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7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孙路弘著.《妈妈教的数学》

    【格式引文】孙路弘著。妈妈教的数学。湛庐文化.2016:172.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wdYXrHLltHpsZ6m 这是一本源自生活的书,是用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来介绍数学的书。作者将多数人印象中抽象、深奥、带有神秘色彩的数学生活化了,让数学变得如同平易近人的朋友一样,容易理解、容易接受,这是其他此类图书难以超越的。这本书对父母来说意义深远,能让父母意识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懂得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并将这些影子清晰地呈现给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本书能帮他们养成一种意识习惯,那就是数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在我们身边的、自然且随手可得的知识,是一门能够改善生活的科学。相信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家长能带领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迈入数学殿堂的大门。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妈妈教的数学

      数学本来就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从形象思维发展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本书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计算水电费、称重量、数手指等)出发,上升到 “点到为止” 的儿童心理学的高度。孩子学习任何新知识、掌握任何新能力、建立各种新概念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不仅有术语的认识、熟悉、运用、掌握的过程,还有亲自动手尝试的过程,使得数学走进大众,走进教育。● 教好孩子的意思是性格好、智力高,还是品质好?或者还有其他的意思?● 教好孩子用什么来衡量?是考试分数、老师的赞扬,还是各种赛事的奖状?● 教好孩子应该用孩子的哪个年龄阶段来衡量?      每位家长对教好孩子的标准不一,每个人都会经历小学的阶段,都会在妈妈的呵护、教育下慢慢长大,妈妈创造的生活环境、营造的智力发育氛围、布置的智慧启蒙道具,这种回忆会促使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从母亲那里所感悟到的、影响一生的东西,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妈妈教的数学不是招数、技巧,也不是口诀、宝典,而是让心智开启的钥匙,让兴趣迸发的力量。大脑智力健康没有灵丹妙药,只有长期坚持正确的方法,才能日久天长,牢固而不动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介绍了作业是如何在妈妈的教育下,逐渐爱上数学的故事。后来作者又从事数学教学事业多年,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一、作者讲述自己是如何在妈妈寓教于乐的教导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二、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引线,讲解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并穿插了许多学习小技巧。三、作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剖析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种种情况,以及家长应对的正确方式。读完本书你可以学到:一、很多有趣的数学学习技巧,能够激发孩子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二、了解孩子在学习时容易犯哪些错误,以及如何总结这些错误,有效改正。三、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难是什么,孩子向你求助时应该怎么办。如何既不会使孩子丧失信心,又避免过度依赖于家长的辅导。个人几点感想:一、孩子都是被教笨的,在孩子求助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是粗暴的说 “老师讲课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这么简单的题,教了好几遍了还不会”,“不会的多看题、多读两遍、多思考就理解了”。二、数学并不是各种冰冷的数字符号,数学都是源于生活的,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并教给孩子。让孩子真正的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一点一点去发现数学的美。三、妈妈教的不是数学,教的是耐心,是细心,是信心。推荐宝爸宝妈阅读,本书简单易懂,闲暇之余,可以缓解一下因辅导作业而产生的暴躁情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数学课本中的 " 概念性” 文字,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加深孩子的理解,购物 (懂得大与小多与少 或找零钱游戏(数量变换 人民币元和分,龟兔赛跑快与慢的理解等从而提升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兴趣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有早点看到

            如果我小时候看到这本书,或许我唯一不好的数学可以成为最好的科目。但现在我看到了也不迟,我的心中一片暖流,而不在是害怕。我相信我可以教育好我的女儿,使她不会像我一样数学不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处处是数学

              我不害怕数学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处处有数学

                原来父母和生活才是教会孩子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我以后在生活中要多注意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以后交给自己的孩子,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另外一个就是写日记的好习惯,希望以后自己可以坚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

                  这是一本生活数学启蒙书。原来数学可以在生活中学,生活中无处不是数学。秤、尺、温度计、钟表、钱…… 让孩子把这些东西用起来,不知不觉让孩子有了感知。比起教孩子做,更重要的是启发和鼓励孩子。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孩子。孩子如果不愿意学、或者自信心受损,老师再怎么尽心尽力去教,效果也不好。不如更多激发孩子自己去学、去做、去悟,我们提供帮助和鼓励,这样反而是更有效果的方法。这是一本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写的书,书很容易读。如果你家也有孩子,或者你是教育从事者,特别推荐你读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妈妈在生活中带我玩尽数学,而爸爸总是顺应我,给我指出规律的道路。当我怎么都学不会学校老师教的除法时,又是爸爸带我走出了除法的新天地。学校老师教了一位数除法,我老是做错,真没劲。当初学乘法时妈妈教的格子乘法,让我走出了沮丧,我让妈妈教我格子除法。妈妈看着我的作业,那些除法错误百出,但她的脸色没有越来越严肃,反倒渐渐露出了笑容,并叫爸爸过来看我的作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尊重规律,激发兴趣

