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94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阻力即恐惧

    《一生之敌》这本书深入剖析了 “内阻力” 这一概念,将其具象化为我们内心深处的敌人。普莱斯菲尔德通过自身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内阻力如何阻碍我们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这种内阻力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怀疑和不安,它像空气一样无形,但又能被真切地感受到。每当我们要正事的时候,内阻力就会出现,让我们踌躇不前。然而,普莱斯菲尔德并没有止步于揭示问题,他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鼓励我们成为 “职业选手”,以全职心态面对内阻力,将追求梦想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而非简单的兴趣爱好或消遣。他通过幽默而深刻的例子,如毛姆每天九点准时开始写作,来阐述这一观点。成为职业选手,意味着我们需要有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行动力,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认定自己的目标是使命所在,并付诸实践。此外,《一生之敌》还强调了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重要性。普莱斯菲尔德指出,超越内阻力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限制。他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耐心、寻求秩序、与恐惧同行,并勇于承担逆境带来的压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投入其实是一种臣服

      要知道,希特勒也曾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十八岁时,他带着继承的七百克朗遗产搬到维也纳生活、学习。他报考美术学院,后来又报考了建筑学院。可你见过他的哪怕一幅画吗?我也没有。内阻力击败了他。你可以说这是夸大其词,但我还是要说:对于希特勒来说,面对一块空白画布,比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要难。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生之敌——内阻力

        它刚上架我就挺喜欢这书名,不过我一直拖拖拉拉的看,甚至听完得到听书以后我都没有一口气读完,可见,我的内阻力有多大!!!我曾以为,我是拖延症,我是不自律,我是不适合做这个。于是,我努力克服拖延,锻炼自控力,不停地换赛道。直到,看李笑来还是古典说的 —— 那你一开始走路还总是摔倒,吃饭也总是呛到,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不适合走路,不适合吃饭?(反正大意是这个,原话我不记得了。)我才猛然惊醒,我没有当做刚需去努力,我没有让自己赋予它强大到非做不可的意义。可,即使如此,我依然还是一会儿拖延,一会儿逃避,美其名曰我这不过是因为压抑太久的反弹,其实,最终就是我的内阻力在肆意横行!我把自己定位成业余爱好者,做的好就做,做不好就换!于是乎,结局可想而知了。业余爱好者最大的障碍是他们过度共情和认同于自己的爱好。他们会用爱好来定义自己,对爱好赋予过多的意义。而正是这种过度的意义感在无形中给他们制造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过高的期望带来了难以克服的恐惧。业余爱好者害怕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害怕接受外界的评判,害怕承载着自己脆弱理想的成果遭到残酷的否定。他们宁愿将作品私藏起来,或是干脆不创作任何作品,这样一来,他们的理想就不会遭到现实的侵犯。内阻力还带有自我合理化的倾向,往往能够说服我将最有价值的事情无限期地推迟。内阻力的根源来自我对自我实现的恐惧。内阻力是普遍而恒定的,它出现在每个渴望意义感的人身上,并将始终伴随着我。很多时候,内阻力表现为拖延,但它是个复杂多面的对手。成瘾的享乐、故意惹是生非、受害者情结,以及将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他人身上,都可能是内阻力的表现形式。而要想克服内阻力,我必须完成从业余爱好者向职业选手的转变。职业选手会以现实的方式实践理想,不会因为过度认同于手头的工作而止步不前。同时,稳定地付出劳动,磨炼技艺,将作品投入市场,接受公众的审视。唯有经历这个不那么浪漫的过程,才能将爱好转化为毕生的志业。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难的并不是写作。而是坐下来开始写。-内阻力

          难的并不是写作。而是坐下来开始写。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两个人生。我们正在活的,和从来没有活过的。在两个人生之间的,就是内阻力。越是害怕一份工作或召唤,我们就越能确定,它是我们必须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克服内阻力

