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各种学习方法的综述
说一下我个人比较推荐的学习套路:1、西蒙学习法 = 积极的学习动机 × 刻意练习(选择学习领域 + 设定学习目标 + 拆分学习内容 + 集中精力学习)× 必要的时间投入。亦可参考《跨越不可能》一书 2、费曼学习法:运用作品意识,用输出倒逼输入,教学相长 3、功利读书法:价值导向,以战带练,抓住要学习的关键点,目的是快速解决主线问题 4、专题式阅读:系统性地打好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形成组块知识 5、找导师:向牛人学,让教练来监督你,开拓视野,经验萃取 6、运用 / 制造压力:"吹牛",运用群体压力,调动情绪,激发 deadline 生产力 7、碎片化时间:聚沙成塔 8、重仓基础 / 钥匙性学科:它们永远值得你投入时间,因为可以让人持续增值,不可替代,横向迁移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持续聚焦 + 刻意动手 = 真本事。锁定目标日日狠练,大事化小动手验证,时间会给你交出满分答卷。1. 知识的专一性是锥尖,专注力是作用力,持续的时间是推动力,三者聚合,方能穿透认知壁垒。学东西像钉钉子,选准一个点(专注),用全力捶打(投入),天天敲不停(坚持),总能钻进去。 像用钉子在木板固定照片,盯住一个点反复敲,比乱敲满墙窟窿管用。2. 拆分知识为组块,如同将巨岩碎为砾石。每个组块都是认知的踏脚石,积累 5 万块便可筑起学科殿堂。(西蒙理论核心)。大难题都是小积木搭的。一次只拼一块,今天拼鼻子明天拼腿,慢慢就拼出大象了。考研政治拆成 5 部分,马哲→近代史→毛概→思修→时政,每月攻克 1 块。3. 真学习 = 10% 信息输入 + 70% 实践试错 + 20% 反思碰撞。纸上谈兵终觉浅,躬身实战方为真知。听 10 节课不如做 1 道题。书看懂了不算数,能上手操作才算真本事。看 100 遍游泳视频不下水,不如呛两口水学得快。4. 间歇努力如断续添柴,耗尽光阴难达沸点;持续聚焦如烈火恒温,时间终将把平庸煮沸为卓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十年也烧不开一壶水。持续盯住目标,时间才不白费。烧水壶每烧 10 分钟就关火,永远喝不到开水。5. 向领域头部 1% 取经,选冠军教练而非爱好者,读经典而非畅销书,拜真师而非知识网红(优化学习源选择)。想学写作找作家,想考高分跟学霸学。和第一名混,至少是第二名。想学游泳,找全运会冠军教 vs 找河边钓鱼大爷教,结果天差地别。6. 学习在舒适区停滞,在恐慌区崩溃,在成长区蜕变。主动寻找认知痛感,那才是突破的信号。稍微难受才进步,做 1+1=2 太无聊,做微积分又头疼。专找那些需要垫脚才够得着的题,越练越强。搬 5 公斤哑铃(轻松)不会长肌肉,搬 15 公斤(吃力)才能增肌。7. 专注力是稀缺能源。收回分散的感官触角,如同关闭程序释放内存,少即是多,简方为智。关掉杂音,学习时手机扔远点!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比同时想十件事效率高十倍。猎人在森林打猎时关掉音乐,鸟叫声、脚步声才能听见。8. 重仓数学、逻辑等基础学科,如同深植树根。表层枝叶可更替,深层根系赋予你跨界生长的永生力。先练基本功,数学公式、单词拼写是地基。地基牢了,建大楼又快又稳。程序员学 Python 先死磕变量 / 循环 / 函数,后面学人工智能反而更快。9. 杏仁核是学习加速器。将焦虑转为好奇,枯燥变为挑战,给知识染上情绪色彩,记忆自会扎根。记单词时编个搞笑故事,背公式时想象它们在打架。带情绪的知识忘不掉。用少林和尚边背单词边打拳的故事记 vocabulary(词汇),十年不忘。白馒头难咽,夹老干妈立刻变美味,情绪是知识的辣椒酱。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学习方法小词典这是一本讲述学习方法的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好的学习技巧,介绍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如何克制手机上瘾行为?10 分钟冷却法:当你想要刷手机时,可以在这个诱惑前面安排 10 分钟的等待时间。然后在这 10 分钟里想想刷手机的危害,比如腰酸背痛,眼干头痛,浪费时间和焦虑等。如果 10 分钟后,还是想玩,那你就可以玩;如果不想玩,你就放弃。整个过程的原理,就是用延迟满足,来对抗目前的需要,适当的产生一点距离,让拒绝变得容易。做事的方法 —— 黄金圈法则 2009 年,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在 TED 演讲上,提出了黄金圈法则。我们探寻新事物的思考方式一般是「What - How - Why」,也就是先看到了事物的表象 what,然后思考它的运行方式 how,最后思考为什么,也就是 why。但如果我们想将大脑中的想法,转化成产品的话,思考方式应该是「Why - How - What」,也就是从为什么出发,让后再考虑产品的呈现方式。对此,斯涅克还说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People "buy" why you do it.What you do is just a proof of what you Believe!” 人们不是在为你的产品买单,而是为你的信念买单。这个信念,可以理解为 “第一性原理”,这种思考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向思考或者终局思维。有了 “第一性原理” 和 “终局思维” 作指导,我们平时做事或思考问题,才不会丢了西瓜捡芝麻,更不会自乱阵脚。就像我们的学习,学习的关键是知道 “为什么”,而不仅仅是 “怎么做” 或者 “是什么”。只有抓住了本质,才不会被表象迷惑,才能 “举一反三”。以 “为什么” 开始,以 “如何做” 为桥梁,以 “做什么” 为终点,想清楚你的目的,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能力。