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身处在数字化时代,对数字处理能力也能帮你脱颖而出
有启发的 10 句话:@划重点 1. 今天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将在数据空间留下 "数纹"2. 善用数据,控制情绪的能力会提高,情商也将随之提高 3. 要善于让数据成为 "感觉的替代品",即让数据帮助我们感觉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 4. 碰到模棱两可的事情,尝试通过量化来让它变清晰 5. 人们在撒谎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疏离的语言 6. 以时间为主轴的这笔账要记得越细越好 7. 重要的信息必须用纸、笔、手、脑来记 8. 人类的消费行为是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 9. 大脑决策的那一时刻,故事和场景排第一,图片排第二,文字排第三,数据只能靠边站 10. 随着大数据的累积,互联网可能比你的朋友和配偶更了解你重点整理:1. 数商的定义:反映一个人记录数据、组织数据、保存数据、搜索数据、分析数据、控制数据的能力水平的衡量体系 2. 一个新的知识和理念要反复讲,换花样讲、换包装讲、换场景讲。只有如此,新知和新念才能真正渗透人群、改变社会 3.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有足够的、正确的信息,智商才有运筹帷幄的空间 4. 分类和聚类,就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工作 5. 两个大活人的朝夕相处远比数据分析、资料设置更难,即使数据再匹配,美好的感情也需要面对面的精心经营 6. 一个高数商的人,有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快速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今天的信息就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的,这是数商的一个重要维度 7. 数据纹理:今天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将在数据空间留下 "数纹"8. 在这个新的时代,机器的思考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人,而人的行为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这些变化是真真切切的 9. 萨洛维情商最主要表现在两大领域:识别、管理自身的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10. 善用数据,控制情绪的能力会提高,情商也将随之提高 11. 一般情况下,人类很容易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却一辈子都会记住对不起自己的人,这也是因为后者在感情上的冲击更大,这是人性。所以要做到不忘恩负义,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 12. 人脑是微分机制,电脑是积分机制 13. 一个高数商的人来说,要善于让数据成为 "感觉的替代品",即让数据帮助我们感觉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让大脑直接处理数据,而不仅仅是直接处理情感和欲望 14."管鲍分金" 成为美谈,因为它是一个特例,特例不足以成为现实的参照。你必须清楚,合伙做生意,目标很清楚,就是要赚钱,分不均就会引发散伙的风险,经营就无法持续 15. 过于强调道德,漠视规则,中国的商业文明长期以来不发达 16. 对个人和家庭来说,要记的账,不仅仅是金钱账,还有时间账、任务账、道德账,生活就是一本需要记录和分析的大账,我们要在全社会普及复式记账法的方法和原则 17. 碰到模棱两可的事情,尝试通过量化来让它变清晰。只有清晰了,才能有效地管理 18. 一个人要有想象力,但仅有想象力而没有数据分析能力,是难以获得伟大的科学发现的 19. 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个事实,用文字描述一个事实,用图片描述一个事实,用录像描述一个事实,但最准确的还是用数字描述一个事实 20. 数字数字,古代的中国人精于字而拙于数,是文商高、数商低 21. 人性不相信概率 22. 为什么赌场要提供 24 小时服务,限定赌徒每次的下注额不能太大,他们要把赌徒尽可能留在赌场,让他多次下注,只要下注次数足够多,赌徒就必输无疑。你赢是靠运气,偶然的,赌场赢是靠概率,必然的 23. 赌博显然是不明智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开赌场,摆明就是割低数商群体 "韭菜" 的,高数商的人应该看透这个基于概率的把戏。好赌的人尤其要从观念上强化免疫力,要知道,赢得赌博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不参加赌博 24. 概率是一个比率,而不是一个数字 25. 保险行业的本质,其实就是 "赌",它赌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人寿保险就是赌你死在什么时候 27. 所谓创新,更重要的是 "创",而不是 "新",先要敢创,才能出新。创才是原因,新只是结果 28. 高尔顿:在最具野性的混乱之中,概率以宁静和完全平淡的方式实施帝王般的统治 "只要可以计数,就应该计数;只要应该记录,就必须记录 29. 幸存者偏差:看到的结果是经过筛选后存在的,而被筛掉的个体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忽视了,如果分析问题仅仅依赖那些筛选之后留下的信息,我们的决策就会有巨大的偏差 30. 不按标准答案处理危机的飞行员,会比那些局限于标准答案的飞行员更可能幸存下来 31. 人们在撒谎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疏离的语言 32. 数据挖掘、专家系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这些新工具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33. 