            作者把内阻力描述为一生之敌,其实可以把它称为人类之敌,如果资源无限,我们不会有竞争压力,不会有动力,只想着安逸不动,这是人性。但是人确实又不太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目的性、自主性和惯性,我们会产生一些发自内心的使命召唤,驱使我们学习、工作、创造,这是打败内阻力的天赐礼物,只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寻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奇的“激励”

              不再局限于三维头脑的「自我管理」「成功之路」,在更高纬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道出了存在之根本。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我感觉读完和没读一样

                这本书是电子书新书排行榜上的,我是听了《得到头条》推荐才阅读的这本书,内驱力 这个负面的词,只要它出现意味着你就行勇往直前,是指南针,所以我去阅读的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重点讨论了阻碍我们创作和实现自我的内阻力的特性,以及应对内阻力的方法。普莱斯菲尔德曾经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深受内阻力的困扰。在他看来,内阻力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总是指向与我们理想的自我相反的方向。内阻力还带有自我合理化的倾向,往往能够说服我们将最有价值的事情无限期地推迟。内阻力的根源来自我们对自我实现的恐惧。内阻力是普遍而恒定的,它出现在每个渴望意义感的人身上,并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很多时候,内阻力表现为拖延,但它是个复杂多面的对手。成瘾的享乐、故意惹是生非、受害者情结,以及将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他人身上,都可能是内阻力的表现形式。而要想克服内阻力,我们必须完成从业余爱好者向职业选手的转变。职业选手会以现实的方式实践理想,不会因为过度认同于手头的工作而止步不前。他们稳定地付出劳动,磨炼技艺,将作品投入市场,接受公众的审视。唯有经历这个不那么浪漫的过程,他们才能将爱好转化为毕生的志业。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你需要一个结果

                    如果你需要一个结果,请结束内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內容有點無聊

                      關於拖延症的對症方法,有一本《拖延心理學》寫的比較好。這本書內容繁雜、反覆,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關係,讀起來也不通順。不過讀這種書要能有效果,前提還是自身需要開啟心智,用正確到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否則即便讀完整本書背下來也只是資訊,對想要要過更好的人生來說,其實派不上太大的用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为每一个人而写,尤其是创作者、创业者、拖延症患者、浪费天赋、缺乏行动力犹豫不决的人群,作者在给出一记响亮耳光的同时,也给予了无比慷慨真诚的鼓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前很多学习,只为了如何解决生活和工作遇到的问题,读一生之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由事到人的改变,把自己当成问题的核心,打开思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果然再创造有时很难…

                            缺乏逻辑和推理。“信神,你就信他”,大约就是这种风格~时间极其充裕的人,可以试试读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阻力是一生之敌。需要学会运用领域导向取代等级导向超越内阻力

                              内阻力是我们的一生之敌。要自我构建领域导向取代等级导向克服和超越内阻力。金句:1.“内阻力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它无形但无处不在。”2.“战胜内阻力的第一步是识别它的存在,意识到它的影响。”3.“内阻力常常以拖延、分心和自我怀疑的形式出现。”4.“付诸行动是克服内阻力的唯一方法,行动本身就是对抗内阻力的武器。”5.“成为职业选手意味着每天都要与内阻力作斗争,不论情绪如何。”6.“内阻力会在你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变得最强烈,因为它害怕改变。”7.“坚持不懈地工作,即使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也能逐渐削弱内阻力的力量。”8.“内阻力会利用你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来阻止你前进。”9.“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助于减少内阻力带来的混乱和不确定性。”10.“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能积累成巨大的进步。”11.“内阻力会让你质疑自己的能力,但你必须相信自己的潜力。”12.“找到支持你的社区或导师,他们可以帮助你保持动力和方向。”13.“内阻力会让你感到孤独,但你并不孤单,许多人都在经历同样的挑战。”14.“接受失败和挫折是战胜内阻力的重要部分,因为它们是成长的机会。”15.“内阻力会让你逃避困难的任务,但正是这些任务能带来最大的成长。”16.“保持专注和纪律,避免被内阻力引导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17.“内阻力会让你寻找借口,但你必须坚持自己的承诺和责任。”18.“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为什么开始,这样可以增强对抗内阻力的决心。”19.“内阻力会让你怀疑自己的价值,但你必须记住,你的努力和贡献是有意义的。”20.“最终,战胜内阻力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构建领域体系取代等级体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阻力” 一生之敌

