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是彩色就更好了,真迹我有缘见过部分,等疫情结束有机会还想继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代人已身处全球交往时代了,他们赴远方有飞机,到近处有汽车,然而,“人心的进化” 却是相对缓慢的。只要有机缘,我就愿意用脚 “丈量” 所居所游之地,用心去 “体悟” 所亲临相遇的文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按照西方那种审美超越生活的观念,审美的对象确实容易导向一种审美乌托邦,审美似乎变成了一种远离生活的幻觉,但是我们要记住:哪怕是古希腊那种以 “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 著称的伟大雕塑艺术,也是古希腊那个时代生活的直接产物。再次,哪怕千疮百孔之地,也可能有废墟之美,其实大量的古代艺术品都是以残存的状态存留于世的。因为过去那个 “完整的时代” 永远也回不去了,但是通过艺术品的残存却可以窥豹一斑,我们从艺术中可以看到那个曾经的 “伟大的时代”。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来,在古时做个画家还真不容易,既要有书卷气,又得纵览名山大川。然而,古训的提出者董其昌,尽管画上自有综合而成一宗,但在学问上却未破万卷,因不求甚解常为后学诟病。开腿行万里路者众,坐定读万卷书者少,二者得兼方能 “眼前无非生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美学,之所以成为全球美学的最新主潮,成为中国美学的最新思潮,实因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之世界大势。然而,中国美本然就是生活美。中国人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形成了活生生的审美生活传统。从中西交流来看,这世界 “既平且美”!生活美学,既是 “当代美学”,又是 “古典美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生活美学的小丛书。

              本书从三个方面讲了全球谈易录。一是艺术化生活的理论。二是最新艺术状态的介绍。第三是美术馆的游历心得。在艺术化生活理论方面,中国人是基于儒医于道痰于禅的中国的美学既有西学的感觉也有本土的绝学本土的哲学更强调的可能是一种悟性美学是回应何种生活值得追求的第一哲学。在中日韩三国审美的同义域方面,中国是大陆的意境的安定的追求型的,韩国是半岛的孤独的离开的追求线的,日本是群岛的优美悠闲的欢愉的追求色的。在最新的艺术状态介绍中介绍了美国文化产业雄霸全球是对外贸易世界的互动是资本支撑全球流动也是运作机制跨国文化发展的结果。在美术馆的游历心得上,乌菲兹美术馆是一个继承且古的美术馆,其黑褐色的历史长廊是美术馆中的美术馆他从 1560 年开建是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还有罗浮宫法国的罗浮宫是拿破仑征战欧洲的产物大英美术馆是大英统治东西方世界的产物美国大都会是美国文化帝国全球化的产物乌菲兹美术馆他不靠政治而靠文化软实力来征服天下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大楼波提切利的美之境维纳斯。让真正美的东西是让人想安静的坐下来,静静的凝视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又平又美》读后感

                这是我在得到里读完的第 92 本书。没想到我一个被评价为缺乏审美的人竟然把这本书啃完了。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1. 中国的艺术不是走向亚洲艺术,而是对接全球艺术。2. 中日韩三国艺术相同和不同得地方。3. 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理念的差异。生活中本不缺少美,只是我们没有关注罢了,愿我和所有的朋友都锻炼出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

                  转发
                  评论