                      孩子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枯燥缺乏兴趣,这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有所体会,如何让孩子能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乐趣,有成就感,是让他们能学好数学的关键。1. 要尊重孩子思维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接受度,包括抽象思维能力。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是根据孩子的发展定的因此不必让孩子们过早的提前接触高年级的内容,那样孩子接受不了,也没有成就感一说,效果无异于揠苗助长。2. 孩子平时接触的数学内容,课堂上讲的很多东西实际上是无法跟生活连接起来的,这样在他的脑子里就形成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一门跟生活无关的科目,我们在辅导孩子数学的时候要注意孩子对于概念的不清楚,需要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说明,让孩子感觉到数学实际上与生活息息相关,概念和公式也会记得很牢固。3. 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大于让孩子做会这些题目,日常他们回家来所说的自己会了无非是公式背好了,题目写对了,问他们公式是什么意思,基本回答不了,这就说明他们的数学学习也就是靠强行记忆,当然老师也无法对这么多孩子一个一个去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所以这个责任只有父母去扛起来,孩子如果对于数学完全不感兴趣,那么到中学,大学都会在煎熬中学习,只有让孩子对于数学有具体的,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并且取得的一些成就感,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对于身为家长的我们可是要好好下一番功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结合生活学数学效果好

                        很有启发,谢谢作者提供很好的学习和指导数学的经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抓狂到淡定

                          看这本书的背景是三年级的儿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他一看到数学就有抵触情绪,作为家长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认识到完全依赖老师是不现实的,必须自己上手。之后我就在得到读书里搜索数学,正好搜到了本书,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临时从书里找几个辅导孩子数学的妙招就行了。可是没想到,我这一看,就停不下来,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把本书看完了,在此期间,我还将书中精彩的语句,拍照发给爱人,之后觉得还不够,我就直接买了纸质书寄给爱人也方便自己反复阅读,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更新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认知。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读完前两章后,我试着用生活中各种能见到的物品,给孩子讲解数字赋予这些物品的意义时,发现数学原来并不是那么抽象难懂,最大的变化是孩子不再惧怕数学,而是敢于思考了,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了,这在之前完全无法想象。当然在碰到真正的难题时,还是会抓狂,但是孩子知道一定会有解决办法,只是还没有找到,不再向之前一样看到就退缩,这些变化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价值。《爸爸教的数学》还没有看,相信一定也会惊艳到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课堂外学数学

                            在得到上通过关键词 “数学” 查找到的这本书。看了出版方是湛卢出品。心想内容肯定有保障,就这儿开始了。家里有杆秤讲述的是 “我” 从小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父母虽然都是小学毕业,却总是能够在生活中处处发现和数学有关且好玩的内容给作者新的思考。比如电费出现差错,而刚好是 9 的倍数,那么最大可能就是位置颠倒了。通过无意排队 “重金” 买来的秤,被小时候的 “我” 在家肆意的使用,把家里所有 10 斤以内的物品秤了个遍之后我获得了一项异于常人的 “能力”—— 能够徒手秤物品,还被老师当全班表扬。自此以后 “我” 开始自信了起来。指尖上的数学讲述了妈妈发现 “我” 在背九九乘法表,就教我只需要用双手就立马能够得到 9 的乘法表。自己动手试了发现果然都对!(如图,9 乘几就弯曲那一根手指)至此 “我” 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去尝试其他的数字乘法能否同样用手指快速记忆。而最后自己也通过将这个方法分享给全班又获得了一大批羡慕崇拜的眼神。粗心到底是什么分享了一种很新颖的乘法运算过程(如图)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孩子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且记住上一次计算结果中的十位数字,而只需要把所有数字的乘法记下在用加法进位就可以得到结果。方便快捷!而且不管几位数字的乘法都可以这么做!然而这种方法教科书并没有记载,是作者在查阅许多相关文献才发现这来自 1000 多年前古印度的乘法公式。妈妈说这个是奶奶教的,奶奶是护士,所以我推断可能是一战时期奶奶在救援伤病的时候学会的说不定。作者还通过对比英国的九九乘法表(如图)发现可以通过表格找到很多有趣的规律:比如对角数字对称,比如只看斜线上的数字,就是 1、4、9、16…… 看得多了,这些数字就特别熟悉了,再比如 6×8 和 7×7 只差 1,8×10 和 9×9 也差 1,并根据这个推测 16×18 应该和 17×17 也只差 1 并验证正确。作者通过不断的对新鲜事物的动手参与体验找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内容。所以粗心只是反应了孩子遇到了一种新的挫折,如果家长着急地归因为 “孩子粗心 / 马虎” 并且表现出一脸的不满意说 “怎么又错了”。而作者的母亲则是趁这个机会再试试其他的方法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儿童心理学来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厌恶重复性的动作的(成人也一样)。后面还有一部分准备下回分享。概念的学习在校外这本书给给我最大的影响在于它让我意识到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很可能是在学校之外。因为所有数学课所需要的概念几乎都是抽象的。只有在生活中与哪些抽象的概念有足够多的互动并且通过这些互动产生好奇与收获并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收获获得自信才能够帮助他在这条路上走的足够远以及足够久。单纯的靠学校的压力以及父母的焦虑很可能只能要求他完成学校的任务,而非获得真正的成长。回想自己小的时候,因为父母从商比较忙,然后家里很容易就能碰到最粗糙的计算器。加上自己总是喜欢琢磨,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折腾魔方、象棋、五子棋、跳棋、军棋…… 包括书中作者记载的 “对重量的敏感”,自己也亲有体会。因为小时候自己的个子不算高,就总是很关心同学们的身高,也很喜欢玩尺子,以至于到后来每次看见一个人就会猜测他的身高并且通过询问来检测正确性,看见桌子椅子大箱子也会用目测的方式来估计长短。以至于现在还有这样的习惯。对自己的每一次看到新的事物都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视角。我对数学所需要的那些概念,早在课堂之外就已经了如指掌了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妈妈教出来的数学家

