水土不服,这才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的金融经济发展大有前途,大有发展。 第三,事务本质上的规律性和相似性。金融、金钱本身是中性的,是工具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很安逸。因此很多发生在他国的事情也会在我国发生、发生在别人身上事情也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正是如此,我们才有动力和动机多学习、多读书、多迭代,为的就是能够在同类事情发生时不至于惊慌失色,能够多一些从容和淡定。估计,这就是知识给予我们的底气。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寓教于乐学金融《看电影学金融》这本书中提及了几部与金融学息息相关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娱乐,还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金融工具的应用。通过这些电影案例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金融学的复杂概念和理论,从而在金融实践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虽然只有 30 多年的历史,但这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现在的逐步成熟,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深刻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吸取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推动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尽管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好的服务。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世界上讲金融的电影不少,不过大多比较含蓄,不会就其中的道理作深入探讨,浅尝辄止总觉不够痛快。世界上讲金融的书更不计其数,多半要么比较抽象,要么聚焦的问题过于短期,晦涩生硬,令人抓耳挠腮。真实的金融世界既宏大又琐碎,使得电影或书籍中的任一方都很难单独构建这个世界的图景。高华声教授的《看电影学金融》将书籍、电影、金融以如此巧妙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从一部电影里的情节与人物开始,先给读者构建一个金融大舞台,再对资产甩卖、以债控股、假账坏账等细小概念作出清晰而又生动的阐述。这种联系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试想,如果只有故事背景,读者很容易忽略这些经典的金融理论,遑论应用这些知识;如果只有理论,读者又很难了解理论所适用的实际场景,以及其合理性、道德性等因素。更可贵的一点是,即使附加了电影的 “娱乐” 性质,这本书的思考深度也绝无折扣。高教授金融学术研究功底深厚,并具有国际影响力。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起到现在担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期间,高教授持续在金融学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富有创意的论文。因为作者的这些功底,这本书虽然形式活泼、内容生动,但读者能从中学到的思想绝不肤浅。而且,由于本书取之于电影,与日常生活水乳相融,读者会不断受启发、不断问自己问题,一章读下来能回味半天。这些其实也是一部好电影的特征。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