如何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所有习惯的形成,都会经历相同的四个阶段: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提示:触发习惯的线索,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触发接下来的一系列习惯行为。渴求:习惯背后的动力,能够满足你的某种欲望。反应:也就是你的习惯。它能否形成取决于你的能力,如果超出能力,你就会放弃,如果在范围之内,习惯就会出现。奖励:习惯养成的最终目标。渴求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奖赏,奖励是我们最终获得的奖赏。这里可以参考福格行为模型:行为(Behavior)= 动机(Motivation)+ 能力(Ability)+ 提示(Prompt)只有在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时,新的行为才能养成。所以总结看,新习惯的养成,需要同时具备动机、提示、行为和奖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西蒙学习法#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834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一)自我提升 -《西蒙学习法》(11)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自我提升的领域开始,选择的学习方法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四本是《西蒙学习法》,写给学生与家长的实用学习手册,深度解析西蒙学习法,剖析关于学习的底层逻辑。本书结合科学家西蒙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总结了西蒙学习法的实施逻辑,拆分了西蒙学习法的实施步骤,借助各类案例介绍了西蒙学习法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帮助读者应用西蒙学习法。全书共 6 章,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认识和应用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学会新知识的西蒙学习法;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学习该学的知识;如何让学习有始有终;如何理清头绪,让学习变得更简单;如何心无旁骛地专注精进;如何运用更多学习技巧让学习变得简单高效。2、精选原文:①西蒙学习法所有学习好的人,往往对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主动性,掌握了学习方法,再投入适当的时间,就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成果。这正是西蒙学习法的精髓。西蒙认为,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大约可以拆分成 5 万个组块。学习和记忆 1 个组块大约需要 1.5 分钟,5 万个组块则大约需要 7.5 万分钟,大约是 1250 个小时。假设每天学习 8 个小时,大约需要 156 天,大约是 5.2 个月。西蒙学习法也被人们称为 “锥子学习法”。居里夫人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集中精力就像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就像不停地使锥子往前钻。”②速学的方法万物皆有方法论。学习本身与骑自行车、打篮球、游泳等运动项目一样,是有方法论的。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会许多知识。如果学习方法无效,则可能事倍功半。西蒙学习法就是一种世界公认的高效学习方法。西蒙曾说,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功夫,具备一定的基础,人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学习法是关于学习的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的方法,是 “掌握万法之法”。而西蒙学习法,又是各种学习方法中被世人公认高效的西蒙学习法 = 积极的学习动机 × 有效的学习方法 × 必要的时间投入。西蒙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对一系列符号进行学习、存储及以后提取和应用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只靠记忆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将所得的信息进行延伸创造。当某种事物给人带来的学习内驱力足够强时,人们就积极学习;当缺乏学习的内驱力时,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将会是消极的。西蒙学习法具体要如何实施呢?简单来说,可以分成 4 个步骤。(1)选择学习领域。(2)设定学习目标。(3)拆分学习内容。(4)集中精力学习。3、春幸启发:学习必然需要时间的投入,需要大量实践和练习、大量试错和纠偏、大量反馈和调整,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学习拆分出来是 “学” 和 “习”,学的努力可以很多,习的练习更要加强。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会有差距,唯有实践才能改变一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