                              作者的妈妈并非数学专业出身,却用了许多丰富易懂的方法在为孩子培养数学思维、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道路上做出了不菲的成绩。许多基础算数方法并不是我们在课堂中常见的,但是对作者却是最有效的,这其实就是差异化教学。我们不能用一种方法去让一个教室每个孩子都去理解和听懂。同时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死记硬背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及时雨

                                我是一位英语老师。孩子上三年级。她在数学上最大的问题是不喜欢思考。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哭喊着让我帮她。我感觉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在无助中在得到里搜出这本书。我的收获是 1. 在生活中渗透数学词汇、数学概念的理解;2. 说出你的思考过程。比如计算错,就说计算过程。题目不理解就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的意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源自生活的书,是用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来介绍数学的书。作者将多数人印象中抽象、深奥、带有神秘色彩的数学生活化了,让数学变得如同平易近人的朋友一样,容易理解、容易接受,这是其他此类图书难以超越的。这本书对父母来说意义深远,能让父母意识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懂得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并将这些影子清晰地呈现给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本书能帮他们养成一种意识习惯,那就是数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在我们身边的、自然且随手可得的知识,是一门能够改善生活的科学。相信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家长能带领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迈入数学殿堂的大门。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了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  一位母亲满满的教育智慧 处处在我们的生活小事中让孩子接触思考学习数学 一篇篇的孩子日记记录下每一次的收获和思维锻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要为这本书点赞  老师角度它写出了教育的一些现状,引导父母如果有时间可以从生活的角度一步步启发数学思考和实践帮助孩子学习成长  书中的思考解题方法等等作为老师我也收获很多   同时作为一位母亲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它让我明白怎样从生活小事中帮助孩子学习  不是把学校的知识反复练习而是通过生活实践作为理解数学知识的铺垫和补充  很深的自我感悟是当我教育孩子时 需要忘记老师这个职业  我需要的做好一个智慧的妈妈 生活点滴中来引导孩子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爸爸教的数学我回马上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长如何指引孩子爱上数学

                                      书中记录孩童时期,受到母亲影响仿佛不经意的刻意引导,渐渐有了信心,对数学充满好奇。长大后作者回首这段时期,发现妈妈的教学方法与儿童心理发展相合,尊重其心理发展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难得作者能从小朋友的心智出发还原出初学者面对小学数学知识时的状态,很有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

                                          阅读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观点是 —— 数学是要说出来的学科,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听懂了就掌握了,但是隔段时间做同类题还是不会。这就陷入了一个让人恼火的循环…… 孩子也很无辜,明明确实听懂了,可就是不会做,因为他是按照我们的思路跟在后面,他没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从听懂知道(知识理解)学会做到(应用分析)差了一个珠穆朗玛峰。所以需要孩子自己讲题,通过语言讲述梳理思路,很多时候,我女儿在讲题时讲着讲着,自己就想通了。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