                                感触:读书最大的妙处与境界或许就是知其然,也懂其然😄😄 『知识小结・“内阻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的目标不是胜利(成功会在它愿意的时候自己到来),而是尽可能坚定、稳定地控制住自己,驾驭自己的内心。” 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顺其自然的气息,只有实践的人才能明白作者二用心良苦,人的一辈子终究都是与自己相处的过程,只有理顺处理好自我,才能拥有其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消极心理向内(以我为核心),它们曾经帮助生存,那也是作者所说的内阻力的源泉。积极心理向外(以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为目标),它们帮助发展,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作者给出的解法是,将 Muses 看作自己创作的背后推手,借助神力,化解内阻力的桎梏。这确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职业选手就要做到“从善如登”

                                      听章鱼老师做深圳活动分享的那天,我也在看这本《一生之敌》,小散文甚至语录体的写法很容易让人想起《宝贵的人生建议》。说实话那会儿我觉得 “也就那么回事”,但章鱼老师却是作为 “年度之书” 推荐,多少还是有点意外。书评和评分也存在两极分化,外国作家的比喻写法、加之翻译过来读着的别扭,会让读者扣减阅读体验;但里面也确实有能一句发启发人、改变人认知的句子,为了这些启发又可以觉得这本书值。基于陈章鱼老师的分享框架提取一下本书重点:内阻力是一切阻碍你完成 “应该做” 的事情的内心活动。把内阻力当你的指南针 ——“越是害怕一份工作或召唤,我们就越能确定,它是我们必须做的。” 怕,是因为怕做不成,怕承担做不成的后果。但反过来讲,越是怕意味着越应该做,这是解锁新技能的好机会。“冒牌的创新者总是极度自信,而真正的那位却心虚得要命。” 自我怀疑是内阻力的敌人,我们的朋友。开始产生自我怀疑,意味着开始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奔着一个专业的人去了。把自己变成一位职业选手 —— 两倍原则:实际执行所付出的精力、时间和代价,很可能是预设做成此事的两倍。建立自己的启动仪式:面对巨大挑战不知道是否能成,启动仪式能帮你拿回掌控感。想起自己去练腿的那天,每组动作开始前都会碰一下脚后跟,让脚不在鞋子内太前倾,这也是我的启动仪式。永远做一个学习者: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领域在变化,职业选手要保持学习与吸收,不能原地踏步。找一件 “必须如此” 的事情:向外看,是在寻求外界认同;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你最后一个人,这件事你还要去完成,那就去做。做不成也必须如此,那就继续努力,这是你一生的目标。章鱼老师的一句总结非常有意思:职业选手就是要从善如登。这个 “登” 是 “登山” 的意思,有着顶峰的目标,中间有险阻,过程也并不完全是愉快,会有孤独会想放弃,但你知道 “登顶” 时你会有收获,有满满成就感。这就是人坚持向好的动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阻力

                                        过没有活过的人生:“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两个人生。我们正在活的,和从来没有活过的。在两个人生之间的,就是内阻力。”《一生之敌》不仅仅是为艺术家或创作者们而写的。它是写给每一个渴望找到并活出 “没有活过的人生” 的人的,那个人生才是我们真正的使命,也是我们被放在这个星球上的真正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想做很多事情,却又感到害怕退缩,难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没有开始去做。其实只要付诸行动,焦虑恐惧就会消退。事做的好不好,没那么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是否克服了内阻力,并且全情投入、拼尽全力。愿我们都能打败内在敌人,赢得掌控自己命运的战争,活出自己从未活过的人生!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