人类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不断把时代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一个高数商的人,就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34. 搜索的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生活幸福并且获得职业上的成功 35. 高数商搜索的 11 条经验:使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面的参考书目和名词索引表,这既包括线上的资料,也包括线下的资料。一本书列出的参考书目在线百科全书维基关键词和一个特定的数字结合起来搜索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把争议的关键词和" 数据 ""回归分析"" 因果 ""关联" 这些词放在一起搜索,你很快能看到一些高质量的实证分析关键词放在双引号中,代表完全匹配搜索同时搜索两个关键词,但这两个关键词并不连贯,这时候你就可以用并行搜索,格式是:A|B 搜出来的结果只含关键词 A 而不含关键词 B 时,只要输入:关键词 A - 关键词 B 从文章的标题中搜索,用 "intitle" 这个指令,例如:intitle:大数据快速找到这样的文件类型,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 "大数据 filetype:pdf","大数据 site:zhihu.com",表示在知乎站内搜索 "大数据" 尝试使用多个搜索引擎,不要局限于一个图片、视频也是数据,要会用关键词去搜索图片和视频 36. 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记录体系,即自己专属的内部存储器 37. 以时间为主轴的这笔账要记得越细越好,如果你管理时间的单位是 10 分钟,那和时间管理单位是 1 小时的人相比,你这辈子,不知道要多完成多少工作和任务 38. 重要的信息必须用纸、笔、手、脑来记,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新的信息才能和你固有知识体系里的信息有效融合,真正进入个人的 "内存",转化为自己所有 39. 网上获得这些数据,需要新的工具,新工具主要有两个,一是搜索,二是爬虫 40. 在 Python 语言中,有很多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功能模块可以直接调用,可谓简单易学 41. 人类的消费行为是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 42. 商场的任务就是不断把商品的 "自由组合" 变为 "最佳组合",让消费者可以一次把它们都买走,这就是各种购物网站不断推出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捆绑销售、组合套装的原因,注意,是不断调整,不断推出,而不是一成不变 43. 个高数商的人,会用 A/B 测试的实验方法创造数据,会用爬虫的方法获得数据,会用算法分析数据,但这些还不够,数据分析的结果只有被人类真正使用和采纳才能产生价值 44. 数据可视化:以图形、图像、地图、动画等更为生动、易为理解的方式来展现数据的大小,诠释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以期大众更好地理解、使用数据分析的结果 45. 生理学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当中,有 40% 是视觉反应区,人类的神经系统天生就对图像化的信息最为敏感。通过图像,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将更加直观、快捷、有效 46. 人类天生在第一时间就会寻找对感觉的依赖,视觉冲击要远远强过数据。事实上,人类的大脑对很多数据是无感的 47. 相比于数据,图片对人类大脑的影响要强大多了 48. 大脑决策的那一时刻,故事和场景排第一,图片排第二,文字排第三,数据只能靠边站 49. 想让更多的人接受你的数据,就一定要考虑让数据可视化,把数据变成图片,放进一个具体的场景,把场景讲成一个故事 50. 艺术和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简单地说,科学就是事实的量化,艺术就是联想的激发。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绘画是色彩和形状的艺术,雕塑是空间和形体的艺术,数据可视化是一门量化的艺术。高数商的人不仅要懂数据分析,还要精通量化的艺术,要借助生动的图片和有吸引力的故事把数据呈现出来,集故事讲述者和艺术家的特质于一身 51. 在这个新的时代,以算法为中心的数据挖掘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分析预测工具。抽样技术,作为传统统计的核心武器,重要性将下降,成为辅助的工具 52. 西方人是 "词语思维",中国人则是 "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不是基于逻辑的推理性思维 53. 随着大数据的累积,互联网可能比你的朋友和配偶更了解你 54. 一切业务数据化就是全面记录,全面记录的必然结果就是全面量化,我们正在迎来全面量化的时代 55. 所谓的智能,事实上就是自动地获取万事万物的数据,然后为人类提供一些程序化、自动化、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以前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未来却会越来越普遍 56. 高数商的十大原则:勤于记录,善于记录,敢于记录:勤是习惯,善是方法和工具,敢是勇气要事分析:最好是定量分析,简单地分类、量化,以一定的次序、格式或者图表呈现数据实 "数" 求是:从数据当中寻找因果关系和规律,让数据成为 "感觉的替代品" 用概率来辅助个人决策通过做实验收集数据,寻找真正的因果关系学会用幸存者偏见分析社会现象用数据破解生活中的隐性知识反对混沌、差不多以及神秘主义的文化掌握搜索的一系列技巧掌握 SQL、Python
9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4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人生这本账,不记录就亏了【本文内容主要由原书内容整理而成】
【本文内容仅为全书内容一角】
1.
