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5千字
字数
202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志武教授的金融通识课,帮助你了解金融的基础和逻辑。
内容简介
全书从金融的历史功绩入手,通过养子防老、礼法之争等案例来深入解析金融对普通人的意义。全书六个部分,分别从借贷、现代公司融资、商业模式等方面逐步解答金融之所以让人更加自由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普及了很多时下流行的金融工具。每章设有延伸阅读,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金融背后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几乎没有公式和金融模型,却能从历史的角度和量化分析的视角来帮助读者建立金融思维,以更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升级认知模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金融其实很简单
-
第一部分 金融无处不在
-
第1章 金融是什么?
-
第2章 从金融的角度看传统社会
-
第3章 儒家与宗祠的历史绩效
-
第4章 婚姻是爱情还是避险手段?
-
第5章 保险是怎么回事?
-
第6章 金融改变社会
-
第二部分 借贷
-
第7章 借钱是怎么回事?
-
第8章 借贷关系中的重要变量:利率
-
第9章 借贷是压榨还是便利?
-
第三部分 现代企业与公司金融
-
第10章 横空出世的公司
-
第11章 公司在中国
-
第12章 现代公司的融资方法
-
第13章 为什么公司要追求上市?
-
第四部分 商业模式的演化
-
第14章 商业模式的选择
-
第15章 金融改变商业模式
-
第16章 哪个行业更赚钱?
-
第五部分 投资理财
-
第17章 投资理财的选择
-
第18章 投资股票的门道
-
第19章 价值投资的窍门
-
第20章 房产投资的教训
-
第六部分 银行与金融危机
-
第21章 票号与钱庄的兴衰
-
第22章 银行是什么?
-
第23章 金融业的挑战与发展
-
第24章 金融危机的起因与监管
-
第25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卖柺的
本书作者 15 年前和张维迎,许小年等自由派经济学者在微博上很红,本书虽然是 2024 新版,但内容都是 2018 年以前的,很浅显的经济常识,全书用各种故事串联,但似是而非,皮带哥就是被这些经济学家忽悠瘸了。在过去的 40 年时间里,美国股市上涨了 60 倍。即使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美股也上涨了 5 倍。就是在疫情之后,美国经济一落千丈的情况下,美股依然在疯狂上涨,至少是翻了一番。只要你在 40 年前买了美股,你的货币财富就会增长 60 倍。只要你在 15 年前买了美股,你的货币财富就会增长 5 倍。只要你在 4 年前买了美股,你的货币财富就增长了 2 倍。美国疯狂印钱最主要的功效在于,全世界的有钱人都会把自己的财富兑换成美元,然后跑去美国炒股对不对?维护美元霸权的绝不只是美国和华尔街,而是全世界的有钱人。作者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用美国的经验向中国读者推广,中国现在处于美国百年前的工业国阶段,美国的金融化彰显着资本的贪婪,适合美国和印度那种层级社会,周期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属于 “愿者服输”,而东亚国家的子民式社会,经济危机会带来社会动荡,几年前的 p2p 暴雷和房地产金融化泡沫都是恶果,日韩印度股市都是润美有钱人的韭菜地。根据世界 经合组织(OECD)2023 年度的数据,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占有到全球的 35%,相比之下,欧盟制造业产值只占全球 15.7%,美国占有 12%,日本占 6%,德国占 4%,英国占 2%,法国占 2%,意大利占 2%,加拿大占 1%,其他就不值一提了。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欧盟的两倍,接近美国的 3 倍,日本的 6 倍,德国的 9 倍,英、法、意的 18 倍,加拿大的 35 倍,而且比 G7 的总和还要高出 5%。让 A 股市值也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 35%,就意味着 A 股市值至少可以增长 3 倍,上证指数超过 10000 点,中国现在处于 “打扫房间阶段”。可最近作者在 2024 年经济论坛上和吴晓波对话时爆出惊人之语:“把 A 股市场关掉”,特朗普最近要求金砖国家承诺使用美元,否则加税 100%,威胁对其关闭美国市场,请读者仔细品鉴。