你的记忆很不靠谱。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就像一栋房子,大脑会不断地对它进行装修,可能是粉刷墙壁,也可能是更换地毯。每装修一次,记忆就变化一次。对同一个场景,一千人的脑海中会有一千种记忆,当时就各不相同,更别说以后还要修修补补。
很多时候,人的情感也会影响记忆,把它捏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我们回忆度假的夜晚,只会觉得越来越美妙;以前犹犹豫豫做出的决定,也会在多次回忆后变得越来越坚定。还有选择性记忆。人们在获取各种信息之后,会倾向于记住与自己认知一致的部分,而过滤掉和自己现有观点不一致、相矛盾的信息。
比如,很多股民在买入某家公司股票前,通常会看到这家公司的优点和弱点,而一旦买入之后,很多原本的弱点也可能被他解读成优势。
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的「忘恩负义」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机制有关。
简单地说,人脑处理不了自己的脑海大数据。人有眼睛和身体,但人脑记不住自己眼睛看到的事,也记不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我们的大脑 “内存” 不足,CPU 也转得慢,我们确实接受过别人的恩、情、义,但这些记忆不可能得到相同的处理。
当一个人在决策的那一刻,过去所有的恩义要素,并不能全部进入决策的通道,这条通道非常狭窄,其有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提取大脑中最新的、印象最深的记忆,只有进入的素材才能成为影响决策的因素,而进不进入,不是个人主观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忘恩负义和记忆力有关,是受限于生理结构的必然。
再有,一般情况下,人类很容易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却一辈子都会记住对不起自己的人,这也是因为后者在感情上的冲击更大,这是人性。所以要做到不忘恩负义,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不是忘记,而是不知道自己已经忘记,这产生了最大的问题。
达尔文显然注意到了大脑的这一秘密,他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非常注意搜集和自己固有知识体系不一样的事实和信息,一旦观察到这样的事情,他规定自己必须在 30 分钟之内完整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大脑很可能会 “主动” 忘记这些记忆。
2.
有一句极其朴素的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已经知道了,其实我们的记性并没有那么好,而事实上,“烂笔头” 的价值也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记录的过程,就是把事实变成数据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梳理、复盘的过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常常在饭桌上听到有人讲了一个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乐不可支,你听了一遍,以为自己记住了,下次在饭局上,你也讲一遍,但效果就差多了,有人笑有人不笑,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记录,没有整理,那个笑话并不属于你。
要让一个笑话真正属于你,你必须至少和它有三次亲密的接触:第一次是在你听到它并把它记录下来的时候;第二次是在温习笔记,回忆那个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第三次是你成功把别人逗笑的时候。
晚清名臣曾国藩,他规定自己每天要记录自己的工作、读书心得。曾国藩一生成就巨大,他的人生作风和精神遗泽整个家族,后人英才辈出。
要想让每天有更多的产出,其实不仅读书要记,听课要记,谈话要记,所有学习、观察,甚至社交的过程都应该记录。记不记,差别巨大,记下来就给了自己反省、总结、分析的机会。
当然,也不是一记了之,记录的性质不同,有的要分析,有的要总结,有的要重温,还有的只是提个醒。
3.
记录甚至能提高情商。当你有一种新情绪产生的时候,尤其是负面情绪,你就记录下来,例如意识到自己可能要生气,或者很沮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当这个想法一露头,就用笔把原因和状态写下来。记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很多情绪是天然产生的,但你主动关注并记录下来,它就被提交给了理性,也就是智商,你的大脑才有机会质疑这些想法,对其正确性进行思考。
记录代表清晰,高清晰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情绪就是一团乌云,你一记录它,它很可能就散了。换句话说,善用记录,控制情绪的能力会提高,情商也将随之提高。
记录,是驱除大脑混乱的第一步。就好像一台机器需要通过记录这个程序预热,理智才能开始工作。
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量化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慢慢地它不是情绪的一部分了,你越分析它,越量化它,负面的情绪和欲望就越可能被你击退。
4.