金融是跨期价值交换,其发展依赖于法治、诚信等信用基础设施。而一旦这种基础设施得以建立,金融工具便能把个体从对家族、子女的人身依赖中解放出来。最终,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市场而非血缘来获取保障和机会时,整个社会的结构就从压抑的人情社会转变为自由的契约社会。1. 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价值交换。所有金融交易的核心都是跨越时间的价值互换,其基石在于信用与契约执行,而非简单的现货交易。金融就是今天借钱,明天还钱的学问。金融处理的所有问题,比如借钱、贷款、买保险、投资养老金,都是关于时间和信任的:我相信你,所以今天我把钱给你用,你承诺未来连本带利还给我。金融就像时间旅行交易。把现在的钱用时间机器送到未来,换回未来更多的钱;或者把未来的钱提前拿到现在花。2. 传统社会以血缘关系保障跨期交换。现代金融以市场制度解放个人自由。养子防老体系依赖儒家伦理强化血缘契约,而金融市场通过法治与信用基础设施,替代了传统人身依附模式。以前靠儿女养老,现在靠存钱投资养老。古代没有银行和保险公司,人们只能靠养儿防老,所以必须用孝道牢牢绑定子女。现在有了各种金融工具,我们可以自己存钱、买保险、投资,养老不单靠儿女,个人就更自由了。以前养老像养一只储蓄罐,这个储蓄罐就是自己的孩子,父母投入心血养育,期望老了从中取出养老资源。现在养老像在很多银行存钱,这些银行就是国家社保、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把钱存在哪里。3. 负债可能成为进步的动力而非负担。对个人或国家而言,债务通过引入外部约束(如债权人监督)可激励效率提升,甚至推动制度变革。欠债不一定是坏事,有时能逼人更上进。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欠了债就有压力要还钱,这反而会让人更努力地去赚钱、更精明地花钱。对国家来说,政府欠了百姓的钱,做事就得更多考虑老百姓的意见。大王毕业后想买房,背上 30 年房贷。为了按时还贷,他不敢随便辞职,工作更努力争取加薪,还学会了理财规划。这笔债务成了他努力向上的强大动力。欠债就像背后有一只温和的老虎在追。因为害怕被追上(违约),所以会跑得更快(更努力赚钱)。只要老虎保持适当距离(债务在可控范围),就能跑出前所未有的速度。4. 金融发展的核心矛盾是跨期承诺的可靠性。金融产品的可行性取决于社会能否解决失信风险,因此金融创新始终与法治、透明度和契约精神共生。金融玩得转,关键看大家守不守信用。金融产品设计得再好,如果对方耍赖、跑路,一切就白搭。所以金融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让人放心的大环境,比如法律要健全,信息要透明,大家要讲诚信。金融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公共菜市场。这个市场没有围墙,谁都可以来交易(借钱、投资)。但能让这个市场繁荣的不是保安,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规则和信任,就像大家相信在菜市场买菜不会收到假钱一样。5. 通货膨胀本质是货币现象,市场配置资源优于行政干预。政府管制(如利率限制)常扭曲市场供需,而尊重市场规律才能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好心办坏事。钱印多了,东西就涨价;别老用手乱摸市场。东西涨价(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通常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太多了。政府出于好心去限制物价(比如限制贷款利息),往往会打乱市场的自然规律,结果通常更糟。相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往往比政府直接伸手干预更有效。(钱印多了)假设一个岛上只有 10 个苹果和 10 块钱,那么 1 个苹果卖 1 块钱。如果突然多了 10 块钱(现在有 20 块),但苹果还是 10 个,那么苹果很可能就涨到 2 块钱一个了。这就是通货膨胀。市场就像一锅正在熬的汤,政府最好的角色是控制火候(比如利率),而不是老是伸手进去搅和。总之,金融是用跨期信用来替代人身依附,从而将人从固定的血缘和等级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个体。社会的发展,核心就是从人身社会走向契约社会的进程。
- 查看全部36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