只有清晰地记录了,才能有效地管理。你有没有想过为你每天的日常生活建立一个记录体系?有哪些事情必须记录?有哪些事情可以记录,也可以不记录?除了金钱、时间、情绪......,还有哪些记录乃至进一步地量化?这些记录应该怎样分析?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带你进入数字化的商业时代书中有一章叫做 "数据可视化",我个人对此印象深刻,数据可视化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举了一些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比如谷歌流感趋势就是通过数据可视化帮助人们实时了解流感传播情况。在我看来,数据可视化不仅是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让我们跳出现有的框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在商业领域中,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趋势和规律,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同时,它也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概念和想法传达给他人。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数据可视化并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和技术知识。在这方面,涂子沛先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使用简洁的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都可以掌握这项技能,并从中受益。当下进入数字时代,有空应该看看,积极拥抱数字经济。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做好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方法此书,罗胖用一期启发俱乐部做了解读。那是他的观点。通读此书,也是因为罗胖推荐。此书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数商”,与 “智商” 和 “情商” 一类的概念。作者从历史中大量的人物故事入手,结合人类的演化过程,对 “数商” 的概念进行论证,并捎带脚地回答了一下李约瑟难题。此书的最后,给出了作者的建议。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我的工作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所以读了此书。对于此书,我的收获就是,要学会记录勤于记录,同时,掌握一些分析方法,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然后让这些结论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这是达成目标的方法。什么是算法,算法就是将输入变成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收集所需的输入,并能够将输入变成有价值的输出,只不过,我们的输入,要有更多的数据,我们的分析要会用数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数据不是一切,但一切都将变成数据。" 书中的达尔文一家,时常身上带着纸笔,把自己的思考🧐所见所闻,随手记下来,沉淀成一份 "数据",那时记录📝很少,传播很慢,山河远阔~ 这本书📖建议大家翻读,别太认真,过滤需要的易懂的信息,然后去做。对,第一遍,读过这本书,我们会懂得如何做~ 我读过之后,买了一打铅笔✏️,放在每一本翻开的书里,启用了手机里的 note 和 reminder,也翻看了很多曾经的回忆。这是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那些是真实的我活过的时光~别误读,记录了自己的点点滴滴,就会成就自己,我们这个时代,反思自己渺小,不再是奔赴北上广梦想温哥华~ 我们呆在北上广的窝里,直飞纽约的航班打折信息疯狂 push~ 物理距离稳健可达,精神世界跑酷能力不足~ 视角被撑大了,不成名仿佛辜负了互联网与这个时代。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就不在了,或许没人会记得在互联网上帮我们收拾精神残骸,或许有一天这些残骸会出现在后台人员清理缓存的排序列表里,这让我想到余华在《第七天》里写过一个 "死无葬身之地" 的灵魂归宿,那里住着在人世间被遗忘的灵魂~ 当下的人世间,太纷杂,记下了又记不下~最后,把书📖结尾的经典问题,留给你们,破圈可聊:帕斯卡重述德梅尔 "赌金分配问题":A 和 B 两人轮流抛硬币,正面先出现三次的话就是 A 赢,反面先出现三次的话就是 B 赢,胜利者可以获得全部的奖金,但当正面出现两次、反面出现一次时,游戏不得不终止,请问要怎样分配奖金才最公平?BTW,开篇的数商测试,我真的做两次错不重样,商值浮动也不大~ 但也始终没明白测试题和最终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就很互联网价值评判~ 你懂你的我懂我的,我们互不干涉,各生欢喜,创造无限可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心里有数提高数商,其实就是让人在做事的时候,心里有数。关键的地方必须心里有数。比如,当气缸与活塞的尺寸 “差不多”,螺旋桨的桨叶重量 “差不多”,炮弹与炮管的尺寸差不多,火药配方也差不多,这些差不多会毁了一切,那么这个民族离灭亡也就差不多。中国老式的活塞风箱,里面的活塞用的是羽毛作为活塞环,它的容错率很高,得以形成风箱。其实把它逆向操作,添加一些杠杆,变成了 “活塞式蒸汽机”,让风吹进去,它就能变成往复运动。这是我已经做成的东西。这些容错率高的方法,阻碍了数的思维,因为差不多就能玩。这也是中国人普遍的想法。厨师做菜可以用 “差不多,少许” 也行,中医的草药也可以差不多,反正那也不是 “药”,而国画的写意就是差太多也好看,就连中医,中厨,其实都是艺术,而把它们当成科学,那就难为它了。一个人识数否,要看什么阶段,做什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